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 气功养生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道医 2023-06-24 20:23:06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是200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南怀瑾。该书主要介绍了“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

本文目录

1 内容简介2 作者简介3 作品目录

内容简介

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欢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恰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2]

兹征得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的同意,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台湾 1989年第 17版改排出版,以飨读者。

简述:“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怡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3]

作者简介

南怀瑾(1918年—2012年),国学大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南宅殿后村,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现居江苏。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于苏州与世长辞,享年95岁。

作品目录

长生不老确有可能

静坐的方法

静坐的心身状况

哪一本是静坐的最佳入门参考书

因是子静坐法的利弊

人体的气机是怎么一回事

丹田与脉轮是什么

静坐与气脉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

七支坐法的形式

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盘足曲膝与健康

学习静坐如何用心

存想与精思

安心守窍的方法

当心守窍的后果

守窍与存想的原理

守窍与炼气

什么是气

静坐与气的存想

人体内部的气机与空气的关系

静坐的休息与气机

开始静坐时气机的反应

背部的反应

静坐与后脑的反应

前脑的反应

间脑的反应

如何打通任脉

不食人间烟火与中气的作用

大腹便便不足道

人身和人参的两足之重要

气脉的异同之争

道家与密宗有关气脉的不同图案

中脉的重要争论

为什么气脉会震动

打通气脉为什么

静坐与锻炼精神

三炼精气神之说

修炼的时间和程度之说

新旧医学养“精”观念的异同

认识真精

静坐与“炼精化气”的剖析

炼气和止息

气息的神奇和奥秘

变化气质和气的周期

炼气不如平心

三花聚顶和五气朝元

炼气与化神

神是什么东西

气化神的境界

炼气化神三问

附:修定与参禅法要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定慧影像

参禅指月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如何打坐?手怎么放?

推荐你看一下南怀瑾的书,中间有如何打坐的详细描述,不仅仅是如何坐的问题,关键是你如何坐的久,如何静心,如何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何能聚集能量。如下是部分节选片段:

南师谈打坐 老师说:“您们还没有办法坐双盘足,就用单盘好了。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或右足放在左足 上面。如单盘也不行,没有关系,就把两腿交叉架住就好了。注意:把坐垫弄好,坐下去时,臀部下面要稍微垫高一点,免得身体重心向后仰。脊梁直竖,自然一 点,不要过分用力。两手圈结在小腹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二个大拇指轻轻相柱,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应 就好。头要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二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双目微张,好像半开半闭的视若无视。目光放在座前七、八尺处。舌头 轻微舐抵上颚。把脑神经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脸上笑一点。另外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把毛巾盖在双腿上。好,就是这样。
老师说,在他的《静坐修 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上也说过:“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和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人呢?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 他的土壤就是虚空。人体的四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他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而分散,反归根本而培养它 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无害的。

老师说:坐着并不难,而是如何用心。如果把一念空了,就好了,如何把心念一下清净下来,方法很多,如眼睛平视前方,对着前面的人或像,或一个目标,眼盯着看,心念就会慢慢清净下来。如果有妄念,思想,不要设法去除妄念,每一个妄念来时,不去理它,它自己会跑走的,不用我们去管它。
如 果我们上座后,都想把妄念空掉,多笨,如果妄念空得掉就不叫妄念了。因为它本来空,是假的,既然是假的还理它干什嘛!为什么在那里空妄念?纵然您把妄念空 了,那个空的境界,也是一个大妄念,况且您那个空的境界,如果不作功夫,不打坐,也就没有了,又变走了,可见空也是妄念。

心念静下来,就可以学习“定”,什么是定呢?大家认为什么都不知道叫定,觉得自己还清醒,就不是定。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叫定。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到底是什么 样子?若说没有样子,那您正昏沉,若说有样子,那您正散乱。若说您坐在这儿,像蓝天一样的清明,即是幻想境界,要真做到没有身心的存在,而与天空一样的 清,无界无边既不散乱,又不昏沉,若能如此,就差不多了。
还有一个重点,一切妄念都是妄想,当你知道是幻想,那个幻想已走了,不要另外用个方法,如观想啦,炼气啦等等,去除那个幻想,那些方法也是幻,为什么?因为作功夫才有,不作就没有,所以是靠不住的。

我们平常的生活习惯,一点都解脱不了,放不下来,转不了。我们作功夫修行要自己反省检查,找出自己的毛病,管理自己,改正自己。我们自己检查一下,打坐不落在散乱,即落在昏沉,再不然落在简略,做不到作意的专一。作意就是注意,修止修定的初步,非要作意不可。
修定的第一步,要作意才能得止,道家的守窍,密宗的观想,净土的念佛,禅宗的参禅、参话头,都是作意的意思。第六意识没有坚固形成一个境界以前,是不能得止的。
心境没有专一,不能得定,如果您修空定,一切妄念不管,能看住这个妄念,把这个作意毕竟专一,也算是得定。
打起坐来,表面上看来严然修道的样子,实际上心里头的贪嗔痴等心所牢固得很,根本烦恼、随烦恼都来了。
也就是您所有的心,妄念,贪嗔痴等心理行为他们一点都没有转化的话,怎么能得定呢!
现在一般人学禅,盘起腿来,坐上半个钟头也好,一个钟头也好,都在内守幽闲;再不然就是空心静坐,连顽空都不如。所以修持要有成就,必须要有所缘。这个有所缘,就是知觉部分,就是把第六意识部分,缘在一点上面。
先 是这一念无中生有,观起来是假观,就是作意。把他观成了以后,身心忘了以后,再把自己造作的所缘空掉,就是“空观"。到空观现前,放下万缘的空,才是真正 的空。然后要空就空,要有就有,这就是“中观";在道理上叫作能真空,能妙有,变化无量。总之,非经过这个修持不可。什么是顽空修法呢?上座后,心里头什 么也不想,只念个“空”,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现在再回过头来讲,我们修“止”,必须要修所缘,意识假造一个东西。比如缘呼吸,为什么要心息相依呢?就是把呼吸变成一个所缘的对象。
我 们盘起腿来,都在搞身体上的感觉,腰发酸,腿发麻;再高明一点,觉得这时清清静静,这清静也是感觉上发出来的,我们多半被感觉拉着走,再加上看过书,学过 密宗,唔,要通夹脊了;嗯,命门这关通了;都是第六意识后天加进来的知识配合,在那里制造境界。打坐坐在那里忙得很,道家的,密宗的,都搬进来,然后自己 还要加上注解,加上自己的幻想,把自己的幻想又加上注解,而且把这个当成功夫。真正修持,就要严格检查自己的这种心念才对。
您必须坚定于所缘,不被气脉的感觉牵走,身上有一点感觉反应,要统统不理,这个就要靠智慧解脱了。真正达到不受感受的牵制,真能不理这个感受时,真气脉就来了。这个时候,我们生理上的感受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但大多的人想专一于意识境界的所缘境,都做不到。
坐在那里,一念求定,静静坐下去,知道自己妄念来了,知道自己散乱,知道自己昏沉。散乱、昏沉来了就知道;没有散乱、昏沉也需要知道,永远保持这个,就是我们的所缘境界,但是我们就做不到。
打坐无所成的人,其原因为他们第六意识作意的所缘境界,始终没有达到专一。不要以为能静坐几个钟头,气脉也有一点反应,就算是什么成功,没有用的,靠生理来的不是道,因为生理机能一衰退就没有了。如果一上座就保持自己灵明觉知,不用什么假想,那是最好的了。因为假想往往会配合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很多幻境,幻境就是魔境,看见什么光,听到什么声音,闻到什么味道,等等都来了。这些幻境,都是我们阿赖耶识下意识里存在的观念所造成,自己并不知道。幻境每个人不同,因为各人所带来的阿赖耶识种子不同的缘故。
有些人看到魔,有些人看到鬼,实际上都是我们下意识的鬼名堂,自己很难检查出来。
其实真正灵明清净很容易,只要上座的第一下保持着就行,但这也是所缘,要永远保持这一念,中间不落于昏沉杂念思想中,就保持这一知,不过有了这一知,心心 念念知道清净,心心念念保持那一知,那一知就成了妄念。第一刹那那一知,就是了。如果还一直念着,我要保持这一知,那就又过头了。我们知道这一知清净,清 净以后就不理了,就过去了,不就对了吗?如果还一直念着清净这一知,就又不对了。
这样保持以后,生理是自然起变化的,这就是四禅八定一步一步的修持功夫,都离不开这个身体。
现在以见地、修证、行愿三样一起来讲,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就是行愿。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我们的思想,起心动念是没有发出来的行为,一切 的行动是思想的发挥。我们想求得它,这是在追求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追寻能够发生思想的根源。在行为上,思想上真正作到了空,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定有人做到 思想完全空变成无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这样。

我们作功夫,打坐不能进步,以为方法不对,拼命找名师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骗。功夫不能进步,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为心行没有转。心理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的话,功夫是不会进步的,见地也不会圆满。我 们修行,先看空这个人世间,所以先求出离,跳出来不管。因为跳出来不管,慈悲就作不到。所以口口声声谈慈悲,自己检查一下心理看看,慈悲作到多少呢!第 二,贪嗔痴慢疑,我们又消除了多少。还有功夫作得好的人,静坐的境界尽管好,下坐以后,所有的行为同静的境界完全相反。理论讲得好,作出来完全相反。有些 人,只要学佛打坐三天,然后“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起来了,这个心行没有一点转,怎么能得定呢!修道没有证果,不能证到空,就是心里行为自己转化不了。所 以坐起来,只抓到意识境界造成的一点空,以为那就是道了。真正作到谦,才真能做到菩萨的慈爱。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不 敢为天下先就是谦。佛家讲到什么程度呢?讲到“无我”,谦虚到了极点就是无我。

所以我们在静定中,随时要检查自己,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认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那是不正常的,我们要真正地去反省自己,检查自己。我们多行一点善,念头转善一点,您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所以我们打坐为什么静不下来?检查起来就是烦恼。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罪恶的种子,许多罪恶的因素,都是由烦恼而来。假如我们转掉了烦恼这个东西,完全转清了,这个时候,心境会比较清明一点点,然后我们才能够检查自己念头的起灭。
自己每一天要随时检查自己,看看心理的行为中,烦恼罪恶的状态解除了多少,检查今天善行作了多少。功夫到了气住脉停,只能说明心的功能,证明唯心所造的功 能,的确可成就这些功夫,神通等。愿呢?更难谈了,行愿不到,见地不会到的,换句话说,行愿不到,修证功夫也不会到。坐的好有什么用,我们打坐是在那里偷 盗,而同一时间,社会上那么多人却为我们在忙碌,所以我们检查自己,我们的行愿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也就是说,随时要想到不如我的人的痛苦,要想 到怎样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做到了没有?

我们要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的,功夫、见地自然进步。这不是说教,是我的亲身体验,不从这里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会证果的,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证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您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所 以说,为什么不能得定,甚至连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功夫上去追求,在功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过了几天就没有了,盘腿打坐与定没 有绝对的关系。至于坐在那里,您身心能不能转过来呢!其实道不在打坐的姿势,要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够谈到定。
见地到了就是法身,修证到了就是报身,行愿到了就是化身,三身都在一念之间,这个修证不到,不谈!现在社会上,一般讲的功夫都有问题,因为全世界都在心理变态的状态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证到,都是自欺欺人之谈。你们自己好好地去体会一下吧!
以上都是老师单独教导学生所说的话,我在旁边听过好几次,也在老师的书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及《如何修证佛法》看到过,同时也会背,所以特别抄在这儿,为的是使大家知道,打坐不是就坐在那儿,而是要由心里,自己的行为上做修正,打坐只是方法不是目的。

南怀瑾选集

应该学会在搜索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7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

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

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

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南怀瑾先生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7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

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

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

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南怀瑾先生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南怀瑾选集共10卷
南怀瑾著作
禅海蠡测
如何修证佛法
论语别裁
椤严大义今释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圆觉经略说
金刚经说什么
参禅日记 一 二 三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药师经的济世观
孟子旁通
南禅七日

南怀瑾先生著作诗词
南怀瑾老师诗词选辑
历史的经验
禅观正脉研究

原本大学微言易经系传别讲
宗镜录略讲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老子他说一,二
庄子讲记
般若正观略讲
禅话

禅宗与道家 上,下习禅录影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易经杂说(上),(下)椤枷大义今释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上,下亦新亦旧的一代
维摩精舍丛书-1.2.3.4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gong/579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