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如今已不单纯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很多人用来解压的一种方式。购物和幸福感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联?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消费行为的确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不过,这种消费行为一定要建立在和自身个性相匹配的基础上。
研究者选取了一家银行,通过向其用户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与其个性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者将人们分为五大性格特质――探索型、谨慎型、外向型、随和型及敏感型,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征将他们的消费行为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表现为外向型性格特征的人在外出就餐上的消费比谨慎型性格特征的人更高。而在诸如慈善捐款、购买宠物用品上这些消费上,所有性格的人花费都差不多。
研究者认为,那些依从自己个性特征进行消费的人,借助花钱这种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与展现自我,他们获得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也更高。
不想体验,首先我没那么多钱,买九百件商品钱包有些撑不住,其次,我尽量还是想要自己活的简单一些,多感受物质之外的幸福。
经济条件不足我也会在网上购物,只是相比伊能静老师,买的东西要少的多。每次想要网购的时候,都会先把商品放入购物车,然后多等几天。除了观察价格的走势之外,也是为了让自己冷静一下,看看放入购物车的商品是不是真的想买。
就这样,还真给自己省下了不少钱。有些商品在购物车当中呆了一年,直到商品下架,我也没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有实力的钱包作为支撑。有限的收入还是想花在那些必须消费的方面。网购的话,能省就省。其实打消一次购物的念头也能让自己获得快乐。当然没有购物的快乐来的直接爽快,但是能够懂得制约自己的行为,同样是幸福感满满的事情。
减少物质的刺激买买买确实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而且是源源不断的快乐。但是,以我个人的思维模式来看,长时间对物质的追求,容易让自己产生盲目的冲动。很多时候需要的并不是那件商品,而是想要占有的欲望。
当我们想要占有的欲望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越来越不满足,分不清什么是真正想要的、重要的。当对购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就会被欲望束缚。比如需要更大的房子来装下喜欢的商品,或者是盲目追求某些品牌的新品、限量版。这些东西真的重要吗,或许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真的真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真的需要。我们可能想要的只是我有别人没有,或者是只有我才有。
购物与自由我觉得,当一个人拥有的越来越多,他就越来越难以得到自由。身上背负了太多自己给的枷锁,不能停下来。如果让我选,我希望自己可以获得自由的感觉。对物质的需求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在充满诱惑的环境当中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钱的话,谁会不想买买买呢,所以努力工作吧,少年们,我们共勉。
年轻人消费欲望不断膨胀,消费能力却无法满足其欲望,超前消费助长了部分人的消费恶习,增大了其负债额度和还债压力,出现意外情况之时也难有存款应急,从长远来说降低了他们的生活幸福感。纵观历年来的新闻,“大学生无力偿还贷款而走向绝路”之类的例子不在少数。个别年轻人因超前消费而深陷债务危机,轻则加大日常生活的压力,重则酿成一个家庭的悲剧。
年轻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树立牢固,会将高消费与美好生活联系起来。其实当代年轻人经济有限、压力又极大,消费看似缓解了现在的压力,但到最后可能无法缓解未来需要面对的拮据窘境。购物能让人快乐,但是那种快乐只是一时的。而我们所生活的空间,却逐渐被吞噬,这种烦恼却是每天都在伴随着。
买买买其实是对按部就班生活的一种反抗。在不断按规章制度过日子,看着账本消费的时候,欲望只是被压制但没有消除。一旦遇到了合适的爆发点,比如特别想要的东西,特别想去的地方,很容易就刺激成为报复性失控消费。
避免买买买的方法
1、如果我们想买某件物品,不妨先放在购物车两天。如果两天后,你还是迫切地需要它,那就买下。如果两天后,你已经冷静下来,这件物品不是必需品,那就删除。我们应学会自我控制,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合理消费,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2、压缩消费,争取多储蓄。有时候冲动消费多还是因为手里有钱。那就在发了工资后先计划存多少,存完了钱再消费。手里的钱不那么宽裕的话,买衣服会谨慎很多。
3、应多观照自身的内心世界,注重知识的充实与修养的提升,最终你会发现,内心的充盈比那些不必要的外物消费更容易让人满足、感到快乐。
买买买是当代年轻人生活的解药。
需要明确的是,"买买买"指的是出于自己的喜好,而非生活是否必须的购买行为。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不假思索的盲目消费。如同口红效应中,经济不景气时大家谨慎消费的同时,购买诸如口红这样的小物件来满足心理需求。
快节奏高压生活方式和独生子女政策,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孤身在城市打工时,面临明显的控制感和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导致诸多负面情绪,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网抑云和社交恐惧的背后,是每个年轻人都陷入迷茫的自我拷问:我是谁,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买买买可以通过消费行为和商品价值让年轻人重新获得掌控感,找回生活的自信和动力。论证如下:
第一,买买买可以通过满足年轻人的补偿心理,提高控制水平。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授斯科特·里克提出了著名的「购物疗法」,即:人们可以通过购物来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压力、缓解焦虑等,购物是一种人的潜意识里自我治疗的方式。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在焦虑状态下会感觉受到周围环境摆布,而买买买使人对喜爱的物品建立了绝对的控制感,因而带来了积极情绪。在荣格心理学的概念中,应对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伴随着心理能量的损耗,买买买所带来的愉悦和控制感的刺激可以给疲惫的心灵充上电,是恢复心理能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已经有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有效性。
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的研究者进行的一个关于购物与焦虑的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购物组有79%的人体验到了控制感,且悲伤情绪确实出现了显著下降。实验结果表明,与没有控制感的情况相比,在经历了有控制感的购物后,实验对象的悲伤情绪更低。
第二,买下喜爱的商品是年轻人对商品实用与精神价值追求成功的体现,有利于年轻人获得自我身份认同。在消费社会学的理论中,购物是获取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
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显示,人们会有意无意地把拥有的物品视为自身的一部分,消费物品的方向可以帮助人们定义自己,消费者使用拥有物来延展、扩张并强化自我感,构建自我认同。从而获得自信、愉悦感和更好的抗压能力。
巴黎高等商学院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共同研究显示,82%的被试在进行购物行为后感受到明显的积极情绪。澳洲网发布的针对年轻消费者的调查也显示,不时为自己购买一件小礼物,非常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在不愉快的日子中,花钱给自己购买一件小礼物,可以振奋精神,甚至有44%的人认为购买一件价值150澳元的小礼品与度假或者歇一天班一样让人感到快乐。
综上,我认为买买买是当代年轻人的解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90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警惕!孤独或增加精神问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