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网络修道

丹道源流:一代宗师张伯端,道教金丹派南宗五祖之首

大道家园 2024-07-07 11:19:31

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元丰五年(1082年),99岁高龄的张伯端祖师趺坐而化,他羽化之地的百步乡里(浙江省临海市)建立了“紫阳化身处”纪念碑。


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亲笔撰写了《道观碑文》,命工部主事刘长源到临海,在张伯端故居理路街和羽化地百步各建一所“紫阳道观”,用以纪念张伯端。


张伯端祖师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所创立的金丹南宗流传绵延,更体现在后学对其道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他的思想和教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发展,为后世的道教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和指导。


一、张伯端内丹道的流传世系


640.jpg


张伯端虽被誉为道教金丹派南宗五祖之首,但他在世时并未亲自创立学派或教派,一般认为白玉蟾才是南宗实际的建立者。


据说张伯端当年曾因得罪了凤州太守而不得不出奔,被裁缝石泰遇上而得救。一则为感谢石泰解救之恩,二则觉得石泰很有悟性,便将丹法传给石泰。


石泰得诀之后,潜心修炼,道成后作《还源篇》行世。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八月十五日石泰功成尸解,寿享137岁。


留颂一首云:“雷破泥丸穴,真象驾火龙,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


石泰的传人是薛道光。薛道光,名式,又名道源,原来是个和尚,法号紫贤。薛道光遇到石泰后弃僧从道,以了性命大事。其著有《丹髓歌》、《还丹复命篇》、《悟真篇注》等传世。


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道成享年114岁,留有颂云:“铁马奔入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


薛道光的传人是陈楠,陈楠字南木,号翠虚。其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即谓从毗陵禅师薛道光处学习太乙刀圭金丹法诀,遂入道门。陈楠的著述主要有《翠虚篇》、《翠虚妙悟全集》和《罗浮翠虚吟》等。


根据《混元列仙图》记载,陈楠传道给鞠九思、道彰(沙蛰虚)、白玉蟾、黄天谷等四人,南宗自陈楠起门徒始众,至其门徒白玉蟾时才形成较具规模的社团。


白玉蟾本名葛长庚,因其母改嫁白氏,故又名白玉蟾,他才华横溢,在南宋诸多丹家中以其博学多识、道艺双全卓显于世。


少年时代即入道门,青年时代就已颇负盛名,并已开始收徒传道,据史料记载,他三十六岁就已仙逝,不过道教人士认为他只是在三十六岁时即归隐山林,不问世事而已,并非早逝。


白玉蟾在世传道时间相对短暂,但仍然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著述主要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另有其弟子记述其传道授法之语录的《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传道集》、《海琼问道集》等。除了著述颇丰外,白玉蟾还构建了道教南宗传法世系。


道教史上所称的金丹道南宗指刘海蟾、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前面还可以加上钟离权吕洞宾,不过钟离权和吕洞宾是南北二宗都尊崇的创教祖师,可以说,南宗传法世系应该是从白玉蟾及其弟子开始的。


按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逐渐壮大为以《悟真篇》为理论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故道教金丹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


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也被尊为“南宗五祖”,一般而言,从张伯端到白玉蟾再到彭耜,被看作纯正的道教金丹南宗世系。


二、张伯端内丹修炼思想的影响


360截图20240707112529.jpg

张伯端的道教思想,特别是其内丹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之作《悟真篇》中。可以说,张伯端的《悟真篇》开启了宋代道教的内炼之门。他强调“人人本有长生药”,将《道德经》、《阴符经》二经和《周易参同契》融合于《悟真篇》中。


特别是他站在内丹道的立场,明确提出了解读《周易参同契》的方法。有了张伯端的努力,《周易参同契》被视作内丹著作才真正变得圆通无碍。张伯端对《周易参同契》的推崇,对《周易参同契》丹道的发挥影响深远,以至于其后学在注《悟真篇》的时候常引证《周易参同契》作为疏释。


张伯端道教思想的又一特色是将先天观念引入内丹道,进而发展出了系统的“精、气、神”的理论。虽然“先天”一词古已有之,但张伯端之所以具有创举之处,是因为他将先天观念引入内丹道。


在《金丹四百字序》中,张伯端对内丹修炼的药物“精、气、神”作了明确的界定,强调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三关仙术,正是由后天逐步返归先天的程序。这种先天观念不仅主导内丹思想,也贯穿于具体功法之中。


具体而言,张伯端道教思想中的先天元阳是道教修道、体道之凭据,支配着内丹学的内在思维,这一理论贯穿于内丹修炼之中,由后天至先天,可以说,张伯端在道教修真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张伯端以富赡的文采将内丹道教的修炼法诀凝炼为脍炙人口的诗词歌颂,为后世留下了《悟真篇》这样不朽的载道之作。被元代内丹家戴起宗称之为“实为千古丹经之祖,垂世立教,可与《周易参同契》并传不朽”。


张伯端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极强的理性,摒弃各种修炼杂术,抽绎出《周易参同契》的丹道理论内核,将其发挥成圆通无碍的内丹理论体系。他将先天观念引入内丹道,在内丹修炼之中,由后天至先天,形成了堪为后世典范的完备的修丹体系。


张伯端敏锐地把握时代精神,高倡三教合一,援禅入道,将心性论放在性命双修的修炼层次上加以阐释,使得道教心性论的视野较佛教禅宗更开阔、较宋儒理学更飘逸,极大地提高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境界。


因此,他被戴起宗称赞为“钟吕之后,一人而已”,可谓中肯之至。可以说,就内丹修炼而言,张伯端可谓其内丹道教后学之宗祖,此后的内丹修炼法门几乎没有超出其所论述的范围。


参考文献:《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悟真篇三家注》、王沐著《悟真篇浅解》、《张伯端道教思想研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udao/52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