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八卦史记之七十八:刘备乱认的老祖宗

人生百味 2023-07-22 04:06:07

《三国演义》中让人腻歪的刘备老是把“在下刘备,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挂在嘴边,那么这个中山靖王是谁?中山靖王名叫刘胜,是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的所有者。

刘胜在历史在最出名的就是儿子多。

据相关史料记载,中山王刘胜一生共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女儿还不算,怎么也得有七八十个吧。就生育能力来说,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的康熙皇帝也要甘拜下风。

刘胜好色是事实,但是不是他的本心就难说了。

当时经过了七国之乱,皇家对诸侯王的戒心很大,限制措施很严,也正因为刘胜花天酒地,不乱说话,才让他快乐地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直没有招惹什么麻烦。

刘胜的谥号“靖”本来就是褒义的,谥法说,“靖者,宽乐令终也。”所以说,没有野心的王爷才是好王爷,才是可以善终的王爷。

刘胜一生中有过唯一一次的“仗义执言”。

当时,诸侯王的生存环境很恶劣。一次过节,皇室家族聚会,一帮兄弟在一起喝酒,刘胜却在酒席上伤心落泪,弟弟汉武帝追问原因。

刘胜先是旁敲侧击地把大臣攻击他们这些王爷的事说了,接着赌咒发誓自己只不过想过过安稳日子,从来没有别的企图,更是万万不敢有二心。

因为刘胜花天酒地的名声在外,汉武帝也觉得事情做得有些过头,后来就略微放松了对诸侯的监管,其他的诸侯都跟着刘胜沾了光。

刘备说自己是刘胜的后代,可信度很低。

《三国演义》第20回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刘备家谱,开列了从汉景帝、刘胜直到刘弘的十八代祖先。照此计算,刘备就是汉景帝的第十八代玄孙。

汉光武帝刘秀是刘胜的哥哥长沙定王刘发这一支的后代,算到汉献帝刘协这里,仔细一些就可以得出结论:刘协是汉景帝的第十四代玄孙。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第十四代要管第十八代叫皇叔,这辈份怎么论的?

所以,这就是刘备在乱攀亲戚,罗贯中在胡说八道。

至于刘备为什么选中中山靖王刘胜作为自己的老祖宗,道理很简单,刘胜儿子多啊!

刘胜共有120多位儿子,其中20个比较得宠,后来都被封了侯爷,在著名的“酎金案”,20个侯爷中枪11个,被削去爵位。

之后,刘胜家族避祸的避祸、沦落的沦落,谱系极为混乱不全。

这样,刘备就有了钻空子的机会,反正谁也说不清,谁让那个时候还没有DNA鉴定呢?

三国时期刘备可能是冒充汉室宗亲吗?

我觉得疑点很大,为什么这样说?

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胜一生忙于听音乐生儿子,是中国 历史 上生儿子最多的人,生了120多个儿子,活了52岁。死于公元前113年。

刘胜死了274年之后的公元161年,刘备出生了。从西汉中期到东汉末年。这中间将近300年时间了,中间还出现过王莽篡权、绿林起义等等一系列的 社会 动荡,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刘备的家世的记载一直就是比较模糊的,《三国志》说,刘备涿郡涿县人,中山靖王的后人,爷爷做过县令,爸爸死的早,家道中落,和妈妈编席子卖鞋子为生,生活非常艰苦。


刘备家边上有一桑树很高,远看像车盖一样,认为此家必出贵人。刘备与同宗小孩在树下 游戏 ,指着桑树说:

这句话很像仿造《史记》里面陈胜说的那句话:

陈寿想用这个事情来证明刘备从小就有远大志向。陈寿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编的,又扯上了刘备的叔叔刘子敬。刘备叔父刘子敬对刘备说:“你不要乱说话,会让我们家灭门的。”我认为这个事情不是太可信,因为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刘备和同宗小孩听了叔叔的警告,是不敢和别人提起的,他叔叔刘子敬更不敢对人说,这可是灭门的大事。所以这个事情陈寿是不可能知道的。而且陈寿还是四川人,一百年前河北涿州发生的对话,他怎么可能知道。

《三国志》说

刘备15岁时,他母亲让他去游学,和本族的刘德然,辽西的公孙瓒一起师从老乡前九江太守卢直读书。刘备15岁的时候,应该是175年了。

卢直也是涿郡涿县人,东汉末年的大儒,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建宁(168年-172年)年间,卢直被征为博士,做官去了。

《后汉书》

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后,很快就让蛮寇服服帖帖。后来,卢植因身体 健康 原因而辞职。 这个时候卢直在扬州九江郡平乱,应该没有时间去教刘备学习,而且还身体不好。

《三国志》里面说刘备是卢直的学生。感觉是往刘备脸上贴金。刘备本来就不喜欢读书,又是个摆地摊卖鞋子的,卢直和刘备也没有什么交集。说刘备是卢直学生很牵强。

另外,曹操有很多老家的子弟兵,孙权也是有很多老家的子弟兵,而刘备的人马除了关羽、张飞是从涿州来的,其他人马都是后来从徐州、荆州、益州来的。他在涿州的同族,为什么没有人跟着他,或者投奔他呢?他不是弘毅宽厚吗?他一直也都是缺兵少将啊?总之,史书中记载刘备在涿州的情况虚多实少,可信度比较低。

我认为刘备可能是真的汉室宗亲,你可以骗皇帝诸侯,家乡的人你骗不了。估计刘备家乡同族人肯定不少,毕竟刘备祖宗中山靖王后人来到涿郡涿县已经几百年了。这些汉室后裔肯定是尽人皆知的,大家都承认。刘备创业是从家乡开始,大家都了解认识他,完全可以打起“汉室宗亲”的招牌,如果是假的,早被乡邻拆穿了。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姓刘的后裔那么多,为啥只有刘备敢打出招牌起事?因为刘备不但姓刘,还是一位枭雄,光姓刘不行,还要有两把刷子。刘表刘璋不也姓刘吗?另外,《三国志》上也记载,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虽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是听别人说的,不可能去查族谱,起码说明这事靠点谱。既然汉献帝都喊皇叔了,说明人家排辈也是认真的。

《三国志》上 也记载,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胜,据说有一百多个孩子。哇塞,生了那么多啊 ,怪不得这个王位传了28代,刘备是他的28代孙。

传到刘备这支,已经无官禄无封爵。类乎平民。刘备曾经卖草鞋求生。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 东郡范令

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也就是说到了刘备这一代彻底没落了。

刘备少年时拜名士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益州;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这个汉室宗亲虽然与皇帝不怎么亲,

但是当时汉室衰微,皇帝见到有一个亲戚愿意拥护保护他,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于是赶紧册封为皇叔,也在清理之中。

按照辈分,也确实是汉室小皇帝的皇叔,只不过亲缘不是很近,但是都是刘邦子孙。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说:刘备是不可能冒充汉室宗亲的。

当时,是有严格的判断方法的。

不是你说是皇亲就是皇亲的,不容信口雌黄,以假乱真的。

汉室虽然衰微,但是这个判断是否是皇亲的判断应该不会错误。

这就是我的分析。

以上是我的分析。

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有很多,而且散落在各地,如果刘备随口一说自己是汉室宗亲就有人相信的话,那天下姓刘的人都可以说是自己汉室宗亲了。

袁绍在当时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了,而刘备等人籍籍无名,不可能通过口述就能够得到众人的认可的。一来刘胜的后代众多,谁知道刘备是不是真的,二来即便是真的后代,刘备如今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来于其进行抗争。

历史 上对于刘备是不是汉室宗亲没有明确的记载,只在一些非正史的书籍中提到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将来是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当然以刘备前期的处事风格来看,还是不太可能撒谎的。

刘备也是白手起家,从底层人民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势力,拥有自己的军队,乃至于之后建立了蜀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的一生可以说同样是带有传奇色彩的,这不仅仅从小说中可以看得出来,在真正的 历史 上,刘备凭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理念,笼络了大量的人才,为己所用。能在乱世之中横空出世,可谓奇人。

在某种程度上说,诸葛亮能够出山,与刘备本人的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

刘备之所以有这样的理念和这样的气魄,一方面是他认为自己身上流淌的汉室血脉,理应为汉室重整旗风,作出自己的努力。

另一方面,刘备自己有着远大的抱负和不易被人察觉的野心,他是一个政治家,也擅长运用手段在众人之间来回牵扯,不仅保全了性命,而且收买了人心。

无论刘备是不是汉室宗亲,或者说他只是一个旁系的亲属都没有关系,因为刘备本人所展现出来的魅力已经让人们心服口服。

而关羽和张飞并不仅仅是因为刘备口述自己是汉室宗亲才决心结义的,而是刘备身上展现出来的正义感,让二人很是钦佩。

总的来说,刘备不是一个好的治理国家的君主,他一意孤行,最终导致蜀国大军在夷陵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奠定了蜀国灭亡的基调。

至于他究竟是不是汉室宗亲,在我看来,他在展现出来的能力已经大于了他的这个空名。

不可能。

刘备说自己是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那么中山靖王是谁呢?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之一。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霸道的人,他不允许有任何威胁到自己皇位的存在,刘胜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自保尚且艰难,更别说在政治上有什么大的建树了。

政治上没有建树,子孙上可是了不起,汉武帝才六个儿子,而中山靖王则有一百二十多个,虽然汉朝是郡国并行制,宗室是可以有封地的。

但是汉武帝施行了推恩令,这个和平削藩的最佳政策。

不管中山靖王原先有多少封地,有多强的势力,经过推恩令,都会分成大小不均的一百二十份。

他的后代会迅速丧失作为宗室近支的特权。

当然,也不能就此认为中山靖王就是个沉迷酒色的昏庸之人,在汉武帝强势收回中央集权的铁腕下,如果没有野心,想要安全度过一生,以酒色自污是最好的办法。

而刘备就是这一百二十多个分支中的其中一支,含金量少的不能再少,别说刘备这一代,就是他的二代祖宗刘贞已经因为酎(zhou四声)金成色不足(诸侯给天子交的保护费)而失去了爵位。

西汉尚且如此,更别说东汉了,二者太庙里供奉的牌位都不一样,就算是西汉中山靖王本人都不一定认,更别说十几代之后的子孙了。

冒充这种汉室宗亲,跌份儿还不实惠。

刘备能拿的出手的履历绝对比所谓的“汉室宗亲”好使。

刘备几乎可以算是一个“草根”了,从小父亲早亡,全靠族叔资助才完成学业,学历倒是还能拿的出手:经学家卢植。与公孙瓒是同窗好友,这俩关系在当时也是比“汉室宗亲”要强的。

而且刘备从黄巾之乱崭露头角,到最后拿下益州根据地,那都是一步步打出来的,走过的路,迂回的战线,崛起的难度,远胜于其他诸侯。

一手炸全拆开打的袁术不用说,世族领袖,天下楷模的袁绍也不用说。

就连曹操也能依靠祖上实实在在的余荫,比如政治资源,财力,宗族等。

刘备几乎是从无到有打下了这么打的家业,熬到了三分天下。东汉末年所谓的“汉室宗亲”有上百万人,只有一个是刘备,再用这身份贴金就没用了。

刘备这一支再怎么落魄,也和平民百姓不一样,族里起码得有族谱,一代一代传下来,不是自己随便一说,别人就随便一信的。

三国演义里刘备父亲刘弘,已经不做官了,祖父刘雄以上的祖先都有大大小小爵位。刘备自称是孝景帝之孙,汉献帝令人查阅祖谱:

现代有人以有记载汉室宗谱理出如下:

这版比较三国演义版宗谱,刘备比汉献帝小五辈,那么刘备怎么皇侄变皇叔了呢?

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到东汉汉献帝为止四百多年,在东汉时期都无法捋清刘备是刘邦子孙后代哪一支宗室出处,我们如何肯定?

在古代,冒充皇亲国戚是大罪,刘备一介草民哪来那么大的胆子?可以肯定的是刘备是刘邦的后裔。

谢谢邀请。三国时期刘备冒充汉室宗亲的可能性不大。 汉朝持续四百年,姓刘的当皇帝,那么天下只要汉高祖的子孙,都是汉室宗室。这个汉室宗室,全天下没有十万也有八万,其实并不怎么值钱。这其中,如果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子孙,就是东汉的宗室,地位还算可以;如果往上追溯是西汉皇室之后,那就更偏远了。



具体到刘备这个汉室宗亲,三国演义中给出了一个比较具体的传承排序:

这个传承不但是杜撰的,而且是错误的。按照这个世系算下来,刘备根本不是汉献帝的叔叔,而是汉献帝的侄玄孙。

真实 历史 上,记载刘备的身世比较简单:

这里明确说了刘备就是汉景帝孙子刘贞的后人。



那么,有没有可能,刘备这个汉室宗亲是冒充的呢?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刘备并不是某一天忽然从一个地方冒出来,宣称自己是汉室宗亲的。他是祖祖辈辈一直以汉室宗亲名分生活在涿郡,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他自己也是从小就在当地。他还有叔父,并且得到同宗刘元起的资助。古人都是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居住在一起,涿郡的汉室宗亲也是在一起的。要是有个外来家伙想偷偷冒充,没那么容易。

除非你说刘备本来不是他爹的孩子,是他爹从外面抱来的,冒充自己骨肉,混入刘氏家族,这倒是不能排除。但史书没有记载,你凭什么去预设一个这样夸张的场景呢?再说中华文化,父子本来就是按礼法而不是按血缘,就算刘备真是抱来的娃,身上没有汉室的血,但他既然已经被汉室宗亲刘弘当着亲儿子养大了,那他就是汉室宗亲,而且是堂堂正正的宗亲。

刘备并不是一个无名小卒。虽然出身低微,但依靠汉室宗亲的光环和本身的才能魅力,他已经小有名气,不但成为卢植的学生,公孙瓒的同学,也在黄巾起义中立下了不少功劳。诸侯会盟的时候,他虽然尚未能与诸侯平起平坐,但即使演义上袁术的轻视,都是比较不符合史料的。至于题主说的段子,更是无稽之谈了。


那肯定是冒充的,建立东汉的刘秀,他的皇室身份已经是好几辈以前的事了。更何况刘备又没有冒充东汉中山简王的后代,而是冒充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代,西汉中山靖王后代多了去了,当时天下大乱,谁会来指证他。而负责给他开具身份证明的汉献帝,当时需要拉到尽量多的人制衡曹操,所以又有求于他。
虽然汉献帝手上没有太多实权,但是查家谱属于自己的家事,应该还是有能力替刘备作这个假的。
所以刘备这个汉室宗亲,至少有九成以上的可能是假的[呲牙]。

刘备决不会是冒充的汉室宗亲,从西汉到东汉末年将近400年,只能说是没落的汉室宗亲。至于他顶着皇亲国戚的招牌,在袁绍,曹操那些大佬的人眼里没人会高看刘备一眼,在他们眼里刘备就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但刘备能从最底层做到三分天下,也算是没有辱没汉室宗亲这块金字招牌。

古代的大家族都有家谱,皇室也有专门的谱系。刘备自己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是中山一系的家谱上没有他的名字,所以诸侯不信很正常。

刘邦和刘备很相似,为何刘备是仁义之君,刘邦却成“流氓皇帝”呢?

在中国历史上,汉朝的地位不但非常高,且还有三个独特之处。

其一,强悍到底,哪怕被一分为二。历史上有不少大一统的王朝,都被折断后而复生。比如周朝,分为了东西周,。晋朝,来了个南北晋。宋朝也分南北。无不是重新建立的政权,处于劣势,或偏安,或是小朝廷。

但汉朝却无论西汉还是东汉,都属于强势王朝,人们耳熟能详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便出自东汉时期。

因此许多人都调笑,这事都怪刘邦,当初你斩蛇起义时,为啥把那大蛇一分为二?造成了汉朝分裂为东西汉了吧。



其二,独汉以强亡!凡大一统王朝灭亡时,别管你是盛唐,还是弱宋,都是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可独独汉朝,东汉末年时都分出了魏、蜀、吴三国了,却还是暴揍四方,曹操讨乌丸,诸葛亮定南蛮,孙权更狠,如今的越南等地,都被孙权给囊获了。

故而,史学界对汉朝,就给了“独汉以强亡”的特殊标签。把汉朝跟其他朝代区分开来。



其三,汉亡时的强音,震撼了历史!别的王朝,灭亡了也就亡了,翻不起大浪花来,可独独汉朝,却在灭亡时依旧掀起滔天巨浪。而站在风口浪尖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诸葛亮!这时别的朝代所没有的现象!

正因如此,刘备就成了汉朝的另类帝王,你说他是开国之君呢,还是复兴之主呢?

说他是开国之君,估计刘备都会从地下跳起来拼命,因为他这一辈子的目标,就是复兴汉室!且更好玩之处在于,他跟老祖宗,汉朝的开国帝王刘邦,相似度非常高。

结果却再次出现了一个好玩现象,对刘邦,人们张口闭口的“流氓皇帝”,对刘备,却称之为“仁义之君”,为何会这样呢?在笔者看来,大致有两点原因。



第一、悲剧比喜剧震撼

纵观刘邦夺天下和坐天下,有一股很强的喜剧感。比如他最著名的这件事,明明他老爸都要被项羽烹杀了,刘邦却还大嘴一咧表示:好啊,咱哥俩是结义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如今你要烹杀咱爸,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还有他当了皇帝后,为了铲除异姓王,竟然跑到女婿赵王家,夺了人家的爱妾,还给他生出一子,可刘邦却不认账,逼得那小妾自尽后这才承认。却把这个孩子,扔给老婆吕后抚养了。



反观刘备,却几乎都处于一种浓烈的悲剧氛围内。好容易娶了孙夫人当媳妇,绑定了吴蜀联盟,哪料却是一只母老虎,刘备想进屋睡觉,都要面对夫人及其奴婢们的刀枪——这是两口子吗?这事气得法正都吼:休了她!可敢吗?最终孙夫人回江东,还差点拐走刘禅!

终于夺了西川,揍了曹操,刘备美啊——笑声还没落,霹雳一声雷,关羽死了,荆州丢了,刘备被雷得外焦里嫩,导致他临死前,还被陆逊一通胖揍,差点亡国。



刘邦的后代汉武帝,得罪苦了太史公,因为他把写《史记》的司马迁给宫刑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则来了一句“此间乐不思蜀”。

两人一对比,刘备显然是悲剧,且还是非常震撼的悲剧。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心也是如此,自然刘备就会被加分。故而,口碑好,得了一个仁义之君的美名。刘邦可就惨了。但问题是,他可是开基大汉了,口碑上惨点,又能如何?



其二、接地气者胜

刘邦跟刘备,谁口才好?这似乎是一个无厘头般的问题。因此也只能从两人最著名的话语中去分析了。

刘邦最著名的就是《大风歌》,还有他对项羽说的那句“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刘备最著名的是遗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当然,还有《三国演义》给他加的那句台词: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对比两人的第一句,谁更接地气?显然是刘备!因为说得非常实在。最起码符合咱一贯的道德标准吧?且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认可。反观刘备的大风歌,太霸气苍凉,高度太高!



至于第二句,一个是要吃老爸,一个是无视老婆。别说过去了,就是现在,显然刘邦的言论更不能被接受!抛开当时的情况来言,实在有点非人类的感觉对不对?

因此,虽然刘邦也好,刘备也罢,相似度很高,如,都不喜读书,都白手起家,都百折不挠,都很励志等等……可刘备则更符合宣传标准,更接地气。自然,成了仁德之君,而刘邦则成“流氓帝王”。



但有一点,笔者却要重点强调一下,本文对比的仅仅是刘邦和刘备的民间口碑,和探讨为何两人相似度那么高,却口碑两极分化。并非是对比两人的历史功绩,因为根本就没法比,刘备如何比得过老祖宗刘邦?

因此,站在历史角度来言,对这种现象也有一句话,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显然,刘邦在这方面,甩了刘备好几条街!




刘备是否真的是帝室之胄?请提供史料!

估计是真的在汉代各藩系中,由汉景帝之子刘胜开创的中山刘氏是繁衍最快、支系最多、宗族最庞大、后裔人丁最兴旺的一支。
早在西汉中期,中山刘氏即以宗室人丁兴旺著名;三国时期,中山刘氏又因产生了鼎足天下的蜀汉刘备皇族而名扬天下;晋唐之世,中山刘氏搬迁东南,后裔迅速蕃昌,构成今日世界刘氏干之一的中山刘氏。今日我国东南地区刘氏、客家刘姓以及海外刘氏,大多都属于这一大宗派。

中山刘氏的开基始祖,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

刘胜是景帝妃贾夫人所生,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六月乙巳日受封为中山王,建都卢奴(今河北省定县),遂从汉都长安迁到中山开基。

在汉代各藩王中,中山靖王刘胜是个颇有特色的人物。当年他做了藩王后,不过问、干涉地方政事,每日在王宫中饮酒作乐,吟诗作赋。与同母兄赵王刘彭祖志趣相反,他认为"王者当日听音乐,御声色",而不应干预地方政事,这是一种典型的皇室贵族思想。

历史上的刘胜是个风流才子,他的文才很好,诗文都写得很漂亮。从《汉书》记载的刘胜在受汉景帝召见时所作奏对文章可以看出,刘胜是个文化素质颇高的藩王。然而,皇室贵族的通病是骄纵奢淫。刘胜虽然遵纪守法,没有骄纵胡为的过错,但却是一个非常奢侈和荒淫的亲王,当年赵王刘彭祖就曾指责他 “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史记》上也说刘胜贪酒好色,是个典型的风流公子。

刘胜贪淫好色,广纳纪嫔,而生育了众多的子女。史载,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余人,这是刘氏藩王中子女最多的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世界历史上也属罕见。

刘胜的120多个儿子,除长子刘昌承袭中山王位外,其余都被封为侯,其中名见《汉书》者有20个:广望节侯刘忠、将梁侯刘朝平、薪馆侯刘未央、陆城侯刘贞、薪处侯刘嘉、陆地侯刘义、临乐敦侯刘光、东野戴侯刘章、高平侯刘喜、广川侯刘颇、乘丘节侯刘将夜、高丘哀侯刘破胡、柳宿夷侯刘盖、戎丘侯刘让、樊舆节侯刘修、曲成侯刘万岁、安郭于侯刘传富、安险侯刘应、安道侯刘恢,澎侯刘屈釐。

这些中山王族分支,大都传有后裔。因此,中山王一宗刘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成为汉代分支最多,族系最庞大的藩系。

中山靖王刘胜在位43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第二代中山王刘昌。刘昌在位仅1年就去世,传位给他的独生子中山康王刘昆侈。刘昆侈在位21年去世,传子中山顷王刘辅。刘辅在位4年去世,传子中山宪王刘福。刘福在位17年去世,传子中山怀王刘循(一作刘修)。刘循在位15年即公元前55年去世,无子,中山王国共传6代6王,至此绝封。

第二代中山王刘昌之后,各代中山王又分出许多分支。其中,康王刘昆侈的儿子,除刘辅袭封为中山王外,还有2个儿子被封存列侯,即成献侯刘喜、宣处节侯刘章。第四代中山王刘辅的儿子,除长子中山宪王刘福外,还有1个名叫刘安,被封为利乡侯。

利乡孝侯刘安传子利乡戴侯刘遂,刘遂传子利乡侯刘国。刘国有两个弟弟:刘云客、刘广汉。

中山王国绝亡后45年即汉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朝廷又封中山宪王刘福弟弟利乡孝侯刘安的孙子、利乡侯刘国的大弟弟刘云客为广德王,以奉刘胜之祀。

广德王刘云客在位3年去世,又无子绝亡。15年后,汉哀帝又封刘云客的弟弟刘广汉为广平王。刘广汉在位13年,王莽篡汉时被废为庶民。广平王国至此与西汉一同灭亡。

刘胜之后,中山王族主干各王大都平庸无闻,虽无大过,也无所作为建树。

刘胜开创的中山国有户16万,人口66.8万,领14县,在当时20个诸侯国中居第三位。中山王族的后裔,汉魏时期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也称中山刘氏。

中山刘氏枝属繁杂,开基祖刘胜120多个儿子,见于记载的仅20分支。其中,侯国在西汉时期一直存存,爵位传袭下来的则只有如下几支:

广望侯族。开基祖第一代广望侯刘忠,传子顷侯刘中。刘中传位给儿子广望思侯刘何齐,刘何齐传子望恭侯刘遂,刘遂传子广望侯刘阁。刘阁之后广望侯国被废除。

临乐侯族。开派祖刘光,刘胜之子,是为临乐敦侯。临乐侯族共传5代5侯,即临乐敦侯传子临乐宪侯刘建,刘建传子临乐烈侯刘固,刘固传子临乐节侯刘万年,刘万年传临乐侯刘广都。至王莽篡汉,临乐侯国被废除。

樊舆侯族。共传5代5侯,即第一代樊舆节侯刘修传子炀侯刘过伦,刘过伦传子思侯刘异众,刘异众传子顷侯刘土生,刘土生传子刘自予,即第五代樊舆侯。王莽篡位时,刘自予被削去侯爵,贬为庶民。樊舆侯国灭亡。

其余110多支族,有的可能没有封侯授爵,有的授爵位后因无子绝封,大部分则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在朝廷削藩政策中坐"酎金"案被削去侯爵,贬为庶民,也有一小部分则传至第二、第三代后因无后或因罪被废绝。

众所周知,蜀汉的开创者刘备又称刘皇叔,原本是汉朝的皇族。

《三国志·蜀书》上说,蜀汉皇室来源于中山刘氏,是西汉景帝刘启第八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个,其中第五个儿子刘贞封陆城亭侯,由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来到陆城侯国(在今河北省涿县),后裔形成中山刘氏的分支--涿县刘氏。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以"酎金事件"为借口,废除大批同姓诸侯。涿县刘氏开派祖刘贞,也在这次削藩运动中被削去陆城亭侯的爵位,降为普通平民。

刘贞以后,涿县刘氏的情况,正史没有记载,刘氏族谱则大都有对这一段空白的补充。不过,族谱中所记的有关世系和史实,又有很多互相矛盾和错误牵强的地方。这里,我们不妨根据各地刘氏族谱来作一大体的勾勒和订证。

关于中山刘氏涿县分支始祖刘贞的出身,典籍记载已经非常明确清楚,无容置疑。因此,广东梅县刘氏谱说刘贞是刘胜的孙子和他迁自彭城郡,都是错误的。同样,湖南桂阳刘氏族谱、新化刘氏谱、刘氏滔公支谱和广西刘氏谱都说刘贞是刘向的儿子,刘向是刘胜的儿子,这也均与历史事实不符。

在今人刘少卿所编《刘氏新族谱》中,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第17代孙,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世系是:
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8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