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塑体健身
大白菜 : 600g
芦笋 : 200g
料酒 : 适量
盐 : 适量
味精 : 适量
葱段 : 适量
姜片 : 适量
水淀粉 : 适量
豆油 : 适量
鲜汤 : 适量
将白菜去叶、去老帮,从中一切两半,放入沸水锅中焯透,捞出晾凉,顺切成条,菜心朝上码在盘子中间;嫩芦笋洗净切成段,摆在白菜两侧。炒锅放油烧热,放入葱、姜煸香,加入鲜汤,烧沸后捞出葱、姜,加入料酒、盐、味精,将白菜、芦異轻轻推人锅内,煨透后用水淀粉勾芡,出锅装入盘中即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麸炒白术功效与作用,以及麸炒白术功效与作用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麸炒白术的功效和作用2、炒白术功效与作用3、麸炒白术功效与作用4、麸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麸炒白术的功效和作用麸炒白术的功效和作用
麸炒白术的功效和作用,很多人都注意不到麸炒白术最为瞩目的一点,它可以帮助我们调理身体,任何事物都不能包治百病,这种食物经常出现在养生的食谱里,看完麸炒白术的功效和作用,你了解了吗?
麸炒白术的功效和作用1
麸炒白术的作用与功效
麸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甚多,它可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食少胀满倦怠乏力,表虚自汗。
如治脾虚气滞,脘腹胀满的枳术丸等,具体还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抗氧化、延缓衰老,中药炒白术有抗氧化作用。
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白术有延缓老年肾脏衰老的作用,可使老龄的肾脏结构有明显改善。
2、利尿,中药炒白术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出。
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炒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
抗应激,中药炒白术具有抗疲劳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4、增强造血功能,中药炒白术有促进红细胞造血作用。
5、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中药炒白术水煎液在正常情况下有兴奋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而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呈抑制作用。
6、抑制子宫收缩,中药炒白术安胎的.功效与其抑制子宫收缩作用有关。
炒白术的副作用,什么人不适合吃
炒白术的服用是要看个人体质的。
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炒白术。
此外,炒白术可以用来美白,但不能长期服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对身体是有害的。
而且自己不要随便配中药吃,要按医嘱吃。
麸炒白术的功效和作用2
麸炒白术的炮制方法
白术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麸炒白术的炮制方法为:先将锅用中火烧热,撒入麦麸(或蜜炙麦麸),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不断翻炒,至白术呈焦,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每100kg白术片,用麦麸10kg。
麸炒对白术化学成分的影响
白术主含挥发油(约1.5%),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酮、苍术醇等;白术的另一类活性成分为内酯类化合物。
(1)白术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有所减少,煎剂的挥发油减少很多。
从层析谱可见,麸炒品的成分有所增加,尤其是内酯类成分含量增多[1]。
因此认为,白术炮制后并不单纯是减少挥发油刺激作用,更重要的是改变化学成分。
这一结果提示生品含挥发油较多,可用于燥湿,而炒制品则可缓和其燥性,并用内酯类或其他成分达到和胃或消导等作用。
(2)另有报道,与生品比较,麸炒、土炒白术挥发油的比重、折光率均有所增大,比旋度有所下降(土炒下降明显)。
(3)通过对白术炮制前后挥发油的薄层及气一质联用对比分析,发现白术炮制后不仅挥发油含量降低,其组分也有所减少。
(4)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术生品及4种炒制品中白术内酯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比较,结果是:不同炮制方法及时间对白术中白术内酯Ⅲ含量有一定影响[1]。
其中麸炒轻、麸炒黄两种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Ⅲ含量均有增加,这可能是白术中所含的苍术酮不稳定,遇热、见光易分解产生白术内酯Ⅲ。
炒白术和麸炒焦白术品中的白术内酯Ⅲ有所下降,这可能是
由于温度过高时,白术内酯Ⅲ又会脱水,转变成白术内酯Ⅰ所造成的。
由此可见,麸炒白术中白术内酯Ⅲ含量高于白术生品,且以麸炒黄品含量最高。
这一活性成分可作为研究炮制质量的可行性参考指标。
(5)也有报道,炮制前后,白术挥发油的折光率变化不大,认为白术挥发油没有产生多大质的变化。
白术不同炮制品有其各自不同的功效,不仅与挥发油含量变化有关,还与其他成分变化有关。
麸炒对白术药理作用的影响
药理实验表明,生、炒白术对兔离体肠管活动皆有双向调节作用,生白术作用较炒白术强些。
一般认为白术经麸炒或土炒后健脾作用增强,并能缓和燥性。
炒白术功效与作用炒白术功效与作用
炒白术功效与作用,白术与炒白术虽然在原材料上是一样的,但是炒白术是经过了一定的炮制方法,在用途上和功能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所谓“是药三分毒”,一起来了解炒白术有啥功效与作用吧!
炒白术功效与作用1
白术的用法以及功能
将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捞出,切片,晒干。
白术长于健脾通便。
白术用于通便时,入煎剂可用到每天30克,常与枳实同用。
炒白术的用法以及功能
又名炙白术,先将一份麸皮撒于热锅内,等有烟冒出时,再将10份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炒白术善于燥湿。
麸炒白术
麸炒白术就是白术经过一种炒的方式而得的,也不是一些什么难懂的专业术语。
麦麸与白术片一起炒后,放凉就成了麸炒白术了。
先将锅用中火烧热,撒入麦麸。
等到锅里开始冒烟的时候,就投入白术片,然后不停翻炒,直到白术呈,逸出的香气,最后把它们取出,筛去麦麸,放凉,就是真正地麸炒白术了。
炒白术的副作用
根据医书记载的,炒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多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
通过多次的实验证明了炒白术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曾经有人做过试验,将大鼠每日灌服煎剂0.5g/kg,共1-2月,未见任何明显的毒性反应。
但在用药14天后,有中等度白细胞减少,主要是淋巴细胞减少;服药2月,有轻度贫血,脑、心肌及肝组织无任何变化。
某些动物个别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轻度颗粒变性,肾小球则无任何改变。
所以,这也只是长期服用较多的白术才会产生的后果,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是不可能会摄入这么多的量的,但是也不能乱用,因为它还需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会用不一样的用法用量。
炒白术的功效
1、缓和燥性,当出现燥热症时可借助炒白术缓和。
2、健脾,因是借助麸皮炒制,所以健脾消肿作用比起白术来要强得多。
3、和胃,炒白术可用于治疗因胃气不和而引起的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
4、益气,因脾胃虚弱所致的气滞现象,炒白术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治疗腹胀,炒白术还可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所致的腹胀等症状。
6、治疗盗汗,一些脾气虚弱的人群容易出虚汗,这时候可服用炒白术缓解。
麸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1、抗氧化、延缓衰老,中药炒白术有抗氧化作用。
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白术有延缓老年肾脏衰老的作用,可使老龄的肾脏结构有明显改善。
2、利尿,中药炒白术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出。
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炒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
抗应激,中药炒白术具有抗疲劳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4、增强造血功能,中药炒白术有促进红细胞造血作用。
5、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中药炒白术水煎液在正常情况下有兴奋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而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呈抑制作用。
6、抑制子宫收缩,中药炒白术安胎的功效与其抑制子宫收缩作用有关。
中药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1、能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肿作用。
2、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中药炒白术水煎液在正常情况下有兴奋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而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呈抑制作用。
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炒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
4、增强造血功能,中药炒白术有促进红细胞造血作用。
5、利尿,中药炒白术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出。
6、抑制子宫收缩,中药炒白术安胎的功效与其抑制子宫收缩作用有关。
7、抗氧化、延缓衰老,中药炒白术有抗氧化作用。
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白术有延缓老年肾脏衰老的.作用,可使老龄的肾脏结构有明显改善。
炒白术功效与作用2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1、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食量少、大便溏泄、腹胀无力等。
当脾胃虚弱时,身体的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或者是大便溏泄的现象,一些人还会感到疲乏无力,这时候服用适量白术可有效缓解病症。
2、治疗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水和湿气滞留现象。
当脾胃虚弱时,体内的水和湿气不能得到及时排出,大量堆积之后就会出现痰液或是水肿,这时候服用一些白术是可以缓解的。
3、治疗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盗汗。
当脾胃虚弱时,一些人还会出现出虚汗的症状,这时候不妨在医生的帮助下适当服用一些白术。
值得一提的是,孕妇脾胃虚弱时所致的胎动不安,也可以用白术缓解。
白术适合什么人吃
从白术的功效与作用中,我们可以推断出,白术是十分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食用的,可以缓解因脾胃虚弱所引起的各种病症。
与之相反的,脾胃火气比较旺盛的人,自然是不适合吃白术的。
如果是阴虚内热或者津液有亏损的人群,也是不适宜食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吃白术的时候,要注意白术的用法用量,最好就是在医生的叮嘱下服用。
白术中药方子推荐
1、取白术3-15g,剪成汤药,或者熬成膏状,又或者制成丸剂,服用。
2、炙白术30-60g,配大腹皮、猪苓、茯苓、泽,可治疗脾虚水肿腹胀。
3、白术20g,配泽泻60g、益母草30g,可治疗、内耳性眩晕。
4、白术30g,研成粉末。
放进300ml水中,煎取100ml,用纱布过滤。
取40ml做保留灌肠,每天一回,可健脾燥湿止泻。
麸炒白术功效与作用麸炒白术功效与作用
麸炒白术功效与作用,想必大家都对这种食物的功效和作用不陌生吧,它的功效和作用都十分丰富,很多人对它的功效禁忌都还不甚清楚,这种食物不能够拥有某种功效,下面跟大家分享麸炒白术功效与作用。
麸炒白术功效与作用1
第一、麸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麸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甚多,它可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食少胀满倦怠乏力,表虚自汗。
如治脾虚气滞,脘腹胀满的枳术丸等,具体还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抗氧化、延缓衰老,中药炒白术有抗氧化作用。
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白术有延缓老年肾脏衰老的作用,可使老龄的肾脏结构有明显改善。
2、利尿,中药炒白术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出。
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炒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
抗应激,中药炒白术具有抗疲劳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4、增强造血功能,中药炒白术有促进红细胞造血作用。
5、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中药炒白术水煎液在正常情况下有兴奋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而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呈抑制作用。
6、抑制子宫收缩,中药炒白术安胎的功效与其抑制子宫收缩作用有关。
第二、麸炒白术的制作方法
麸炒白术,顾名思义,就是用麸来炒生白术,因此,麸炒白术与生白术有着一定的.区别。
那么,麸炒白术具体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呢?
麸炒白术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锅用中火烧热,撒入麦麸。
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不断翻炒,至白术呈焦,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麸炒白术与炒白术又有一点不一样,炒白术一般益气健脾功效更强,而麸是小麦外科上的那层皮屑,具有健脾益胃消食的功效。
所以麸炒白术健脾之力更强且可益胃消食。
可见,虽然同样是白术,但是制作方法不一样,其功效和作用也不一样,因此,在食用白术前,一定要分清各样的白术,以免产生不良的结果。
第三、麸炒白术的食用方法
麸炒白术具有很多功效与作用,对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裨益,甚至对一些人体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作用。
那么,平常生活中,要怎么吃麸炒白术呢?下面介绍一道“白术党参猪肘汤”的美味佳肴,既好吃,营养价值又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食哦。
主料:猪肘320克
辅料:白术40克、党参40克
调料:姜40克、盐3克
做法:
1、白术和党参分别用水洗净;
2、白术切片;
3、党参切段;
4、猪肘用水洗干净;
5、生姜用水洗净,去姜皮,切片;
6、用适量水,猛火煲至水滚;
7、放入以上准备好的的白术、党参、猪肘、生姜,改用慢火继续煲约3小时;
8、加入少许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麸炒白术功效与作用2
1、麸炒白术的功效
麸炒白术这种中药材,最大的功效就是治疗人类的脾胃不和和运化失常,对人类的出虚汁和体倦无力也有一定的功效存在,平时多用于人类脾虚气滞以及腹部胀满等疾病的治疗。
麸炒白术不但能直接煎制服用,也能制成多种中成药供人食用。
2、麸炒白术能健脾养胃
麸炒白术在炒制的过程中让白术的药性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让它的健脾养胃功效更加出色,平时人们要是出现食欲不振和食少腹胀以及胃脘胀痛等症状以后,就可以用麸炒白术进行治疗,在治疗时可以咨询中医药师,让他给开一个以麸炒白术为主的中药配方,这样治疗效果会更出色一些。
3、麸炒白术的制作
麸炒白术人们自己在家就能制作,具体做法是把锅先烧热,然后再放入麦麸,来回炒制,等锅中冒烟时,把切好的白术片放进去,用口火炒制,来回翻动,等白术片变成焦以后,能闻到一种独特的焦香气味,取出,去掉麦麸,放凉可以使用了。
麸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麸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1.脾胃不和
治疗人类的脾胃不和和运化失常,对人类的出虚汁和体倦无力也有一定的功效存在,平时多用于人类脾虚气滞以及腹部胀满等疾病的治疗。
2.延缓衰老
麸炒白术具有超强的抗氧化能力,清理身体内的自由基或过氧化脂质,并能增强人体内超氧化物及完美的活性,可防止有害物质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能让人体保持年轻健康状态,经常服用它能延缓多种衰老症状发生,并能延年益寿延长生命。
3.预防溃疡
4.健脾养胃
平时人们要是出现食欲不振和食少腹胀以及胃脘胀痛等症状以后,就可以用麸炒白术进行治疗。
5.预防癌症
人们适量服用一些麸炒白术就能防止癌症发生,因为这种中药材中本身就含有一些防癌抗癌成分,而且它含有的其他活性成分还能增强人体内祛湿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抑制人体内病毒的活性,能从根源上阻止细胞癌变从而也就阻止了癌症的发生。
6.预防高血糖
人们适量服用一些麸炒白术还能防止高血糖发生,因为它含有的药用成分在被人体吸收后,能加快人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能防止这些糖类物质在身体内堆积,它能让人类血糖指数保持正常状态。
关于麸炒白术功效与作用和麸炒白术功效与作用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
④《兵部手集方》:"疗肺嗽。"
⑤《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白鲜皮配伍应用
配白蔹,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敛疮生肌。主治湿热疮疡,痈疮肿毒,皮肤瘙痒,烧烫伤等。白鲜皮苦寒,鲜毒清热之力强,并能止痒;白蔹苦辛,能消肿敛疮,并具生肌之效,两药合用解毒敛疮,生肌止痒作用增强。
配苦参,清热解毒,利水除湿。主治湿热蕴结,小便不利,灼热涩痛等症。白鲜皮,苦参均味苦,性寒,均具清热、解毒、燥湿之功。但苦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故两药合用解毒清热、利水除湿作用大增。
配茵陈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湿执黄疸。白鲜皮、茵陈均苦寒泻热,均具利湿退黄之功效。两药相须为用,其利湿退黄作用倍增。
配防风,疏风、清热、止咳。主治风热咳嗽。自鲜皮寒能清热,防风辛可发散解表、祛风。两药合用,可发散解毒,清肺热,而止咳。
配土茯苓,清热解毒,利关节。白鲜皮味苦,性寒,长于清热、解毒。土茯苓味甘,性平,长于除湿,利关节。两药合用,可治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配地肤子,白鲜皮清热、祛风、除湿,地肤子清湿热、利尿止痒。两药合用,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白鲜皮附方
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防风(去叉)、人参、知母(焙)、沙参各一两,黄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圣济总录》白鲜皮散)
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
治鼠疫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补缺肘后方》)
疗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鲜汤)
治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常用治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者,可配苍术、苦参、连翘等药用;治湿疹、风疹、疥癣,又配苦参、防风、地肤子等药用,煎汤内服、外洗。
治湿热黄疸,风湿热痹:本品善清热燥湿,可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尿赤,常配茵陈等药用,如茵陈汤(《圣济总录》);取其既能清热燥湿,又能祛风通痹,可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常配苍术、黄柏、薏苡仁等药用。
治慢性湿疹,荨麻疹:白鲜皮9g,白蒺藜12g,乌梢蛇9g,生地12g,防风、当归各9g,甘草6g。水煎服。方中白鲜皮祛风,为君药。(《中药临床应用》双白祛风汤)
中药白鲜皮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LD50 ?:本品和白附子水提取制成的散结片小鼠灌服的LD50>2g/kg。
毒性反应:散结片对犬每日l次喂饲3.63g/kg,连续6个月,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说明白鲜皮的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本品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白鲜皮有特殊的药香气,临床剂量过大(15——30g)有胃不适反应,在复方中要多用些和胃药。
【用药忌宜】
虚寒证忌服。
《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白鲜皮的食用方法
白鲜皮酒
【处方】白鲜皮3两,川独活3两。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脉沉弦濇者。
【用法用量】醇酒5-6升,蒸窨。空心随量饮。
【各家论述】产后中风挟湿,而留连不解,不能流行血气,故肌肤顽木,痛痒不知。白鲜皮去风湿以理皮肤,川独活开经气以除顽痹。醇酒蒸窨,务使风散湿除,则营血灌注,而肌肤润泽,焉有顽痹之患乎!
白鲜皮七味汤
【处方】白鲜皮3两,干葛5两,黄芩3两,郁金3两,豉5两,栀子10枚,芒消6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黄疸初得,稍觉心中烦热,外状与平常无别,但举体正黄,甚者眼色如柏,涕、涎、小便及汗悉如柏汁,食消多于平常,稍觉瘦悴乏力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纳芒消,分3次温服。相去如人行20里久,更服此汤,当得利,利后将息1-2日,则合后黄连丸服之。
【摘录】《外台》卷四引《许仁则方》
白鲜皮的真伪鉴别
正品:
白鲜皮为芸香科草本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呈卷筒状,长5—15厘米,直径1—2厘米,厚2—5毫米。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白粉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带层片状,剥去外皮,迎光检视有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功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杀虫。
伪品:
八角枫皮:呈卷筒状或片块状,长5—20厘米,直径1—3厘米,厚1—2毫米。表面青灰白色或灰褐色,有细纵纹,内表面黄白色,光滑,质脆,断面黄白色,气腥味苦,有小毒。
金雀皮:呈卷筒状,长6—20厘米,直径1—2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栓皮多已除去,呈黄棕色,未去皮者呈棕褐色,平滑,有稀疏而明显的棕色横长的皮孔。内表面浅棕色,有细纹。质坚硬,折断面淡黄白色,带粉性,呈纤维状。气味微弱。
鸡根皮:呈卷筒状,长5—15厘米,直径0.8—1.5厘米,厚2—4毫米。表面褐色或淡棕黄色,有较深纵纹或纵沟,可见明显圆形脱落的侧根痕。内表面黄白色,具细皱纹,质韧,折断面棕黄色。气微,味微甜,略苦。
臭皮:呈半卷筒状或瓦片状,长10—20厘米,直径2—5厘米,厚约2—5毫米。栓皮已除去。表面淡白色至淡黄白色,具有不规则的细纹理及茎枝痕。内表面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淡白色,纤维性。气臭、味辛涩。
上一页全文完(共 13605 字) 展开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33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