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朝审美真的是以女性肥胖为美吗,(唐朝审美:以肥胖为美?)

历史典故 2023-07-22 16:09:49

唐朝人审视女性“以肥胖为美”的说法,相沿已久,流传至广。有专家在经过一番考证之后,断言唐朝人审美的确是以肥胖为美的,并且指出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若干原因:唐朝经济繁荣,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唐朝文化开放,兼容并包,心宽体胖;唐朝皇族身上的鲜卑血统,使他们天生喜爱健硕体魄的女性。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仕女图的女子身材纤瘦

人们之所以认为唐朝女人以胖为美,依据主要有杨贵妃的体态以及唐代宫廷绘画和仕女画中的女子形象等。

虽然文献中杨贵妃有体胖惧热的记载。例如,《开元天宝遗事》说她“素有肉体,至夏苦热”。但是,杨贵妃的“素有肉体”,但绝没到今天人们所说的肥胖程度。顶多就是有点肌肉而已,也就是《杨太真外传》上所说的“微有肌也”。一个擅长舞蹈(《霓裳羽衣舞》是她的代表作)的人,平常肯定少不了肢体运动,有点肌肉是很正常的。杨贵妃的惧热,其实不是因为她肥胖,而是因为她体质如此。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可以表明,杨贵妃受到唐明皇的宠爱,是因为她的肥胖或者说丰满。

李白供奉翰林期间,奉旨所写的《清平调词》三首,歌咏杨贵妃的美丽和当时宫廷生活。其中第二首专写杨贵妃之美,诗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如果杨贵妃真的是肥胖之人,跟赵飞燕可以构成肥瘦两极鲜明的对照,那么,这种比拟就是嘲讽,就是忤逆了。很可能,杨贵妃本人也是欣赏赵飞燕,并且愿意别人把自己比作赵飞燕的。据说,杨贵妃有“肥婢”的外号,这很可能是嫉妒、憎恨她的人,对她的一种咒骂。由此可见,当时人决不以肥胖为美。

环肥燕瘦的由来

“环肥燕瘦”的说法,始于宋代文豪苏东坡。苏东坡《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有这样两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东坡之所以把杨贵妃与赵飞燕当作肥瘦美的典型,有三种可能的原因:一、东坡先生自己体胖,欣赏一切肥胖的东西,包括书法、身材,拉出杨贵妃作为友军,以壮门面;二、东坡先生效法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误把杨贵妃当作胖妞;三、东坡先生故意开玩笑,篡改典故,考进士的时候,上古圣贤的话他都敢杜撰,冤枉一下杨贵妃自然不在话下。因为苏东坡文名显赫,影响深远,“环肥燕瘦”遂成家喻户晓的“历史知识”。

诗僧贯休的两句诗,可证明唐人不以肥胖为美: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白雪歌》)。意思就是,人无论贵贱,都不应该养成肥胖的样子。换言之,唐朝人的荣耻观念中,有“以苗条细瘦为荣,以肥胖硕大为耻”一条。可见,唐朝人不但不以肥胖为美,简直是极端憎恨肥胖的。

说唐朝人不以肥胖为美,还可以从唐诗中“细腰”、“窈窕”等词语的使用情况,得到有力的印证。唐诗中,“细腰”、“窈窕”都是用来形容美女的。

唐朝审美:以肥胖为美?

唐朝人审视女性“以肥胖为美”的说法,相沿已久,流传至广。有专家在经过一番考证之后,断言唐朝人审美的确是以肥胖为美的,并且指出了唐朝人以肥胖为美的若干原因:唐朝经济繁荣,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唐朝文化开放,兼容并包,心宽体胖;唐朝皇族身上鲜卑血统,使他们天生喜爱健硕体魄的女性……头头是道,言之凿凿。

这是真的吗?其实是不太正确的!

首先看看唐高宗最宠爱的武则天。画家文人除了对她如何美媚如何专政的描述外,有谁见过描绘她肥胖的文字吗?再看看唐明皇的两位爱妃:梅妃、杨贵妃,对于这两位美女的描述是:梅妃清瘦俏俪如梅;玉环丰腴艳美如出水芙蓉,这里提到的扬玉环只是丰满而非肥胖。


我们看到许多唐朝画家们所画的宫女仕女图,图中哪有肥胖者?唐代箸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中有九个宫女簇拥着李世民缓缓而行,图中仕女们,有抬辇子的、有举扇子的、有打伞盖遮日的、仕女们看起来壮实丰满、但个个身材苗条而不肥不胖。再看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从中也不难看出仕女们根本谈不上肥胖,而个个都是纤细高挑身材,相当纤瘦。又如唐明皇的儿子唐肃宗李亨做太子时,因李林甫对其陷害,李亨连吓代愁,不日须发全白。唐明皇得知后,为安抚儿子,让高力士派人选民间美女细长白晳者五人,以赐太子。


可见唐代选美标准是:身材纤细,高挑,皮肤白皙者为最美。

唐朝诗人描写美女时多爱用"窈窕""细腰"等词,这些也可证明唐朝人不以肥胖为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刘希夷《公子行》)

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后宫多窈窕,日日学新声(陆龟蒙《婕妤怨》)

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白居易《续古诗十首》)衡量人马美丑标准的不同


以上只是提出极小的论据,但足以说明唐代人不曾以肥胖为美来论定女人.和现代审美观一样,崇尚的是:丰腴丶美媚丶细腰丶高挑丶白皙。

唐朝人也确实有“以肥为美”的地方

行路乘坐的马匹,口腹所需的鸡鸭鱼肉,种植庄稼的田地,观赏的桃李花苞,等等,都讲究一个“肥”字。有诗为证:“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有感三首》)。马以肥为美(昭陵六骏,都很肥壮),歌舞妓却以瘦高为佳。妓女长得肥胖,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缺点。著名诗人杜牧在陕西遇到一个比较肥硕的劝酒妓女——就是酒吧女郎,他马上做了一首诗,极尽讽刺、丑化之能事。请看:

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一车白土将泥项,十幅红旗补破裈。瓦官寺里逢行迹,华岳山前见掌痕。不须惆怅忧难嫁,待与将书问乐坤。(杜牧《嘲妓》)

可见,唐朝的人对衡量人、马的美丑,其标准是截然不同的。

文章首发:本文由美呗网首发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美呗网

古人从古至今都崇尚蒲柳之姿,唐朝崇尚的以胖为美是真的吗?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王朝,在唐朝生活的女性也很自信也很美,我们调侃唐朝以胖为美,但是他们审美中的“胖”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肥胖的胖,身宽体胖的胖,更准确来说应该是丰腴,在该丰腴的地方丰腴,大方地展现女性独特的魅力,而不像其他朝代一样为了满足男性的变态审美而做出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

不过唐朝的审美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喜欢丰腴的美人的,在初唐的时候,大家审美中的女性还是和其他朝代一样,喜欢纤瘦的女子,不过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大唐的审美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再加上百姓的生活过好了,权贵阶级也吃得更好了,慢慢地丰腴的女子变成了一种常态,所以唐朝喜欢风雨的女子是后来慢慢变化而来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唐朝的诗词文化盛行,出了很多有名的诗人才子,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不过,从唐代诗人的诗词来看,他们笔下赞美女性以胖为美的诗词并不多,刘希夷《公子行》“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姣面”;

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杨柳词》“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等等,我们依旧可以发现主流审美还是喜欢“窈窕淑女”,只不过对于胖美人更包容罢了。

为何古代历史中只有唐朝是以胖为美,是什么造就了这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观?

唐朝是以胖为美,但到底有多胖呢,这个琳子猜猜一定是些微胖的姑娘才深得皇上发喜爱的吧。那为什么唐朝喜欢胖姑娘呢?


有几大原因:

1.唐朝,是一个游牧民族,骁勇善战,人种也是人高马大。
历史上唐朝是一个游牧民族,也就是我们说的鲜卑族,该族人应该也是人高马大的那种感觉,所以喜欢胖是自然的,就好像蒙古族的女孩子。饮食上也比较游牧民族化。



2.唐朝初期就非常富足,胖是唐朝富足生活的象征。胖美人是一个国家的荣誉,繁荣富强。



3.“环肥燕瘦”,杨贵妃是比较胖的,唐玄宗喜欢胖美人后,大家纷纷效仿,那时的女子都希望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成为一种潮流。根据野史记载杨玉环身高1.64米,体重138斤,也有说杨贵妃身高1.55米,体重120斤。
4.很多人认为胖旺夫,有福气,家庭一定富裕。



唐朝可谓胖胖的天堂,是很多胖胖向往地方。但在现代来说胖胖可真是很受欢迎,不过,胖胖也有自己想要的人生,也有长得特别美惊艳的,有些已经嫁给了富有家庭。琳子认为,胖胖挺可爱,肉嘟嘟的,还比较善良大度,还是有很多优点,和魅力所在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7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