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一夜没见男友跳桥,如何预防心理问题造成人身伤害

夕阳红 2023-07-04 18:57:14

【2016年9月11日讯】据新闻报道,前几日在郑州,一个大二女生与一大三男生相恋。女生知道男生家的大致方向,但是不知道具体男生住在哪里。在学校放假期间,女生在自己老家做完手术后,跑到郑州去找自己的男朋友,但是无论是发短信还是打电话,均未收到自己男朋友的回复。女孩感到心灰意冷,站在高架桥上就想要轻生,幸好被路过的85路公交车看到,被车长李彦斌救下,并送到了派出所,联系女孩家长。

以上的新闻只是一个小案例,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男生女生心智发育不成熟,谈恋爱的年龄越来越小,早恋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虽然说大学生谈恋爱是正常现象,但是谈恋爱产生矛盾就有轻生念头却是万万不能有的。这就引出了一个心理抗压力的问题。但凡心理抗压能力强的人,是不会做出这种伤害自身,给他人留下愧疚的事情的。

为了预防这种案例的再次发生,青少年乃至各年龄段的人都要加强对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学校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而大学生自身更加应该多长点见识,长点经历,不能一有事情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应该采取理智的方法来对待矛盾,要学会正确疏导自己的情绪,比如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者是运动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还有一点就是,女性要多学会保护自己,新闻中提到,女生是因为在家里做了手术后才跑到郑州找男朋友的,这个手术十有八九是打胎手术,在手术后,男友不回应,女生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产生轻生想法也是在所难免。所以说,女性要懂得一定的两性知识,对自己的男朋友要学会说不,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在过性生活时要使用避孕药,不让自己意外怀孕,保护好自己。

大学生如何预防犯罪心理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预防

(一)需要的膨胀与偏斜,导致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缺失,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教育
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需要的膨胀与偏斜。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学者认为,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由犯罪动机引发的,犯罪动机的产生以需要为核心,而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需要最主要的就是膨胀的物质需要,这是侵财犯罪的主要动机。
追求享乐的需要是大学生当中较普遍的一种需要倾斜。调查表明,居大学生犯罪首位的盗窃行为的发生大多与这些学生追求享乐的心理需要有关。这类学生家庭条件往往并不是十分困难,但由于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的需要成了优势需要。一旦享乐需要成了“优势”,在向家里伸手难以启齿时,便产生了盗窃的动机。需求动机的引发,进而产生盗窃行为,构成犯罪。
还有一部分校园犯罪案是由他们满足报复的需要引发的。在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等一类人身伤害的犯罪案件中约有30%是由大学生极强的报复心理所致。有的大学生恋爱不成功,因爱生恨而报复对方,结果造成校园惨案。有的仅仅因为一句笑话或一件小事,认为被对方严重侮辱便有杀害对方的念头,最后造成严重的恶果。
针对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教育。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入手,结合校园内的案例向学生们灌输法制观念,尤其是针对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法律意识的现象,必须强化法制教育;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减少一些本不应发生的校园悲剧,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二)面对大学生压力的淤积与升级,应加强心理引导,释放其心理压力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失业现象也日益频繁,许多青年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除了就业压力,情感、学习方面的问题也对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人产生压力。所有这些压力和压力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都给他们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释放和摆脱压力是目前青年学生面对的重要问题。敏锐的心理工作者提供了许许多多有关青年学生如何释压的真知灼见,但糟糕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被迫参与竞争,被迫接受接踵而至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当压力不能正常摆脱,不断淤积下来进而升级,一旦突破承受极限,犯罪行为就会不可阻挡的发生。
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加强心理引导,释放大学生心理压力。注意引导大学生,帮助其摆脱压力,不但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还可以帮助他们挽救生命。学校要注意有意识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自我控制情绪,学会宽容,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离不开人际交往,当然也摆不脱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来说,校园是他们学习与人交往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所。学会与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是大学生最需处理的人际关系。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它不仅可以密切同学、室友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有效的缓解压力,促进自身健康成长,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放弃偏激和自卑的心理,笑面人生,热情生活,多交朋友,交好朋友,使自己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轻松愉快地度过大学时代。

(三)针对有些大学生性心理的不成熟和不健康,应加强大学生的性教育
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神秘感和“尝试欲”。在人性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下,少数青少年的性心理产生了扭曲,偷偷看黄色小说、色情报刊、黄色录像,甚至想模仿尝试其中的黄色情节,寻求刺激。这种扭曲心理,一旦条件适宜,会使青少年失去控制能力,实施攻击性的“性发泄”,走向性犯罪。
针对与这一现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和性道德教育。时下对大学生的教育稍有偏颇――高度重视理论知识教育,而忽视有关性知识、性道德、性心理、性卫生等方面的教育。有些大学教师对性知识“犹抱琵琶半遮面”,躲躲闪闪,父母在子女性教育方面更是噤若寒蝉。这样的表现只会让性知识欲盖弥彰。青年学生正处于求知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父母和老师的“欲说还休”让他们对性知识更加好奇。他们会从各种渠道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东西,渠道不对的会深陷不健康的读物之中。因此,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加强对他们的性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性问题,想方设法提高大学生对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认清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使他们正确地对待性问题。

青少年如何预防心理不健康

青少年如何预防心理不健康

青少年如何预防心理不健康,剧烈运动前一定要做充足的热身运动,运动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运动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呼吸频率,那么青少年如何预防心理不健康呢?

青少年如何预防心理不健康1调整心态,积极向上,努力过就不用后悔。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做什么事情量力而行即可。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达到身心的愉悦。

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谈成绩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减负

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还要进行他们不愿意的培训,使得孩子们没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讨厌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长让孩子学习的时候也适当的给他们玩的时间。

青少年如何预防心理不健康2 一、考试焦虑症

[案例]“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同学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莉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心理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二、强迫症

[案例]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 。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心理小贴士]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三、性别角色模糊

[案例]明明是个男孩,今年10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他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学一周后,他的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他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有时还会亲女孩子。

[应对]明明这样的表现显然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的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是女性,这使他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的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他的外公和学校的男教师经常和他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和他一起做游戏,使他在男性榜样的示范下,肯定自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

[心理小贴士]所谓性别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3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

四、恐学症

[案例]青青今年8岁,刚念一年级,原先是一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近半年来,每天早上上学前,她就千方百计找借口赖在家中不肯走,或是发寒、肚子胀、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一切异常情绪就都烟消云散。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青青原来是得了恐学症。

[应对]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和教育方式不当,及孩子的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点都易导致恐学症。家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逐步延长。

[心理小贴士]“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学生害怕上学,具有恐惧心理,也称为学校恐怖症。常见的表现是,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上学时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日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不适,以上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

五、体象烦恼

[案例]小亮今年正读初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只是身材瘦长,长相不佳。情窦初开的年纪,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位女孩子,没想到表白后,女孩转身就逃,一边逃还一边喊:“难看死了。”“我是不是真的很难看?”小亮不停地问自己,当天回去就照镜子,镜子里的他小眼睛、塌鼻子,他越看自己越难看,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他想“改头换面”,但没办法,于是常常失眠,开始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人多的地方是再也不敢去了,成绩终于一落千丈。

[应对]男孩更多地忧虑自己的身躯不够高大,女孩则担心自己的形体不够优美。进入初中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都渐渐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于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了严重的精神负担,可以说体象烦恼在青少年各种心理烦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心理专家建议,告诉这类孩子,体象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不足,告诉他们气质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才华,比如小亮虽然眼睛小,但很有神,虽然长相普通,但身材不错。

[小心理贴士]体象烦恼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一般出现在青春发育期。此时面对性别差异的突然出现,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对比,一旦出现较大的差距,其中的一些人就会产生体象烦恼。

六、恋爱受挫

[案例]瘦高、文弱的小杨从高一开始就对同桌女同学产生了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却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浇了冷水之后,小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产生了强迫性思维:“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思乱想,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

[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这时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对恋爱受挫的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早发觉,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可以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并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伟人的事迹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心理小贴士]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此时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像恋爱受挫、体象烦恼等属此类。

七、社交恐怖症

[案例]“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小张是名高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中时,由于爱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认为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人,十分害怕与人交往。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小张显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症。

[应对]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父母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则要注意训练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心理小贴士]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

八、学习障碍

[案例]小丽今年刚刚入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 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一次试卷发下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根本没看见这些题,父母于是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于是打了她一顿,但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应对]专家指出,小丽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

[小贴士]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大约有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九、精神分裂症

[案例]小王自从升入高三后,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越来越怪异,整日自言自语。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拿起菜刀想要追杀父母。最后,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诊断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

[应对]由于这类疾病常有许多前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师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这类患者的挫折应对能力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恶化,不能承担太大的学习任务。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

[小贴士]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到20岁。主要症状包括思考、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十、抑郁症

[案例]小张正读高一,是某校的特困生之一。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师,紧张而急促地说:“我完了。一个多月了,晚上几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还经常呕吐。”说着懊丧地抬手扶了扶眼镜,右手腕上一道伤疤赫然而现,这是他不久前试图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

[应对]经过心理专家的咨询,发现小张得了抑郁症。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因过多的空想和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向他们倾吐心头的积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

[小贴士]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无趣、无力、无望、无能、无助。症状包括:极度忧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患有抑郁症的人,其情绪低落的程度和性质都远超正常变异的界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那样容易逐渐地“云消雾散”。

青少年如何预防心理不健康3 1、学习问题

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厌学、逃学,甚至造成自杀或暴力事件问题。其中,厌学是目前青少年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学习压力大、目标不明确、物质生活优裕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行为的懒散甚至厌学。

2、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发育较快,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在其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提高,渐渐感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所寄予的期望,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感受到了以上种种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若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就会由此而产生各类的情绪问题。青少年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情绪不稳定、恐惧、抑郁、焦虑、愤怒、羞怯等。

3、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并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在自我方面,善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并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并能及时地控制自己的一些消极的想法与行为。

4、不良嗜好和行为

吸烟、饮酒、*、盗窃、出走、叛逆行为,校园和家庭暴力,反社会行为。

5、性心理困惑

性生理和心理无知,性幻想,偷看黄色录像,早恋,过早性行为,*,*,自残等问题。

6、网络成瘾

沉迷网络聊天,沉迷电子游戏,网恋,沉迷*,虚拟婚姻和性爱,模仿暴力,病理性赌博,导致学习、生活、工作、人格等方面出现问题,严重发生暴力、自杀、社会犯罪。

7、躯体化症状

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心慌,胸闷,紧张,郁闷,记忆力减退。

8、自杀

中国网今年公布了“自杀已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心理问题”,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约19%的儿童少年害怕受到惩罚而想自杀,18%患有心理疾病而诱发自杀。

9、适应能力差

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10、心理不平衡

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38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