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糖尿病“源头”或已找到,白糖排最后,榜首很多人喜欢吃

七里香 2023-07-16 11:30:39

导语:随着现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在实际这方面都是五花八门的,就是想去吃什么就去吃一些什么,从来不注意这么说,我对于身体而言有健康还是有危害,如果长时间大量胡吃海喝的话,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或者是糖尿病都是很有可能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哪些食物有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发作。

01糖尿病“源头”或已找到,白糖排最后,榜首很多人喜欢吃

第四名:高含糖量食物

大家一看到含糖量高的食物就会想到蛋糕或者是白糖,的确它当中含有大量的头发,如果长时间大量推迟的话,很容易导致身体当中的血液越来越浓稠,反而不利于循环是觉得时间久了很有可能会出现堵塞的现象。

大家如果每天大量的去吃一些糖类食物的话,很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发作,糖尿病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对于我们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肾部心脏血管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第三名:高含盐量食物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他们身体当中的味觉出现了很大程度的退化,导致无法更好的去服用美食,对于一些师傅来说,如果我们觉得非常的闲,而他们吃起来就会觉得不咸,从而就会加很多的盐进去长时间下来就会导致身体当中摄入大量的盐分,时间久了甚至可能会引发糖尿病或者是血管堵塞的现象,对人体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第二名:高刺激性食物

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都会选择去放一些辣椒或者是一些调味品,这样让食物能够变得异常的美味,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无辣不欢的,但是如果长时间吃些高辣刺激性食物的话不仅会损伤到我们的肠胃。

使肠胃黏膜出现异常,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身体当中的代谢功能,是身体当作多多更好的代谢出去久而久之就会让身体当中的血液变得越来越浓稠,甚至还会引发糖尿病等一系列的症状。

第一名:高胆固醇食物

一想到高胆固醇的食物,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不理解,什么食物当中会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呢,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动物的内脏当中就含有大量的胆固醇,比如说猪肝猪肺或者是鹅肝,当中的胆固醇含量是非常高的很容易让我们的身体当中出现大量的胆固醇堆积起来,就会影响到自身的生命的安全。

02糖尿病患者常吃这些食材,能帮助平稳血糖

1、粗粮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适当的去吃一些粗粮,对于血糖有的很好的缓解作用,因为生长当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跟纤维素,对于血糖有着很好的平稳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提供给身体劳动所需的营养,大粗粮也是分很多种的,大部分的粗粮都是可以去知道,比如说荞麦,燕麦玉米等等。

2、苦瓜

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可以适量的去吃一些苦瓜,因为苦瓜当中还有大量的苦瓜皂苷,对于人体的胰岛素有着很好的分泌作用,能够使人体更全面的去分泌出大量的胰岛素,有的平稳血糖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预防到血糖的到来。

结语: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多去吃一些青菜,在日常的饮食方面要多注意下,不要经常的去吃一些大鱼大肉的,合理的去打分别的饮食才能够起到缓解平稳血糖的作用,而且每天在吃完饭之后也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吃什么好?在顺便介绍几样家常健康菜谱,

人们常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一养生经验是有道理的。 早餐不但要注意数量,而且还要讲究质量。主食一般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馒头、豆包、玉米面窝头等,还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使体内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过正常标准,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 午餐应适当多吃一些,而且质量要高。主食如米饭、馒头、玉米面发糕、豆包等,副食要增加些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如鱼类、肉类、蛋类、豆制品等,以及新鲜蔬菜,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以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 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为原则,至少要在就寝两个小时前进餐。如果晚餐吃得过多,并且吃进大量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响睡眠。另外,人在夜间不活动,吃多了易营养过剩,也会导致肥胖,还可能使脂肪沉积到动脉血管壁上,导致心血管疾病,故应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科学搭配一日三餐的饮食原则 一天要吃三餐饭人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因此,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两餐的间隔以4~5 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5~6 小时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钟与一日三餐:现代研究证明,在早、中、晚这三段时间里,人体内的消化酶特别活跃,这说明人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 ◎大脑与一日三餐:人脑每天占人体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脑的能源供应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约需要110~145克。而肝脏从每顿饭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脏即能为人脑提供足够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与一日三餐:固体食物从食道到胃约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时才到达小肠。因此,一日三餐间隔4~5 小时,从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三餐中食物的选择:一日三餐究竟选择什么食物,怎么进行调配,采用什么方法来烹调,都是有讲究的,并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应该粗细搭配,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类、薯类和新鲜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么早晚各应该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较合适。 早餐的科学搭配:营养专家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每天吃一顿好的早餐,可使人长寿。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应吃一些营养价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头一天晚上进食的营养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时地补充营养,才能满足上午工作、劳动和学习的需要。早餐在设计上选择易消化、吸收,纤维质高的食物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将成为一天精力的主要来源。 ◎早餐的重要性:专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人早晨起床后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会增高,且流动缓慢,天长日久,会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因此,早餐丰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于心脏的健康。坚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长得壮实,抗病能力强,在学校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听课时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大都更加优秀。对工薪阶层来讲,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证,这是因为人的脑细胞只能从葡萄糖这种营养素中获取能量,经过一个晚上没有进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证足够的葡萄糖供应,时间长了就会使人变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现象,无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理想早餐的要素:一般情况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个要素:就餐时间、营养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来说,起床后活动30分钟再吃早餐最为适宜,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数量,而且还要讲究质量。按成人计算,早餐的主食量应在150~200 克之间,热量应为700 千卡左右。当然从事不同劳动强度及年龄不同的人所需的热量也不尽相同。如小学生需500 千卡左右的热量,中学生则需600 千卡左右的热量。就食量和热量而言,应占不同年龄段的人一日总食量和总热量的30%为宜。主食一般应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馒头、豆包、面包等,还要适当增加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午餐的科学搭配: 俗话说“中午饱,一天饱”。说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于上午体内热能消耗较大,午后还要继续工作和学习,因此,不同年龄、不同体力的人午餐热量应占他们每天所需总热量的40%。主食根据三餐食量配比,应在150~200 克左右,可在米饭、面制品(馒头、面条、大饼、玉米面发糕等)中间任意选择。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满足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副食种类的选择很广泛,如: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蔬菜类等,按照科学配餐的原则挑选几种,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选择50~100 克的肉禽蛋类,50克豆制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饥饿又能产生高热量的炒菜,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从而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但是,中午要吃饱,不等于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饱就可以。若是白领族少劳力的工作群在选择午餐时,可选简单一些清烫茎类蔬菜、少许白豆腐、部份海产植物做为午餐的搭配。 晚餐——接近睡眠须吃少:晚餐比较接近睡眠时间,不宜吃得太饱,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应选择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伦的一餐,所以对多数家庭来说,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丰富,这种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违背,因此在调整上仍与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时应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应。晚餐时仍应有一道以上的生菜沙拉盘,内有各式芽菜。芽菜在吃食时可用海苔卷包起,做些变化。主食与副食的量都可适量减少,以便到睡觉时正好是空腹状态。 一般而言,晚上多数人血液循环较差,所以可以选些天然的热性食物来补足此现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黄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晚餐尽量 在晚上八点以前完成,若是八点以后任何食物对我们都是不良的食物。若是重食的家庭,晚餐肉类最好只有一种,不可多种肉类,增加体内太多负担。晚餐后请勿再吃任何甜食,这是很容易伤肝的。 专家称一天三餐不科学 每隔3小时就应吃顿饭 “最时尚的健康饮食习惯是要关心每次进餐的时间,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关心自己餐盘中装有什么食物。”这是英国剑桥大学的营养专家宣布的。 之前曾有营养专家认为,16点至19点之前是我们每天摄入主要食物的一个最佳时间。但是通过研究,英国饮食协会的专家菲利普证明,这一观点并不正确,因为在16点之前的这段时间人体经受饥饿煎熬的时段过长,不利于人体健康。 生活中,我们每天吃三顿饭,但是这种生活方式是不科学的。还有人表示,每天每隔3个小时就要吃一顿正餐,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那么什么样的进食时间才是科学的呢?英国剑桥大学的营养专家根据人体新陈代谢的规律,制定了一个科学的进餐时间。 早餐:7点至8点 一般我们有一个误区,起床洗漱收拾好不管时间到了几点,按部就班吃早餐。 营养专家:进行适量的晨练(比如跑步或练瑜伽)后,早7点至早8点是最佳的吃早餐时间。 加餐:10点 到这个时间大脑工作已经消耗了你早餐所吃食物提供能量的20%,因此,这个时候你需要补充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比如香蕉。 午餐:13点 这个时间是人体所剩能量的最低点,所以你一定要及时进食,可以选择高热量食物。 加餐:14点至15点 此时人体中葡萄糖的量降低到午餐后的最低点。因此你可以吃些坚果、爆米花、干鲜水果等。 晚餐:17点至19点 这时你要吃一顿正式的晚餐,让身体在接下来数小时的睡觉时间里获得充分的能量,另外这个时间段吃饭也可让食物在睡前充分消化。 加餐:19点至21点 选择一杯牛奶,因为它们能够帮助你提高睡眠质量。希望你能更健康,更有活力!
望采纳。

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糖?

说起糖尿病,它属于一种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而且糖尿病已经在全世界我们国家成为了榜首,占据全球首位。更严重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并没有逐渐的衰退,而是逐渐的增长,而且还会倾向于年轻人糖尿病的发生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生活方式不改变,那么很多人都会即将面临患有糖尿病的风险一旦触发了一些并发症,产生后果是很难改变的。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

其实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是可以适当吃一些糖的。比如说在烹饪的时候加上一些白糖调味还是允许的,但是不建议采用红烧糖醋烹饪的方法,而且不能一次性吃得太多,不然将会导致体内的吸收加快,人体血糖的逐步升高尤其是以下这三种食物尽量不要碰。

首先就是碳酸饮料,它的含量是非常高的,而且还会增加糖类和热量对人体的摄入使我们的血糖升高很快,对于血糖的控制十分不利的。



动物内脏:大家现在都很追求美食和时尚的生活,对于那些比较喜欢吃动物内脏的人来讲,口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营养价值也是非常好的,对于身体来说也有一定健康帮助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脂肪,如果在我们身体当中长时间的堆积不能够及时排出去的话,就会转化为糖分,使我们体内的血糖升高。



馒头、米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物,我们在生活当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美食,有的人喜欢吃馒头,也有的人喜欢吃大米,可是对于糖尿病的人来说,这两种主食都应该尽量少吃或者是不吃,虽然说它们的口感没有糖那么的甜,但是它们会产生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身体所需求的葡萄糖,这样一来就会使我们的血糖不受控制,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出有些人即便是不吃糖,不吃甜品,自己的血糖依然控制不下来,也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说对于那些血糖不稳定的人,或者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习惯,保持血糖的稳定性,才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健康才会免受并发症的侵害。

糖吃多了,真的会的糖尿病吗?要怎么吃糖才科学?

多吃糖比吸烟危害更大

甜食的存在对于我们始终是一种诱惑。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但是近年来,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
完全拒绝吃糖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吃多少糖,什么样的糖更健康呢?
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
"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糖指各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没有甜味的淀粉;狭义的糖则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糖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后者。
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所以,对于一些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话,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吃糖过多会导致骨折
精制后的白糖纯度非常高,能达到99%以上,这就意味着其中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物质,只有大量能量。吃甜食多了,人就会因摄入能量太多而产生饱腹感,影响对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长此以往,会导致营养缺乏、发育障碍、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营养问题。日本营养学家认为,儿童吃甜食过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国营养学家也指出,爱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较高。
营养调查还发现,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佝偻病的发生。多吃甜食还会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嗜甜与吸毒有同样的生理反应
贪恋甜食还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据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医学实验证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对大脑的作用和毒品有异曲同工之效。如果让动物习惯性地摄入甜食,就会刺激它们大脑中类阿片类物质的产生,令它们感到快乐。一旦停止甜食供应,它们就会感到痛苦、烦躁不安、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失去平衡。这种现象与毒品上瘾的反应非常类似。
什么时候该吃糖
大量吃甜食虽然有害,但如果少量并在合适的时候食用,对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少量吃糖可以紧急补充。低血糖患者饥饿时会感到眼前发黑、四肢发软,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喝一杯糖水。不好好吃早饭的人,临近中午时常会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吃点甜食,就能快速恢复大脑功能。
此外,运动医学研究证实,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前如果补充少量含糖饮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之后及时补糖,可以消除疲劳。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饥饿时、需要提高注意力时少量吃糖,也有好处。
吃红糖更健康
吃什么糖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几种糖:
红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较多的铁、钙、钾、镁等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利于人体内酸碱平衡。中医认为,红糖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红糖性温,经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应当少吃。
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它们的热量很低,具有"调整生态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称为"双歧因子",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腐败菌增殖。
糖醇类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度略低于白糖。它们能量低、不会引起龋齿、不升高血糖,属于健康甜味剂。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别超过20克,因为它们会促进肠道蠕动,过量食用能引起轻度腹泻。

=================================
女性多吃甜食危害大

中老年女笥不宜过多食用甜食,以免使血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肥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从而危及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嗜糖比嗜烟更加可怕。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缩短10-20年。”
美国科研人员发现,50岁左右的妇女吃甜食过多,会导致胆结石。过量的糖还能自行转化为脂肪,影响正常的食欲,妨碍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导致人体肥胖。肥胖并不会使所有的人生长结石,但对中年妇女来说,它却是招致胆结石的温床。因此,中老年妇女要少吃甜食。
吃糖过量会引起尿石症,已被实验所证明。老年人在一次大量吃糖后,尿中含钙量急剧增加,这期间容易形成尿结石。如果每天临睡前喝一杯浓糖水,则患尿结石的危险就更大。
多吃甜食还可促发乳腺癌。据研究,长期摄入高糖食物,能使血内胰岛素含量经常处于高水平状态,而早期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正需要大量的胰岛素。被乳房大量吸收的胰岛素,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长期食糖过量,还会加速细胞的老化,使人体环境适应能力差,头发变黄变白。糖留在口腔内,细菌就会大量繁殖而形成一些有机酸和酶,直接破坏牙齿,使牙齿脱钙、腐蚀,形成龋齿。因此中老年女性不宜多吃甜食。

糖尿病的“发物”,不是白糖,真正要少吃的,或是这4种食物

如今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得不到控制的,更需要引起重视,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在持续的高血糖作用下,会影响身体的胰岛功能,若胰岛还是以下降的态势发展,那么身体将彻底无法分泌能够降血糖的激素,若是到达并发症的地步,那么一切很可能就太晚了!

“饮食干预”真的可以控制血糖吗?

糖友们都知道,饮食干预是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而确实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日常通过食疗的方法控制血糖,是非常不错的法子,在避免升糖食物的摄入下,也要多吃一些控制血糖的食物,但往往有人会“误食”。

就拿白糖来说,吃多了很容易就会造成血糖升高,而且不单单是糖,还有很多隐形含糖食物,其实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发物”。所谓发物就是容易加重病情,导致血糖升高的食物,以下这些请别误食。

糖尿病的“发物”,不是白糖,真正要少吃的,或是这4种食物

1、白粥

很多人在早晨和晚上,都喜欢把粥当作主食,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粥好消化,而且比较清淡,但是白粥大多都是用大米做成的,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淀粉,经过水的熬煮,淀粉中的糖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升高。

2、动物内脏

夏天,很多人都喜欢吃烧烤,更喜欢吃一些动物内脏,其实和普通的猪肉相比,动物内脏更容易升高血糖,因为动物内脏中的胆固醇含量是非常高的,一旦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肥胖,增加胰岛素的抵抗性。

3、韭菜

很多朋友喜欢吃韭菜馅儿的饺子,搭配点鸡蛋更是美味,但需要注意的是,韭菜虽然属于绿色蔬菜,但韭菜的性质偏热,血糖高的朋友吃了会助长体内的火气,加重病情。

4、土豆

土豆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不仅能够炒菜吃,很多人还喜欢做成炸薯条,其实土豆中的淀粉含量也是非常高的,而且过于容易被消化,若是血糖高的人吃了,就会导致血糖水平出现升高的趋势。

血糖高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这1件事,不妨尝试一下

1、每天坚持锻炼

正常的人体离不开锻炼,锻炼对 健康 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稳定血糖的一个好办法,对血糖不稳定或是血糖水平偏高的人来说,一些适当的有氧运动对身体的帮助非常大,不仅能帮助消耗糖分,平衡肝糖原,还能增强肌肉来帮助代谢血糖,调节自身的代谢系统,相比天天吃药打针,运动可以说是最方便的降糖方式了,像一些短跑、登山、广场舞运动都可以。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80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