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起床后的这些细节,是湿气警报!千万别忽视~

过山龙 2023-07-16 06:47:48

我们人类,是从海洋里面走出的动物,血液的80%是水,这些水参与人体代谢,是人体离不开的营养素。

但是这些水中一旦生成了湿,就仿佛像是一个不流通的水池里面的死水,不进不出,无法正常使用。

起床后5个细节,是湿气警报!1、睡眠够了依旧困倦

睡眠充足,但起床后还总觉得很困倦、乏力、觉得头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裹着,就要怀疑身体里是不是有湿气了。

2、清晨大便总是黏黏的大便容易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或者使用手纸,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3、舌苔厚腻发黄、有齿痕健康舌头: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4、刷牙时恶心感觉有痰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5、晨起后小腿总是发酸发沉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改掉8个坏习惯,减少湿气1睡不够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

2口味重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的食物一定要少吃。

3爱吃凉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

4喝大酒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5运动少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

6老坐着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7穿得少“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特别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

8不通风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3个除湿好方法,逼出体内湿气1刮痧、拔罐祛湿法刮痧和拔罐都是中医上的一种除湿疗法,具有排毒祛湿、驱寒祛风的功效。

刮痧和拔罐都能有效的帮你逼出体内湿气,但是要注意,刮痧并不是非得刮出“大红大紫”才最好、拔罐也不是印子越深说明排出的毒素和湿气越多,一般被刮的部位出现微红、微痛感就可以了,结束后不要受凉。

2敲打穴位,祛湿毒在膝窝的中点有个穴位叫委中穴,入膀胱经,而膀胱经是人体内最大的一个排毒祛湿的通道,委中穴就相当于一个排污口。

每天敲打委中穴10分钟,直到瘀斑显出,体内的湿毒也就会慢慢被排出去了,每周进行2次左右,身体会慢慢经过自我调节来消除这些湿毒。

3运动排湿运动是排除内湿的最有效方式,通过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出汗了,也就代表湿气在慢慢被排出去了,有助于增加血液循环和水分代谢。

宝宝湿气重解决方法

一、夏季宝宝湿气重的4种表现

孩子最不能藏秘密了,不仅所有情绪都表现在脸上,很多疾病与不适都可以在身上找到征兆。判断宝宝体内是否被湿气侵袭,可以从四个方面看。

1、看精神:孩子老是睡不醒,可能湿气在作怪

网友@周周268:最近宝宝总是恹恹的,精神状态很差,早上不想起床,老是哈欠连连,但身体其他情况都是正常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温天气令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内消耗过大,从而容易出现疲倦无力、精神不振的现象。而黏腻的湿气入侵体内,又让人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感觉憋闷不适、萎靡不振。所以,如果早上宝宝总是睡不醒,懒得动弹,那么可能就是体内湿气太重了。

2、看舌苔:微红淡薄是健康,发黄加厚有湿气

网友@Frankie’s:今天突然发现儿子的舌头被黄黄的一层舌苔覆盖着,想用纱布给他擦擦都擦不掉,跟平时感觉不太一样,这是孩子生病的表现吗?

孩子不会说话,但孩子的舌头会说话。中医认为,舌头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宝宝的身体状况。健康的舌头呈现微红,舌苔淡淡一层,颜色偏白。而到了夏季暑热时,很多宝宝的舌头会变得发黄、舌苔粗糙而厚重,这说明宝宝体内湿气较重。如果宝宝的舌头通红没有舌苔,说明宝宝体内已经热到了一定程度。

3、看胃口:胃口差,不愿进食

网友@黄蕉蕉:女儿最近总是胃口不好,每次喂她吃两口饭就说饱,平时一次能喝250ml奶,现在吃150ml左右就推开。这样的情况持续2个多星期了,吃那么少,也不见她喊饿,很担心会造成营养不良。

湿热能使胃纳功能失常,脾胃退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很多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在夏天都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加上很多家长给宝宝冷饮冷食降温,可这样一来,宝宝的消化道黏膜下血管快速收缩,使得胃肠功能减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从而也会影响食欲。所以,如果宝宝在一段时间内胃口不好,不愿进食,则说明宝宝可能湿气太重,需要注意防暑祛湿了。

4、看大便:要么便秘要么腹泻,大便黏糊

网友@卡卡LH:我家宝宝最近一段时间都有轻微的排便异常,以前几乎都是一天拉一次,现在要么三四天才拉一次,要么腹泻,一天拉三四次。而且大便好像总是黏黏糊糊的,不容易冲干净。

如前所说,湿气重的宝宝胃肠道消化功能下降,胃的.通降功能下降,使得宝宝容易食滞肠胃形成便秘。而当湿热之气积蓄体内,宿便产生的毒素长时间滞留,气血阻滞,若转化失常就容易出现腹泻。湿气重的宝宝大便积蓄在体内,往往比较粘稠,所以给人感觉很难擦干净,而且不容易被冲干净。此外,看宝宝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能判断宝宝是否湿气过重。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体内有湿气的宝宝,大便显得细软不成形。

宝宝长期处于湿热的状态下,消化功能不好,精神状态不佳,将会影响到营养的吸收和智力的发展,所以,妈妈千万别忽视宝宝体内的湿气。炎热潮湿的夏天,积极为宝宝防暑祛湿才是正经事。

二、防暑祛湿三件宝,化解湿气变繁为简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宝宝一旦形成湿邪体质,要改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我推荐宝宝防暑祛湿“三件宝”,将宝宝祛湿简单化。

1、抽湿:外湿内湿要预防

宝宝体内湿气重,是“外湿”和“内湿”共同作用引起的,所以,给宝宝防暑祛湿,要从内外两方面进行。

“外湿”指的是外部环境的潮湿,宝宝长时间呆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被湿邪之气入侵。所以,家长应该注意,尽量不要让宝宝在下雨天、潮湿天外出玩耍,在保持室内通风的同时,利用暖气、抽湿机等让室内保持干爽。吹空调、吹风扇要节制。另外,衣服没干透不要让宝宝穿,宝宝汗湿衣服要及时更换,注意保暖,不要受凉。

“内湿”大多是由不良饮食引起的。有些老人为了给宝宝祛湿而让宝宝过量饮用凉茶,还有些家长让宝宝食用生冷食物,这些不良的饮食都容易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从而导致体内湿气加重。要防“内湿”,关键也要从饮食入手,忌寒凉食品的摄入。

2、运动:流汗促进湿气排出

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很多人不知道,运动也能够很好地促进体内湿邪之气排出,是宝宝改善湿热体质的好方法。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强化消化功能,促进气血流通,进而防止内生湿邪的产生。此外,孩子夏天运动的时候常常会出汗,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帮助体内湿气排出。

要引起注意的是,夏季气温高,为避免宝宝中暑,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相对凉爽的时候进行运动。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宝宝出汗要及时擦干,若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绿豆盐水汤补充身体流失的物质。运动过后万万不可立即冷水洗头洗澡,否则容易受凉感冒。

3、健康饮食:少冷少甜忌海鲜

冷食、甜食、油腻食品等,都是引起宝宝湿症的常见食品,预防和改善湿邪体质,要从日常饮食习惯的改变开始。就算夏天气温高,也不要让宝宝吃冰冻食品,饮用水也应该是温热的。另外,家长可以在宝宝的食物中适当加入一些姜片,姜是温性食物,有祛寒去谈的功效。

另外,海鲜绝大部分属于湿滞之物,宝宝脾胃功能本来就较弱,食用这些湿滞的海鲜,令湿邪之气困住脾胃,很容易影响消化系统的健康。加上海鲜一般都是高蛋白难消化的食品,过多的进食会增加脾胃的负担。所以,最好尽量控制宝宝对海鲜的摄入量。

说到防暑祛湿的健康饮食,怎能少了几款老少咸宜的祛湿汤?下面我推荐两款简单易做又适合宝宝食用的美味祛湿汤,妈妈们可以煲给家里的“湿宝宝”饮用,帮助宝宝排出湿气,一身轻松。

宝宝湿气重怎么办,祛湿食谱推荐:

1、紫米薏仁粥

原料:糯米(紫米)100克,薏米100克,糙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

a、紫米、薏仁、糙米分别洗净。

b、将紫米、薏仁、糙米,用冷水浸泡二三个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c、锅中加入约2000毫升冷水。

d、将薏仁、紫米、糙米等全部放入。

e、先用旺火烧沸,然后转小火熬煮45分钟。

f、待米粒烂熟时加入冰糖调味,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薏仁性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解毒等功效,是宝宝防暑祛湿最常见而又最有效的食品。不少网友用薏仁煲水,直接给宝宝饮用,或者用来冲泡奶粉,都是有助于健脾祛湿的。

2、健脾红豆沙

原料:小红豆、冰糖白糖、色拉油、水。

做法:

a、小红豆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两个小时以上,这样豆子容易煮熟一些。

b、将红豆放入高压锅中,加适量清水。

c、用高压锅将豆子煮至水分差不多收干,豆子煮烂。

d、用小火熬煮,用木铲边搅拌边将红豆碾碎。

e、豆子碾碎之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冰糖或白糖。

f、可再加适量色拉油搅拌至水分蒸干即可。

功效:红豆有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润肤养颜以及化湿补脾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暑气湿气重的宝宝而言,是一种非常健康又美味的食品。

拔罐颜色越深,提示湿气越重?医生忠告:拔完后别做这些事

后台收到读者来信:

我的同事是个 养生 爱好者,对于 养生 这件事说得头头是道,我也乐于向他讨教一些 养生 的方式。近日感觉我舌苔很厚重,同事说多半是湿气过重导致的,建议我去拔罐治疗。

次日,我就和同事一起找了一家 养生 馆拔罐, 拔罐后的位置颜色特别深,他说这说明你体内湿气太重了 ,我没有什么湿气,所以拔出来都没你的那么深。

对此,我感觉有些许不对劲,湿气和拔罐黑不黑之间能有什么关系?同事说的是真的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拔罐的原理, 拔罐是通过无力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 ,以此来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动气血。

之所以会出现拔罐后 颜色不同的情况,主要和拔罐停留时间长短、负压力度深浅之间有关系 ,拔罐颜色深 并不能说明体内湿气重 、有淤血。

中医看诊需要综合患者多方面的症状进行辩证,以拔罐后的颜色来进行判断,显然是不严谨且没有依据的。

拔罐之后,不要立刻洗澡 。拔罐之后洗澡无异于给肌肤带来二次伤害,对 健康 非常不利。本身拔罐就是给皮肤造成伤害,在拔罐之后皮肤是非常敏感脆弱的。

在此时立刻洗澡很 容易引起皮肤发炎 ,再加上拔罐后毛孔处于张开状态下, 此时洗澡会让水汽从张大的毛孔进入体内,非常 容易导致感冒

此外,拔完罐后的人群都比较虚弱,在此时一定 要做好保暖工作 ,不然会导致风邪入侵体内,会导致风寒感冒出现。

一般情况下,湿气重的人会有如下表现:

1.舌苔厚腻

舌头可以反应身体状况, 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说明体内有寒湿;舌苔粗糙、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2.食欲不振

湿邪进入体内会影响到脾脏正常运转,容易引起 胸闷、腹胀、食欲不佳以及起床后口气重 的症状出现。“湿聚成痰”,长期下去还会导致 咽部有痰 ,长期无法咳干净的感觉。

3.面部出油

湿气大的人,脸上特别容易出油, 尤其是额头、口鼻周围 出油的会更加明显。除了面部以外,湿气重的人群 头发也特别容易油 ,并且会 伴随着眼袋下垂、黑眼圈严重、面色发暗 的症状。

4.大便黏腻不成形

湿气重的人,非常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大便无法成型,并且十分黏腻。日常排便会出现排不干净的感觉, 粪便很难被冲走会黏在马桶上

想要了解湿气如何排出,我们需要知道湿气是从何而来,专家总结了4点诱因:

· 情绪: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 ,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导致体内津液运化失常,导致湿气产生;

·饮食: 经常摄入吃 辛辣刺激、寒凉食物 会导致脾胃 健康 受影响,尤其是在夏季很多人喜欢吃冰冷食物,更加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湿气难以排出;

· 药物: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这些药物 长期服用容易引起肝胆湿热、脾胃湿热 出现;

· 不良习惯: 现代年轻人大部分都有熬夜的坏习惯, 长期熬夜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引起代谢紊乱,导致肝脏湿毒 出现。

1.食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食物都可以起到祛湿的效果,如 薏米粥、淮山药煲汤 等。薏米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效果; 红豆 具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食用,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

此外,还可以选择 红豆、茯苓、淮山药、党参等食材一起煲汤 ,需要提醒的是,这两个食疗方式都有利尿作用,本身尿多的人群不建议食用。

在排湿气的同时,要注意 减少热带水果的摄入量 ,热带水果大多偏湿热,像 芒果、菠萝、榴莲 这些水果,可以说就是“湿气果”。祛湿的同时吃这些水果,起不到好的效果。

2.生活调理

在生活中,要注意 保持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以及情绪控制 ,建议每天都要有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饮食上以清淡为主。情绪上要保持平和稳定,在压力大时要学会宣泄,不要让自己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

3.运动调理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加快体内湿气排出的速度。 跑步、健走、瑜伽等运动 都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体内湿气重的人群往往都缺乏运动、饮食油腻,这类人群多数会有身体沉重的现象,越是不爱运动越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

祛除湿气务必要让自己运动起来,开始可以选择一些强度比较低的运动,随着身体适应之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

为了避免湿气入侵,需要 保持房间空气流通、衣物干爽、不要睡地板、潮湿雨天尽量减少外出

湿气重会给身体带来不小影响,在生活调理起不到好的效果时,可以适当配合上药物进行治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药。#谣零零计划# #39 健康 超能团#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74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