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中医教你如何秋天养生

绿色饮食在行动 2023-05-01 23:57:24

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中医教你如何秋天养生

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秋季来临的时候,许多人都措手不及,面对秋天容易发生的疾病也是一无所知。因此,大家不妨了解一下秋天养生知识,才能更好地呵护自己的身体。

一、秋季容易发生哪些健康问题

1、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很多人都容易好发呼吸道疾病,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有感冒、鼻炎、咽喉炎和支气管炎,对于一些过往就落下病根的人来说,支气管哮喘、肺炎等更容易加重或是发作。从中医角度来讲,秋季燥邪当令,肺脏娇弱,极容易受到损伤。

2、胃肠道疾病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极容易出现便秘、腹泻等问题。很多人夏天喜欢吃冷饮,脾胃功能已经受损,到了寒凉的秋季,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并发肠胃炎。从中医角度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则大肠早结;而本身寒性体质或者胃寒的人来说在秋季尤其应该注意。

3、皮肤病

干燥的气候不仅让人容易上火,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是皮肤病高发的季节,比如皮炎、过敏、寒冷性的荨麻疹等,其中皮肤炎症最为常见,干燥寒冷的气候让皮肤新陈代谢减慢,汗腺分泌减少,抵抗力下降,一旦不注意皮肤清洁和护理,就容易滋生细菌。

二、秋季有哪些中医养生原则

1、滋阴润肺是重点

秋天是肺脏易受燥邪的季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都主张秋天要防秋燥,润肺阴。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保护好自己的肺脏,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才可以为冬天的到来做好准备。

2、收敛自身是要点

秋天,地面上的阳气逐渐下降,开始沉入地下,为冬天的封藏能量做准备。人体的阳气也呈现收敛之势。因此,无论是起居作息,还是运动,或者心态,相对于夏季来说,都应该有所收敛,尤其是心态,一定要宁静淡泊,不可急躁易怒,损伤自身气机。

三、秋季中医保健有哪些具体措施

1、食疗养生

民以食为天,人体所有的营养物质都来自于吃。同时,秋季也是养肺润燥的好时机,秋季在中医来看五色为白,因此很多白色的食物都是养肺的,比如山药、银耳、秋梨等;很多时令水果蔬菜也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比如石榴养脾,香蕉通便等;早上不妨喝一些芝麻、杏仁、糙米等熬制的杂粮养生粥,既可以补充水分,养护肠胃,对于排除肠道毒素也有很好的作用。平时不妨随身携带保温杯,喝一些蜂蜜水、枸杞子茶、桂花绿茶等,不但可以防止自由基等毒素对身体的伤害,还可以提升精力,对于上班一族来说非常适合。

2、吐纳养生

秋季全身气血循环减慢,经络容易堵塞。因此,时长给自己按摩,做一些经络操都是非常有好处的。比如,晨起坐在床上可以做呼吸吐纳,鼻吸嘴吐,待呼吸均匀全身放松后,上下牙轻轻地叩击,如有津液可以分三次下咽,十分钟后再起床活动。此法对于固肾强身有一定的好处,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也可以防止突然起床造成的直立性低血压。另外,晚上睡觉前,也不妨用温水泡脚,如果体寒的人还可以加入干姜和花椒来祛寒湿。

3、经络养生

中医的经络穴位养生法再民间流传甚广,身后老百姓的喜爱。虽然秋天的运动不宜激烈,但像太极拳等还是非常合适的,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可进行,帮助身体阴阳平衡。另外,像五禽戏、五行操、十二经络操等都可以帮助畅通经络,强身健体。而平时坐下来的时候,也不放多多敲打双腿内外两侧,因为人体的肝经、脾胃经等都通过脚部。晚上洗完脚后,坐在床上可以搓热脚心,按摩脚底涌泉穴,增强自身元气。

结语:中医认为上医治未病之病,干燥寒冷的秋天确实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但掌握好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正确应对身体出现的状况,规律饮食睡眠和运动,就可以增强自身正气,让邪气不能入侵致病。

本草养正堂提示大家中医如何秋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本草养正堂提示大家秋季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睡早起,收神蓄阴 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气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时候,宜早点起床,广步于庭,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秋天的夜晚,气温转凉,上了年纪的人宜早睡养神,以顺应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有助阴精内蓄,保持人体阴阳调和。 (二)饮食清润,补益滋阴 中医养生认为时令饮食对人体具有调和阴阳、滋补脏腑、补益气血、调节情志等作用。因此,秋季的饮食应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原则,少吃辛辣、燥热之品和动物肝脏,减辛增酸,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番茄、时令瓜果和新鲜蔬菜以及蜂蜜、乳品等,以达到改善脏腑、滋阴润肺和补虚祛燥之功效。 (三)适量运动,内敛护阴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但对年龄较大的人来说,不宜像年轻人那样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过度消耗体力,耗伤阴津,外泄阳气而违背阴精加贮,阳气内敛的养生法则。中医传统养生不论跑步、爬山、练功,都应以温和平缓的动作或中低运动量为宜,身有微热、小汗即止,只要坚持不懈,收效甚佳。 (四)适当秋冻,防病养阴 古今养生家都主张秋不忙添衣,适当冻一冻,以增强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即使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以免过早多穿衣而导致体热多汗,汗液蒸发致阳气外泄。民间又有白露身不露之说,说明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容易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因此,中医认为秋冻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度掌握,如果当添衣时不添衣,勉强挨冻,就违背秋冻健身之本意了。 (五)巧用药物,辨证补阴 秋燥之邪会伤及人体精、气、血和精液而形成阴虚之症。阴虚又分为心阴虚、肺阴虚和肾阴虚等,并有各自的症状,可辨证采用中草药进行补养。补阴虚的药物甚多,用法也不尽相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下药,方可取得祛病强身之效,平安度过多事之秋。

秋天的中医养生之道,请告诉我?

1、健康饮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2、调理脾胃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预防秋乏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预防秋燥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5、预防感冒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6、早起早睡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7、加强锻炼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9、适时进补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10、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秋季如何养生,秋季有哪些养生保健知识我们需要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秋季养生保健知识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燥易伤肺,及时补水

燥是秋的主气,这是因为入秋后,雨水减少,造成空气当中的湿气减少,虽然暑热渐退,但主令的秋燥日益明显,不仅秋阳似火,而且秋风又性燥,易耗伤津液,使人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皮肤干裂,或有人出现咽痒、频繁的痉挛性咳嗽、少痰、伴见血丝等症状,还有不少人会有便秘,甚则痔疮出血、皮肤干涩等—这都是"秋燥"的典型表现。

要想缓解秋燥,第一就要增加饮水量。秋季主燥,而肺为娇脏,更易遭受燥邪侵袭而发病,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秋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度。且研究发现,如果水温在20℃~25℃时,最容易快速被人体吸收。

除此之外,还可以保持晚上喝汤,早上喝粥,以此来弥补经过盛夏多汗、秋季风盛而伤津导致的体阴不足。

滋阴润肺,少辛增酸

古代著名的营养专著《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意思就是秋季多燥,要多吃像芝麻之类滋阴润肺的药物或者食物,因此,为防燥邪为患,秋季宜多吃生津增液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甘蔗、蜂蜜、山药。

秋季保健应围绕肺脏开展,其中核桃与芝麻在秋季食用最好,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芝麻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脏、助消化、化积滞、降血压、顺气和中、平喘止咳,抗衰老。

除此之外,他还提醒到,秋季饮食还要注意“少辛增酸”。也就是说,要少吃比如辣椒、大蒜、葱、姜、芥末以及各种大料之类的辛辣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医认为,辛是入肺的,肺是秋季的主帅,要统治其他五脏,辛入肺能助肺之气,使得肺气更旺,肺火太盛会损伤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还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火的侵入。酸指的是酸味的食品,因为秋季主收,酸主收涩,而且酸入肝,比如葡萄、广柑、柠檬、芒果等,多吃这些水果,不仅能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同时也可以补充津液的不足。

秋收冬藏,控制血压

在秋季,也是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高发期。秋季自然界逐渐寒冷,从中医角度来讲,使体内气血逐渐趋于内,外援的提供就差,按现代医学来讲,由于寒冷的刺激,皮肤乃至皮下组织以及周围血管阻力增大。中医上讲的秋收冬藏就好比一棵大树,秋季树的营养不再向枝条发放,逐渐集结于树干或树的根须,这样以保能度过寒冷的'冬季。人也如此,到秋季内在储备多,外在储备少,容易造成血压偏高。

在秋季,血压属于上升的阶段,这个时候不仅不能停药,要时刻关注甚至要加大用量。这就叫因时用药,这也是秋季保健的一种途径。

秋季,天气干燥,人也要保持好心态,心平气和哦。

拓展知识:秋季健康养生知识

1、秋季健康养生知识

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中医称“宜食麻以润其燥”。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

由夏到秋,气温下降,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光吃些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2、秋季养生的几款甜品

银百合汤。材料:银耳100克、银杏15粒、百合30克、红枣20枚、冰糖适量。做法:银耳先煮片刻,再放入银杏、百合、红枣煮沸后,改用小火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菠萝银耳羹。材料:银耳20g、菠萝1/4个、红枣7、8个、枸杞适少许。做法:银耳泡发,去掉根部,撕成小朵;银耳加水入锅煮开后小火煮至柔软有黏性,约40分钟左右;加入红枣和冰糖,继续煮制15分钟;菠萝切小块,泡淡盐水片刻后捞出沥干;将菠萝倒入已经粘稠的银耳羹中,煮10分钟;最后加入洗净的枸杞子,再煮5分钟即可。

杏仁豆腐。材料:杏仁露1瓶、琼1小把、冰糖适量。做法:琼脂提前用水泡开备用;杏仁露倒入锅中,加入一小块冰糖煮开,等冰糖煮化后放入琼脂并不停搅拌;等琼脂全部融化后迅速倒入深盘中冷却定型;冷却好的杏仁豆腐就可以切小块食用了,可以依据个人爱好加入水果等辅料。

3、秋季不宜吃什么呢

少吃生姜。生姜性燥热,食后易上火,加重秋燥。中医学上有"八九月不食姜"的说法,正是依据人体在四季不同的身体特征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此外,葱、蒜、韭菜等辛味之品,也要避免多食。

有些人在秋天大量吃桂圆、人参等性热补品,很容易引起腹胀、烦躁、鼻出血及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151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