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中说:“朔旦为复,阳气始通”,这“一阳来复”,历来被丹家视为火候至秘之机。它不仅指冬至,也喻月初、子时——凡阴极阳返、气机初萌之刻,皆可称“复”。
俞琰在《周易参同契发挥》中讲得清楚:“复,一阳之卦也。以一日言,为夜半子;一月言,为朔旦;一岁言,为建子之月。”外丹炼制讲究此时起火,如彭晓所言“从子初起阳火”,鼎内始结砂汞之基。内丹亦然,《悟真篇》写道:“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延迟”——八月十五逢子时,更是金水相生、内外火候并进之良机。
然丹法至吕祖又道:“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似乎严守天时。但薛道光却一语点破:“炼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人身自具天地,何须外求节候?其后萧廷芝更发挥为“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时时可修、刻刻有功。
那么“身中一阳生”究竟是何种境象?俞琰曾述:“地雷震动巽门开,龙向东潭踊跃来”,是谓丹田暖气冲融、心神恍惚,元阳初动之兆。此时便应“进火莫迟”,但火候须稳,如《金丹大成集》口诀所说:“复卦起潜龙,戊己微调未可攻”,以文火温养,渐次而行。
可惜许多修行人每逢阳生,未及采药,反因漏丹而前功尽弃。梦遗滑泄,甚或念动精走,皆属此患。故丹家极重“固精化气”、“还精补脑”之术。王重阳在《五篇灵文注》中强调:“神不离炁,炁不离神,呼吸相含,归根复命”,即是教人神炁相抱、以化元精。
若有漏丹之虞,不妨辅以动功。如文始派“动功五式”之中,特重修吊阴垂,能通肾聚气、强化关窍。又如万籁声先生所传还精补脑小诀:卧时以食指塞耳,自然呼吸,片刻口津满溢、管紧窍舒,元精自返。南怀瑾先生亦传“鸣天鼓”、“飞鸟式”等法,皆属导引逆升、回阳返本之良方。
所谓“飞鸟式”,取其轻柔升举,脚跟提起,手如鸟翼展开——不是用力,是要用意。气随指尖牵引,缓缓而上,再慢慢而降。形柔则气顺,意缓则神凝,如此日行数次,自然精固气满,不泄不漏。
《金丹四百字》中说:“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人能身心守定,呼吸归根,魂魄自安,一阳自然来复。从复至乾,自坤返姤,无非一气周流,全凭神意驭驾。不必执着天时,不必恐惧漏泄,但能恬淡虚无,真气自然从之。
真正丹功,不在强守,而在妙化;不赖外时,而靠内觉。一念回机,天心自现;六根清净,元阳常存。如此行去,方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金丹正道。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udao/79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