什么是糖尿病?血糖从尿道排走了,没被人体吸收利用,这就叫糖尿病,而并不是人血糖指标高叫糖尿病。中医属于阴虚症,病在肝肺,叫消渴症。
治疗糖尿病,应该是调整人体机能,恢复吸收利用血糖,不让血糖从尿道流走。
血糖是什么?是人吃下食物后转化的营养,造血的原料。如果血糖一边从尿道流走不管,另一边又降血糖,甚至不食营养食物,人不气血两亏才怪,长此以往,人体缺乏充足营养,各种组织机能都枯死,并发症不得不来。
血糖太高,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含糖量太高,没被吸收利用掉。血液,其实就是一个运输载体,只负责运糖,而不使用糖。血管相当于自来水管,血液就相当于自来水。而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象我们的每家每户,每天都从自来水管中获取(吸收)自来水一样,身体才能发挥各种功能。
高血糖的糖尿病人体内竟然是缺糖的,糖尿病人是缺糖的。
一:低糖饮食;二:降糖,用降糖药物把血管内的糖排解掉,而不是去处理促进吸收问题,却让病人终其一生吃药,把血管里的糖弄出来。
中医认为治糖尿病就必须先加强肾脏功能,调理肝肾脾胃功能,糖尿病其实是肝肾脾胃功能失常造成。而所有的西药都伤肝肾和脾胃的。因此服用降血糖的药越多,就越容易得心脏病。肝有病了,心会好吗?
肝开窍在眼睛,中医认为只要肝脏好就不会有眼疾,根本与高血糖无关,由于服用西药或注射胰岛素会造成肝脏的损坏,因此才会得到青光眼。
如果一个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导思路是“降糖”,那么,这个中医就不是一个正统的中医!
点击查看:得了糖尿病喝哪些茶比较好?这种茶是糖尿病的克星
糖尿病的饮食,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全方位血糖类知识分享,转发功德无量
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又叫消渴症。
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还有消瘦等体征;
2型糖尿病:主要是在成年以后,继发肥胖之后引起的血糖升高;
其它型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①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②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③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①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②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①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②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四)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1.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3.蛋白质
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4.脂肪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
糖尿病分型和病因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严重损害引起的。特点是:胰岛β-细胞被迅速、严重破坏,导致胰岛素迅速 、严重缺乏。
1型糖尿病临床表现特点:严重缺乏胰岛素,”三多一少”非常明显。发病很突然、来势很凶猛。大多数患者一发病就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好像“一夜之间”胰岛β-细胞,就被彻底破坏掉了。但少数患者可能有几个月的缓冲期。也就是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胰岛β-细胞才被彻底破坏了。
1型糖尿病的病因:有的与自身免疫有关,有些与某些病毒有感染有关。还有的研究提示,牛奶喂养的孩子比母乳喂养的孩子患1型糖尿病的机会多,因此提倡母乳喂养。有的原因还不明,现在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成人晚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1型糖尿病。
1.起病年龄为成人,多在20-50岁,而且多为正常体重或低体重。
2.发病开始阶段与2型糖尿病类似,而且口服降糖药有效。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口服降糖药失效,血糖越来越高,症状越来越明显,血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逐渐下降。各项指标可达到以下标准:
○1空腹血糖≥16.5mmol/L
○2空腹血浆C肽值<0.4mmol/L,口服葡萄糖后的血浆C肽值<0.8mmol/L
○3体重指数≤25
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
4.基因检查:HLA-DQB1链第57位点为非天门冬氨酸纯合子基因。
其中,(1)~(2)为诊断的基本条件,再加上(3)或(4)之一,就可以诊断为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包括胰岛功能损伤和胰岛素抵抗两方面。
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损伤的特点是胰岛β-细胞的损害是从轻微损害逐渐加重、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逐渐下降。
胰岛素抵抗就是人体的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抵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它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胰岛素转送血糖的能力降低和胰岛素对肝脏葡萄糖输出的抑制作用减弱。
受体缺陷使胰岛素的作用效力下降——胰岛素不能顺利地打开葡萄糖通道,葡萄糖不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胞中,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
【三】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未妊娠前没有糖尿病,妊娠以后了出现的糖尿病。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孕妇,发生在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大一些。
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引起2型糖尿病,也同样能引起妊娠糖尿病。
【四】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1.胰腺疾病与糖尿病:胰腺发生病变,如胰腺炎、胰腺外伤、胰腺切除、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等,使得胰岛B-细胞受到伤害,不能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而出现的糖尿病。
2.药物性糖尿病:有些药物或化学制剂可以引起糖尿病,比如,Vacor(N-3吡啶甲基N-P硝酸苯脲素)-灭鼠剂、烟草酸、肾上状腺糖皮质激素(常用的强的松、地塞米松一类的激素)、甲状腺素、噻嗪类利尿剂(常用的有双氢克尿噻,是常用的基础降血压药,许多复方降压片中含有此药)、苯妥英钠(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肾上腺能兴奋剂(其中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等等。如果已经患上糖尿病的人服用此药,可以促使血糖升高。
3.病毒引起糖尿病: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如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4.某些疾病同时伴随糖尿病:有一些遗传性疾病本身伴有糖尿病;还有些内分泌疾病,因为升高血糖的激素过多发病。比如:库欣综合症、肢端肥大症、甲亢等引发糖尿病。
5.基因发生异常:某些基因发生异常,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基因治疗 Burcelin等用基因工程得到的C2C12成肌细胞分泌的GLI-l-GLy8能抵抗二肽呔酶Ⅳ,与GLP-1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将这些转染细胞移植到C57B1/6J鼠皮下,可控制空腹血糖;Olson等人将含有胰岛素基因的质粒注入到唾液腺导管的分泌细胞,糖尿病治疗最新进展从而胰岛素表达,分泌进入血液、唾液中,使糖尿病鼠血糖恢复正常.
上海解放军四五五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采用了T淋巴系统清除和自体造血干细胞重建的方法治疗I型糖尿病,获得成功,其中6例患者停用胰岛素,其余患者胰岛素减量30%-80%。
据中心负责此项目的医生说:这项新方法的治疗时机非常有讲究,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适合。一般来说,对于年龄在2岁以上、初发的I型糖尿病可以采用这项新的治疗方法。
如果是老患者,胰岛可能早已被“攻击”过度,已经难以恢复胰岛功能。因此青少年治疗要赶早,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根据国外5年长期随访跟踪结果显示,移植后的I型糖尿病患者有90%以上停用或减少了胰岛素注射.
韩用人体干细胞治愈白鼠糖尿病.研究发现,只有人体眼部皮肤的脂肪细胞具有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征,能能够分化出多量胰岛素分泌细胞.
产生疗效的主要机理是人体干细胞对白鼠胰脏再生的刺激作用.而此次实验则源于移植到白鼠体内的人体干细胞分泌出胰岛素.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83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