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第一恶臣:凌迟两个赤胆忠臣3600刀(袁崇焕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典故 2023-07-22 07:01:44

明朝第一恶臣是谁?魏忠贤?刘瑾?不对,这俩都是太监,不算大臣。要说明朝的第一恶臣,应该是温体仁。温体仁明朝崇祯年间的阁辅大臣,浙江乌程(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这家伙为了坐上阁辅第一把交椅,可算是坏事做尽。

温体仁阴招损招把首辅周延儒排挤得被迫引退,自己当上了首辅。而温体仁干的最缺德的两件事,是千方百计让崇祯凌迟了两个赤胆忠臣,而且都是凌迟刑中的极数——3600刀。

温体仁凌迟的第一个忠臣是袁崇焕。“崇焕之擒,吾密疏实启其端。”这是温体仁给弟弟的信中说的话。当时,袁崇焕被皇太极施以反奸计,两个被放回的太监对崇祯说袁崇焕勾结后金。崇祯听说后,正在犹豫不决,温体仁拿着一封密疏求见。在这封密疏中,温体仁说后金猖狂进攻,是因为袁崇焕暗中与钱龙锡串通,勾引后金兵导致的,温体仁奏请皇上逮捕袁崇焕。

看完密疏之后,崇祯还是犹豫不决,以为袁崇焕不会如此。可没多久,温体仁又呈上一封密疏,大篇幅渲染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一事。这下,崇祯的火终于被温体仁点着了,于是传旨逮捕了袁崇焕,但迟迟没有下决心杀掉袁崇焕,因为边关吃紧,崇祯考虑袁崇焕还有用。

可是后来,温体仁写了一个“票拟”,催逼崇祯帝尽快了结袁崇焕一案。崇祯终于批示,定于崇祯三年八月十七日凌迟袁崇焕。

在袁崇焕案中,温体仁是暗中策划和操纵者,目的就是置袁崇焕于死地。并通过凌迟袁崇焕,为自己的政途扫清障碍。他给弟弟的信中说:“及逆(袁崇焕)既擒,奸辅(钱龙锡)胆落,复挑祖大寿引兵东行,以至怙逆地。吾不得不再疏以坚圣断。”后面又说:蒲州(韩圹)、华亭(钱龙锡)知道疏中有“奸臣密谋”等语,“见之恨吾入骨,乘特简宜兴之日,即具揭力荐桐城(何如宠)、会稽(钱象坤)以阻吾晋用之路。不知此时,七尺躯尚无安顿处,何问功名哉?”

袁崇焕被杀,钱龙锡被流放,温体仁去了心头大患。就在凌迟袁崇焕那天,城中百姓纷纷买凌迟肉,他也买了。这小子拿忠臣当酒菜,真是可恶至极!

温体仁凌迟的第二个忠臣是郑鄤。袁崇焕被凌迟没几年,温体仁就当上了首辅。崇祯八年,曾因得罪阉党被削职为民的郑鄤被重新启用。进京之后,郑鄤就看温体仁不地道,在朝堂之上批评温体仁阴奉阳违。温体仁对郑鄤恨之入骨,于是指使他人诬陷郑鄤“杖母不孝”和“奸妹”,使郑鄤无端被抓。

郑鄤入狱之后,受尽酷刑,屈打成招。在温体仁怂恿之下,郑鄤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被凌迟处死,和袁崇焕一样,也被割了3600刀。据《瑞严公年谱》记载,刽子手把郑鄤一条条出售。《明季北略·磔郑鄤》也写道:“归途所见,买生肉以为疮疖药料者,遍长安市(指北京街市)。二十年前文章气节,功名显赫,竟与参术甘皮同奏肤功!”

因温仁体对郑鄤恨之入骨,命刽子手给他留了几块好的。当晚,这小伙还是饮酒啖肉,拿忠臣当酒菜,真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如此之恶的一个人,最终却没有受到严惩,只是病死家中,让屈死的忠臣在九泉之下心有不甘。

袁崇焕的死因是什么?

名将袁崇焕之死袁崇焕乃千古奇冤,冤死的.由于皇帝崇祯刚愎暴戾,而袁崇焕的性格是孤迂耿僻,再加上周围很多小人对他落井下石,又重中皇太极的”反间计”造成了袁崇焕之死.这么一个爱国人士却死在忠于自己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之手,明朝不灭才怪呢.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曾任兵部尚书,蓟辽督师。曾多次率兵阻止后金南下,取得宁远等大捷。可惜,生性多疑的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通敌叛国”之罪,判袁崇焕“磔刑”。袁崇焕是明朝最大的忠臣和功臣,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大汗以及率领的几十万将士,都拿他没有办法,屡战屡败,就是打不过袁崇焕, 甚至可以说努尔哈赤就是被袁崇焕气死的,因为他打仗老打不过袁崇焕, 皇太极也是有一次被袁崇焕包围,差点没突围出去,就是这么一个誓死捍卫明朝的忠臣,却被清朝的一个汉族官员范文程使了个反间计, 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没有识破,把袁崇焕给凌迟处死了, 和岳飞一起被称为历史两大冤案! 清军缴获了明军的两个俘虏太监,因为明朝是任用太监做监军,监督将军打仗的,俘虏以后押解的路上,范文程故意安排两个领军,边走边在两个太监旁边好象随意的聊天,说袁崇焕私通大清,和皇太极交往密切,皇太极曾经好几次秘密前往袁崇焕的军营商谈,说好了袁崇焕造反以后,两人就分割江山^^^^ 等等这般, 聊完以后在路上找了个机会,故意让其中的一个太监逃跑,而且还假装追了半天没追上,这样这个太监跑回崇祯那里以后这么一说,崇祯皇帝大怒,因为本来封建社会皇帝和武将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猜疑,这回崇祯更是证实了自己的猜疑,命人火速去接替袁崇焕的位置,并把他押解回京,押回京后,就开始长达一年的审讯,毫无结果,最后判袁崇焕凌迟处死!明朝律法中,有五种刑罚,分别为:笞,杖,监,流,死。其中,“死”又分为绞刑及斩首。后一种已经算是相当残忍了,因为对于中国古代人来说,身首异处是对死者的大不敬。而袁崇焕所遭受的,是五种刑罚中所不存在的“磔刑”,和凌迟差不多。凌迟处死,发明于元朝,那时规定的刀数是120刀,就是说第119刀的时候,犯人不能死,还得能说话,破口大骂,等第120刀时,才能断气,到了明太祖的时候,明太祖嫌太轻,改为120刀的30倍,3600刀,结果崇祯一问刽子手,回答说很难割3600刀才死,最多也就1000来刀,其中一个刽子手说他割过3357刀,崇祯就立刻命令割袁崇焕这个刀数,袁崇焕被押到菜市口,那时叫西市,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纷纷去看这个明朝最大的汉奸受刑,因为群众不了解真情,以为他是个大汉奸,卖国贼,当刽子手开始割时,群众纷纷给刽子手投掷铜钱,买袁崇焕的肉生吃,对他恨之入骨,一代忠臣就这样看着自己的肉被一块块的割下,被人们分吃,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作为皇帝的崇祯,连个反间计都识不破,也不懂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这个道理,他的这个代价是悲惨的,再没有一个向袁崇焕这样的能人替他守护明朝了,最后他被清军围于紫禁城后,下命传吴三桂速来解围,吴三桂是什么人?他是袁崇焕手下的第一大将,深知袁崇焕是何等的冤枉,也深知崇祯快完蛋了,他对袁崇焕的死是很有意见和不满的,接道命令后,下令士兵起程,但要慢慢的走,游山玩水的那样走,结果他还没有走到紫禁城,崇祯就上吊自杀了.一百多年后,乾隆皇帝批阅《明史》后,为袁崇焕正名。袁崇焕的另一悲在于,他身后无嗣,无人替他鸣冤。反倒是敌人的后裔为他平反。当年,正是乾隆的曾曾祖父,一手策划了反间计,导致了袁崇焕的悲剧。 袁崇焕曾说:“心苦后人知。”在中国历史上,常常有能人遭受庸人嫉妒,廉者遭受贪者仇恨的例子。而这之中,被称为“旷世悲剧,空前绝后”,大概只有袁崇焕一人。

凌迟处死的历史资料

凌迟
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陵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

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代,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

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罚那些十恶中的一些犯罪,如谋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如果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也是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要处凌迟刑。但后来为了镇压农民反抗,对于不按时交纳赋税的也要处以凌迟刑,这在明太祖时期尤为突出。

凌迟刑的处刑方式很残忍,一般记述是说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而历代行刑方法也有区别,一般是切八刀,先切头面,然后是手足,再是胸腹,最后枭首。但实际上比八刀要多,清朝就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二十四刀是:一、二刀切双眉,三、四刀切双肩,五、六刀切双乳,七、八刀切双手和两肘间,九、十刀切去两肘和两肩之间部分,十一、十二刀切去两腿的肉,十三十四刀切两腿肚,十五刀刺心脏,十六刀切头,十七、十八刀切双手,十九、二十刀切两腕,二十一、二十二刀切双脚,二十三、二十刀四切两腿。

实际执行时,还有更多的,最多的是明朝作恶多端的太监刘瑾被割了三天,共四千七百刀。到公元1905年的光绪年间,凌迟刑被废除。

开始时,刽子手会巧妙地一刀剜去犯人的喉结,以免他喊叫。然后迅速地出血包扎伤口,最先动手的部位是背,每刀割下的肉必须只有指甲盖大小。杀一个成年人必须要施3357刀,刀刀须见血掉肉,要用大白瓷盘将其贴在上面供观众鉴赏,并要得到赞赏,如果犯人在规定刀数前死去,刽子手将被观众嗤之以鼻,并有可能丢掉饭碗。

中国古代各种残酷的刑罚中,最惨无人道的莫过于凌迟。凌迟,原来写作“陵迟”,本意指山丘的缓延的斜坡。荀子说:“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意思是指,三尺高的陡坎,车子便拉不上去,但百仞高的大山因为有平缓的斜坡,车子可以一直拉到山顶。后世将陵迟用作刑罚的名称,仅取它的缓慢之义,即是说以很慢的速度把人处死。而要体现这种“慢”的意图,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把肉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毕命。所以,凌迟也叫脔割、剐、寸磔等,所谓“千刀万剐”指的就是凌迟。

元代执行凌迟,把犯人零割一百二十刀,已是够骇人听闻的了,明代执行凌迟时零割的刀数更远远超过前代。明世有两次著名的凌迟处死案例,刀数有明确的记载,一是正德年间的宦官刘瑾,一是崇祯时进士郑鄤。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寸磔”条云:“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刘瑾四千二百刀,郑鄤三千六百刀。李慈铭日记亦言之。”这里记刘瑾被剐的刀数可能是误传,实际上刘瑾被剐三千三百五十七刀。这样大的数目,实在惊人。民间妇女骂人时常说“你这个挨千刀的”,看来古代凌迟时将人割千刀以上并非虚词。

先说刘瑾。正德五年(1510),刘瑾以谋反罪被判死刑,圣旨特批,将他“凌迟三日”,然后还要锉尸枭首。执行十的情景,当时参与监刑的张文麟有详细的记述:

是日,予同年陕西司主事胡远该监斩,错愕,告于上述刘先生璟曰:“我如何当得?”刘回言:“我叫本科帮你。”予因应之。过官寓早饭,即呼本吏随该司掌印正郎至西角头,刘瑾已开刀矣。凌迟刀数,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头一日例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动刀,则有血流寸许,再动刀则无血矣。人言犯人受惊,血俱入小腹小腿肚,剐毕开膛,则血从此出,想应是矣。至晚,押瑾顺天府宛平县寄监,释缚,瑾尚食粥两碗。反贼乃如此。次日押至东角头。先日,瑾就刑,颇言内事,以麻核桃塞口,数十刀,气绝。时方日升,在彼与同监斩御史具本奏奉圣旨,刘瑾凌迟数足,锉尸,免枭首。受害之家,争取其肉以祭死者。锉尸,当胸一大斧,胸去数丈。逆贼之报亦惨矣。

刘瑾把持朝政时,残害忠良,作恶多端,他落得如此下场固然使人解恨,但从他受刑的过程来看,凌迟这种刑罚不能不说它确实惨无人道。

再看郑鄤。若说刘瑾被凌迟是罪有应得,而郑鄤受如此酷刑却使人感到惋惜。郑鄤是常州横林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及第,他的文才与声望曾名噪一时。崇帧初年,由于朝廷内部党派之争引起政治纠纷,郑鄤也被卷了进去,他被人告发说犯有“杖母”和“奸妹”两项大逆不道的罪款,罪后由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批示,予以凌迟处死。

关于郑鄤一案的详细背景与是非曲直,这里不作具体考述,我们只讲他受刑的大致经过。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二十六日黎明,圣旨下达让当日执行,有司官员立即下令传齐有关人役;押解犯人前往西市。当时的西市在北京皇城西侧甘石桥下四牌楼(后世简称西四牌楼,即今北京西四),处决死囚常在这里进行。按平常的惯例,斩首在西牌楼下,凌迟在东牌楼下,所以,那天早晨就有一伙人役在东牌楼旁边搭起一座棚子,里面供监斩官等人在此就座,棚子前面竖起一根上边有分叉的粗木杆。不一会,行刑的刽子手们也提前来到,他们每人带一只小筐,筐里放着铁钩和利刃。刽子手们取出铁钩利刃等,放在砂石上磨得非常锋利。辰、巳时分,监斩官带校尉、人役等押着郑鄤来到刑场。郑鄤被暂时停放在南牌楼下,他坐在一只大箩筐里,没有戴头巾也没有穿鞋袜,正在向一名书童絮絮不休地属咐家中后事。这时,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把周围的道路、空场堵得水泄不通,附近的房顶上都爬满了人。有位吏役说,西城察院的官长还未到,必须稍停片刻,正说着,那位官长由随从前呼后拥,分开密集的人群向这里来了。就位之后,他高声宣读圣旨,由于周围人声嘈杂,他都念些什么,人们听不清楚,只听他最后的一句是:“照律应剐三千六百刀。”刽子手齐声附和,声如雷震,围观的群众莫不心惊胆颤,两腿发抖。只听得三声炮响,之后开始行刑。人群更加骚动起来,爬在房上的人有的站起身,伸长脖子,想看看刽子手怎样剐人。但由于近处的人围得密不透风,稍远一些就看不见行刑的场面。过了好大一会儿,只见那有分叉的粗木杆上垂了一条绳子,有人在木杆后面拉动绳子,绳子的另一端便吊起一件东西,鲜血淋漓,原来是人的肺和肝,一直吊到木杆最高处。这说明犯人的肉已被割尽,开始剖腹取五脏了。又过了一会,木杆上的绳子放下来,卸下肝肺,又吊起一颗人头,这说明郑鄤已被砍了脑袋,悬挂示众。接着,又把郑鄤的躯体也挂了起来,使他的胸贴着木杆,背朝着众人,大家看见他背上的肌肉被割成一条一缕的,却没有割掉,千百条密麻丛集,就像刺猬似的。这时,凌迟之刑宣告结束,有两名校尉手舞红旗,骑着快马同东飞驰,他们是去宫中把剐的刀数向皇帝报告。后来,有刽子手把郑鄤的尸体取下,把他身上的肉一条条的出售,据说人们买这些人肉是作为配制疮疥药的原料。

清代仍有凌迟之刑。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首领一旦捕获,总是要凌迟处死。如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等八人被俘,都押解到北京凌迟示众。捻军首领张洛行、赖文光兵败被俘,也受了凌迟之刑。太平天国的著名领袖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向四川总督骆秉章投诚,但没有受到宽大处理,清廷传旨将石达开不必押送北京,在四川就地处决,骆秉章这个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竟残忍地对石达开等使用了凌迟之刑。那是同治二年(1862)六月二十五日,骆秉章率领清兵把石达开和宰辅曾仕和、中丞黄再忠等绑赴刑场。石、曾二人分别被面对面缚在两个十字木椿上。执行凌迟时,刽子手先对曾仕和割第一刀,曾仕和受疼不过,惨叫狂呼,石达开斥责他说:“为什么不能忍受此须臾时间?”曾仕和这才紧咬牙关,不再叫喊。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四川布政使刘蓉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凌迟之刑一直延续到清末。戊戌变法后,清廷受内外各种矛盾的冲击,不得不顺应潮流对传统的弊政作些改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等重刑,清廷准奏,下令将凌迟和枭首、戮尸等法“永远删除,俱改斩决”。从此,凌迟非人的酷刑才从法典中消失,被斩首代替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5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