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泥鳅肯定有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欢,因为泥鳅做成的菜肴确实很鲜美可口,肉质很细嫩,非常好吃,但是但关于泥鳅的热量,很多朋友可能就不知道了,下面不妨跟随本文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关于泥鳅的热量。
1、泥鳅的热量
虽然说泥鳅是一种营养含量非常丰富的食材,但是泥鳅的热量却是非常少的,100克泥鳅的肉中含有的热量只有96大卡,这么低的热量对于我们的健康是不会造成任何影响的,更不会引起肥胖,所以大家不妨在平时适当的吃一些泥鳅来补充营养,根本不用担心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胖子来说,不用担心会长胖。
2、泥鳅所含营养
泥鳅中所含有的营养可以说超过了很多普通的鱼类,在泥鳅中含有一定量的尼克酸,这种营养物质是很独特的,除此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含钙元素,铁元素,锌元素,钠元素,镁元素等等,可以有效的起到滋补的作用,此外泥鳅还含有很多的维生素成分和碳水化合物。
3、泥鳅的功效
泥鳅的功效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保护肝脏方面的作用很显著,如果患有肝炎或者是转氨酶比较高的话,那么可以吃一些泥鳅来辅助治疗,因为泥鳅可以起到降低转氨酶的作用,而且能够辅助治疗慢性肝炎的病症,除此之外,通过吃泥鳅还可以健脾养胃,促进食欲,绝对是一种非常具有保健功效的食材,非常值得大家在平时经常享用。
泥鳅的热量可以说是很少的,因为96大卡的热量确实很低,通过吃泥鳅还能够补充很多的营养,能够保护我们的肝脏,它的养生保健功效是不言而喻的。
1、品种不同:
泥鳅属于鳅科,我国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
而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黄鳝、罗鳝、蛇鱼、血鳝、常鱼、长鱼等。
2、体型不同:
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
黄鳝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
3.营养成分不同:
泥鳅每100g泥鳅热量15.00大卡,碳水化合物2.90g,脂肪0.20g,蛋白质0.80g,纤维素0.50g,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
黄鳝每100g含水分80g,蛋白质18.8g,脂肪0.9g,灰分1g,钙38mg,磷150mg,铁1.6mg。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收益:两者都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而且成活率高,养殖可以用来销售。
黄鳝为经济性食用鱼,一般以活鱼贩售,市场上的黄鳝多是人工养殖,以南部养殖较多。泥鳅的人工养殖随着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全国也都大体呈现这种趋势。泥鳅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扩展资料: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
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有条件的话,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
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的4%~5%;7~8月为8%~10%;9~10月为5%~6%。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
投饵前应检查吃食情况,如发现未吃完,应减少其投量。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泥鳅
:黄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166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黑米的两大奇效,您知道吗
下一篇: 黑米的减肥效果以及食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