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在追求一个目标时,若太在意目标,得失心过重,反而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其原因是在意目标导致行为不够自然,火候分寸未能很好掌握,从而不能自然而然。 而修行打坐也是如此。有学友问:在打坐、站桩等形定之时,却万念俱生,难以静定。 这里抛出以一念代万念的有为法,无论习练各家各派的何种功法,我们都要保持“有意练功”的刻苦状态,而在心态方面,则需保持“无意”,“无为”这样才能“成功”。勉强亦归自然,妙合无为至理。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至诚而忘我。就如全真的“初真戒”、“中极戒”与“天仙大戒”,戒律不是约束,而是保证自由的最大化和选择的最佳化。 这个一念代万念简单的来说便是用一个念头取代我们杂乱无章的其他念头,这一个念头也不是随便选取的,例如文始派所传承的道家大成净土法中的一念便是"太乙救苦天尊"这个念头,我们也可以在日常打坐站桩中使用这个咒语进行持颂.至诚持颂保持此念,排除其他杂念,然后在这个一念当中透过咒语见到本质-也就是先天元神。下面对这个太乙救苦天尊的咒语做一个详细的解析。 大成净土将先天元神的语言凝聚、浓缩为“太乙救苦天尊”这句咒语,咒语是桥梁,通过咒语,找到背后“宗”“君”――先天元神,这是对人类的语音功能炉火纯青的认知和逆用。 太乙:太乙就是太一,就是“道”之本体。先天一炁; 天尊:天尊者,先天元神也。救苦:见到先天元神,证到先天一炁,可以解除身心两方面的苦难。这就是道家大成净土对“太乙救苦天尊”咒语的标准理解。“太乙救苦天尊”是道学普世的总纲领,最平常,而又最高上,只要我们能破象而参,满世界都在其中了。 内心至诚,践行真信,不失其所,或听之以心,绵绵不绝。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至诚,是一种建立在对大道正信基础上的“无我”,不是没有有感情的持颂。 “太乙救苦天尊”:进入虚静状态之下,默诵与朗诵交替持诵“太乙救苦天尊”六字心咒,与古音乐十二律及十二地支有一一对应: 太——黄钟(子,十一月);属阳。大吕(丑,十二月);属阴。 乙——太簇(寅,正月);属阳。苦——夹钟(卯,二月);属阴。 救——姑冼(辰,三月);属阳。中吕(巳,四月),属阴。 苦——蕤宾(午,五月),属阳。林钟(未,六月),属阴。 天——夷则(申,七月),属阳。南吕(酉,八月),属阴。 尊——无射(戌,九月),属阳。应钟(亥,十月),属阴。 这种音调之相应,不是用人耳可以听到,而是用心耳才能听到,故虚静状态之下的六字心咒总称“大音”。 在心耳听来,六字心咒各有声调,它乃是契合天道承负十二阶的稀有之声调,故称“希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udao/5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南怀瑾:为什么要持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