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眉豆有哪些药用功效和作用

绿色饮食在行动 2023-06-01 14:33:06

眉豆有哪些药用功效和作用

眉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理念是很少看到的,所以这种食材也很少人吃过,眉豆主要是可以用来炒肉或者是煲汤的,眉豆的生长环境也是比较稀缺的,眉豆里面有很多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脾虚水肿的患者是非常适合吃的,还可以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眉豆有哪些功效和作用,想了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特别适合脾虚便糖,饮食减少,慢性拉肚子的人吃,适合夏天感冒,出现急性肠胃炎,消化不良,或者是暑热头昏,出现,恶心烦躁,口渴欲饮,心腹疼痛,饮食不香的人吃。

眉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及食物纤维、维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C和氰甙、酪氨酸酶等。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健脾化湿 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白带过多。

患寒热病者,患冷气人,患疟者不可食。眉豆多食则性滞,故气滞便结者应慎食眉豆。治疗水肿,砒霜中毒,细菌性痢疾。化湿消暑 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症。更好的保健身体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骚扰,但是要注意眉豆一定要炒熟之后才吃,否则会容易引起中毒的现象。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眉豆的功效和作用,现在大家应该也有所了解了吧,眉豆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日常生活里面吃眉豆对我们的肠胃有好处,可以调理肠胃,健脾,所以消化不良的婴儿也是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今天介绍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眉豆的功效主治

1.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2.健脾化湿 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白带过多。
3.化湿消暑 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症。
4.治疗水肿,砒霜中毒,细菌性痢疾。
荚果供食用;干燥白色种子名“白眉豆”,种皮名“眉豆衣”,开放的花名“眉豆花”均供药用。豆和衣的功能为和中化湿、消暑解毒、健脾胃、止泻痢,花能清暑化湿、治下痢脓血。
附方
1,眉豆茯苓散:炒眉豆30克,茯苓15克。研为细末。每次3克,加红糖适量,用沸水冲调服。
本方以眉豆健脾除湿,茯苓补脾而能利尿消肿。用于脾虚水肿。
2,煮眉豆:眉豆60克(或嫩眉豆荚果120克),以食油、食盐煸炒后,加水煮熟食。每日2次,连食1周。
此方取眉豆健脾除湿以止带。用于妇女脾虚带下。色白。
3,眉豆香薷汤:眉豆30克,香薷15克。加水煎汤,分2次服。
源于《千金要方》。本方取眉豆利湿和中,香薷化湿利小便。用于湿浊阻滞,脾胃不和,呕吐腹泻,小便不利。
若夏季兼感暑热,见有心烦发热、头昏等症者,可加荷叶、金银花之类清热祛暑。

眉豆,小茴香的作用?

1、眉豆可以帮助人们治上吐下泻这种情况,尤其是夏天夏天人们的心情不好,而且天气经常是潮湿潮热的,这时就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夏天多吃眉豆就可以改善这种情况。而且我们也知道,眉豆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帮助人们治疗水肿。
2、舒肝、散寒、止痛。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它的性味是辛、温。归肝经、肾经、脾经、胃经。功效主要有温肾暖肝、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小茴香辛散温通,善暖中下二焦,尤以疏肝、散寒、止痛见长,为治疗寒疝要药。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主要成分为茴香油,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的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肠胃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眉豆有什么功效

别名:饭豇豆、米豆、饭豆、甘豆、白豆使用提示:每餐约30克

眉豆知识介绍:

眉豆是豆科植物菜豆种子,球形或扁圆,比黄豆略大,也有状如腰果的,又名饭豆。分布中国河北、江苏、四川、云南等省,越南亦有产品。眉豆是粤人所习称。《陆川本草》名白饭豆。

眉豆营养分析:

1. 眉豆提供了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蛋,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补充机体的营养成分,提高免疫力;
2. 眉豆所含维生素B1能维持正常的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蠕动的功能,抑制胆碱酶活性,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3. 眉豆的磷脂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参加糖代谢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

眉豆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肾虚者、腹泻者、小便频繁者、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病者;尤其是糖尿病、肾虚患者更佳;
2. 眉豆多食则性滞,故气滞便结者应慎食眉豆。

眉豆食疗作用:

眉豆味甘、性平、咸、无毒,入脾、肾经;
具有健脾、止消渴、补肾、生精髓、和五脏、调营卫、理中益气之功效;
煮治消渴、口渴、外用治腮腺炎。

眉豆做法指导:

1. 眉豆一般作为粮食煮粥、制作豆沙馅食用;
2. 眉豆作为粮食,与粳米一起煮粥最适宜;一次不要吃太多,以免产气胀肚。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406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