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安一19岁少女在实习下班后,欲投江自杀,后被民警救下。据调查,该女子是在实习中被领导批评,心理承受不住,才决定自杀。
很多人看了新闻之后都十分唏嘘,为何一个19岁的成年人,心理会如此脆弱,因为小小的挫折就轻生。其实,现代社会中的人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拥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呢?
1、主观幸福感很重要
主观幸福感包括人类一切正面的情感,包括快乐、自豪和感恩等等。美国一心理学家发现,主观幸福感强的人心胸更加开阔,思考问题更加全面。这样的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强,并且有更好的抵御负面情绪的能力。
2、保持乐观的态度
乐观能使个人保持自信和坚韧。人有旦夕祸福,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能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之中。悲伤会使人消极懈怠,而乐观能提高人的应激能力,有助于抚平焦躁情绪,为自身提供前进动力。
3、训练认知能力
平时要培养自己多用正面的角度看问题,努力看到事情的光明的一面。能在黑暗中还不放弃寻找光明的人,一定会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也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会与他人沟通
平时多与别人交流,不仅可以获得生活经验,也能让自己变得愉悦。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时刻受益。朋友是你外在的抗压来源,在你遇上挫折时,朋友是你倾诉的对象,他们能为你排解烦恼,提供帮助。不至于在遇上烦恼之后,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我们在未来生活的每一天中,都要变得更加坚强。
在今天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遇到冲突时,对方并不能强令我们做某事,所以一切“碾压”说的其实都是“说服”的过程。
在争论和冲突的过程当中你要有两种能力:一种是你说服对方的能力。另一种是你不被对方的招数和套路影响的能力。这两个能力相加,就是你的“气场”。那么如何增强你的气场呢?
1、你要注重培养自己对抗多数的能力。
一个人要气场强,一定要敢于对抗群体中的大多数。敢于对抗大多数是因为大多数人想要损害你的利益。我们说过有些东西是没法少数服从多数的。
如果你突然受到多数的压力,赶紧给自己这三句话:
我不需要那么多朋友的。那些准备坑我的不是朋友。会有明白人站在我这边。
2、培养自己不再恐惧关系破裂。
一对一的冲突当中,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怕别人不理自己是很多人被人吃定、被人欺负的关键,这种能力也是要在平时培养的,总是渴望讨好别人、不让别人离开,到起冲突的时候一定会吃大亏。如果你能够熟练地表达拒绝的意思,就可以过不被人操控的人生了。
3、以保持适度的偏见。
你可以保持适度的偏见,这种偏见可能说出来是不好的,但是你心里要有数。“以貌取人”,是我们节约时间筛选合作者或者相亲对象的一个快捷手段。同样,如果你不喜欢胖的人、不喜欢戴眼镜的人,都可以直接在内心深处把对方pass掉,只要你依据的道理能说服你自己,这就是可以的。
不要因为自己保有某种偏见而纠结、痛苦、自责,也不要为了去对抗某些偏见就跑去强令自己交一些你不喜欢的朋友。
4、克制攻击性。
有些人误认为那些高声大气、嚎叫派职场老炮就是气场强,那你对气场一定有很大的误会,其实那些人并不强,而是你太弱。
嚎叫派职场人士就像是没有鞘的剑,任何人挂在腰间都会伤到自己。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只能被人利用,很难跟人结盟。
人不是被自己的攻击性驱使,而是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一种攻击的态势来面对冲突,平时要尽力克制自己的状态,把剑好好收在鞘里。
5、整理自己的外观。
一些相貌天生是带气场的,比如更高的鼻梁、上斜的眼角、结实的肌肉(女人也是),轮廓分明而且立体的脸,自然就会有气场。当然最主要的是,要干净整洁,不能邋遢。
6、注意自己的声音。
稳住自己的音调,不要试图用高音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更不要用低沉的声音而让别人觉得你没有底气。“虽然有理不在声高”,但并不是说不能用高声调,一定要根据现场开情况,根据对方的表现来调节自己的声音,阴阳顿挫,用声音的强弱来配合自己的观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内容来源于网络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同,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总有一种适合你。凡事不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好习惯尚且需要21天的坚持不懈才能初步养成。下面介绍几种提高心理素质的调节方法。
1、提升希望感,首先我们可以采用一种被称为SMART的设定目标的方法,即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和现实相关的、有时效的。例如,我们可以将“我要变得更健康”这个目标改为“我要每天早上跑步半小时,从明天就开始,至少坚持三天”。?
在设定好合适的目标之后,我们可以列一些可能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障碍,以及对每一个障碍我们可以采取的办法。有了目标、实现目标的办法、想完成目标的动力之后,那么我们的希望感也就得到了提升。
2、提升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效能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一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获得成功的体验,然后形成正反馈循环。一个小建议就是,我们可以选择每天做三件积极的小事。
我们还可以通过替代性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效能感。例如,观察某个和自己相似的人,如果“我的朋友通过了这场考试”,那么既然ta可以,我也是可以做到的!
3、提升心理韧性,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可以通过一些能够恢复我们平衡的事来做到。
适时放弃。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适合我们去追求,放弃也不一定就是消极的应对,相反,适时放弃可能带给我们更加平和的心态,让我们有精力去思考与做其他的事。这时的放弃对我们的人生来说也更有意义。
4、提升乐观,我们首先要尽可能积极地解读和看待事物,形成乐观的归因风格,把积极的事件尽可能归于内部的、稳定、整体的因素。
当发生了不太好的事情,我们不要过于把原因都归为自己,可以适当归因于机遇不大好、天公不作美等等外部因素。这样我们就可以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免于过度自责,而有了“即使当下很艰难,我也相信未来会变好”的信念。
一、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绪
中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处于过渡时期。一些学生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有时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大发脾气,有时为某次考试不理想而沮丧。有的学生时常被悲观、忧郁、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困扰,导致学习没兴趣,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有的学生因考试不理想或学习上的压力,居然从高高的楼顶上跳下来。由此可见自身情绪控制尤其重要,实践也证明,一个人的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体现在自身情绪控制的成败上。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控制情绪呢?
控制情绪,并不是简单的抑制,而是重在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北京大学心理系孟邵兰教授在人类情绪中指出:情绪情感是认识自我的镜子。她还强调人对自己要有自我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自己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智慧能力和情感动机、个性习惯等。每当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时,我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正视现实。要求学生接受并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因为每个人并非时时刻刻是积极乐观的,偶然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了解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即是什么心情或心境,并让学生认识自己产生不良情绪时的一些身体表现(姿势、言语、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方面)。如:悲伤时痛哭流泪,痛恨时咬牙切齿,恐惧时手足无措。训练学生通过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使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第二步,找原因,查根源。找到自己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人什么事产生的不良情绪,着重分析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并回忆自己曾有哪些类似的不良情绪及被不良情绪缠绕的体验和危害性。第三步,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任何不良情绪都是可以控制、转换的,如化悲痛为力量、自卑的超越等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如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得到他人的理解或转移精力(听音乐、散步等)便情绪得以缓解。实践表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展自我批评,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对控制不良情绪,收效良好。
二、注重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能打击或经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恐惧而消极悲观、承忧郁,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因此班主任要认真地给学生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常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明白许多饱经风霜、遭遇过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为。在我班上设立心理信箱,在每个假期布置一份特殊的作业--让学生给我写一封信,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然后把学生反映的心理问题认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组织开展了挫折教育系列活动,如十六岁的花季、伟人年轻的时候、’二十一世纪的我主题班会,爱我中华、爱我鄂高、爱我班级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同时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寓挫折教育于日常教育工作中,定期组织一些难度较大的活动(爬山、义务劳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认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注重引导他们自强、自立;对女生,注重引导他们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我班有个学生,家庭条件优裕,从小娇生惯养,各方各能力不及一般同学。后来他父亲不幸因病去逝,他承受不住这个沉重打击,日益消极悲观,不再愿意与同学交往,成绩一落千丈。我针对这相现象,在班上开展了爱心教育系列活动,让他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我多次找他谈心,帮他排除心中的烦闷,还让他担任班干部,从各方面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使他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渐渐地从父亲去逝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在班级挫折教育系列活动中表现突出,工作出色,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三、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很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培养学生请商,还要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如何使自己乐观起来?美国两位心理学家米勒和戴尔纳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他人交往。鉴此,我通过目标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如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的心情对待环境压力,以微笑对等生活等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以上述三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情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56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