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又称为粗粮,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没有经过精加工的糙米、全麦等全谷食物,二是谷物类的玉米、小米、黑米、大麦、燕麦、荞麦及杂豆类黄豆、红豆、黑豆等。
营养学家提倡吃粗粮
粗粮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这是精米面最欠缺的。
B族维生素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转化成热量和促进新陈代谢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少B族维生素,人体细胞功能会降低,引起代谢障碍,会出现食欲不振。
粗粮所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能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浓度,延迟葡萄糖吸收,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病等疾病,还有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和肠道癌症的作用。《膳食指南》提倡,成年人每天至少吃100克粗杂粮(应占总粮食量的1/3)对健康大有益处。
吃粗粮要合理搭配
食物合理搭配,可使营养互补,越接近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越高,生物价就越高。大米饭是国人每天离不开的主食,只要在米饭中掺一些杂粮、蔬菜,尤其是大豆,它的营养价值能成倍地提高,还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营养学有“谷类加豆,营养赛肉”之说,谷类指米、面和杂粮,豆是指各种豆和豆制品。如以100克大米和大豆所含蛋白质赖氨酸童为例:大米242毫克(蛋氨酸含量高);大豆1716毫克(蛋氨酸含量略低),所以豆类与谷类混吃,是最佳的食疗营养互补方。
在粗杂粮中,小米是粗粮中的细粮,含有大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具有调养作用,但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过高。由于单品种粗粮营养素并不齐全,所以吃粗粮也要多样化,既可提高食物营养互补价值,还可增进食欲。
备注:生物价指人体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豆浆煮米饭。
用搅拌机自制带豆渣的豆浆(生熟均可)代替水加入洗好的大米中,煮出来的米饭营养价值高,米饭不硬,口软饭香。适合年纪大和胃肠功能不好的人食用。
如单独食用大豆加小麦,其生物价分别为64和67,这两类食物若按33%和67%的比例混合食用,其生物价可提高到77,超过了牛肉(生物价为76)。
大豆+玉米+小麦。
玉米、大豆、小麦按40%、20%、40%的比例混合食用,其生物价可提高到70。玉米蛋白质中的赖氨酸、色氨酸含量不足,蛋氨酸含量丰富;全麦粉中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不足,蛋氨酸含量较丰富;而大豆的蛋白质含蛋氨酸低,赖氨酸、色氨酸含量却较高。若将这3种食物同时食用,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大豆粉与薏米粉、大麦粉混合,制成面条、包子等;荞麦粉加入20%-30%的小麦粉以增加其弹性,制成面食;用大米、小米加点荞麦熬粥。这些都是营养价值高的健康吃法。
长期吃粗粮应注意的问题
粗粮中大量的膳食纤维会对肠胃有一定刺激,有胃炎或胃酸过多、消化性溃疡或腹泻的人,建议少吃。
煮粗粮粥不要放碱。
粗粮嘌呤含量高,痛风病人不宜集中在一餐过多地食用。
成年人也不宜餐餐全吃粗粮,每天最好能吃一半粗粮。
青春期少年和儿童每天吃粗粮不宜超过80克。粗粮中所含植酸和单宁会阻碍钙、锌、铁等吸收,不利于少儿的生长发育。需要补充钙、锌、铁的人,在空腹时补充才好吸收。
谷田梦(天然谷物食品倡导者)解答:
五谷杂粮是指小麦、稻米、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以及豆类、谷类和饲料作物等多种杂粮的统称。五谷杂粮中还包括许多地区的传统食品和秋季的新谷物,如黄米、红米、糯米以及各种豆、谷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五谷杂粮,以下是五种常见的五谷杂粮:
小麦:小麦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面食,如面条、馒头、饺子等。它含有高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钾、铁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
稻米:稻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米饭、粥等传统食品的重要原料。稻米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玉米:玉米是一种高产的谷物, 被广泛用作动物饲料和食品原料,如玉米面、玉米淀粉等。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大豆:大豆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源蛋白质来源,还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业作物之一,许多豆制品和豆类菜肴都是以它为主要材料。大豆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钙、铁、锌、硒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群、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等。
黑米:黑米是传统的五谷杂粮之一,属于稻米的一个品种。它含有高量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并含有天然色素花青素等有益成分。
总体说来,五谷杂粮的类型很多,每种五谷杂粮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口感和用途。因此,在五谷杂粮的选择和搭配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身体需求进行选择,同时还应注意平衡摄入各种营养素的比例,以确保能够获得更多的健康益处。
以上是谷田梦提供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谷田梦(天然谷物食品倡导者):
五谷杂粮是指小麦、玉米、大米、糯米、高粱米等5种主要粮食的混合碾粉。五谷杂粮粉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物,因为它蕴含了许多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素。下面将介绍五谷杂粮粉的营养价值。
1. 蛋白质
五谷杂粮粉富含植物性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提供长效能量,并且对于微量元素的吸收非常有利。其中,豆类等蛋白质较低的杂粮中, 可以通过搭配更富含蛋白质的食材来进行替补。
2. 碳水化合物
五谷杂粮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对人体提供了大部分的能量,由此产生的葡萄糖可以满足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并维持正常运转的代谢和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协调同步。
3. 食物纤维
五谷杂粮粉富含食物纤维,包括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在维持肠道健康、降低血糖和胆固醇、促进饱腹感等方面都非常有效。此外,食用高纤维五谷杂粮粉也可以减少便秘发生概率。
4. 矿物质
五谷杂粮粉是一种富含多种矿物质的粮食,如铁、锌、镁、钙等。这些元素可以帮助身体建造强壮的骨骼、保持合适的血压水平以及缓解压力。
5. 维生素
五谷杂粮粉还富含丰富的各种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这些是人体所必须的元素,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和增强免疫系统能力。例如,维生素的成分有利于对抗自由基和抵抗某些癌症。
总之,五谷杂粮粉是一种非常营养、可口并且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的食品。可以作为主食的替代品搭配其他食材, 非常适宜作为营养均衡、健康的饮食方式之一。
谷田梦:天然谷物食品倡导者
以上是谷田梦提供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谷杂粮是最具营养价值的食物群,是饮食中的基石,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主要表现在:预防疾病发、促进人体健康、预防肿瘤发生、助排便清肠、增进大脑技能、助于瘦身塑形等方面。
1、预防疾病发生:五谷杂粮中的维生素B1可预防脚气病;维生素B2可改善视力、预防口角炎;维生素C能缓解疲劳症状、下肢酸痛,预防感冒;钙可防止骨质疏松;
钾可稳定血压,改善情绪,避免肌肉麻痹、郁闷不安与全身无力;铁能预防缺铁性贫血、胃溃疡与食欲不振;而铜、锌等微量元素则具有改善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增强食欲、改善体重的功效。
2、促进人体健康:五谷杂粮是人体营养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具有保持健康的功效。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软化血管内的胆固醇,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豆蛋白可调节钙质代谢,增强骨质密度,防止肾结石的形成;
膳食纤维能有效减缓糖类和脂肪的吸收,降低饭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及血中胆固醇含量,对糖尿病人和肥胖者有很大的帮助。
3、预防肿瘤发生:豆类食物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等,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常吃可预防肿瘤病变;维生素A有助于人体内细胞分裂,预防癌细胞形成,并可帮助免疫系统反应,提高免疫抵抗力;
丰富的膳食纤维可缩短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减少致癌物质与肠道黏膜接触的几率,有利于防止便秘和结肠癌的产生。
4、助排便清肠:五谷杂粮中所含镁和铁可增强身体能量活力,加速体内废物的代谢;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持水作用,在肠道内吸附水分子,使粪便体积增大,促使食物残渣或毒素在肠道内运行,并迅速排出体外。
5、增进大脑技能:五谷杂粮中的蛋白质,有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功能,可提高脑部代谢活动,增强效率;还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如赖氨酸能活化脑部,对于记忆力减退的老人和大脑正值发育期的儿童有所帮助;所含丰富的磷脂,对脑部神经的发育、活动有良好的功效,可以增强记忆力。
6、益于美容养颜:五谷杂粮中所含的维生素A,可保持皮肤和粘膜的健康;维生素B2,能够预防青春痘;维生素E则有抗自由基功能,可改善皮肤、延缓衰老;
其他的成分,如脂肪油、挥发油、亚麻油酸,可滋润皮肤,使其光滑细致;氨基酸、胱氨酸等能让秀发乌黑亮丽;不饱和脂肪酸则可减少堆积在体内的胆固醇,促进新陈代谢使头发容易生成,预防脱发及谢顶。
7、助于瘦身塑形:有些五谷杂粮中含有泛酸,可释放食物的能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成分;B族维生素也可帮助体内能量的燃烧;富含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及消化液;分泌,加快体内废物排出,有益于瘦身;镁可帮助钙和钾的吸收,协助糖类和脂肪的代谢,维持身体酸碱平衡。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的膳食指南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将五谷杂粮视为饮食的基础,健康的基石。
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现代通常所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因而五谷杂粮就泛指粮食作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荐,每人每天需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谷类、米和面食占了食物比例的50%~60%。
五谷杂粮中的营养素非常丰富,其中的纤维素和矿物质是普通白米的数倍,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更为丰富。五谷杂粮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且大都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大多数营养素。
人民网-吃五谷杂粮的好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466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不宜多吃辣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