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网络修道

道医和中医到底哪里不同,这篇文章讲得最清楚

大道家园 2024-10-20 11:34:54

道家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道家文化分为文道武道。道家的“文道”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体系庞大的文化系统。道医学就是道家“文道”中的五术之一,道家五术分为山、医、命、相、卜五大门类。其中道医学是道家历代道学者的必修课之一,也是道家法脉承传中代代相继、口传心授的重要内容只是由于法脉承传秘授的特点,多以手抄本和口传相续,所以历史鲜见文字专著流传于世间。

7.jpg

道医学的内容长期以来在道家内部的不同法脉之中师徒相授,代代相传。由于道医学是修身修真者在世间“广施方便,救死扶伤,德化众生,积行累功”的重要工具,所以古往今来,道医学可以说是最接近人民大道、起死回生脍炙人口的故事。道医学以药物便易、方法简便、疗效可靠而著称于世,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流传几千年而不颓,逐步发展成独立的医学体系。

道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由于是一种自身实证基础上的医学技术,它已经超越世俗“眼见为实”智能认识论的限制,是人体生命科学中,必须跨越太极阴阳相互之间的障碍和制约,自由穿越太极弦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的学科,是一种深层次高领域的生命学领域。

所以真正上乘的道医学都必须在本身进行系统实修实证的基础上,证至相应的层次和阶段,然后经过上师的心传印授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以道医学历都是师徒传承,理论和方法只限于笔抄纸录,口诀相延,不付梓印。虽然其中许多方法在历史长河中也与世医相融交汇,但是其中根本的精华,仍然深藏法脉之中,不易被世俗所掌据,故而历史上鲜有道医学这方面的专著论述。文献中“祝由”最早出处(道医的应用最主要最关键的便是祝由术了),是在《黄帝内经》里,黄帝向岐伯提问的一段话:“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分析如下:

1、祝由术起源很早,在轩辕黄帝时代之前的极为久远之年代,已经成型;

2、祝由最早设立的初衷,是用来正儿八经地治病的;

3、上古时期,最早的中医技术,是“祝由”而不是针灸、药物;

4、祝由术可以治病背后的原理,是“移精变气”,在中医里面“精”、“气”都是物质属性的概念,这就指出了祝由从心理到生理的作用路径;

5、祝由治病的效果颇好,比黄帝更早的“古之治病”,“祝由而已”即可,一个“而已”,透出浓浓的自信与淡定;而到了黄帝生活的时代,即使是用针、药治病,都是“或愈或不愈”,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道医与世医(道家将国医或中医称之为世医)都是同源共脉,都源自于自然大道。古有:“岐黄源于道”之说,此言非虚。世医是根据道的易理、阴阳、五行,气血理论而阐发,这些显性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利于世俗中,纯以后天智能进行学习掌理和运用。他们只需“为学日益”地掌握文理精义即可临床应用医术,但是,道医则必须隐显、阴阳理论和实践集于一身,能够洞穿太极弦,显性和隐性同步掌据,才能将道医学运用于临床实践。所以相对于世俗中的医学而,道医学是比较难以全面掌握和应用的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必须依靠医者本人坚实而且系统的清秽识、净浑血、化浊肉而进行精炁神内功修炼的基础。必须具备自由启动和调用隐态质元,物元、体元的真实本领。

道医与世医之间的根本区别,其实是对精炁神这三大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之间的差别。世医对人体精神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精与气的理论认识层面、理性智识掌握的范畴中;道医则是既要有理性认识,同时也要对精炁神具有自身内环境实践的直接感性认识,在双重认识整体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掌握。

祝由术真正得到发展,是祝由术西传并应用于心理学之后。

自马可波罗游历中国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到访中国并倾心中国文化,“中学西传”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高潮。莱布尼茨写成《二进制算术阐释——仅仅使用数字0和1兼论其效能及伏羲数字的意义》,并申请加入中国国籍;黑格尔对《易经》顶礼膜拜;伏尔泰将书房命名为“孔庙”......

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的“动物磁气说”盛行一时;该学说认为世界上有一种无所不有的磁气,将人类和万物联系在一起——这实际上是道家和中医学里面“元炁”概念的降维。

18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运用“动物磁气说”,创造出麦斯麦术,英国布雷德将其完善并命名为“催眠”。“催眠”实际上就是低级的祝由。弗洛伊德在学习催眠之后,创立“精神分析学”,奠定了现代心理学的基础。

荣格发展“精神分析学”遇到困境,得到自我祝由类生命学技术的杰出代表、丹道论著《太乙金华宗旨》的启发,完善了“集体无意识学说”。

集体无意识学说里面的“同时性原理”,更是与《易经》天人合一思想有直接的关系,荣格说:“《易经》认为要使同时性原理有效的惟一法门,乃在于观察者要认定卦爻辞确实可以呈显他心的状态,因此,当他投掷硬币或者区分蓍草时,要想定它一定会存在于某一现成的情境当中。

麦斯麦用催眠为缺乏生命学实修的西方人揭开了浩瀚如宇宙之心灵的一角,弗洛伊德和荣格拾级而上,把当代心理学带入意识与元神的交界,在此过程,祝由术和中国文化始终给当代心理学以源源不绝的灵感和技术支持


3.jpg

道医学的基础理论,建立在以甚为深邃的洞察力内证,运用自身的深度静定慧观,对生命进行长期全面面细致的观察,根据观察所得而逐步建立起人体医学理论基础。世医在历史上则是继承和运用道医学中的这些基础理论,仅以智观加以学习和运用发展。中医学发展至现在,已经偏重于单纯的智观性发展和丰富,甚至将道医学中经过慧观所取得并且建立的基础理论,大部分轻率地当作槽柏抛弃掉。例如在一个时期阶段中全面定阴阳,五行学说,摒弃三魂七魄学说,甚至否定经络学说、气机学说等等。将中医学的灵魂抽离抛弃,全面向单纯的智观领域发展。这种现象在道医学领域是不可能发生的,道医学注重智与慧同观研究实践任何事物,而且将慧观所得作为指导智观的基础,“慧智同观”是研究医学的一门学问。

道医学的学习与掌握,首先在于对传统理论的全面继承,而不是轻率地否定,盲目地发扬。道医学诞生于道家修身修真者数千年以来,以自己的性命为实验室进行长期反复的研究和实践,首先在自己身体之内进行全面归道性转化实践,探索有质无形的精炁神与形体中有质有形的识(智识)、血(体液)、肉(器官组织)之间的本质关系,成就了千千万万的祖先,使他们步入真人的行列,并且同时产生了道医学。

道家理论认为:自然大道的顺变演化过程是:虚化性,性化炁,炁化神,炁化形,形生而产生万物,物形一旦形成,由于有形体的屏蔽作用,道的能量在形体内最易滞寒不通。

自然大道的逆向回归过程是:形化炁,炁化神,神化性,当进入虚明境界后,虚实相通,就能穷通万物而复归于道。

人类对道对自然的认识,必须经过:体于物而知“身”,体于形而知“炁”,体于炁而知“神”,体于神而见性,体于性而知“虚”,体于虚而归道的正确过程。在这六个阶段和过程之中,人类绝大部分固定在一个“体于物而知身”的初级阶段和过程中。人们通过逻辑思维后天的智识观察、研究和实践对自然万物的探索,从而逐步明白、知晓我们人类自己与万物之间的辩证依存关系。

但是对“万物皆有炁,万物乃一物”的真理,如果不进行内证,产生高质量的系统而可控的灵感慧性思维,就不知道还要研究和实践多少年才能产生真知形成共识。道家实修者与世俗不同,他们运用的方法是元神主宰下的灵知灵觉,炁的滞塞既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障碍,也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运用三因理论研究这个“炁”塞的直正原因所在,探索解除这个闭塞”不通“因”的转归。这个“端”就是打开塞的根本源动力,也就是暂时看不见又摸不着,但是实际又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炁”。炁是生化之源变化之端。炁虽然不可见,但是它却决定着形的成败、生死与活力。

道家修真者的“体于物而知身”,首先是以诚信之心承传着祖先们的成功经验,是一种显隐高度结合对炁的全面实践。穷通塞之端,体形炼真炁,修心归虚明,回首返先天。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这是修真者必然的正确的实践过程。体于身知炁,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艰苦历炼修持过程,也是掌握道医学的基础。修真界的恩师们常说:“知精者可为常医,识炁者可为良医,达神者可为神医。”这种根据内修水平确定道医学识层次的分类方法,与世医有着根本的不同。“虚实相通,一体掌握”,才能直正全面地掌据道医学的精华。


医学以道德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宗,以经络学,藏象学为基础,以“气血”为理用。尤其突出对炁的灵活运用和调整,把握这一生化之源、造化之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这一点也正是被现代医学忽视的根本所在。

世医对人体健康的恢复和保持,侧重于运用药物、针灸等等各种法对人体的精气神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动态平衡,达到治疗目的。道医则是根据“万物皆有气”的原理,在同时运用世医的方法基础上,直接调集各类的“炁”进行灵活运用。对人体内的气机进行清除病气、浊气、邪气,补充生气、清气、正气。使机体中精气神恢复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疾病的认识,病因机理的分析,世医只重视二因,即内因和外因的致病作用道医对疾病的认识,则重视三因,即本因,内因和外因。这也是道学与世医学的根本区别所在。本因,是指一点灵光在历史时光中带来的致病因素,它们是能在体内逐步释放,并且与内因和外因密切协同作用,从而产生疾病因素。本因是一种以全息信息方式储存并且携带的,以炁的方式客观存在的致病因素。现代医学已从微观领域发现DNA遗传基因病因携带现象,但是要发现慧观众疾病的全息携带现象则尚需时日。目前的科学研究方法还暂时难以全面真正的进入“炁”的领域中。

世医对疾病 的预防和治疗,偏重于内因和外因的研究和应用。道医非常重视整体,本因内因外因这三因的协调性研究和应用。“上工治未病”,防胜于治,化优于堵。道医学将预防和化解三因对人体的作用力作为重要医疗方法。道医学还非常重视外环境各种气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作用,以及调整化解。运用道家五术山术的“风水学”,对阴宅、阳宅这些外环境进行巧妙处理,常能使许多慢性疾病加速治愈或者不药而愈。运用“万物皆有炁”的基本原理,运用各种方法调适和营造良好的炁场环境,保持和维护人体的健康。

简而言之,道医学与世医学同源同根,世医学中所具备的内容,道医学中都存在着;而道医学中的内容,由于理义更为深奥,有许多内容并非世医所能完全理解与接受,所以仍然保持着它自身的独立性,在道家内部承传。另一方面,数千年以来道医学与世医学互渗交融,众多的内容早已同化于世医之中,我们从世医名著的大量名词术语中即可见一斑。只是各自阐释的深度广度和准确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今人的阐释由于缺乏自身内证的体验,其中也不乏许多曲解之论误导后进者。今人如想进行道医学的实践,如果在掌握世医学的基础上步入,也不是非常艰难的过程。例如:医用古汉语、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腧穴学、经络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方剂学等知识,都是进入道医学的基础。吾亦将在各篇中对世医所未能论及的相关理论方面,根据师传和实践所得作一些简要的介绍,以飨读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udao/54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