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小儿肺炎,少
生石膏 : 等量
粳米 : 等量
上二味,用水3大碗,煎至米熟烂,约2大碗,趁热尽量饮之,每日1~2次。
石膏对很多人体疾病起着良好的功效与作用,是一味良药,那么它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石膏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石膏的功效和作用1、石膏治三阳合病 腹满身重 难以转侧 口不仁 面垢 谵语 遗尿 发汗则谵语 下之则额上生汗 手足厥冷 若自汗出者: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上四味 以水?升 煮米熟 汤面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2、石膏治太阴温病 不可发汗 发汗而汗不出 必发斑疹 汗出过多者 必神昏谵语 发斑者:石膏50克 知母20克 生甘草15克 玄参15克 犀角10克 白粳米?合.水八杯 煮取三杯 日三服 渣再煮一钟 夜?服.(《温病条辨》化斑汤)
3、石膏治温病初得 其脉浮而有力 身体壮热 并治感冒初起 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生石膏200克(轧细) 生粳米250克.上二味 用水三大碗 煎至米烂熟 约可得清汁两大碗 乘热尽量饮之 使周身皆汗出 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已实 不必乘热顿饮之 徐徐温饮下 以消其热可也.(《衷中参西录》石膏粳米汤)
4、石膏治阳明内热 烦渴 头痛 二便闭结 温疫斑黄 及热痰喘嗽等证:石膏300克(生用) 粉甘草50克.上为极细末 每服5~15克 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此方加朱砂15克亦妙.(《景岳全书》玉泉散)
5、石膏治伤寒发热 涎潮上厥 伏留阳经 头疼眩晕 不可忍者:石膏(煅 研细) 每服葱白点茶凋下10克.小儿量大小 加减与之.(《三因方》玉屑散)
6、石膏治小儿夹惊伤寒 头痛壮热 涎潮 惊悸多哭 气粗心烦 及治气壅 膈节不通:石膏、寒水石各50克 脑麝各半字.上为末 灯心汤调下.大小加减服之.(《普济方》红桃散)
7、石膏配桑叶,清宣肺热;石膏配桂枝,表里双解;石膏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石膏配知母,清热除烦;石膏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石膏配甘草,清肺止咳;石膏配竹叶,清热除烦。
8、石膏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9、石膏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石膏研末外用,治疗以上诸外科病,有清热、收敛、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黄柏、青黛等同用。
10、石膏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11、石膏用于肺热咳嗽、气喘。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12、石膏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石膏的用药禁忌1、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3、《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4、用量过大,服后会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欠佳等情况。
5、石膏属大寒之品,易伤阳气。
6、石膏不宜与下列西药同时运用:
①四环素族抗生素,石膏会使该族抗生素溶解度降低而吸收率减少。
②不宜与异烟肼同服,会使其疗效降低。
③不宜与强的松同服,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石膏的药物配伍1、配桑叶,清宣肺热;
2、配桂枝,表里双解;
3、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4、配知母,清热除烦;
5、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
6、配甘草,清肺止咳;
目录1拼音2《症因脉治》卷四:葛根石膏汤 2.1处方2.2功能主治2.3摘录 3《症因脉治》倦二:葛根石膏汤 3.1处方3.2功能主治3.3葛根石膏汤的用法用量3.4摘录 4《伤寒总病论》卷四 4.1方名4.2组成4.3功效4.4主治4.5葛根石膏汤的用法用量4.6加减4.7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葛根石膏汤 1拼音 gě gēn shí gāo tāng
2《症因脉治》卷四:葛根石膏汤
3《症因脉治》倦二:葛根石膏汤
热甚者,加川连;大便结,加大黄。
4《伤寒总病论》卷四
古籍中的葛根石膏汤 《伤寒总病论》:[卷第四斑豆疮论]温病发斑治法(小儿证附) 行热毒未解,欲生豌豆,发热疼痛,宜服解肌出汗葛根石膏汤。葛根麻黄(各一两)石膏(二两)黄芩芍药桂枝...
《伤寒大白》:[卷二]身重 苓利小便去湿。风湿兼寒,去黄柏,加桂枝。防风葛根石膏汤防风干葛知母石膏甘草阳明风湿身重。家秘用此方...
《症因脉治》:[卷二呕吐论]外感呕吐 燥邪伤胃。【燥火呕吐之治】清燥汤,加芦根汁。葛根石膏汤、门冬知母汤。清燥汤知母石膏麦冬枇杷叶干葛竹...
《症因脉治》:[卷四腹痛论]外感腹痛 汤黄芩山栀知母天冬麦冬龙胆草黄连柴胡人参甘草葛根石膏汤干葛石膏知母粳米木通汤见前。益元散即六一散。...
《症因脉治》:[卷三肿胀总论]内伤肿症
目录1拼音2概述3《症因脉治》卷一方之干葛石膏汤 3.1处方3.2干葛石膏汤的用法用量3.3功能主治3.4摘录 4《症因脉治》卷二方之干葛石膏汤 4.1方名4.2组成4.3干葛石膏汤的用法用量4.4主治 5《症因脉治》卷三方之干葛石膏汤 5.1方名5.2干葛石膏汤的别名5.3组成5.4干葛石膏汤的用法用量5.5主治5.6加减 6《伤寒大白》卷一方之干葛石膏汤 6.1处方6.2功能主治6.3摘录 7《伤寒大白》卷二方之干葛石膏汤 7.1处方7.2功能主治7.3摘录 8《伤寒大白》卷四方之干葛石膏汤 8.1方名8.2组成8.3功效主治8.4加减 9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干葛石膏汤 1拼音 gàn gě shí gāo tāng
2概述 干葛石膏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症因脉治》卷一方之干葛石膏汤
干葛 柴胡 黄芩 石膏 枳壳 广皮 甘草 木通 紫苏梗
4《症因脉治》卷二方之干葛石膏汤
燥气行令,肺胃有热,喘逆呕吐,吐则气急,呕少难出,口唇干燥,烦渴引饮,脉右关数大。
5《症因脉治》卷三方之干葛石膏汤
干葛、石膏、知母。
伤寒阳明经半表半里症。口渴消水,昼夜皆热,六脉洪数而长;湿热腹胀,烦渴口淡。
阳明多火,肺受熏蒸,肺热身肿,则喘咳烦满,不得仰卧,喘息倚肩,身首皆肿,小便赤涩。关脉实大。
心烦躁,加麦冬、竹叶;呕而多痰,加半夏;烦渴痰多,加花粉;小便涩,加木通、灯心;腹皮热,加地骨皮、川黄连。
6《伤寒大白》卷一方之干葛石膏汤
7《伤寒大白》卷二方之干葛石膏汤
8《伤寒大白》卷四方之干葛石膏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25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