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春,夏,秋,冬,腹泻
鹌鹑 : 1只
赤小豆 : 20g
生姜 : 3~5片
食盐少许 :
将鹌鹑去毛及肠杂,与赤小豆、生姜同煮汤,加食盐调味。
赤小豆也是我们经常吃的豆类的一种,而且营养物质丰富,比如说可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等矿物质。可以有促进代谢的作用,赤小豆的适宜人群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赤小豆的食用人群以及禁忌吧,更多的去了解赤小豆这样的食材。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禁忌人群【尿频】的人少食。
赤小豆适合的人群有很多,可以有补气血的作用,对于女性来说还可以有美容养颜的作用哦,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帮助,同时也可以健脾胃,当然一些搭配的方法也是需要知道的呢,要注意合理的搭配。
适宜和赤小豆搭配的食材
赤小豆+鸡肉赤小豆和鸡肉,一起吃;可以补肾滋阴、活血利尿
赤小豆+南瓜赤小豆和南瓜,一起吃;可以润肤、止咳、减肥
赤小豆+鲢鱼赤小豆和鲢鱼,一起吃;可以健脾利湿、补血
赤小豆+鹌鹑赤小豆和鹌鹑,一起吃;可以止泻
和赤小豆相克的食材
赤小豆+羊肚赤小豆不能和羊肚一起吃;会导致水肿、腹痛、腹泻
赤小豆+羊肝赤小豆不能和羊肝一起吃;会危害健康
赤小豆还可用于治疗心脏性和肾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病浮肿和外用于疮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赤豆煮汤饮服,可用于治疗肾脏、心脏、肝脏、营养不良、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赤小豆可以有很好的保健治疗疾病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
关于赤小豆的食用人群以及禁忌等一些小常识,大家都知道了吧,可以看出的是赤小豆的好处还是有很多的呢,可以有治疗疾病健脾胃的作用,还可以滋阴补肾,当然一些搭配的小常识也是需要去了解的,大家要记住哦。
1. 除湿的食物
除湿的食物 什么食物除湿
以下食物除湿: 1、玉米:玉米性味甘平,健脾开胃,利水通淋。
适合患有水肿及淋症的人士。建议读者用玉米煎汤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须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
此汤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2、薏米: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
适用于脾虚泄泻、水肿及风湿人士。建议读者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
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3、 赤小豆: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适用于有肥胖性水肿、脚气、腹胀腹泻等症人士。建议读者可用赤小豆、桑白皮,水煎煮约20分钟,饮汤食豆或煲汤时加入赤小豆。
可以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4、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5、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6、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扩展资料: 祛湿的汤品: 1、薏米红豆汤 功效:主要功效就是清热除湿。
红豆有养血的作用,而薏米性偏寒凉,主要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2、白术陈皮猪肚汤 功效:此汤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对于腹胀、纳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但要注意,本汤性温,阴虚内热者不宜食用。 3、绿豆汤:绿豆具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绿豆汤有利于排毒、消肿,不过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作用。
人民网-哪些食物可以祛湿:推荐6种祛湿食品 人民网-排毒祛湿吃什么好?推荐10种食物和3款汤品。
除湿的食物有哪些呢
五类除湿食物排行
蔬菜类:荠菜、金针菜、冬瓜、冬瓜子、丝瓜、黄瓜、苦瓜、甜瓜、芹菜、苋菜、甘蔗、马兰头、生萝卜、茼蒿、茭白、竹笋、茄子等。
水果类:西瓜、香蕉。
鱼类:青鱼、鲫鱼、鲢鱼、鳊鱼等。
豆类:黄豆、绿豆、蚕豆、赤豆。
其他:荷叶、牛蛙肉和菊花。
注:这些蔬果的食用方法可以按自己口味选择,能加工的可以烹饪,能生吃的也可生吃。
健脾除湿的食物
1、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2、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3、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4、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5、栗子 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6、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去湿气的6种食物,你知道几种
想祛湿可以吃这些
大蒜
蒜是很好的祛湿食材。可以多吃蒜苗,在做菜的时候可以多加蒜蓉调味,做瘦肉粥或是肉骨粥等荤粥品的时候可以加点蒜瓣,炖汤则可以加点大蒜。
生姜
姜也是祛湿良品,平常做菜肴可以适当加些姜蓉姜片调味,也可以做子姜为主食材的菜肴(姜爆鸭、子姜炒肉片、子姜炖牛肉等),常水中作业的人群则建议常喝甜酒姜汤。紫姜的祛湿效果最好,建议食用紫姜。
紫苏
紫苏是调味香料,也是祛湿良品。做鱼类、贝壳类、海鲜、田螺等水产菜肴的时候,可以多加点鲜紫苏叶或是紫苏粉,不但能去腥,还能祛湿气。此外,也可以用紫苏炖肉来祛湿,建议紫苏炖羊肉或是紫苏炖牛肉。
辣椒
辣椒也是祛湿良品。比较辣的辣椒只能用来做菜肴调味,肯定不能大量吃的。如果吃不了辣,就多吃甜椒、菜椒等不辣或微辣的辣椒品种。
红豆
红豆(赤小豆)也是祛湿良品。可以用红豆做杂粮粥品,也可以用红豆炖骨头汤,推荐蒜瓣红豆筒骨粥。
健脾除湿的食物有哪些?
健脾除湿的食物一、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
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
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二、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
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三、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
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四、香菇:味甘、性平。
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五、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
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六、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
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
气滞腹胀者忌食。七、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
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八、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
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九、兔肉:味甘、性凉。
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
虚寒、泄泻者忌食。十、猪肚(猪胃):味甘、性温。
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十一、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
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十二、羊肚(羊胃):味甘、性温。
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十三、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
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十四、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虚寒证、寒湿证忌食。十五、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十六、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十七、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
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
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十八、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
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十九、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
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
气滞腹胀者忌食。二十、豇豆(姜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
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
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二十一、韭菜:是一种味道鲜美的蔬菜,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健胃食品,并可治疗慢性弛缓无力性胃肠病,对低张力胃、胃扩张、胃下垂、消化不良、反胃、呕吐、大便秘结等症,有显著疗效。
如果平时常吃些韭菜,胃的消化力可增强,大大减少各类胃病的发生。二十二、西红柿: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p,比苹果、香蕉、梨要高出2~4倍。
西红柿还含有有机酸,主要为柠檬酸,不但味美,还能保护维生素c,增强了维生素c的利用率。这些维生素和有机酸对消化健胃极为有益。
西红柿中的番茄素,有助消化、利尿作用,能协助胃液消化脂肪,吃了油腻食物后,吃点西红柿可解腻帮助消化。西红柿味道鲜美,如果生吃,可代替水果,其健胃效果更佳。
二十三、辣椒:性热味辛,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之功效。胃有不适者,常食辣椒有益。
辣椒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脂肪油、红色素、辣椒碱、挥发油及矿物质。其中所含辣椒碱能 *** 唾液、胃液分泌,增强食欲。
二十四、胡椒:性热味辛,有温中散寒之功效。胡椒内含有胡椒碱、胡椒辣脂碱、挥发油、芳香油等成分,有健胃、解热、利尿的作用。
胡椒可用于治疗心腹寒痛、呕吐、腹泻等症,对胃有保护作用。二十五、生姜:所含姜辣素有 *** 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及胃肠蠕动的作用,因而可开胃助消化,经常适量食用,有益健胃和增加食欲。
二十六、橘子皮:是健胃的有效食品,也很容易找到:(1)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香精油,将其洗净晒干与茶叶一样存放,可同茶叶一起冲饮,也可以单独冲饮,其味清香,而且提神、通气;(2)橘子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降低血压等功能,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可将其洗净晒干后,浸于白酒中,2~3周后即可饮用,能清肺化痰,浸泡时间越长,酒味越佳;(3)熬粥时,放入几片橘子皮,吃起来芳香爽口,还可起到开胃作用;(4)烧肉或烧排骨时,加入几片橘子皮,味道既鲜美又不会感到油腻;(5)橘子皮可以做成糖橘丝、糖橘丁、糖橘皮、橘皮。
什么食物除湿效果好?
当然是热性食物除湿好常见食物寒热属性分类1、水果类寒凉性:西瓜、杨桃、奇异果、香瓜、柚子、李子、梨子、草莓、葡萄柚、蕃茄、樱桃、凤梨、椰子、柠檬。
平和性:枇杷、梅、柿子、香蕉、葡萄、苹果、甘蔗、释迦、加州李、菠萝蜜、无花果、木瓜、枣子、蕃石榴、柳橙、杏仁。温热性:龙眼、桃子、芒果、橄榄、金枣、榴连、桑椹。
2、蔬菜类寒凉性:芦荟、萝卜、莲藕、茭白荀、海带、紫菜、苦瓜、竹笋、豆腐、丝瓜、莴苣、菠菜、白菜、冬瓜、苋菜、茄子、芥菜、芹菜、芥蓝菜、黄瓜、空心菜、油菜、包心白菜、荸荠、豆薯、甘薯叶、黄豆芽、匏子、枸杞叶、落葵、绿豆、薏苡仁。平和性:甘薯、蚕豆、木耳、马铃薯、香菇、菱角、花生、玉米、胡萝卜、甘蓝、洋菇、马铃薯、豌豆、黑豆、黄豆、菜豆、红凤菜、面筋、麦粉、金针菜。
温热性:南瓜、葱、韭菜、生姜、洋葱、糯米、芫荽、茴香、九层塔、大蒜、辣椒、胡椒、芥茉。依照个人体质及状况约可分为热症型、寒症型、实型、虚型、燥型、湿型六个类型,从下面的内容简单的检测一下,你是哪一种体质?寒症型: 1.脸色苍白2.不容易觉得口渴3.尿量多而且颜色淡4.月经迟且色暗红、白带多5.易下痢6.喜喝热饮7.不爱吹冷气8.脉搏弱不宜多吃:寒凉性食物,如冰品、西瓜、柚子、柑橘、梨子、孛荠、冬瓜、苦瓜、茄子、茭白笋、海带等。
实症: 1.身体直2.声音宏亮、体力充沛3.无汗、脉搏强4.皮肤红润、指甲光泽燥症: 1.排尿次数少2.易便秘3.生理前痛、经血量少4.皮肤粗糙、易乾痒5.舌乾燥、易沙哑湿症: 1.身体浮肿2.腹鸣3.痰多、尿少4.经血多、易下痢5.白带多虚症: 1.声音小2.体力虚弱、多汗、脉搏弱且不明显3.皮肤粗糙、苍白、指甲淡白4.生理中痛、经血量多或少5.肠胃虚弱、舌湿润6.排尿次数多、易下痢热症型: 1.脸色通红、面红耳赤2.容易觉得口渴3.尿量少而且颜色偏黄食物的划分可以从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地理位置、生长季节几方面来看。1. 颜色:绿色植物与地面近距离接近,吸收地面湿气,故而行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
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枣、石榴等,虽然离地面近,果实吸收了大量的阳光,故而性偏热。2. 味道:味甜、味辛的食物,性热。
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等。
3. 生长环境: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带、紫菜等。而生长在陆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药等由于长期埋在土壤中,植物耐干,含水分很少,故而性热。
4. 生长的地理位置:背阴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湿气中,故而性偏寒,如蘑菇、木耳等。而生长在高空中的食物,或东南方向的食物,如向日葵、栗子等,接受阳光充足,故而偏热。
5. 生长季节:冬天里的食物,由于寒气中,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萝卜。而夏季生长的食物,接受的雨水较多,故而性寒,如西瓜、黄瓜、梨等。
什么食物除湿效果好?
当然是热性食物除湿好
常见食物寒热属性分类 1、水果类 寒凉性:西瓜、杨桃、奇异果、香瓜、柚子、李子、梨子、草莓、葡萄柚、蕃茄、樱桃、凤梨、椰子、柠檬。 平和性:枇杷、梅、柿子、香蕉、葡萄、苹果、甘蔗、释迦、加州李、菠萝蜜、无花果、木瓜、枣子、蕃石榴、柳橙、杏仁。 温热性:龙眼、桃子、芒果、橄榄、金枣、榴连、桑椹。 2、蔬菜类 寒凉性:芦荟、萝卜、莲藕、茭白荀、海带、紫菜、苦瓜、竹笋、豆腐、丝瓜、莴苣、菠菜、白菜、冬瓜、苋菜、茄子、芥菜、芹菜、芥蓝菜、黄瓜、空心菜、油菜、包心白菜、荸荠、豆薯、甘薯叶、黄豆芽、匏子、枸杞叶、落葵、绿豆、薏苡仁。 平和性:甘薯、蚕豆、木耳、马铃薯、香菇、菱角、花生、玉米、胡萝卜、甘蓝、洋菇、马铃薯、豌豆、黑豆、黄豆、菜豆、红凤菜、面筋、麦粉、金针菜。 温热性:南瓜、葱、韭菜、生姜、洋葱、糯米、芫荽、茴香、九层塔、大蒜、辣椒、胡椒、芥茉。
依照个人体质及状况约可分为热症型、寒症型、实型、虚型、燥型、湿型六个类型,从下面的内容简单的检测一下,你是哪一种体质? 寒症型: 1.脸色苍白2.不容易觉得口渴3.尿量多而且颜色淡4.月经迟且色暗红、白带多5.易下痢6.喜喝热饮7.不爱吹冷气8.脉搏弱 不宜多吃:寒凉性食物,如冰品、西瓜、柚子、柑橘、梨子、孛荠、冬瓜、苦瓜、茄子、茭白笋、海带等。 实症: 1.身体直2.声音宏亮、体力充沛3.无汗、脉搏强4.皮肤红润、指甲光泽 燥症: 1.排尿次数少2.易便秘3.生理前痛、经血量少4.皮肤粗糙、易乾痒 5.舌乾燥、易沙哑 湿症: 1.身体浮肿2.腹鸣3.痰多、尿少4.经血多、易下痢5.白带多 虚症: 1.声音小2.体力虚弱、多汗、脉搏弱且不明显3.皮肤粗糙、苍白、指甲淡白4.生理中痛、经血量多或少5.肠胃虚弱、舌湿润6.排尿次数多、易下痢 热症型: 1.脸色通红、面红耳赤2.容易觉得口渴3.尿量少而且颜色偏黄
食物的划分可以从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地理位置、生长季节几方面来看。
1. 颜色:绿色植物与地面近距离接近,吸收地面湿气,故而行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枣、石榴等,虽然离地面近,果实吸收了大量的阳光,故而性偏热。
2. 味道:味甜、味辛的食物,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等。
3. 生长环境: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带、紫菜等。而生长在陆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药等由于长期埋在土壤中,植物耐干,含水分很少,故而性热。
4. 生长的地理位置:背阴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湿气中,故而性偏寒,如蘑菇、木耳等。而生长在高空中的食物,或东南方向的食物,如向日葵、栗子等,接受阳光充足,故而偏热。
5. 生长季节:冬天里的食物,由于寒气中,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萝卜。而夏季生长的食物,接受的雨水较多,故而性寒,如西瓜、黄瓜、梨等。
去湿气的食物有那些?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煮薏苡仁(薏米)粥喝,又简单有有效.还可以放点茯苓一起煮./薏苡仁作用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茯苓的作用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我一般是一个多礼拜就自己煮薏米粥喝,去去体内的湿气.而且薏米就是粮食.吃了不会对身体有害处.是最好的除湿东西了.去超市就能买到薏米. 中药中有很多药都是去湿的,可以适当的吃些中药.最好找大夫开药,不要自己瞎吃. 。
。
。
。
。. 去湿气的汤: 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不要吃太凉的事物,应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并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排出。
另外,还应多进食健脾去湿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有: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小米、莲子、苋实、猪肚、鸭、鹌鹑等。
去湿的食物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下面介绍几种健脾去湿食疗方: 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 功效:补脾、利水、消肿,其作用为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
生鱼一条、宰净,冬瓜(连皮)500克,赤小豆60克,葱头5个,煲汤,不放盐。 苋实煲老鸭 功效:滋阴养胃,健脾利水。
苋实100~120克,老鸭一只,宰净,苋实放鸭腹内加水文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炒扁豆淮山粥 功效:健脾养胃。
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儿减半。 萝卜莲子猪舌汤 功效: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去湿困。
萝卜750克、莲子50克、苋实25克、蜜枣3个、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鹌鹑汤 功效:健脾开胃。
鹌鹑一只、党参15克、淮山30克煲汤。 另外,还有土茯苓赤小豆鲫鱼汤、绵茵陈煲鲫鱼、赤小豆煲鲤鱼、猪肚粥、冬瓜煲老鸭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湿功效。
1.鹌鹑粥:鹌鹑1只去毛及肠杂,切小块,大米100克,同煮粥,用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益气健脾,补气血,消湿积作用。可治小儿疳积,肚腹胀满,食欲不振,脾虚便溏,身体虚弱等症。可作早晚餐食用,每日或隔日食用一次。
2.杜仲枸杞煮鹌鹑:鹌鹑1只去毛及肠杂,杜仲10克,枸杞子30克,同煮汤,用少量油盐调味食用,有补益肝肾作用。可治肝肾虚损引起的腰痛,脚软,头晕,眼花等症。
3.党参山药蒸鹌鹑:鹌鹑1~2只去毛及肠杂,党参20克,淮山药30克,食盐、水适量、蒸熟食用。有健脾强胃,补中益气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等症。
4.鹌鹑清汤:鹌鹑2只去毛及肠杂,加水煮汤,可加少量酒调味食用(淡食)。有补益五脏,利水消肿作用。治慢性肾炎水肿。 猴头菇炖鹌鹑
鹌鹑宰杀后用刀拍断其胸骨及脊骨,放入加有姜块、葱节、料酒的沸水锅中焯一水,捞出洗净,放入炖盅内;猴头菇入沸水锅中汆水后,再分别放入炖盅内。鲜汤上火烧开,加入一点盐、胡椒粉,起锅浇灌在炖盅内至八分满,然后盖上盅盖,入蒸笼蒸约一个半小时,取出揭盖,撒入几粒水发枸杞。汤色清澈,松茸清香,味鲜可口。
桂圆百合炖鹌鹑
桂圆肉15g,百合30g,鹌鹑2只。鹌鹑宰后去毛、内脏,洗净,与桂圆、百合同时放盆内,加沸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服食
赤豆炖鹌鹑
赤小豆洗净;姜洗净切厚片;葱洗净切长段;鹌鹑杀后去毛桩、内脏,剁去脚爪,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对砍成两块,清水洗净。锅置火上,注入清汤,放入赤小豆、葱、姜、胡椒粉、精盐,烧开后小火慢炖90分钟后放入鹌鹑再炖,至鹌鹑肉烂,入味精调味,拣去姜、葱不用
淮杞炖鹌鹑
鹌鹑 3只 淮山 50克 枸杞 50克
将鹌鹑宰杀洗净后﹐ 每只剁成4块﹐ 共12块﹐ 放入沸水锅中汆2分钟捞出﹐ 用冷水冲 凉﹐ 装入盖碗中﹒
淮山﹑ 枸杞洗净﹐ 泡在碗里15分钟﹐ 放在鹌鹑块上﹐ 再加姜片﹒ 锅置中火上﹐ 下高 汤烧沸﹐ 加精盐﹑ 味精﹑ 鸡精﹑ 绍酒搅匀﹐ 冲入盖碗中﹐ 上笼用旺火蒸20分钟﹐拾 去姜片即成
杞精炖鹌鹑
鹌鹑1只,枸杞子、黄精各30克,盐、味精少许
将鹌鹑宰杀,去毛及内脏,冼净,枸杞、黄精装鹌鹑腹内,加水适量,文火炖酥,加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
参竹炖鹌鹑
鹌鹑6只,玉竹6克,北沙参3克
1.鹌鹑宰杀后,除去内脏、尾臊及脚爪,洗净,对边剖开,用沸水飞掉血秽后,装入炖盅。 2.投入北沙参、玉竹,加入适量沸水,加入盐、味精,炖1个多小时,至烂为止。 3.食用前先除去药渣
南方的天气一直很湿,尤其是夏天,空气中含有很多水分,导致人体内的湿气出不来不说,空气中的水汽还会阻塞人体毛孔,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减少外界空气对体内湿气的影响,你们南方祛湿到底有哪些祛湿汤?祛湿气有哪些方法?
1、南方祛湿汤饮
1.海带排骨汤
原料:猪排骨、海带
做法:将海带浸泡后,蒸半小时,取出再用清水浸泡4小时,彻底泡发后,切成长方块。将排骨洗净,在沸水锅中煮一下,取出用温水泡洗干净。在锅中放入排骨、葱段、姜片、黄酒,先用大火烧沸,再用中火煲,然后倒入海带块一起煮。
功效:十分常见的一种汤,美味而实用,可祛湿。
2.赤小豆粉葛煲鲮鱼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陈皮少许,鲮鱼5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陈皮洗净;粉葛削皮洗净,切块;鲮鱼去鳞及内脏,洗净,慢火煎至微黄。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放适量食盐调味便可。
功效:赤小豆有清热解毒、利水除湿、解毒脓之功;粉葛能除脾胃虚火、生津止渴;鲮鱼是四大家鱼之首,其味道鲜美,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作用。故此汤尤其适用于湿热内蕴症见长热毒痈疮、舌红苔黄腻之人服用。
3.白鲫鱼煲汤
材料:鲫鱼,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
做法: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
功效: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此方补脾胃甚好。
4.粟米白果猪肚汤
材料:粟米3条、白果50克、猪肚1个、生姜3片。
做法:粟米洗净,连衣、须切段状;白果去壳、去衣、洗净;猪肚冲洗后翻转,用刀刮去脏杂,再用生粉反复洗净,并以清水冲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功效:湿度大的天气宜饮粟米白果煲猪肚汤。粟米(玉米)是大家喜爱的煲汤料之一,其入汤后清甜可口,不但营养价值十分高,且能健脾祛湿,最适宜于时下的天气饮用。
5.白术陈皮猪肚汤
材料:陈皮6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至1个,砂仁6克,生姜5片。
做法:先将猪肚洗净飞水,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加水约2500ml,煲滚后改用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然后取出猪肚切件,放回锅内,再煲3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白术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陈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功效;猪肚甘,温,功效补虚损,健脾胃。故此汤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对于腹胀、纳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6.薏仁猪脚汤
材料:薏仁30g,干净猪脚一只约半斤。
制法:薏仁碾碎,猪脚洗净剁块与薏仁一同放入砂锅,加黄酒、姜及清水1500毫升,盖好。先用猛火煮滚,除去汤面浮沫,再用文火煨约2小时;待猪蹄烂熟后,依次加入盐、酱油、葱、胡椒粉。
功效:健脾益胃、利湿、壮腰膝。
7.竹笋银耳汤
材料:竹笋300克,干银耳20克,鸡蛋1个,盐适量,水1000毫升。
做法:先将竹笋洗净,干银耳用水泡发去蒂,鸡蛋打入碗中搅成糊;锅中放水煮沸,倒入鸡蛋糊,加入竹笋、银耳,用小火烧五分钟,加盐调味即可食用。每次午晚餐前先喝汤吃料,也可直接当减肥餐食用。
功效:竹笋能祛湿利水,是消除腹壁脂肪的最佳食物,银耳能润肺养颜。
8.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鱼2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洗净,冬瓜洗净,连皮切,生鱼洗净,宰净去鳞、内脏,慢火煎至微黄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清淡不腻滞又富有营养,同时又有祛湿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常用的煲汤料之一,有健脾去湿,消肿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气,而生鱼能补脾利水。
9.淮山扁豆煲鸡脚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薏苡仁15克,鲜鸡脚200克(约10只),生姜丝少许。
做法:先将鸡脚去衣清洗,切掉脚甲。将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鸡脚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内,加水2500ml(约10碗水),武火煲滚后文火煮2小时。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汤中鸡脚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舒筋强骨的作用,而且富含胶原蛋白,能令皮肤光滑而有弹性;淮山可以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扁豆具有健脾化胃的作用。芡实健脾除湿,固肾益精;薏苡仁有健脾利水渗湿的作用。
2、祛湿气方法
1、喝薏米红小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2、运动排汗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3、利用电器
好好利用身边的电器,比如电吹风,空调的除湿功能等,让自己周围的环境尽量干燥。
4、三子养亲汤
体内湿邪过重,已经引发了各种顽疾怪病的朋友,可使用“三子养亲汤”。用炒莱菔籽、炒白芥子、炒苏子(中药店都能买到)打粉冲服。
5、汗蒸去湿
远红外线可以跟细胞产生共振,促使深层细胞运动,让微循环加快,从而排出体内的湿气、寒气。
6、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7、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体内会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8、拨火罐
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9、刮痧
刮痧去湿是经常检验的,效果非常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483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