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樗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绿色饮食在行动 2023-06-02 15:28:02

樗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味苦涩、性寒,入胃、大肠经

功效具有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的功效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不可用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樗白皮是臭椿的根部或者干部的内皮,樗白皮在全国各地都有,都可以找到。樗白皮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可以用来治疗崩漏不止、血下无度。樗白皮内部含有特殊的营养物质,人们可以食用,也可以作药用,我们在下文中为大家介绍一下樗白皮的主要功效和营养价值吧。

樗白皮的营养价值

根皮含苦楝素、鞣质、赭朴吩等。树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内酯、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新苦木素等。种子含油约35%及2,6-二甲氧基醌、臭椿苦酮、臭椿内酯、查杷任酮、苦木素等。叶含异懈皮甙、维生素C等。

樗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味苦涩、性寒,入胃、大肠经,具有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的功效。主治久痢、久泻、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蛔虫。

樗白皮的附方

①治痢疾:椿白皮(樗白皮)一两,爵床三钱,凤尾草五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②治慢性痢疾:椿白皮(樗白皮)四两。焙干研粉,每次二钱,每日二次,开水冲服。(《陕西中草药》)

③治肠风下血不止,兼医血痢:樗根皮,不以多少,用水净洗锉碎,于透风处挂令干,杵,罗为细末,每称二两,入寒食面一两,搅拌令匀,再罗过,新汲水和丸如梧桐子大,阴干。每服二十九,先以水湿药丸令润,后于碟子内用白面滚过,水煮五七沸,倾出,用煮药水放温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如神丸)

④治下血经年:樗根白皮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入酒半盏服。(《仁存堂经验方》)

⑤治赤白带下,膀胱炎及尿路惑染:川柏、椿根白皮(樗白皮)、知母、白术、生甘草、泽泻、生黄芪片,煎水服。(江西《中草药学》)

⑥治赤白带:椿白皮(樗白皮)、鸡冠花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⑦治滴虫性阴道炎:椿白皮(樗白皮)五钱。煎服;另用千里光一两,薄荷五钱,蛇床子五钱。煎水,外洗。(江西《中草药学》)

樗白皮的做法

黄芪牛肉汤

食材:牛肉(瘦)1000克、黄芪12克、当归8克、党参12克、白术8克、升麻3克、柴胡3克、艾叶8克、樗白皮8克、大葱20克、姜15克、料酒20克、小葱5克、胡椒粉1克、盐10克、味精2克。

做法:

①将当归、白术、柴胡、升麻、黄芪、党参、陈皮、樗白皮、炙草去净灰渣;经过加工装于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

②牛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葱洗净;沙锅置大火上,倒入鲜汤2000克,放入鸡骨架,加入牛肉块、中药包煮沸,撇去浮沫;

③加姜、葱、料酒,移至小火上炖熟透;拣去中药包、姜、葱、鸡骨架;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即成。

樗白皮的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2~4钱;研末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樗白皮的食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凡滞下积气未尽者亦不宜遽用。

樗白皮可以泻痢肠风,女性有遗浊崩带的情况,可以服用樗白皮治疗。樗白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就可以作药用了。樗白皮可以内服,治疗女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子宫炎,还可以治疗男性膀胱炎、淋病、神经痛和脾脏的疾病,吃樗白皮还可以杀虫、去肺胃痰火,所以大家平常如果出现此类疾病的时候,可以选购樗白皮服用。

曾经宫颈糜烂三度,现在好了,可宫颈却一直疼,是怎么回事呀

盆腔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是不同的。对于急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方面主要是要多休息,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住院治疗,还应该注意多吃高蛋白营养性食物,另外还要注意电解质的平衡,注意补充水液,最主要的还是应该用一些消炎的抗菌素,对于抗菌素的运用应该在运用抗菌素前做好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通过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合适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用量一定要足够大,时间要足够长,临床上有的病人在用了几天后症状消失就不再用药了,这样容易引起复发甚至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因此治疗一定要彻底。另外中医可以根据病人的症状来选用清热解毒、化痰、活血化瘀的治疗配合西医的抗菌素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

由于慢性盆腔炎的疗程比较长,因此治疗起来要比急性盆腔炎更复杂,通常采用中药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中药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口服、中药静脉点滴、中药灌肠、针灸治疗,另外还可以配合中药的热敷和离子导入。来看一下热敷和离子导入的过程,中药灌肠是把活血化瘀的中药装到布口袋里,经过蒸锅蒸热后放在病人的小腹部,通过温热效应和药物的渗透达到消炎和消除盆腔粘连的作用。中药的离子导入是把中药浓煎后通过离子导入仪,将中药离子导入到病变的局部,也起到了松解盆腔粘连、消除盆腔炎症的作用。单纯口服中药效果是没有综合治疗好的。一般来讲中药离子导入一次需要20分钟左右,中药热敷治疗一次可以维持2小时左右。通常一个疗程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月经的时候是不治疗的,等到月经干净了再进行治疗。

保健对策:首先是要特别注意外阴的清洁,每天都应该进行外阴清洗和内衣裤更换,我们主张用温开水作为清洗液,因为经过煮沸后已经消毒了。另外还要注意清洗器具的选择,每个妇女都应该有专门的洗下身的盆,这样可以避免其它的感染进入阴道。通常一天洗一次下身就可以了,最好大便完后也清洗一次。另外选择卫生巾要选质量好的卫生巾,男女同房前双方都应该清洗下身。

4月19日 16:27 盆腔炎治疗的经验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分三步:
一:修复病损阶段:修复病灶病损组织,消除慢性炎症,组织粘连,积液等,恢复生殖器官的正常组织结构,这一期应以此治疗为主,由于生殖器官的损伤,必然会同时导致生殖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女子生育和月经等,并引发诸多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因此,在修复病灶为主的同时,辅助以生殖功能的调整,以及症状的缓解和消除。但一定要谨遵此期的治疗一定要以修复病损病灶为主。

二:功能调整阶段:病灶病损组织经过治疗得到明显的改善后,就要以对生殖系统功能的调节为主,因为在生殖器官得到良好的修复后,其自身功能的恢复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是病损组织器官,其自身不能对其功能达到完全调整,所以辅以治疗调整其生殖功能是很关键的,这一期的治疗尤以功能调整为主,辅以病损病灶的持续修复和巩固治疗。以及对症状的进一步缓解和消除。

三:巩固疗效阶段:在对病损病灶,以及功能调整的治疗后,得到明显的改善和基本治愈,这一阶段一定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同时加强巩固疗效,促使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完全恢复正常,功能也完全恢复正常水平。这样盆腔疾病彻底治愈后,从临床治愈和远期预后都是非常好的。

按:以上是陈老先生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体会,在治疗中,按上述方法灵活运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盆腔炎的症状
欢迎光临---中医陈氏祖传不孕网

一 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病因]:主要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性传播的病原体(如淋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疱疹病毒)。引起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是产后或流产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术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以及慢性枨谎椎募毙苑⒆鳌?

[病理]:急性盆腔炎可使机体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它可使机体发生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临床表现]:急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其病急,病情重,可出现下腹疼痛、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检查时发现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盆腔检查: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穹窿有明显触痛,子宫及双附件有压痛、反跳痛,或一侧附件增厚。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其病慢,病程长。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易感疲乏,伴下腹坠腰痛等。检查时发现,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诊断]:急性慢性盆腔炎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作出诊断。但是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

盆腔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有急性感染病史,下腹隐痛、肌肉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伴有心率快、发热,阴道有大量脓性置谖铩2∏檠现厥笨捎懈呷取⑼吠础⒑?健⑹秤?徽瘛⒋罅康幕粕?状?形丁⑿「拐屯础⒀雇础⒀?克嵬吹龋挥懈鼓ぱ资背鱿侄裥摹⒏拐汀⑴煌隆⒏剐旱龋挥信д托纬墒保?捎邢赂拱?榧熬植垦蛊却碳ぶ⒆矗槲挥谇胺娇捎信拍蚶?选⒛蚱怠⒛蛲吹龋槲挥诤蠓娇芍赂剐骸?

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为有时低热,易感疲劳,部分病人由于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由于慢性炎症而导致盆腔淤血、月经过多,卵巢功能损害时会出现月经失调,输卵管黏连阻塞时会导致不孕症。

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至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慢性炎症由于久治不愈、锤捶⒆鞫?跋煺?9ぷ骱蜕?钜约吧硇慕】?lt;/P>

二 急性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急性盆腔炎出现症状一般是在感染后的7一14天。患者发病前可能有妇科手术史,如全子宫
切除术或人工流产术等。起病时症见:发热寒战,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腹痛拒按。或有腰部
酸痛。查体:小腹部广泛压痛,有肌紧张。炎症累及盆腔腹膜时腹痛严重,有反跳痛。妇科检查
有子宫周围组织增厚感并有明显压痛。如果患者病起于子宫全切除后,可以发现阴道断端处有少
许脓性或脓血性渗出物。化验检查: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增加。
由于盆腔结缔组织与腹膜后结缔组织相连,向上可达肾脏周围,因此如果急性盆腔结缔组织
炎未经治疗,炎症不仅可以扩散至输卵管、盆腔腹膜等组织器官,引起盆腔脓肿,还可以向上蔓
延,导致肾周围脓肿。

三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中青年妇女。中医认为,该病是因禀赋不足,摄生不慎,阴户不洁或劳倦过度所致。常见症状为一侧或两侧小腹疼痛、坠胀、腰痛、带下量多、月经失调、性交痛、经期发热等。
慢性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此种疾病可局限于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同时发炎。下面谈一下慢性盆腔炎的一般常识:
什么是慢性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
急性与慢性盆腔炎各有什么特点?
盆腔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是较为严重的妇科疾病,多在产后、手术后、流产后由病菌感染或经期不注意卫生以及邻近器官疾病(阑尾炎等)蔓延所致;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所致。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时,严重可发展为慢性腹膜炎、败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
急性与慢性盆腔炎各自的临床表现如何?
两者的临床表现不一,急性盆腔炎多有高热、畏寒、下腹剧疼及压痛。慢性盆腔炎多有下腹持续疼痛,腰酸痛、月经失调、白带增多、尿急、尿频、排尿困难、食欲不佳、发热、头痛等症状,小腹两侧有条索状肿物硬结,并伴有不孕症。
急性盆腔炎的病因有哪些?
急性盆腔炎多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引起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有: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3)经期卫生不良4)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5)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等。
慢性盆腔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也有的妇女并没有急性盆腔炎的过程,而直接表现为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急性发作。
慢性盆腔炎都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主要有: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2)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3)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为什么较高?
盆腔炎尤其是慢性盆腔炎是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在我国,由于个人卫生条件以及医疗条件的限制,或在妇科小手术和计划生育手术中无菌操作观念淡漠,加之广泛应用宫内节育器时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使盆腔炎的发病率很高。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因此而引起的盆腔炎也在增多。这种情况在性意识淡薄,性生活混乱以致性病高发的地区更加明显。
盆腔炎常见病因有哪些?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患者产后或小产后体质虚弱,宫颈口经过扩张尚未很好地关闭,此时阴道、宫颈中存在的细菌有可能上行感染盆腔;如果宫腔内尚有胎盘、胎膜残留,则感染的机会更大。
(2)妇科手术后感染:行人工流产术、放环或取环手术、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或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时,如果消毒不严格或原有生殖系统慢性炎症,即有可能引起术后感染。也有的患者手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术后不遵守医嘱,有性生活,同样可以使细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3)月经期不注意卫生: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这是细菌滋生的良好条件。如果在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使用卫生标准不合格的卫生巾或卫生纸,或有性生活,就会给细菌提供逆行感染的机会,导致盆腔炎。
(4)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最常见的是发生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女性盆腔炎症。患慢性宫颈炎时,炎症也能够通过淋巴循环,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盆腔感染会造成妇女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故一旦发现有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不可胡乱服用药物,以免贻误治疗而迁延不愈。
慢性盆腔炎与不孕症有什么关系?
妇女盆腔内子宫、输卵管及卵巢或其周围的组织,包括盆腔内腹膜,任何一处发生炎症时,均可称为盆腔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炎。临床上狭义的盆腔炎指的是输卵管炎。
盆腔炎可由外生殖器的炎症向上蔓延而来,也可由邻近器官的炎症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传播引起。病菌常在月经、流产、分娩过程中,或通过生殖道各种手术的创面进入盆腔引起炎症。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起病急,一般有明显的发病原因,若治疗及时、彻底、有效,则常可治愈。当急性炎症未能彻底治疗时可转变成慢性,但更多的是由于起病缓慢,病情较轻未引起注意,故而治疗不及时,迁延成慢性,这类盆腔炎常常造成妇女不孕。
慢性盆腔炎多表现为双侧输卵管炎,久而久之使输卵管的开口,特别是接受卵子的那一端(称之为伞端)部分地或全部闭锁,也可使输卵管内层粘膜因炎症粘连,使管腔变窄或闭锁。这样,使卵子、精子或受精卵的通行发生障碍,导致不孕。严重的盆腔炎可蔓延至盆腔腹膜、子宫及子宫颈旁的组织,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组织变硬,活动不灵,特别是输卵管失去柔软蠕动的生理性能,变得僵硬、扭曲,管腔完全堵塞,达到无法医治的程度。
为什么没有生过孩子也会得盆腔炎或输卵管炎呢?
这部分是由于不注意经期卫生,经期下水田劳动或游泳,长期少量病菌不断侵入,久而久之就能引起慢性盆腔炎;部分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较常见的是盆腔结核导致子宫内膜和输卵管内膜结核及输卵管不通;还有少部分是由于性关系的紊乱,性病传播引起输卵管炎而导致输卵管不通;极少数是未婚前长期患有阴道炎症如滴虫性或霉菌性阴道炎,病菌就能上行感染到输卵管,造成输卵管的炎症。因此,女孩子自幼应注意外阴部清洁卫生,青春期后,当出现下腹痛或较明显的痛经,月经不正常或阴道白带异常时,都应去医院检查,早期较轻的输卵管炎或盆腔炎都是可以治愈的。
慢性盆腔炎与附件炎有什么关系?
在女性内生殖器官中,输卵管、卵巢被称为子宫附件。所以严格地讲,附件炎是指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但输卵管、卵巢炎常常合并有宫旁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且在诊断时也不易区分,这样,盆腔腹膜炎、宫旁结缔组织炎,就也被划入附件炎范围了。
慢性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多由患急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时治疗不彻底或未予重视治疗所致。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使盆腔充血,结缔组织纤维化,盆腔器官相互粘连。患者下腹部坠胀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并且往往在经期或劳累后加重,同时白带增多,月经量有可能增多,腰骶酸痛,部分病人还可有性交痛。妇科检查时见子宫后屈,活动差,子宫旁可扪及增粗的输卵管,有压痛。如果有炎性包块形成,检查时可在宫旁或子宫后方触及包块,活动不良,有压痛。
慢性输卵管炎长期不愈,可以引起输卵管内粘膜粘连,使输卵管堵塞,继发不孕症,或输卵管管腔不完全阻塞,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机会。当输卵管伞端因炎症而粘连时,还可以出现输卵管积水,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自觉症状。

四 盆腔炎与不孕症的关系

妇女盆腔内子宫、输卵管及卵巢或其周围的组织,包括盆腔内腹膜,任何一处 发生炎症时,均可称为盆腔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 炎。临床上狭义的盆腔炎指的是输卵管炎。

盆腔炎可由外生殖器的炎症向上蔓延而来,也可由邻近器官的炎症或身体其他 部位的感染传播引起。病菌常在月经、流产、分娩过程中,或通过生殖道各种 手术的创面进入盆腔引起炎症。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起病急,一般有 明显的发病原因,若治疗及时、彻底、有效,则常可治愈。当急性炎症未能彻 底治疗时可转变成慢性,但更多的是由于起病缓慢,病情较轻未引起注意,故 而治疗不及时,迁延成慢性,这类盆腔炎常常造成妇女不孕。

慢性盆腔炎多表现为双侧输卵管炎,久而久之使输卵管的开口,特别是接受卵 子的那一端(称之为伞端)部分地或全部闭锁,也可使输卵管内层粘膜因炎症 粘连,使管腔变窄或闭锁。这样,使卵子、精子或受精卵的通行发生障碍,导 致不孕。严重的盆腔炎可蔓延至盆腔腹膜、子宫及子宫颈旁的组织,最终导致 这些器官组织变硬,活动不灵,特别是输卵管失去柔软蠕动的生理性能,变得 僵硬、扭曲,管腔完全堵塞,达到无法医治的程度。

为什么没有生过孩子也会得盆腔炎或输卵管炎呢?这部分是由于不注意经期卫 生,经期下水田劳动或游泳,长期少量病菌不断侵入,久而久之就能引起慢性 盆腔炎;部分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较常见的是盆腔结核导致子宫内膜和输卵 管内膜结核及输卵管不通;还有少部分是由于性关系的紊乱,性病传播引起输 卵管炎而导致输卵管不通;极少数是未婚前长期患有阴道炎症如滴虫性或霉菌 性阴道炎,病菌就能上行感染到输卵管,造成输卵管的炎症。因此,女孩子自 幼应注意外阴部清洁卫生,青春期后,当出现下腹痛或较明显的痛经,月经不 正常或阴道白带异常时,都应去医院检查,早期较轻的输卵管炎或盆腔炎都是可以治愈的,中药治疗特别有效,一般口服盆腔炎方配合腹部外敷盆腔炎袋就可以见效,巩固治疗可以彻底治愈,单纯用抗生素很难根治。 盆腔炎

五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中没有盆腔炎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于“热入血室”,“带下病”,"下焦湿热"“妇女症瘕”。“经水不调”,‘经行服痛’,‘不孕’等病之中。其病理是湿热毒邪蕴结下焦,客犯胞宫、盆腔、经络闭阻,气血凝滞,营卫失调,影响冲任带脉所致。故清热解毒除湿,活血化瘀软坚,通络理气调经,培元复肾,调理冲任是治疗盆腔炎的大法。湿热下注,带脉失约,湿热交蒸则带下黄稠,气味臭秽;湿热瘀积,阻碍气机,则小腹、腰骶疼痛,病程日久,瘀滞胞宫则月经失调,甚则不孕。若积聚不散,则成包块.如[妇人良方]载;‘妇人月经痞塞不通。或产后余未尽,因而乘风取凉,为风冷所乘,血得冷则为淤血也。淤血在内,则时时体热面黄。淤久不消,则为积聚症瘕矣。’这段话即描述了盆腔炎的病因,症状以及炎块的形成。所以尽管祖国医学中没有盆腔炎病的记载,但用中药治疗盆腔炎时,只要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迁延而来,但也有急性期并不明显,待发现时已属慢性者。多数病人撵转各个医院输液服药治疗不见好转,而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陈氏中医三代祖传,治疗妇科带下等妇科炎症效果非常好,在总结祖传秘方的基础上,陈老应用口服盆腔炎方配合腹部外敷盆腔炎待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一般经过陈老半3-4个疗程的治疗多数病人可以治愈,我们观察治疗慢性盆腔炎1597例,有效率92%,治愈率在80%以上。
中医妇科治疗盆腔炎专用方剂:

盆腔炎方(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理气散湿 通经化痛方)

主要成分:当归,血竭 土茯苓 香附,桃仁,黄柏 丹参等二十余味。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理气散湿 通经化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慢性盆腔炎。症见低热起伏,下腹疼痛涨坠,腰骶酸痛,经期或劳累后加重;经期延长,或经血量多,白带增多,色黄淫臭;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或溏,小便黄短。或小腹胀痛,有冷感,得温则舒;腰骶酸痛,经期或劳动后加重;行经乳房胀痛,月经后期、量少有块;白带多而清稀。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附件区压痛,增厚或有包块。

经陈老治疗的病人经过上述治疗后多数停药后即可治愈。外地病人如不能前来诊治可通过邮药治疗。
典型病例介绍
张xx,女,32岁,已婚,患者7年前开始出现下腹部痛,呈持续性隐痛,有时加重,按压时疼痛加重,白带多,色黄味臭。精神饮食好,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妇科检查:宫体中位,子宫活动受限,附件区压痛,左侧附件增厚,右侧附件可及3cm×3cm包块,活动差,有压痛。B超检查提示:右侧附件区炎性包块。诊断:慢性盆腔炎。服用中药《盆腔炎方》,用药10天后腹痛较前减轻,继服2疗程复诊,下腹痛完全消失。除经期稍感小腹胀痛外,余无不适。妇科检查左附件正常,右附件包块消失,触之稍厚无压痛,病获痊愈。

六 盆腔炎方和盆腔炎袋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差病情迁延而致,也可无急性病史。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属于中医腹痛、带下病、症瘕、不孕、痛经等病症的范畴。1980年至2006年期间,陈老用中医内服外敷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80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05例患者均为已婚门诊病例,其中年龄最大55岁,最小21岁;病程0.5~1年308例,2~3年487例,4~5年461例。有流产史1例,下腹部手术史3例,妇科确诊为输卵管炎380例,盆腔结缔组织炎76例,子宫内膜炎9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一侧或两侧疼痛,坠胀,带下量多,月经不调,腰骶部酸痛。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1)《盆腔炎方》 当归、丹参、年翘、银花各15g,红花、香附各10g,川芎9g,薏苡仁、土茯苓各20g,苍术、元胡、青皮各12g等三十余味,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黄芪等;血虚者加阿胶,重用当归;阴虚内热者,加知母、黄柏。
2)《盆腔炎袋》热药物用醋,酒,姜汁拌匀沙炒炮制后装入药袋内,每晚趁热敷于小腹部,每次30-60分钟。10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忌食辛热,慎房事,讲究卫生,安静休养。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依据《中医妇科学》判定疗效。

1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B超检查附件区无包块,盆腔无积液,停药物后半年不复发;

2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正常,B超检查附件区包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盆腔积液减少2/3;

3 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B超检查附件区包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盆腔积液减少1/2;

4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均无改善。

3.2 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痊愈1408例,显效241例,有效156例,全部有效。均未出现副作用。
4 讨论
本病多因分娩、流、产刮宫时消毒不严,或经期、产褥期感染,或腹腔其他脏器炎症蔓延致生殖器官而未彻底治愈所致,慢性盆腔炎病理表现为:①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炎症大多为双侧性,常于周围组织粘连。②输卵管炎常可累积卵巢并发生粘连形成炎性肿块,若输卵管积液穿通卵巢,则可形成输卵管囊肿。③炎症蔓延致子宫骶骨韧带处,可使纤维组织增生、变厚。中医辨证多属湿热下注,气滞血瘀。下焦为肝肾二脏与冲任二脉所居之地,湿热稽留,气机阻滞,血脉瘀阻,致使肝失疏泄,肾不化水,任脉不利,冲脉不固,诸症渐致而成。故致当活血化瘀,行气散湿,消积化痛。方中当归、丹参、红花活血化瘀;川芎、香附、青皮、元胡疏肝理气,散瘀止痛;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土茯苓、银花、连翘清利湿热解毒。其盆腔炎袋以醋,酒,姜汁拌,趁热敷痛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炎症消散。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散湿,清热解毒,通经化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中金银花、连翘、土茯苓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为临床有效的抗菌消炎药物。当归、丹参、红花、川芎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腹、盆腔内渗液和包块的吸收,与香附、青皮、苍术、元胡同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苍术、薏苡仁含多种营养成分,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月经,并有化痛作用。因而用本方配合腹部外敷盆腔炎袋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病案:

胡某,38岁,已婚。
患者曾3胎,小产2次。2004年2月间第2次小产后,发热4月余未退,经医院注射抗菌素治疗无效。刻有胸闷潮热,腰酸肢楚,精神疲乏,带下似脓,有秽味,并时带红,经妇科检查为盆腔炎。
初诊:6月28日。切脉细数,舌苔薄黄。据述此次小产后即行避孕,刻月经3月未来,小腹隐痛,阴道流出脓汁带有秽臭味,小便中亦混有血丝,口干燥热。证属湿热内蕴,阴虚火旺为主。治拟养阴清热离湿之法。鲜生地30克 大红藤15克 川柏9克 知母9克 甘草梢4.5克 怀山药9克 粉丹皮9克 茯苓9克 山萸肉9克 白樗皮12克等加减化载,腹部外敷盆腔炎袋。

复诊:上方加减,自9月底至10月15日,服用半月后,潮热消失,秽带减少,尿血亦止,腹部已感轻快,唯尚精神疲惫,大便燥结不畅。治拟健脾固肾,兼清余邪。

黄芪9克 白术6克 新会皮6克 生地9克 菟丝饼9克 山萸肉9克 甜苁蓉9克 川黄柏9克 茯苓9克 白槿花9克 甘草梢4.5克等加减,继续腹部外敷盆腔炎袋。

按:本例为小产后身体虚弱,复受感染,抗病力薄弱,湿热内蕴,致使小腹疼痛,带下似脓,拖延半年余,身心受累,久不能复。此证由阴虚火旺,故用上方加减,以鲜生地清热滋阴,山药补脾固肾,萸肉温肝兼固带脉,丹皮清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茯苓健脾化湿,泽泻泄膀胱之湿邪,加知、柏清热化湿,消除下焦虚火;金银花清热解毒,樗白皮燥湿止带。甘草梢清热解毒功著,对小便频数不舒、流脓带血等症,用之有效。
至于红藤,又名大血藤者,《本草纲目》附于茜草条附录,称为血藤。为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品,本案所用即《本草纲目》所谓“血藤”者,亦即临证中用于治阳痈腹痛之红藤。妇科临证常用于子宫附件炎,尤对于输卵管发炎等有卓效。用量一般为12~15克。
本证型极顽固,患者需耐心调整,所以在各种症状逐渐消失后,宜继续调理一个时期,否则极易复发。治宜宜在调养气血药中酌加清热化湿之品如川连、黄柏等。一则增强体力,使能抵抗疾病;另则清除余邪,免留后患。

?导赤散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导赤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生干地黄、木通、甘草(生),各等分。
【炮制】上和咀。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经,小便赤涩淋涩,脐下满痛。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竹叶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别名】导赤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处方】生地黄 甘草(生)木通各等分
【制法】上药同为末。
【功能主治】清心凉血,利水通淋。主治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心移热于小肠,小便短涩不畅,尿时刺痛,舌红脉数。现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肥大型前列腺炎等属湿热内蕴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竹叶,同煎至80毫升,食后温服。
【备注】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兼能养阴;木通、竹叶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生甘草和胃清热,通淋止痛。诸药相合,既能清热凉血,而又利水通淋。由于利水与益阴并重,所以利水而不伤阴。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导赤散--《玉案》卷五
【处方】当归5钱,白芍5钱,生地5钱,川芎5钱,甘草4钱,半夏4钱,陈皮4钱,白茯苓4钱,樗白皮4钱,青黛3钱,滑石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赤浊。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以灯心汤送下。
【摘录】《玉案》卷五
导赤散--《医方大成》卷七引曾师干家传方
【处方】牛蒡子(炒)、榆子、槐子(炒)、生干地黄、黄芩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脏积热,上攻眼目,两眦浮肿,血浸白睛,羞明洒泪。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麦门冬汤调服。
【摘录】《医方大成》卷七引曾师干家传方
导赤散--《医学纲目》卷三十六引汤氏方
【处方】赤芍药半两,羌活半两,防风半两,大黄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心热,小便赤,眼目赤肿。
【用法用量】灯心、黑豆煎,食后服。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六引汤氏方
导赤散--《眼科全书》卷四
【处方】生地、栀子、木通、甘草、灯心、淡竹根。
【功能主治】泻火退热。主治三焦相火炎上,或劳神心事太过,或夜观书史,或能饮酒,或好食五辛诸热物,心之实热侵肝,赤脉穿睛,甚则看物如隔纸绢。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眼科全书》卷四
导赤散--《笔花医镜》卷二
【处方】麦冬3钱,木通1钱,生地3钱,甘草4分,竹叶10片,车前1钱5分,赤茯苓1钱5分。
【功能主治】热闭小便不通。
【摘录】《笔花医镜》卷二
导赤散--《幼科金针》卷上
【处方】生地、木通、黄芩、甘草、竹叶、赤茯苓、麦冬。
【功能主治】热淋出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
导赤散--《片玉痘疹》卷十二
【处方】木通、甘草、车前子、瞿麦、滑石、赤茯苓、淡竹叶、山栀。
【功能主治】痘疮收靥后,小便不利,热蓄膀胱者。
【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导赤散--《伤寒六书》卷三
【处方】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甘草、滑石、山栀。
【功能主治】利小便。主治伤寒小水不利,小腹满;或下焦蓄热,或引饮过多,或小水短赤而渴,或得病时无热,谵语烦躁不安,精采不与人相当,脉沉数者。
【用法用量】《寿世保元》本方用茯苓3钱、猪苓2钱、泽泻2钱、桂枝8分、白术1钱5分、甘草8分、滑石3钱、山栀3钱。中湿身目黄者,加茵陈;水结胸证,加木通、灯心。
【注意】汗后亡津液与阳明汗多者不宜服。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
导赤散--《医方简义》卷二
【处方】车前子3钱(炒),木通1钱,淡竹叶2钱,生甘草8分,生地6钱。
【功能主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
【摘录】《医方简义》卷二
导赤散--《宋氏女科》
【处方】山栀仁(盐水炒)1钱5分,五灵脂1钱,草豆仁1钱,真蒲黄(炒)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胃脘当心被寒邪所郁,气不通而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匙,以醋汤调下。
【摘录】《宋氏女科》
导赤散--《片玉痘疹》卷六
【处方】生地黄、木通、小甘草、防风、薄荷叶、辰砂。
【功能主治】痘疮发热有惊搐者。
【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六
导赤散--《眼科阐微》卷三
【处方】木通2钱,生地3钱(酒洗),丹皮2钱(酒洗),犀角末1钱,生甘草1钱,竹叶9片。
【功能主治】心经实热,两大眼角有赤,内外红丝现,渐入白睛,瘀血堆积不散。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眼科阐微》卷三
导赤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处方】人参、木通、麦门冬(去心)、生地黄、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疮疹,心经蕴热,睡卧不宁,烦躁而小便不利,面赤多渴,贪食乳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小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导赤散--《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木通、甘草、栀子、黄柏、生地黄、知母。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目大眦赤脉传睛。
【用法用量】每服4-5钱,水1钟,入竹叶、灯心草同煎,食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导赤散--《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处方】木通8分,赤茯苓(去皮)8分,麦冬8分,车前子(微炒)4分,生地4分,人参2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小儿痘症,小便赤涩者。
【用法用量】加灯心1团如龙眼大,同煎,饥时服。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导赤散--《玉案》卷三
【处方】生地1钱,木通1钱,甘草1钱,淡竹叶20片,犀角1钱5分,薄荷1钱5分,连翘1钱5分。
【功能主治】心经发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三
导赤散--《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处方】生地、木通、茯苓、山栀、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胎前内热,小便尿血。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导赤散--《得效》卷十一
【别名】实热导赤散
【处方】生干地黄2两,木通4两,黄芩1两,甘草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宣导。主治心气热。
【用法用量】实热导赤散(《普济方》卷三八四)。
【摘录】《得效》卷十一
导赤散--《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生干地黄(净洗)1两,木通(去皮节)1两,黄芩2钱半,赤茯苓(去皮)2钱半,甘草3钱。
【功能主治】小儿心经壅热,烦躁睡语,或时复上窜咬牙,小便黄涩,久则成惊,触物易动。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竹叶3皮,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或加麦门冬(去心)同煎。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导赤散--《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经验良方》
【处方】水通1钱,生干地黄2钱,甘草7分,麦门冬(去心)1钱,灯草15茎。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经,小便赤涩淋沥,脐下满痛;及血淋。
【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7分,食前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经验良方》
导赤散--《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班经》
【处方】黄连、黄芩、车前子、木通、滑石、大黄、枳壳各等分。
【功能主治】通利小便。主治痔漏敷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409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