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大家都知道的吧,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它可以有促进代谢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是不错的一种食药两用食材。茯苓怎么吃呢,当然是茯苓粥莫属了,它适合什么人群呢,来看小编的介绍。
茯苓粥
三苏长寿秘方:“茯苓粥”此药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发现的。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久服药不愈。一次,他在和朋友交谈中得知,练气功、食茯苓可治此病。于是他按照朋友所说的做了一年,果然痊愈了。此后,他认真研究《神农本草经》等医学著作,并制作了“茯苓粥”。后把此方告诉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全家服用。
做法
取茯苓15克,同粳米50克煮粥,每天1剂,清晨空腹服。
营养价值
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的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肥胖、平日饮食不节导致的痛风,或者局部肌肉、关节轻微的疼痛。另外还兼有美容作用。是个既简单又有药用价值的膳食。茯苓粥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降血糖,是不错的缓解肌肉酸痛的一种食谱,而且还可以适合痛风病人食用,增强体质。
食物相克
粳米: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茯苓:茯苓恶白敛,畏牡蒙、雄黄、地榆、秦艽、龟甲,忌米醋。
关于茯苓粥的一些介绍,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可以了解到的是茯苓粥的一些好处,以及适合的人群,适合有血糖高的人群,还有就是痛风病人,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而且还可以降血糖,大家可以经常食用,是不错的养生粥品。
虚弱脾胃不适的人们,在平常的饮食中,应该注意食物搭配,不要吃辛辣刺激和暴冷或者暴热的东西,还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规律饮食。脾胃不适,我们可以通过食疗的办法来改善,比如赤豆茯苓粥就是非常适合人们健脾利胃的一种食物。
赤豆茯苓粥利水消肿健脾益胃
赤豆茯苓粥不但可以健脾利胃,还能利水消肿,对于大便不利、小便不通的人们是非常合适的。有很多人群属于肥胖者,该类人群很多原因是由于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导致的,赤豆茯苓粥对于水肿病和肥胖症、大便溏泄人群是非常适合的一款粥。
赤豆茯苓粥用的材料是茯苓和薏米、赤小豆,三者都是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利胃的功效的食材。赤小豆用于治疗肾炎水肿的效果非常好,茯苓能健脾益胃、利水祛湿,宁心安神,可治脾虚、泄泻、咳嗽、糖尿病、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还可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此外,常服茯苓还能养颜抗衰老。薏米的消水肿作用更是非常好的,还是很好的补脾养胃的食材。
赤豆茯苓粥
制作材料:
主料:薏米100克,茯苓20克,赤小豆50克。调料:白砂糖30克。
茯苓赤豆薏米粥的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与薏米共煮粥。
2.赤小豆煮烂后,加入白茯苓(磨粉状)粉,待粥煮熟时加白糖少许即成。健康提示健脾祛湿,清热解毒,祛黄疸。
疗效:利水消肿,健脾益胃。适用于水肿病,肥胖症以及大便溏薄等。
赤豆茯苓粥的做法我们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了,赤豆茯苓粥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利水消肿,还可以健脾益胃,更能帮助人体刺激皮肤细胞生长,帮助抗皱、保养皮肤,常服用赤豆茯苓粥还可以养颜抗衰老,更能缓解失眠、安心宁神、提高免疫力,对人体的好处是非常多的,适合人们经常食用。
《滇海虞衡志》记:“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自安庆茯苓行,而云苓愈少,贵不可言。”湖北罗田县为“茯苓之乡”,罗田九资河茯苓名扬四海。元明时,罗田就从野生改为人工栽培,李时珍到罗田赞曰:“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三苏长寿秘方“茯苓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发现的。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久服药不愈。一次,他在和朋友交谈中得知,练气功、食茯苓可治此病。于是他按照朋友所说的做了一年,果然痊愈了。此后,他认真研究《神农本草经》等医学著作,并制作了“茯苓粥”。
茯苓的常用保健方法
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的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肥胖、平日饮食不节导致的痛风,或者局部肌肉、关节轻微的疼痛。另外还兼有美容作用。适宜于一般人群。尤宜于水湿内困,水肿,尿少,眩晕心悸,胃口欠佳,大便稀,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但食用时要注意: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者慎服。忌米醋。
茯苓粥的做法
茯苓粥
【处方】茯苓粉30克,粳米100克,红枣20枚。
【制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成。
【功能主治】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眠等症。
【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
【摘录】《民间方》
白茯苓粥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取末)半两,粳米2合。
【制法】上药,以米淘净煮粥,米熟即下茯苓末。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利水消肿。主产后无所苦,欲睡而不得睡。老年性浮肿,肥胖症,脾虚泄泻,小便不利,水肿。
【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
【注意】老年人脱肛和小便多者不宜服食。
【摘录】《圣济总录》
赤茯苓粥
【处方】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粟米2合。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心胸结气,烦闷恐悸,风热惊邪口干。
【用法用量】先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下米煮作粥,温食。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养生配方推荐
(1)茯苓50克,白术、赤小豆、麦芽各100克。水煎服。用于治疗水膨胀痛。
(2)茯苓(带皮)50克,苍术、柳树根须各500克。共为末,文火熬成粗膏。每日3次,每服3匙。用于治疗肠结核。
(3)茯苓皮。水煎服。每服15~25克。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赤苓15~50克。利水通淋,用于治疗小便赤涩、淋漓。
有一则苏东坡与茯苓饼的故事供大家读玩,帮助记忆这味中药:
历代医家及养生学家都很重视茯苓的延年益寿之功,唐宋时服食茯苓已是很普遍的事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很会做茯苓饼。他曾指出,故茯苓饼“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并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决”。苏东坡年已六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向身体,这可能和他常吃自制的茯苓饼有很大关系。
胖美人们,还不觉醒吗?
“降温”模式已经开启,冬季养生你准备好了吗?
4.8万阅读
搜索
三种人不能吃茯苓
每天一勺茯苓粉
吃茯苓脱发更厉害
茯苓千万别乱喝
吃茯苓的危害
吃茯苓能再生头发吗
茯苓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材,它的性味比较平和,常常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例如缓解小便不利、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等。茯苓的食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我们一般见到的泡水喝之外,还可以煮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点心。相传慈禧曾经就经常食用茯苓糕,可以起到很好的延缓衰老的作用。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茯苓的一款简单吃法——茯苓粥,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茯苓15克、粳米50克
做法:
将茯苓和粳米洗净后,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熬煮成粥食用。
茯苓:茯苓恶白敛,畏牡蒙、雄黄、地榆、秦艽、龟甲,忌米醋。
看了茯苓粥的做法,大家是不是觉得非常的简单呢,相比较制作成茯苓糕、茯苓饼等工艺复杂的点心,茯苓粥应该算是比较简单的烹饪方式了。如果想要强身健体、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话,可以常常吃些茯苓粥的。
1.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作用,和食用方法
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中医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 [药性]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原料]获苓20克,大枣10克,山药2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经验方 【原料】茯苓细粉 米粉 白糖各等份 【制作】上3味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 饼。 【用法】可经常随量吃。
【功效】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 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 [用法]分3次佐餐食用。
[作用]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
[评注]茯苓甘平,淡渗利水去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买回茯苓粉,按照2∶5的比例,与蜂蜜一起冲水,可以提高抵抗力,利水消肿。蒸制馒头、包子等面食时,可在面粉中加入茯苓粉混匀一起蒸,或者将茯苓和山药、松仁、芡实、莲心一起和面,做成烙饼,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疗效。
此外,茯苓还可以做汤、泡酒,在500毫升的酒中,放100克茯苓,每天喝5—10毫升,具有宁心安神、健脾延年的功效。 当归茯苓炖鸡汤:当归50克,茯苓20克,乌鸡一只,生姜一块,水适量,文火共炖,至肉烂 汤浓时,调味装盘即可食用。
◆莲子茯苓糕 材料: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 做法:茯苓、莲子、麦冬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宁心健脾,适宜于因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少食、神疲者。
◆栗子茯苓粥 材料:茯苓15克,栗子10枚,糯米30克 做法:将茯苓洗净入锅,加冷水,用小火煎半小时,弃渣留汤,加入栗子肉、糯米,再煮成粥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泻,适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者。
◆山药茯苓肚 材料:猪肚1只,茯苓100克,淮山100克 做法:将猪肚洗净,茯苓、淮山装入肚内,淋上黄酒2匙,撒细盐适量,扎紧口,入锅内加水慢炖至肚子酥烂;将猪肚捞出剖开,倒出茯苓、山药,冷却后烘干,研末装瓶,每次服6-10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取猪肚切片,适当调味后食用。
功效:补肾益胃,健脾渗湿,适宜于糖尿病患者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干鲜均可),茯苓50克,粳米100克。先将荷叶煎汤后去渣,再加入茯苓、粳米煮成粥,分早晚两次食用。
对感受暑热所致的脑胀、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神经衰弱都有一定的疗效。消食健胃心苓粥 桂心2g,茯苓10g,桑白皮3g,粳米100g。
先煎茯苓、桂心、桑白皮,滤渣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每日1剂,作早餐食之。
主治饮食停蓄胃脘、上逆犯胃胸满、咳逆、欲呕、饮食不下等症。 祛湿解乏芡苓粥 芡实、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g,加水适量,同煎40分钟后捞出党参和白术药渣,再加入洗净粳米150g,继续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主治体虚乏力、虚肿、泄泻等症。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412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甲鱼不能同吃的几种食材不能搭配
下一篇: 关于高粱米的一些介绍你懂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