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糖友哭诉自己的并发症:为什么不控好血糖追悔莫及!

过山龙 2023-07-16 00:44:59

出现糖尿病足:根本想不到,怎么还要截肢。

李茂是一位糖友讲述自己的并发症,就是为了提醒其他的人,李茂是一位快要退休的人了,那知单位体检查出了糖尿病,单位有几个糖尿病人,根本没想过自己也会得上这病,一下子不知所措。不过他的孩子都很好,知识水平也高,就给李茂到医院治疗,回家每顿饭也是精心准备,还陪着父亲运动,血糖呢也确实不错。就这样坚持了3年,单位的又一次体检,血糖正常,太高兴了。

李茂最终还是没管住嘴,心想可能是以前诊断错误,也就吃上了,把糖尿病这茬忘了,血糖也不再测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饮食、运动、吃药全扔掉了,有一次光脚把脚指头弄破了,,也没当回事,谁知这伤口一长就是1个多月,愣是没长好,出现了流脓发烂,脚趾发黑了,这才害怕了,到医院一看,医生说了句没办法了,已经晚了。

糖尿病足是比较难治的并发症之一,在平日里一定要保护好,如果不小心出现了伤口,一定不要在家自己弄,尽快去医院让医生处理,看上去小题大做,其实是很必要的,脚部是身体的末端,糖尿病人自己很难判断脚部的具体情况,比方说神经、触感、局部有没有感染、这些都很重要。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李茂发展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太心大,为什么不控好自己的血糖,心理上放松了警惕,在饮食不注意,长期血糖高的情况下,出现了脚部伤口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造成的。一定要引以为戒。追悔莫及呀!

点击查看:“培希元玉参茶”一个月基本可以平稳血糖,逐步减量西药!

糖尿病饮食,糖尿病人饮食,糖尿病的饮食,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血糖高降糖百科

含所有的糖尿病知识。上图展示

得糖尿病10年不得并发症,要看糖友做没做好这7件事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大家都知晓,它们不仅给糖友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同样是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为啥有的人没有任何并发症,有的人却罹患多种慢性并发症?这是何故?原来糖尿病患者不仅仅要降血糖,还要做好日常管理。

糖友做好以下7件事,有助于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非常重要!

血糖达标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因此,糖友日常监测血糖很重要,但只测五点血糖远远不够。

血糖是随时波动的,五点血糖只能反映即时的血糖值,受饮食、运动、情绪、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糖友平时除了测五点血糖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这个指标能够准确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五点血糖和HbA1c结合才能全面评估糖友血糖控制情况。

多久测一次: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以下简称“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 在治疗之初,建议糖友每3个月检测1次糖化,如果血糖达标,可半年测1次。

多少算达标:

HbA1c标准检测的正常值范围是4% 6%,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将糖化控制在 7% 以内,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病情,糖化标准也存在个体差异性,有所变化。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你需要知道这些:

糖友控制血压与控糖同样重要,糖尿病伴高血压会明显增加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病风险,同时高血压还会诱发并加重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友不要忽视血压管理。

血压控制在多少合适:

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该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老年患者或血压不易控制者可放宽到 140/90mmHg 以下。

关于控制血压,你需要知道这些: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三高”常常同时出现。虽然都是代谢异常,但血脂异常与大血管病变关系最为密切,糖友不要忘记定期测血脂。

多久测一次: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提到,确诊糖尿病时要测血脂,之后 至少每年复查一次,如果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则每3个月就要测1次血脂。

多少算达标: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如下血脂控制目标。

表1 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标准

关于血脂,你需要知道这些:

有很多糖友对降糖药存在误区,导致血糖居高不下,或者明显波动,这都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如果医生建议您用药,遵医嘱按时服药才是控制并发症的王道。下面三个用药误区需要避免。

【误区1】用药断断续续:

有的患者用药完全凭感觉,一旦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消失,就擅自停药,这种做法不对。一方面,不少糖友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所以单凭症状估计病情不可靠。另一方面,用药断断续续,不利于血糖达标,还导致血糖波动,增加并发症风险。

【误区2】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

【误区3】惧怕使用胰岛素:

还有一些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打胰岛素,但因为担心用上胰岛素后形成“依赖”而拒绝使用,实际上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就有的正常激素,并不存在依赖一说。另外,正确注射胰岛素可以减轻注射痛苦,部分熟练的糖友甚至能做到“无痛注射”。

糖尿病并发症多种多样,当眼底微小血管损伤后,会引发视网膜病变,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定期检查非常重要。

多久做一次眼底检查?

青春期前诊断的1型糖友应该在诊断时开始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春期后诊断的1型糖友,在病程5年时,必须进行第1次糖尿病视网膜筛查,之后 至少每年复查1次

对于2型糖友来说,一旦确诊,应立即检查视力和眼底,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友推荐 每1 2年做1次检查 轻度 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年 1次 中度 非增殖期病变患者 每3 6个月1次 重度 非增殖期病变患者 每3个月1次。

关于视网膜病变,你需要知道这些:

糖尿病足是指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基础上合并感染的足,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者会导致截肢,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的同时,糖友还面临巨额医疗费用。 这种并发症虽然可怕,但通过简单的方式就能预防。

每天30秒必做功课:

糖友存在神经病变时,足部感觉迟钝或丧失,因此如果足部受伤往往没有明显痛感,不易发现,若没有及时正确处理导致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

每天花30秒检查双足便能及早发现问题,早做处理。

检查内容: 观察足部尤其注意脚趾缝间是否有破损,必要时借助镜子或由家人帮忙。注意检查有无老茧、鸡眼,注意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擦伤、水疱、皮裂、足癣等,有问题要及早医治。

关于糖尿病足,你需要知道这些:


糖尿病肾病是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样,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多半可以逆转。

糖尿病肾病早期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唯一改变的就是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 糖友要定期进行肾病筛查,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计算eGFR)。

多久查一次:

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立即筛查微量白蛋白尿,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肾病筛查,以后 每年查1次

糖尿病病程大于2年,且大于12岁的患者每年查微量白蛋白尿;成人患者若无糖尿病肾病,则应每年检测 1次 尿微量白蛋白,同时进行肾脏筛查。

关于糖尿病肾病,你需要知道这些:

做好上述7件事,有助于全面管理糖尿病,帮助各位糖友远离糖尿病并发症!

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有急性、慢性之分

急性并发症通常是短时间内血糖骤然升高/降低引起

听起来可怕,但只要及时治疗,大多会有所好转

慢性并发症则不同,其因糖友们长期高血糖所致

将长期从方方面面影响到患者的生活

此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便是关键!

推荐糖尿病患者们注意以下8件事,从根源抑制并发症的可能性:

控制饮食

糖尿病朋友吃碳水化合物时,要掌握好量,并且应该选择那些能够缓慢分解、提供稳定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豆类、坚果和新鲜蔬果。多吃健康食物,如深海鱼类和深色绿叶蔬菜等。用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来代替含饱和脂肪或反式脂肪的食物,如橄榄油。

减肥

减肥能降低并发症风险,还能降低血糖和血压。想减肥,首先要避开油脂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蛋白质摄入量不宜过低,多选用鱼、禽肉、低脂奶制品、豆制品。多吃绿叶或瓜类蔬菜、粗粮等既可饱腹,又能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的不足。

良好睡眠

睡眠困难的人夜间交感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状态,一方面使患者感到疲乏烦躁,进一步加重交感兴奋;另一方面过度交感兴奋会使血糖迅速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时不应只考虑是否胰岛素剂量不够,还要看看是否睡眠欠佳。

坚持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并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运动能缓解压力,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按时监测血糖

通过监测血糖,可以知道目前的治疗计划是否有效,可以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饮食和运动,医生也方便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到个体化治疗。

学会控制情绪和压力

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建议糖友们多做做深呼吸、瑜伽等减压方式,平日里要多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科学合理释放压力及情绪。

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们还要定期去医院检查,每三个月去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如果你在注射胰岛素或者血糖偏离正常值,就需要增加就医次数。此外,每年应该检查眼、神经、肾及牙齿。

注意足部感染

糖尿病病人感染糖尿病足的风险很高,并且恢复得慢,因此即使是小创口大家都应立即处理。此外,每天检查足部有没有水疱、创伤、肿胀等,冬天足部要做好足够的保暖。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68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