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女人系列:直接把皇帝吓出毛病的美女

人生百味 2023-07-22 02:39:01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史记·吕太后本纪》

译文:

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叫她“人彘”。过了几天,太后叫惠帝去看人彘。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于是大哭起来,从此就病倒了,一年多不能起来。惠帝派人请见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惠帝从此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所以一直患病。

刘邦VS项羽,一开始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刘邦会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在最初和项羽的几次对阵中,刘邦总是一败涂地、屡败屡战。彭城一战,刘邦联军56万军队被项羽的3万精兵打败,刘邦的父亲、老婆都成了项羽的俘虏。

但就在彭城之战以后不久,刘邦意外得到了一个美人,这个美人就是戚夫人,那年她16岁。

戚夫人出生于比较卑贱的家庭,并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啥的。史书记载,戚夫人能歌善舞,最擅长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

她多才多艺,还能唱楚歌,会击筑,会鼓瑟,会填词,还会下棋。据《西京杂记》记载:“戚夫人侍高帝……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这段文字记述了西汉初期的宫廷围棋活动,八月四日这一天实际上是宫廷里的“围棋节”,刘邦和戚夫人在竹林中对弈。

戚美人的出现,给战事不顺、东奔西跑的刘邦以莫大的慰藉,让他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人生乐趣,这种乐趣是人老珠黄的原配夫人吕后所不能给予的。

不久,戚夫人生下皇三子赵王刘如意,刘如意在各方面酷似汉高祖刘邦,而刘邦也毫不掩饰地谈论此事,并起了“易储”的念头。据《史记》记载,戚姬自恃得宠,也开始有了野心,经常哭闹,又狂吹“枕头风”,要汉高祖刘邦废掉吕后的儿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也许是真的动心了,也许只是想以此压制吕后,刘邦真的在朝堂上提出了“易储”的动议,结果遭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虽然戚夫人一时没有得逞,但吕后还是深刻感受到了危机。

吕后向张良问计,张良出计,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以显示太子在朝廷中的地位坚如磐石。所谓“商山四皓”,就是商山之中的四位白发隐士。他们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刘邦曾力请他们,可他们不肯出山。

当“商山四皓”华丽丽地亮相时,刘邦知道更换太子已经不可能了。他召来戚夫人,长叹一声,告知缘由,戚夫人也凄楚不已,随后,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大意是:天鹅羽翼已成,展翅高飞,虽有弓箭,也射不到了。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故,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吕后升为皇太后。

对戚夫人恨之入骨的吕后,终于等来了报仇的机会。

她下令把戚夫人抓来,剃去乌黑亮丽的秀发,给她穿上红色的囚衣,戴上冰冷的铁枷,关在“永春巷”的特别监狱里。

戚夫人每天都要舂米,而且数量已经规定好了,舂不完就进行严惩。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了一首她自己创作的流传至今的歌曲《舂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首动听的楚歌,给戚夫人带来了灾难,也给她的儿子刘如意带来不幸。

吕后又下令,召赵王刘如意进京。

赵王刘如意,不过十四五岁,虽然名为封国之王,实际上啥也不懂,凡事都靠国相周昌拿主意。周昌是个有名的“口吃”忠臣,刘邦在临死前把刘如意托付给周昌,就是想利用周昌的耿直来保护刘如意。

吕后征召了赵王三次,三次都被知道底细的周昌硬邦邦地拒绝了。吕雉只好先征召周昌,调虎离山之后再征召赵王。刘如意不敢拒绝,果然来到长安。

吕后虽狠毒,汉惠帝刘盈却天性善良,顾念骨肉之情的他,在得知母后的阴谋后,无论如何都要想法子保全弟弟的性命。所以打从刘如意踏进长安的那一刻起,他就亲自出城迎接,并从此与弟弟同吃同住同玩耍,一分钟也不离开。吕后几次想动手,都没有成功。

但百密一疏,刘盈每日有早起锻炼的习惯,娇生惯养的如意却喜欢赖床。吕后就趁这一会会工夫,毒死了如意。等到刘盈锻炼身体回来,温暖轻柔的床帐里,只剩下弟弟七窍流血的尸体。

在排除了赵国国相的阻挠和皇帝儿子的庇护之后,吕后终于完成了复仇第一步,接下来,残忍的吕后开始复仇第二步:炮制戚夫人。

于是,历史上有名的人彘事件发生了。

人间最残酷的刑罚落到一个女人身上,而下令行刑的却是另一个女人。

吕后下令砍断了戚夫人的双手双脚,再把她的眼睛挖出来,用烟把她的耳朵熏聋,又强迫她喝下哑药,然后扔在厕所里,命名为“人彘”,就是“人猪”的意思。

戚夫人光着头,两眼成了两个鲜血涔涔滴出的黑洞,耳朵听不见,声音也发不出,不能站,不能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几天后就在无声无息的黑暗中死去。

这次事件的副作用就是得意洋洋的吕后竟然让刘盈来看,生生吓傻了她的皇帝儿子。

刘盈万万没有想到,母亲毒杀了弟弟还不罢休,就连弟弟已无还手之力的生母都不放过。他更不能相信,当年弹琴击筑歌唱、翘袖折腰为舞的戚夫人,会变成一个怪物。

刘盈从此一蹶不振,天天借酒浇愁,不理朝政,浑浑噩噩七年之后,年仅23岁的刘盈便离世了。

后来,汉文帝刘恒为戚夫人正名,立寺纪念。东汉年间又在睢陵建了个寺庙,起名“戚姬苑”。其庙址在今江苏睢宁县梁集镇戚姬村。“戚姬苑”屡毁屡建,现在仍存三间偏殿和留存“汉碑”一块。

“戚姬苑”的庙联是这样写的:

红衣翠袖随高祖萍波千里,歌云宵舞仙姿曾使巾帼垂慕;

青史丹心为赵王忧谋半世,囚永巷作人彘直令须眉太息。

求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女将军

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石柱宣慰司掌印。
《明史》、《南明史》等史书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万历二十年,嫁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建立一支“戎伍肃然”为远近所惮的“白杆兵”。万历二十七年,与其夫千乘参加平播州之战,扼贼邓坎。“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后马千乘冤死云阳狱中,因子年幼代袭其职。天启元年,她派兄弟秦邦屏、秦民屏远赴辽东抗击后金,在浑河以万余人抵敌数万人,杀敌数千人。浑河血战后,秦良玉率领三千白杆兵镇守榆关(山海关),明熹宗诏加其二品服、赐“忠义可嘉”匾额。同年,永宁宣抚奢崇明叛,适逢良玉回川,奢遣使结盟,良玉斩使留银,复新都,解成都之围。克二郎关、佛图关,复重庆。封夫人,赐诰命,复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因病命民屏等参加平贵州安邦彦叛乱。大破邦彦,民屏战死役中。崇祯三年,奉诏勤王,参与收复永平等四城之战,崇祯帝优诏褒美赐四诗旌其功,并诰封一品夫人,授都督同知,挂镇东将军印。崇祯四年,在保卫大凌河筑城战斗中,再建“首功”。七年二月,贼攻百丈关,官军败没,六年,良玉自京师还,专防川东。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留守京师。后良玉又在夔州(奉节)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十三年大败罗汝才,斩其魁东山虎,夺汝才大旗,擒其渠副塌天。崇祯十七年,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 张献忠、罗汝才联军再犯四川,因川抚邵捷春不用其计,以致全川沦陷,秦良玉退回石柱。清军入关南下,狼烟四起,遍地干戈,秦良玉不屈,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为太子太保、忠贞侯。其后,永历帝亦加封其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靖川。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去世,享年75岁,谥号忠贞。
唐赛儿
唐赛儿(1399~?),女,卒年不详,明代农民起义首领,蒲台县西关(今滨州市蒲城乡)人。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秘密往来于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组织农民军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义。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青州卫都指挥使高风的官军,青州以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和卸石棚起义军联为一起,共约万人,分兵攻打宫州,日照、诸城、寿光、安丘、郎墨等州县,“毁官衙、烧仓库”,杀富济贫,官吏纷纷逃命,告急文书传至京师。唐赛儿抓住柳升狂妄轻敌的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柳升信以为真,起义军趁机于夜间向防备薄弱的敌大本营猛攻,打乱了敌军,刘忠中箭毙。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攻打,赶到山寨时,起义军已经转移。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又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今在她的故乡旧址蒲湖主岛上建有“唐赛儿纪念祠”,并在附近的滨州黄河大桥北端建有她的戎装塑像。
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毛氏
符登妻毛氏,符登系前秦主符坚族孙,符坚死后,率前秦残余军队与姚苌继续周旋,他的妻子毛氏美而壮勇善骑射,她率的军队被姚苌军包围,营垒陷,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姚苌军交战,杀贼七百,终因众寡不敌,为姚苌所俘,姚苌悦毛氏有姿色,欲纳之,毛大骂姚苌,苌怒而杀之。
荀灌
荀灌(303-?),西晋颍川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是我国古代智勇双全的女英雄。她13岁时,便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荀灌的父亲荀崧,是襄阳太守。他在任上做了一些受老百姓欢迎的事,同时也得罪了一些人。部下杜曾对荀崧不满,为报私仇,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发动了一场叛乱。杜曾突然带领重兵包围了襄阳城,扬言破城之后要杀掉太守荀崧,还要杀尽那忠于太守的人。荀崧公正无私,为官清廉,深受襄阳老百姓爱戴,他们和守军一起拼命抵抗。杜曾每天指挥部下攻城,死伤无数,仍不罢手。双方对峙日久,城里粮草一天比一天减少,守城的军民死伤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荀崧心急如焚,对部下说:“坐以待毙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派人突围出去,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才行。我待他不薄,只要他知道我的危急处境,必定会发兵来救襄阳。”话虽这样说,可是,那众多的叛军重重包围,连一只鸟儿也难飞出城去,怎样突围求救呢?两天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突围搬救兵。情势更危急了,荀崧决定自己突围求援。众将士不让太守去,一个个苦苦相劝。这时,13岁的小女儿荀灌推开众人,走上前来。她说:“父亲重任在身,正在带领襄阳军民战斗。你是头儿,怎可随便离开?还是让女儿突围求援吧。”父亲知道女儿从小跟着自己习武,早就练出了一身好功夫,刀枪剑戟也很娴熟,但是担心她人小力单,难当大任。荀灌急了,恳求说:“襄阳危在旦夕,难道我们都情愿等死不成?灌儿虽然年幼,却有破敌妙法。” 荀崧不以为然地说:“那你就说说看,是何妙法?” 荀灌说:“叛军攻城太急,几天以来已经疲劳不堪。我已经观察到了,他们白天组织还算严密,到了夜间,防守便松弛了。我只要带领少数武艺高强的军士,乘其不备,深夜突围,又有何难?”荀崧答应了她的请求,下令选拔精悍骁勇的军士,随荀灌突围。深夜,荀灌手执利剑和十几个武士骑马冲出城外。叛军都在睡大觉。等巡哨的发现时,荀灌已冲出包围。荀灌一行急驰而去,很快到了平南将军驻地。石览问明情况后,便说:“你们先吃饭休息,等会儿再商量破敌之计。”荀灌不肯吃饭,生气地说:“将军,您没听人说,救兵如救火吗?还是请迅速发兵,解救襄阳城吧。”石览说:“叛军兵力雄厚,只靠我的军队恐怕一下子难以击垮他们,必须请求南中郎将周访同时出兵,合力破敌。”荀灌说:“我这就写一封求援的书信。”她代替父亲写信件,请石将军派人速送周访。信上写着:“万一襄阳失守,叛军必然气焰更加嚣张,倾巢而犯近邻,将军必将首当其中,那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兵援救襄阳,平南将军石览愿同将军结为兄弟,共同举兵,合力击破杜曾叛军。”周访被信中的道理说服了,马上派儿子周抚带精兵三千,和石览的援军一起,飞驰襄阳。荀崧见援兵已到,率城里守军冲杀出来。杜曾两面受攻,虽奋力抵抗,仍伤亡惨重。他见势不妙,仓皇撤兵而去。襄阳军民得救了。荀崧亲自到城外迎接平南将军石览和周抚,感谢他们的援救。石览将军拉着荀灌的手,对荀崧说:“您有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女儿,真是令人羡慕。”周抚也说:“襄阳解围,百姓得救,小荀灌应该是第一个有功之臣,可敬可敬!”
妇好
妇好是商代著名君主--武丁的妻子,一位母仪天下的王后(当时没有"皇帝"一说),她出身贵族,而且非常美丽.深受武丁宠爱.早先妇好的军事才能并未表现出来,因为无论如何一位王后经常出入军营是不正常的.偶然的一次机会,使国王明白了原来他的妻子还是一位优秀的将军. 一次商朝遭到东面的"鬼方"袭击.商军主力全部都调到那里,不料在战况紧急之时,西面的羌人趁火打劫,武丁心急如焚,此时妇好请求带兵出征,武丁不同意,一个王后怎么可以去打仗呢?但最后不知怎么的居然同意了,于是妇好带着从牢里放出的数千囚犯(当时用犯人充当士兵是常有的事),迎头痛击羌人,居然取得了胜利.从此武丁对他的王后刮目相看了,从此以后,妇好东征西讨,接连征服了朔方,羌人,夷人,鬼方,西戎等民族,大大扩张了商朝的版图.武丁还把他最信赖的将军--郅湄交给她指挥. 但是由于积劳成疾,妇好很早就去世了,留下4个儿子,武丁下令举行国葬. 妇好,生卒年不详,名好,“妇”为亲属称谓。即铜器铭文中所称之“母辛”。商代著名女将,商王武丁的诸妇(妃嫔)之一,中国第一位有才能的女统帅。

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敢踹掉皇帝的女人是谁,她的结局怎样?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令崔玉贵把珍妃推入井中。15日凌晨,侵略者攻紫禁城东华门,此刻的慈禧正准备用早膳,突然,一粒流弹落在乐寿堂西偏殿的房顶上。皇宫内一片惊慌,恐惧笼罩着整个皇宫。李莲英急促地喊一句‘老佛爷快起驾吧!’从此拉开了慈禧西逃的帷幕。慈禧在西逃途中不仅住过棺材铺,还穿过死人生前的衣服。

西逃前的准备

一向镇定的慈禧这次真的怕了,她吩咐人去请光绪皇上,传谕隆裕皇后、小主、三格格、四格格等亲近人员,速来准备逃走。另外派太监告谕大阿哥乔装打扮随行。慈禧让李莲英在护军那里找了几件衣服给光绪换上。

李莲英顺便拿来了一个他早已准备好的包袱,进献给慈禧。里面尽是给慈禧的“装备”:老太太穿的裤、褂、鞋、袜、绑腿带还有绑头发的黑色头绳、发网等头饰。李莲英给慈禧梳头,在她脑后挽了个大发髻。又给慈禧穿上这些衣服鞋袜,一个活脱脱的汉族老太太出现在众人面前。她临行前忍痛让贴身宫女剪掉约有2寸长的指甲,粗略安排好一切事宜,带着光绪、隆裕、李莲英、崔玉贵、自己的两个贴身宫女等,打着“西去狩猎”的旗号,匆匆出发了。

要知道一向尊贵的慈禧为什么要住棺材铺,看一下她逃亡路途中的经历,就不难理解了。

酷暑、缺水


慈禧逃出北京,由李家镖局献上骡车一路护送。当时正是夏天,高温酷暑,对于养尊处优惯了的慈禧,实在是难以忍受。时间一长身上还捂出了痱子。又因为逃走匆忙也没带什么干粮和水,甚至忘了带一件换洗的衣服,饿了就吃地里的玉米、豆子等,渴了就嚼地里的玉米秸秆。为什么不喝井水呢?有个随行的车夫说,每当下大雨时,水井里的水猛涨,可以清晰的看到里面不是有人头,就是有整个尸体。他们根本不敢喝井里的水。一路上,他们更不敢停留,怕八国联军追上。

大雨和劫匪令人惊恐

夏天的雨说下就下,正在赶路时,就会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当无处避雨时,慈禧一行人就更加狼狈,慈禧的衣服淋湿了,只好暖干,最可怕的是土匪横行,到处都有被土匪、乱兵抢劫的痕迹。一次下雨一个车夫看到不远处有个草帽,高兴地跑去捡拾,近前掀开一看是个死人躺在地上,吓的大呼小叫。当他们走到居庸关时还差点遭了土匪。快到怀来县的时候,正下大雨车子无法行走,突然有几个被人追赶的兵丁无处躲藏,躲在慈禧的骡车下面。慈禧的生命眼看要受到威胁,她身边的丫鬟吓得浑身哆嗦,所幸他们躲了一会就离开了。在路上慈禧他们看到老百姓家的门窗户壁没有一处整齐的,残兵土匪有什么抢什么,如果门锁着,就把窗户给掏开,还捣毁墙壁。

住处

白天还好一些,到了晚上,大野蚊子乱飞。叮的人浑身是包。第一天住的像是破庙一样的小屋,第二天住处稍微好一点,是在一个临时腾出来的军营内,枕头上满是油污,慈禧侧身一躺就休息了。

县令相助

第三天来到榆林堡,这里离怀来县约30里,怀来县官吴永亲接到通知,迎30里来接驾,他还带来了绿豆粥。他本来准备了三锅绿豆小米粥,结果都被乱兵饥民给抢了,吴永让手下人把这些人给轰走,才留下了锅底上的一点,给慈禧送来。当时连筷子也没有,慈禧等人就用树枝,秸秆当筷子把粥喝了。

吴永当时向慈禧解释粥少的原因:

“本已谨备肴席,但为溃兵所掠。尚煮有小米绿豆粥三锅,预备随从尖点,亦为彼等掠食其二。今只余一锅……”

据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回忆说:慈禧在初见吴永时,竟“放声大哭”,大赞吴永为忠臣。慈禧当时就把吴永从小县官升到四品道台,让他至少在官场上少奋斗了10年。

对于慈禧的“大哭”,陪伴慈禧的宫女说:

“昨天到一个县(昌平县),放枪把我们赶走,今天到怀来,郊外亲迎,怎能不让老太后感动呢!”俗话说“落草的凤凰不如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人知道她是慈禧皇太后,弃她于不顾的人也大有人在。

慈禧西逃路途中第一次吃的美味竟是3颗鸡蛋。她平时可是每顿饭100多道菜啊。因为当地老百姓大都逃命去了,县官吴永翻了好多家,才在一户人家的抽屉里找出了五颗鸡蛋,另外2颗慈禧送给了光绪皇帝。据载:

“老佛爷很受用,适所进五卵,竞食其三:余二枚,赏与万岁爷”。慈禧换县令先人的衣服穿

一路上经过风风雨雨,慈禧身上的衣服早就馊了。她向吴永询问是否有换的衣服?吴永跪着回禀说:

“臣母尚有几身遗物,还在臣的身边,皇太后不嫌粗糙,臣竭力供奉。”不久他果然捧来了衣服说:“ ?特将先人的遗物及自身的衣饰奉献,聊备替换,粗陋不堪,望太后赦臣死罪。”慈禧换上了衣服,开始把发型改变过来。

因吴永因有功,慈禧让他伴驾随行在到西安,办前站粮台,时常召见。吴永还是曾国藩的侄女女婿。

慈禧西逃第12天

八月初三(1900年8月27日), 慈禧一行人进入镇县(山西),这里的县官殉节上吊自杀了。无人管理,到处都是暴乱,危机四伏。正好岑春煊率部下带着鸡蛋等一些吃的赶来。慈禧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看到岑春煊雪中送炭非常感动,他们相对痛哭。当晚慈禧住在一间破庙里,岑春煊侍立庙外,慈禧因一路上高度紧张害怕,她在梦中忽然惊叫,岑春煊则大呼:“臣春煊在此保驾!”

慈禧住棺材铺

八月十四日,慈禧到达山西省北部,因战乱四处荒凉,慈禧疲乏劳累,想找一个地方歇息,令人四处找寻,只找到一间土房子。岑春煊进去一看,里面还停了好几副棺材,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让慈禧住吧,没有更好的地方住;让慈禧住在里面吧,又怕慈禧忌讳,说晦气。一时左右为难,他就出来请示慈禧,没想到慈禧太后说:“这些棺材如果能挪动就挪一下,只要不在房子的正中间就行了。”岑春煊于是就派人把棺材挪出去了。当晚慈禧就住在了里面,岑春煊和众人在房子外面护驾。

寻觅驻跸之所,仅得泥屋一处,且停空棺数具。岑先往观,回奏请训,且祈赦罪。太后曰:“棺木如能移则移之,若不在正室之内,亦无妨碍。”其后将棺木移出,又多派从人以护太后之居。慈禧之所以能放下面子住棺材铺,这和她一路上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她一路上经历这么多的磨难,命将不保,那种叱咤风云、唯我独尊的气势已不存在。她几乎已经忘了自己还是个皇太后。她连死人生前的衣服都穿过,不会再忌讳这些棺材了,她连无门窗的破庙都住过,相比而言这个棺材屋是个不错的栖身之处。和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被八国联军杀害的百姓相比,她的境况算是很好的了。

慈禧到达西安后,越来越多的人对她前呼后拥,三叩九拜,她终于反应过来,自己还是个皇太后。生活又恢复到从前,又开始奢靡起来。她先住在南院,但是她嫌南院环境不好,又移居到北院巡抚衙门,从此,北院被称为“行宫”,她在这里又开始了她皇宫内的尊贵的生活。

1901年2月14日慈禧批准了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列出的《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9月7日清政府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按照当时中国人口的数量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内赔款9.8亿两白银,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


1901年10月6日,慈禧带领数万人,带着各地官商送来的财物行李车3000辆(慈禧从逃跑前的几辆车马像滚雪球似的滚到了3000多辆)从西安出发,出潼关经河南、直隶,历时三个月于1902年1月8日回到北京,重新掌管这个摇摇欲坠的清朝。

敢休掉皇帝的这个女人是谁?

在古代,婚姻都由父母包办,“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特别是皇帝的嫔妃,那就是皇帝的私有物。甚至有的嫔妃在皇帝死后还要为皇帝殉葬。但是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妃子,她一怒将皇帝踹掉,成功摆脱了皇帝的控制。她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第一个老婆——淑妃文绣。


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7日),字蕙心,自号爱莲,蒙古族,满洲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出生于北平方家胡同锡珍府邸。她的父去世后,母亲蒋氏带着她们姐妹三人析居花市,过着平民的生活。文绣聪明伶俐,明事理,8岁开始读私塾。

1922年,文绣的照片被溥仪用笔圈住,开始了她不平凡的人生。这一圈不要紧,她被选为皇妃。这一刻溥仪立即让内务府给文绣母亲蒋氏在北京地安门后海的南沿,买下一处大院落做为新居处,另外还赏赐紫檀木家具一套。溥仪这是提前给丈母娘的礼物。从此文绣辍学,在家学习君臣大礼,或繁琐的宫中清规戒律。

文绣入宫后的生活

就是这一年,文绣嫁给了16岁的溥仪。她比婉容早一天出嫁,却是为了在第二天溥仪和婉容的婚礼上跪迎皇后婉容。新婚的文绣在养心殿首次晋见溥仪,她三拜九叩之后,得到的却是溥仪冰冷的五个字:“下去歇息吧!”新婚之夜,她独守空房,这里有个她不知道的秘密,溥仪有隐疾。

初期,她与溥仪感情尚好,溥仪还给她请了英文老师,教给她英语。一些无聊的日子在学习中打发了。文绣的思想也开放很多。1924年11月5日,赶上冯玉祥的“逼宫事件”,皇宫内的所有人全部成为平头百姓。20多天后,张作霖赶走了冯玉祥,统治北京,这时有个亲日派出来了,他是前清福建籍的翰林学士,曾官至湖南布政使的政客郑孝胥,他偷偷给溥仪献计:“欲复辟清帝王业,必定要借助日本为外援。”溥仪很心动,并积极行动起来。

离婚的前奏

文绣不想让自己的丈夫走错路,她多次劝溥仪不可投靠日本人,远离亲日分子,溥仪不听。从此更加讨厌文绣,选择天天与婉容在一起,不断刺激文绣。他和婉容成双入对逛大街,在天津城吃喝玩乐,买婉容喜欢的礼物。平时就餐让婉容陪伴,接待宾客也只让婉蓉抛头露面。逢年过节的赏赐唯独文绣没有份。此外,婉容还经常找事,谩骂并羞辱文绣。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太监和婢女也歧视虐待文绣。这纹绣过得哪是人过的日子,简直是地狱般的生活,她常常以泪洗面。

有一次,她袖藏利剪,自尽殉清,被侍从拦住。有宦官报告溥仪说,淑妃用剪刀捅自己的小腹,溥仪生气地说:“她惯用这伎俩吓唬人。谁也不要理她!”

文绣的心彻底凉了。这时文绣的远房表姐夫毓璋的女儿玉芬来到文绣身边,提议要文绣和溥仪离婚。说,现在是民国了,没有皇帝,都是平民百姓,在法律上男女平等。她建议文绣请个律师,写状子,控告他虐待妻子,同他离婚,另外索要抚养费。玉芬的一句话,唤醒了文绣。她立即行动。

走出皇宫筹备离婚

1931年8月25日文绣的妹妹文珊来看文绣,她告诉溥仪,姐姐郁闷要出去散心。溥仪勉强答应,还令一名太监跟随她们出去。文绣令司机开车到了津民国饭店,她让太监回去告诉溥仪她要离婚。然后文秀立即转移到安全住处。

玉芬和文珊帮助文绣聘请了张绍曾、张士骏、李洪岳三位律师,文绣向法院提出诉状:

“控告溥仪虐待文绣,使其不堪忍受。溥仪生理有病,同居九年,未得一幸。决意离婚,索要个人日常所用衣物和赡养费50万元。”

此时的溥仪很惊惧恐慌,京津两地的各类报纸,纷纷制造舆论,报道文绣要休掉溥仪的新闻不断,“刀妃革命”成为头号新闻铺天盖地。文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大家奔走相告,溥仪颜面荡然无存,处于极端尴尬的境地。

成功离婚

在舆论的压力下,溥仪不得不签订了离婚协议,共三条:

一、离婚后,溥仪付给文绣生活费5.5万元;二、允许文绣带走穿用的衣服和日用品;三、文绣回北平母亲家生活后,不得做出有损溥仪声誉的事情。文绣离婚后的结局

离婚后的文绣,品尝到人情冷暖。她多年未见的母亲去世了。老房子竟被一个本家人私自卖掉。打过离婚官司后,玉芬还骗走了文绣一笔钱。文绣只好租房子住。恢复了自由的文绣还找了个小学老师的工作教书育人,她开始自食其力。

但没过多久,她的身份暴露了,她的一些“粉丝”纷纷涌来,大批的记者来学校围观采访。名人不好当,文绣整日被骚扰的不胜其烦,只好辞掉了工作。

她隐居起来,但是还是有各种三教九流的人找来,甚至骗取抢夺文绣的财物,最后文绣彻底成了贫穷的百姓。她不得不出卖体力劳动讨生活。糊过纸盒、到瓦工队里当苦力工、叫卖香烟,受尽苦难。

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后,她嫁给了河南40多岁的老光棍刘振东。他出身贫寒,从国民党小兵升为少校。婚后夫妻举案齐眉,幸福甜蜜。

1953年9月18日,文绣因突发心肌梗塞逝世于家中,终年44岁,一生无子女,当时只有丈夫刘振东守在身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5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