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将孟子搬出了孔庙

话历史 2023-07-20 12:41:40

《孟子》里有一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与老百姓和国家相比,国君最不重要。也就是这句话惹毛了朱元璋。他大发雷霆,宣布罢免孟子配享孔庙,将孟子的牌位撤出孔庙,谁也不许上奏反对,否则以“大不敬”罪处死。

朱元璋为何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因为朱元璋总觉得孟子的思想比如“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是在讽刺自己 朱元璋不经意之中又在翻看《孟子》,见那“民贵”,“君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以及“霸道”、“暴君”、“一夫”之类的话,更觉得如芒刺在背。一边读,一边骂道:“如此荒谬之言,哪里像臣子说的话?”“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当天就命令将孟子逐出文庙的殿外,不得配享。并发狠地说,诸大臣“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明朝小史》卷2)。看到这个圣旨,满朝文武,惊恐不知所措。这时,刑部尚书钱唐挺身而出,抗疏直言,为孟子鸣冤。 来源:炎黄春秋

朱元璋为什么砸毁孟子庙?

没有砸毁,只是将孟子请出孔庙了 罢全国普遍祭祀孔子的问题最终没能执行,朱元璋本来就一直耿耿于怀。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不经意之中又在翻看《孟子》,见那“民贵”,“君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以及“霸道”、“暴君”、“一夫”之类的话,更觉得如芒刺在背。一边读,一边骂道:“如此荒谬之言,哪里像臣子说的话?”“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当天就命令将孟子逐出文庙的殿外,不得配享。 来源:炎黄春秋

孟子没有惹朱元璋,为何朱元璋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洪武五年(1372)的一天,对于亚圣孟子的神灵来说并不是一个安静和平的日子。这一天,盛怒的朱元璋把孟子的牌位从孔庙中撤了下来。这件事情的发生,不仅对孟子本人,而且对儒家传统信仰均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冲击。

旧时中国的孔庙(或称文庙),多以颜渊、曾参、子思、孟轲配祀孔子,其中颜渊和子思居于孔子的右边,曾参和孟轲居于孔子的左边,统称四配。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如此愤怒地将孟子清理出四配之外呢?

首先,这要从朱元璋身上挖掘原因。在朱元璋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他时而重用佛家、道家礼法,时而杀戮和尚与道士,对儒家、法家等流派也是如此。虽然他时常大骂韩非子、李斯等法家,但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精髓又与法家相关。如此矛盾的性格是其暴怒的伏笔。朱元璋起先对于孔子是较为尊敬的。

另一方面,孟子的思想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民本”思想在孟子那里表现最为突出。《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句即使是今天的我们也能脱口而出。孟子认为,“保民为王,莫之能御也”,也就是说土地、人民和政事是国家的三宝,谁能保护人民谁就可以称王。换句话说,如果残害百姓,就不配得到天下,即使得到了也应该被推翻打倒。推翻这样的君主,不算犯上作乱的弑君行为。这样的思想很明显地折射出孟子的另一个观点——不主张天下百姓效忠于一姓一人。

孟子提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也就是说孟子认为君臣关系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天子权威。这样的观点本质上已经触碰到了朱元璋作为帝王的雷区。


除此之外,孟子思想中关于“如何得到民”的部分中提到,以德服人才可以得到民心,以力服人则是暴君的霸道行径。以力服人还极容易导致战争,战争时人民流离失所即为不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0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