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春吃芽
春生万物,气温由寒转暖,这个季节,芽类蔬菜肥硕鲜嫩,可以促进升发,应顺应时令,多吃绿豆芽、黄豆芽苗、豌豆芽苗、韭菜苗、香椿苗等。
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豆芽最适合春季吃,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而且,豆芽还具有清热的功效,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缓解春季气候干燥导致的“燥热”。
各类豆芽的功效不同
1绿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适合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人群食用。
2黄豆芽健脾养肝,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春季适当吃黄豆芽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
3黑豆芽养肾,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含量比绿豆芽还高。
4豌豆芽护肝,富含维生素A、钙和磷等营养成分。
5蚕豆芽健脾,有补铁、钙、锌等功效。
夏吃瓜
夏至过,小暑至,天气潮湿闷热,稍不注意很容易会产生暑湿症状。瓜类大多能清热化湿,可以帮助排除毒素,又清淡可口,是适合夏季降温防暑的好食物。
瓜类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能有效补充夏日流失的大量水分,帮助人们度过湿热难耐的日子。
各类瓜的功效不同
1.丝瓜丝瓜是甘凉之品,入肺、肝两经,夏季吃丝瓜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解暑除烦,通经活络的功效。
2.冬瓜冬瓜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蔬菜,能润肺生津、清胃热、除烦止渴、解毒排脓,并有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的特色。
3.西瓜西瓜是在温度高、湿气重的天气,含水量充足的水果,是人们出汗过多后补充水分的佳选。
需要注意的是瓜类多性凉,脾胃虚寒、肾虚者都不宜多吃。
秋吃果
秋季阳气收敛,也是自然界果实丰收的季节,正是食用栗子、花生、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的好时候。
坚果一般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对健康大有裨益。拿秋季收获的“长寿果”花生来说,含蛋白质高达26%左右,相当于小麦的两倍,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各类坚果的功效不同
1.花生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以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
2.杏仁大杏仁和松子膳食纤维含量高,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血脂,还利于清肠通便。
3.核桃核桃所含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较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能预防慢性病和机体过早衰老。
冬吃根
冬天根茎类食物大量上市,主要包括红薯、萝卜、土豆、山药、竹笋、莲藕等。
它们普遍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用来替代部分主食,给人体提供较多的热量,尤其适合冬日抗寒。
根茎类食物的功效
研究表明无机盐是人体御寒的重要物质,根茎类蔬菜中就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以帮助身体增强御寒能力。
在吃法上,也能和羊肉等炖着吃,御寒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根茎类的食物淀粉含量都比较高,如果在菜肴中所占比例高,则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谚语,都是真智慧,值得学习和传承!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三分钟读懂四季养生饮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民间一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这句谚语就是在告诉我们,在一年四季如何选择更有利于身体的食材,规避掉因为胡乱吃喝而引起的身体疾病。
所谓“春吃芽”,就是在春天多吃一些芽类蔬菜,例如绿豆芽、黄豆芽、韭菜苗、香椿苗等等。因为春天万物复苏,气温由寒转暖,正是芽类蔬菜肥硕旺盛的时候。古人认为,顺应时令而食,是利于身体之道。古人称豆芽为“种生”,认为它最适合春天吃,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为春生。科学研究证明,豆芽具有清热的功效,能够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从而缓解春季气候干燥导致的“燥热”。
夏天天气潮湿闷热,很容易产生暑湿症状。“夏吃瓜”,指的就是瓜类富含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够清热化湿,有效补充夏季因为高温和暴晒流失的大量水分,能够在夏季防暑降温,帮助我们度过湿热难耐的夏季。值得注意的是,瓜类大多性凉,比如丝瓜、冬瓜等,脾胃虚寒、肾虚的人都不宜多吃。
古人认为,秋季阳气收敛,也是自然界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所谓“秋吃果”,就是说秋天正是食用栗子、花生、核桃等坚果的好时候。坚果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多吃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花生性平,味甘,其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百分之二十六,相当于小麦的两倍。多吃花生可以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
冬天是根类食物大量上市的时节,所谓“冬吃根”,就是建议在冬天多吃类似红薯、萝卜、土豆、莲藕等根类食物。它们中普遍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可以给人体提供比较多的热量,而矿物质是人体御寒的重要物质。我们可以用根茎类食物代替主食,帮助身体提高御寒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根茎类食物往往淀粉含量都很高,在食用时可直接代替主食;如果作为菜肴的话,要相应的减少主食的摄入。
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在食物上的选择越来越多。我们更加要注意我们的日常饮食,它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81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