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女人系列:那个被苏武遗忘的匈奴女人

华里士 2023-07-22 02:39:38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汉书·李广苏建传》

译文: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

李白的诗句“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说的是汉朝著名的外交官苏武,苏武的气节没的说,但在贝加尔湖畔,他真的一直都过得那么惨吗?

答案是否定的。

史书上说,李陵后来给了苏武很多帮助,而且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也在好转,苏武的待遇逐渐好转起来。

事实上,苏武在匈奴19年,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他在冰天雪地的贝加尔湖畔,吃着火锅,搂着女人,有没有唱着小曲就不知道了。

这个女人还给苏武生了个孩子。

很震惊吧?我也是。

苏武的事迹记载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苏建是苏武的爸爸,那可是跟着卫青一起纵横过匈奴的将领,回来封了侯爷,能和飞将军李广并在一起列传,也算是个猛人,所以苏武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关于苏武的记载,不能不叹服班固的文笔,他继承了太史公的春秋笔法,在大段的叙述中完全没有一点关于苏武负面的描写。但是仍然留下了端倪。

苏武在匈奴19年之后,回到汉朝。第二年,苏武在汉朝唯一的儿子苏元就参与了上官桀的叛乱,被砍了脑袋。当时,幸亏霍光没有大搞株连,只是把苏武撤职了事,否则苏武是不是又要被流放还两说。

老婆没了(这个下文会说到),儿子也没了,60岁的苏武成了孤家寡人。

又过了很多年,汉宣帝即位,正好匈奴归降,汉宣帝为了表彰功臣,下令弄了十一个将相的大头照挂在麒麟阁上。后世往往把“麒麟阁十一人”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

这十一个人中霍光排名第一,苏武排名第十一。

某日,汉宣帝见苏武孤苦伶仃,福至心灵地问了一句“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有儿子吗?”

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有!

于是,出生在贝加尔湖畔的苏通国踏上了大汉朝的土地,回来就加入了公务员的队伍,做了一个小官。

我们的问题来了,儿子回来了,他妈呢?

史书上对苏通国的母亲只字未提,女人没地位啊,更何况还是有可能影响苏武完美形象的女人。

在甘肃武威的民勤县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苏武在匈奴的妻子是匈奴右贤王的掌上明珠红嫒公主。民勤县有一个牧业乡叫花儿园,传说中就是红嫒公主的梅花鹿牧场。苏武和红嫒公主安家后,日子过得幸福美满。苏武归国之后,红嫒公主遥望长安,流泪悲鸣,最后化作了一个奇异的动物——骆驼,隐身于红嫒山,即今当地有名的红崖山。

这个故事不靠谱。贝加尔湖畔怎么跑到河西走廊去了?差着上万里路呢?骆驼至少在公元前800多年就被人驯化养殖了,还等着公主变异啊?

还有一个故事,说苏武在匈奴的妻子是李陵送的,而且这个女奴隶还有汉族血统,她的外婆是景帝年间来匈奴和亲的德安公主(其实是个宫女)。

不管是温柔勇敢的匈奴贵族女子,或者是有着汉朝血统的奴隶,苏武在匈奴有老婆,这个是板上钉钉的。

苏武回来了,“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但他并没有带着他的匈奴妻子和生在匈奴的苏通国。

只有两个可能,第一、匈奴不让带;第二、苏武不想带。

如果是匈奴不让带,那么自己回来之后,总该想方设法营救吧,以当时比较和谐的双边关系,成功的可能很大,可是没有,要不是皇帝突然问这么一句,那孤儿寡母恐怕就一辈子呆在贝加尔湖畔了。

真相难道是苏武根本没把这对母子放在心上?又或者离别的时候信誓旦旦,回来之后“乐不思北海”,把这对母子遗忘了?

谁知道呢?只能说,真相或许很残忍。

有人或许会说,带回来应该会后院“宫斗”吧?但那是不可能的。早在苏武被扣押在匈奴期间,他在汉朝的妻子就改嫁了。

史书记载,当李陵去劝降苏武的时候,李陵就对苏武说:“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这段话告诉我们:苏武的妈妈死了,老婆改嫁了。

以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他犯不着在这个问题上说谎。所以苏武在归国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老婆飞了这个事实。

他应该会很伤心吧,想当年,苏武离开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很著名的诗给妻子,这首诗叫《留别妻》,其中最有名的两句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和“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给妻子套上了道德枷锁,但妻子还是背叛了他。

据后人考证,包括《留别妻》在内的《苏武与李陵诗四首》是东汉无名氏假托苏武之名写的。但苏武听到妻子改嫁的消息,心情想必不会很好。

改嫁了的妻子不可以见,死了的汉武帝却可以祭拜。“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在刘彻的陵墓前,苏武肯定哭了。

温庭筠在《苏武庙》中写到:“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只是不知道他纵横的老泪是给谁的?

他在心头是不是有些埋怨,埋怨死去的皇帝,埋怨愚蠢的副手,埋怨可恶的匈奴,埋怨改嫁的妻子……然而这时,他又会不会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那个匈奴女人呢?

或许,在那个女人工具化的年代,我们所臆测的思念只是一种奢望。

要不是苏元死于非命,苏武也许不会想起冰天雪地里那个胡女的温柔;或许偶尔想起来时,还是恨恨的,我堂堂大汉外交官,没有倒在胡儿的刀下,却倒在了胡女的裙下,耻辱啊……

要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苏通国这个混血儿恐怕也回不来,因为他也不过是一时欢愉的副产品。

宣帝神爵二年春,也就是公元前60年,苏武病故,时年81岁。

冥冥中自有天意,和他几乎同时离开人世的,还有万里以外、宁静的贝加尔湖畔,一个47岁的匈奴女人。

苏武在匈奴曾娶妻生子,为何回汉后只找儿子不接妻子?

因为 在古代的时候,古人是非常注重子嗣的,所以他回到汉朝以后,只接回了儿子,没有接回他的妻子。 当然还有其他的原由。

?因为在没有回归汉朝之前。他的故事已经传遍了朝野,都传他作为汉使被扣押在匈奴,19年了,依然不改初衷,忠于汉朝。
如果他带的妻儿一起回去,被朝野还有敬仰他的百姓们知道,他在北海牧羊期间还不忘娶妻生子的事情。会影响到他的英雄形象,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英雄形象,他忍痛割爱丢下了妻儿,一个人回到汉朝去。?

?还有就是因为他的妻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匈奴人。依照惯例是不可以随便被带走的。在那个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封建时代。人和土地一样都是国家的财富,是不能随便被带走。想要从匈奴要人,要么给赎金,要么就是硬抢。 后来在苏武六十多岁的时候。汉宣帝刘洵,看到苏武年事已高,孤苦无依,就问他在匈奴那么多年,难道就没有娶妻生子吗?苏武这才告诉汉宣帝,他以前在匈奴娶过老婆,还生过一个儿子。汉宣帝听说以后,就让使者去给匈奴送去了金银丝绸等,把苏武的儿子给赎了回来。这才使苏家的香火得到了延续。?

?只是那个曾经,给予苏武温暖与温情的匈奴女人,却被永远的留在了匈奴,即使是秋水望穿了,也得不到一丝丝的回应,一个女人的付出就这样被漠视了。?

苏武,李陵都娶到了什么样的匈奴女人

苏武娶到的匈奴女人没有明确记载,但从侧面一些史料中可以推断,是一些尊重苏武人格的匈奴贵族所赠,但绝对不是匈奴皇家所赠。苏武在被羁押的十九年时间里,遇到过多位热爱和平、尊重苏武汉族身份的匈奴贵族朋友,这些人虽是匈奴贵族,却不支持不参与匈奴皇家对苏武个人的威逼利诱,而是以个人名义赠送苏武帐篷、用具甚至是大群牛羊,以使苏武不至被卫律等人的恶劣行径伤害。得知苏武在汉朝的家已经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匈奴皇家觉得时机到来,立即选择数名美女赠送苏武,苏武一概不受,因此遭到更加恶劣的迫害,卫律甚至指使丁零部的士兵,装成强盗夺走了朋友们赠送给苏武的生活资料。贫噩交加的苏武几乎就要饿死。又有匈奴朋友看不下去了,就送给他两个女人和一些生活资料。苏武与其中一位女子生下一子。苏武在贝加尔湖区就是给皇家放牧牛羊,但是再困难,再饥饿,他和家人都只吃哪些朋友赠送的或者自己劳动应得的,属于自己的牛羊,没有吃一只属于匈奴皇家的羊。此举,令所有匈奴人震惊和佩服。
至于李陵,他投降匈奴后,最后成了匈奴的一个王。娶了数名妻子妾,其中有一位既不是汉人也不是匈奴人,别的没有记载。

汉朝与匈奴和亲,为何只有公主出嫁,没人愿意娶匈奴女人?

古代中国强邻环绕,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因为地理环境的因素,游牧民族虽不见得比中原人强壮,但很会骑马,骑兵相较步兵机动性强能打能跑,久而久之游牧骑兵就成了中原人心中的噩梦。比如汉朝,汉初国家百废待兴,还没来得及发展就被北方的匈奴连番骚扰,为了求得短暂和平,汉朝统治者决定与匈奴和亲。

汉朝与匈奴和亲是自汉初就有的传统,因为敌我军事实力的差距,到汉武帝以前汉朝在对匈奴的态度上一直都很顺从,汉家公主经常出嫁到北方草原。值得一提的事,史料上经常看到汉对外出嫁公主,却不见匈奴女人入赘到中原,这是为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苏武来简单看待这个问题,苏武是个很有气节的人,此人独自被匈奴流放近二十年,回到中原时头都白了。在漫长的艰苦生活中苏武娶了一个匈奴女人为妻,这是有史可查的事实,然而正史中偏偏不提苏武的这个匈奴妻子,说白了还是当初中原人根深蒂固的华夷观念在作祟。彼时匈奴徒有强悍武装,在文化与经济方面都很落后,被中原人看做野蛮人,史官明显对外藩人有排斥心态。而苏武的匈奴女妻也就成了被有意忽视的人物。

言归正传,当时汉匈双方的民俗也很不同,汉人看中贞洁,喜欢讲究伦理,规矩、地位、尊卑都井然有序。反观匈奴,当父亲去世后,按照他们的规矩儿子可以继承遗产,可匈奴人将女人也看做财产的一部分,儿子继承父亲的女人,这很明显是乱了纲常。如今思想较为开放的现代人都接受不了,况且汉朝的男人,这种巨大的文明差距也就决定了中原对匈奴的排斥,所以到了汉武帝时匈奴的苦果子就来了。

最后一点,匈奴女人因为长期不讲究卫生身上有股异味,这还不是简单的因为不洗澡产生的臭味,夹杂着马骚。再者,匈奴人因为长期的风吹日晒皮肤十分粗糙,面庞丑陋肤色暗淡,常人不会考虑与其结婚。所以汉朝上至皇帝下至皇子,没有一人娶匈奴女子为妻,相反他们很聪明,通过外嫁公主的示弱方式换取和平,为后世的武帝灭亡匈奴做足了准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5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