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网络修道

修行能量的奥秘:从精气神到宇宙能量

大道家园 2025-11-25 10:04:30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来聊聊修行中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人体能量的奥秘。这个话题啊,说起来简单,里头却大有文章。《黄帝内经》里头说得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我们人体这个小宇宙,跟外面的大宇宙,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南怀瑾先生在《我说参同契》里头讲过一个很妙的比喻:"人体就像一棵树,树要往上长,根要往下扎。"这个道理,跟我们修行是一个样。道教里头常说:"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这里说的"精",就是我们常说的精力。你看那些精力充沛的人,做什么事都带劲,就是这个道理。

有意思的是,越是身体虚弱的人,欲望反而越重。这是为什么呢?张至顺道长在世时常说:"体内空虚,邪气就容易入侵。"当一个人精力不足的时候,体内的能量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可是当精力充足的时候,它就会形成一个整体,安安稳稳地待在体内,欲望自然就少了。

这股能量啊,它本来就是从宇宙来的,所以它天生就想回到宇宙去。《文始真解大佩服》里头说得明白:"人体能量,本自虚空来,还向虚空去。"可是我们普通人啊,往往因为能量消耗太多,不但回不去,反而一个劲地往下掉。

你要是修炼到一定程度,体内的能量就会自动往上走。因为它本来就是宇宙的一部分,自然会跟宇宙的能量相互吸引。问题是,现在很少有人能把能量修得足足的,还能保证一点都不外漏。你要是能做到这一点,那可就了不得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周易参同契》里头的一个比喻:"金丹之道,如鸡抱卵。"修炼能量,就像老母鸡孵蛋一样,要温养,要耐心。你要是能把能量修足,又不让它漏掉,它就会自动转起来——从督脉上升,从任脉下降,形成一个圆,然后再从中脉往上升。

这个时候啊,你打坐就不要在地面上打了。最好到山顶上,或者屋顶上,总之越高越好。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树枝都往上长,不往地下长呢?这就说明啊,宇宙虚空也是有吸引力的。

当一个人的精力足了,又能够保持不漏,这股能量就会往上走,变成"气"。这个气可不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它是元气。在道教里头,专门有个字来表示它,就是"炁"字。

说到欲望,这里头也有讲究。狭义的欲望,指的是男女之情;广义的欲望,那可多了,贪嗔痴慢疑都算在内。你有了这些欲望,先天的元气就保不住,就会变成后天的"精"。有了精,欲望就更重,就要漏掉。

佛教里头讲"六通",其中有一通叫"漏尽通"。佛在《楞严经》里头说得很清楚:要是证不到漏尽通,想要成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好比要用沙子煮出饭来,怎么可能呢?

就算你通过某种方法做到了不漏,还得让这股能量往上走。走到中间变成"气",再往上走到头顶就变成"光"。在下边是精,在中间是气,在头顶就是神,或者叫光。

这就像一杯水,遇到冷空气就变成冰,温度适中就是水,遇到高温就变成蒸汽,最后变成光。这就是为什么修行高的人,头顶上会有光。他把下边的能量,由精变成气,再把气变成神光散发出去了。

既然我们能够通过吃饭吸收能量,再把能量释放出去,那我们也能够直接吸收宇宙的能量。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你得让全身八万四千个毛孔都张开才行。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那要怎样才能让毛孔张开呢?《悟真篇》里头说得好:"无为自化,清静自在。"你要先学会放松,学会静心。心静了,气就顺;气顺了,毛孔自然就开了。

既然能够吸收外边的能量,也就意味着你体内的能量可以释放出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跟修行高的人坐在一起,会感觉到他身体发热,会觉得头脑特别清醒。因为他的能量场比较大,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

这就好比一团大火,我们一靠近就会觉得热;走到冰山旁边,就会觉得冷。这都是能量在起作用。所谓的"加持力",说穿了也就是能量场的作用。修行高的人,他摸你一下,就能改变你体内的能量场。甚至他用过的东西,都带着他的能量。

现代科学讲"能量",古人讲"气",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科学才两百多年的历史,可我们中国的《黄帝内经》少说也有五千年了。科学现在还证明不了《黄帝内经》里说的道理,但这不代表古人说的不对。

中医讲究"子午流注",就是说在子时,我们人体的能量都要回归本源。这个时候最好要休息,要是还在工作,能量就回不去了。"本源"一指丹田,二指五脏六腑。身体工作了一天,到了子时是该休息的时候了。

过去的修行人,年轻人通常在子时还在用功。因为这个时候容易降伏身体的能量。身体虚弱的人,这个时候就要休息。为什么男同志在清晨的时候欲望特别强呢?因为这个时候能量都走到下边去了。这个时候你要起来修炼,能量就上来了;你要不修炼,能量就停在下面。

修行人必须要懂生理,要懂医理。你要不懂这些,想修行是不可能的。释迦佛就是一位大医学家,世界上最早的"生理学",就是他讲的《禅观正脉》。

我们体内的能量,在头上是"神",在中间是"气",在下面是"精"。修炼了以后,就由精变成气,由气变成神;你要不修炼,有欲望,就由神变成气,由气变成精。精、气、神其实是一个东西,就像水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蒸汽一样。

为什么古人要把它分成三个呢?因为在人体内,它走到不同的位置,就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你要是没有欲望,身体里就有用不完的元气;要是体力不消耗,欲望又没有,身体里就有用不完的神光。

过去祖师爷们都是半天干活,半天修炼。修炼之前还要"跑香",通过跑步把身体跑热,把下半身的能量输送到上半身来。下半身没有能量了,就不容易起欲望。

修行有成的人,没有生理上的周期性变化。这就是佛经上说的"马阴藏相",道教说的"斩赤龙、降白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没有了后天的欲望,先天的精、气、神就在体内循环转动。

说到修行,我还要讲讲念珠的来历。据说文殊菩萨在无量劫以前做教主的时候,遇到了"一阐提"——就是极难度化的人。文殊菩萨是急脾气,等不了那么久,就用宝剑把这些人的头都砍下来,串成念珠,让阿罗汉拿着念佛。这些众生下一世投胎,菩提种子马上就发芽了。

念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象征我们人体的生理结构。中间的串线代表中脉,珠子代表左右脉。密宗重视左、中、右三脉,道家重视任、督、中三脉。不管哪一派,都特别重视中脉。

为什么中脉这么重要呢?它就像莲花的杆,我们头顶的莲花要想开放,必须靠中脉输送养分。能量足了,莲花苞胀得满满的,"啪"一下就开了。

我们人体就像一个苹果,上面的蒂把相当于头顶的旋儿,下面的凹相当于会阴穴,中间的核就是中脉。宇宙就像一棵苹果树,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苹果。修炼就是要让掉下来的苹果再回到树上去。

当能量进入中脉的时候,整个人都会觉得没力气,因为能量不在肌肉里了。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保养,不要说话,不要动念头。这就是古人说的:"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功寒。"

能量在中脉里越积越多,最后冲到头顶。可是头顶打不开,就会觉得头痛、眩晕。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契机。虚云老和尚就是在禅堂里打坐时,听到杯子摔碎的声音,一下子开悟的。

他当下就说:"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为什么别人听到声音没开悟,偏偏他开悟了呢?因为他的能量已经到头顶了,就差这么一下子。

所以说啊,修行这个事情,既要下功夫,也要懂方法。既要修能量,也要修心性。这两方面都做到了,开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udao/82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