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代宗李豫: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

话历史 2023-07-20 09:55:49

历朝八百帝,唯其最痴情

大唐是一个颇为国人骄傲和向往的王朝,可那只是在前期的辉煌,及至安史之乱后,那大唐便悲催得不行不行的了。从玄宗第一次从长安开跑算起,唐朝皇帝被迫或被挟持跑路的次数,达到了惊人的七次之多。所以,这唐王朝真可以叫作“唐跑跑”。

不要觉得这当了皇帝就很是享福的事,其实在唐安史之乱时,当皇帝还真是件辛苦的事,这肇事的唐玄宗自然是不管了,当他的太上皇去了,但却苦了他的后继之人了,尤其是他的孙子唐代宗李豫。不但苦苦地收拾他那留下的那一堆地烂事,并且还学他一样,当了回跑跑。

唐代宗李豫,生于726年,初为广平郡王,于763年登基,是为广德元年,在位17年,逝于779年,享年53岁。

他玄宗时在宫中当皇孙应该是享过几天福的,及至跟着这亲爷爷跑上了路便一路地悲催了起来。他是肃宗李亨的长子,也是唐王朝第一位以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其母亲为李亨的妃子吴氏,吴氏系罪臣之后,地位卑微,命运堪怜,只后来被李豫追封为章敬皇后。

李豫自幼性温和敦厚、相貌出众、才情过人。虽然,李亨并非是玄宗最宠爱的儿子。但是,对于这个长孙,玄宗却是宠爱有加。对于自己的父亲并不是特别受祖父所信任,而自己又格外受到父亲的正妃张良娣的排挤。在地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李豫获得祖父的青睐,无疑与他自身的修为是分不开的。史上称李豫在“百孙院”中为佼佼者,万众瞩目。

他是帝王中少有的同时为对祖父、父亲尽孝和治丧的皇帝,特别是在那还充满着变数的乱世之时,他不顾及自己的危险,始终留在祖父和父亲身旁服侍左右,以尽儿孙之道。

在大唐所有皇帝中,他可以说是最累的一位,他父亲唐肃宗即位后,他以太子的身份投入到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他戎马一生,也痴情了一生,战乱让他同娇妻分离,寻找十年未果,终日郁郁寡欢。他父亲未能看见战乱平定的那一天便离世,他登基后,面对乱波未平,百废待兴的一片乱象,开始了疲惫忙碌的皇帝生涯。

依他的才能来说,当然不能同其先祖太宗相比,同早期的玄宗也差了不少,但他却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在平定战乱后,努力恢复数年战争的创伤,将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豫三十岁,他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东征西讨,平定叛乱,可以说,他是一位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储君,这同现在我们看见那些清宫戏中的阿哥们,在宫内勾心斗角那是有本质区别的。

他的祖父和父亲留下的不仅有大唐国土的满目疮痍,而且在宫廷内也遗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这就是宦官专权。当时专权的大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手握禁军,权倾一时,这是代宗即位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表面对其尊之以礼,而内心实欲除之,他利用李辅国和程元振两大宦官争权的矛盾,终于找到机会派人将其刺杀,告慰了先祖先父之灵。

他在历史上还是位出了名的多情天子,其情感生活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还颇具几分浪漫色彩,他的多情不仅局限在男女情事上,而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他为人特别宽厚、仁义,孝敬长辈、爱护兄弟、关爱老婆、优待亲属,甚至连对待乳母都是念念不忘的。

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对妻子的情感上,他的第一位皇后沈氏因逃避安史之乱去向不明,代宗继位后,即遣使天下,到处寻访沈氏,但一直没有找到。后来代宗又封了独孤氏为贵妃,但独孤贵妃不幸离世,代宗悲痛不已,他把独孤氏的遗体一直殡于内殿,以便天天探视。直到三年后才安葬于庄陵,并追赠为贞懿皇后。由此可见他的深情,所以后人称他为“大唐第一多情天子”。

唐代宗还是一位仁心宽厚的皇帝,我们从他对女儿在婚姻家庭的态度上感受到一二,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大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这公主常在家中拿着这公主的架子,对公婆不是太尊重,于是被这楞头青的郭暧给打了一耳光。公主自然告到了皇帝老爹那儿。郭子仪吓得将儿子捆上去见皇帝,没想到没想到代宗不但亲手给女婿松绑,还说了一句千古传颂的治家名言:“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以后这女儿再也不摆这公主的谱了,此事遂成千古佳话,被后世演义成戏剧《打金枝》而广为流传。

他即位后,在大范围内对以前的冤案进行了平反,玄宗时被废黜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等均恢复了封号,就是那连累李白,因擅兵被废为庶人的永王璘也予以昭雪。

唐代宗接手了安史之乱后的超级大乱摊子,创伤累累、百事待举、人口流失、土地荒芜,人吃人的惨剧时有发生。天灾人祸,饥荒瘟疫,肆虐着已经萧条的城市和乡村。在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人烟断绝的凄凉惨状。

为平息战乱,唐朝军队都调集内地,连最后收复两京都要示回纥帮忙,从而导致边防削弱,吐蕃、党项等乘机屡屡内扰。更糟糕的是,内地还爆发袁晁农民暴动,去平叛的军队还没回师,吐蕃军队就攻入关中,渡过渭水,兵锋直逼长安,代宗仓皇出逃陕州,步他爷爷的后尘,又当了回唐跑跑。幸得郭子仪再次出兵,力挽狂澜,但是这时候整个唐朝已经尽显颓势。这一事件的发生,更使代宗朝困难重重、雪上加霜。

后来的唐代宗迷上了佛教,并开始研究《易经》,他对《易经》的研究颇为深厚,这与他的才华也是分不开的。其实这时的他心力交瘁,对国事早已厌倦,做这些事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逃避,他的政治生命也随之结束了。离世后追谥号为睿文孝武皇帝。

纵观唐代宗一生,能够做到平乱守成,虽也有缺憾,但终归还是引领着大唐王朝走出了最黑暗的低谷,欧阳修评价他为“中材之主”,他在位时间的17年中,也曾励精图治创下佳绩,并对整个唐朝的政治军事进行了改革。在经济上,他还改革漕运和税制,对盐政理财开源,安定天下,为再造李唐一统河山,作出了贡献,所以,从整个过程来看,唐代宗不论是其人品还是政治举措,都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

《旧唐书》给他的评价为“贤君”,这评价是极高的了,但我觉得这“贤”应该多半指的是他宅厚仁心,离“明君”和“能君”尚有一定的距离。倒是这《新唐书》的评价要实际些,“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这无疑是客观的评价。评价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并非仅仅建立在国家的昌明兴盛之上,而是要根据所处的时势而定,这样才能客观地给予正确地评价。

最痴情的皇帝 历史上最痴情的5大帝王

1、古代最痴情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皇帝、汉光武帝刘秀、隋文帝杨坚、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唐代宗李俶。

2、明孝宗朱佑樘皇帝,朱佑樘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是古代帝王中最痴情的一个。痴情皇后的同时,朝政也没有丝毫荒废,在位期间,全国上下一片祥和,成为明朝功绩最好的一任皇帝。

3、汉光武帝刘秀,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故事相比其他帝王来得更为猛烈一些,阴丽华曾经和刘秀一起上阵杀敌,也算是一对出生入死的情侣了。“娶妻当娶阴丽华”,刘秀的这句话更是流传至今,从中可见刘秀对阴丽华的专情程度非同一般。

4、隋文帝杨坚,杨坚一生与独孤皇后不离不弃,虽说后宫还有两个妃子,但是杨坚很少去见他们。夫人独孤皇后是一位强硬的皇后,对杨坚的朝政管理提供过不少帮助,杨坚对其更是仰慕,并在皇后死后为她营造天下最盛大的佛寺为皇后祈福,自己死后更是合葬在一起。

5、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皇后是董鄂妃,董鄂妃顺治十三年进宫,同年底便被敕封为皇后,在敕封典礼上皇帝还大赦天下,是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因为敕封皇后而大赦天下。而董鄂妃死后顺治帝觉得红尘已无牵挂殉情而死,更是看出了顺治帝对爱人的痴情。

6、唐代宗李俶,妻子沈珍珠,755年安史之乱中皇后走失,李俶和其子李适苦苦寻找了三十多年都没有放弃。妻子走失后李俶一生再也没有招纳过妃子,是一个对爱情非常痴情的唐代皇帝。

历史上有哪些比较痴情的皇帝一生只宠爱一人?

皇帝本人想要专情于一人,大臣们也会以让皇室子孙开支散叶为由,让皇帝广纳妃子,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帝王共有十位,分别是:汉宣帝刘洵、后燕昭文帝慕容熙、北魏献文帝拓跋宏、北齐后主高纬、明孝宗朱祐樘、明宪宗朱见深、唐代宗李豫、清太宗皇太极、清世宗福临、清光绪帝。以有更多的皇嗣,使得在皇帝百年之后能够有合适的继承人继承皇位。



作为大明之主,他一生只有一个女人,是历史有名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在位期间,为一贤明的君王。同时,也是个情深义重的男人。他此生钟情阴丽华,从未变心。刘秀的人生最高理想就是当执金吾,娶阴丽华。阴丽华娶到了,刘秀即位后,欲封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深明大义,她为了帮助刘秀巩固皇位,让郭氏为后了。即自己的皇后。他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

申后被封,心有不甘,就引发战争,孝文帝爱上了太后的亲戚冯润小姐,于是把她娶到宫里。可是太后却不喜欢冯小姐,没多久就以冯小姐得病为由赶出宫外,并且立冯润的妹妹为后。孝文帝斗不过太后,就忍了下来。三年之后,冯太后去世了,孝文帝立即把冯润小姐接进宫内。 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再次点起烽火台, 诸侯们以为又是为了博褒姒一笑, 他们就不来了,西周就灭亡了,我觉得周幽王对褒姒够痴情,为了她亡了国。

不仅痴情,还以身作则:一夫一妻制!你没听错!这个人就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明孝宗 朱佑樘。他在位十八年,创作了“弘治中兴”的局面,被后人高度评价。而他的感情生活也让大众敬佩不已。

历史上皇帝李豫用情至深,为什么一生未立皇后?

影视剧中的唐代宗李豫是一个深情的皇帝,他对沈珍珠用情至深,沈珍珠在安史之乱中失踪,李豫一生未立皇后,似乎对沈珍珠念念不忘,但真正的历史果真如此吗?只能说影视剧就是影视剧,和历史有很大的差别,真正的历史上,李豫的确算得上是一个深情的皇帝,只不过他深情的对象并非是沈珍珠,而是另有其人,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

李豫的妻妾中有三个在历史上比较著名,一个是李豫的原配妻子崔氏,一个是李豫最宠爱的妃子独孤氏,一个是生了唐德宗李适的妃子沈氏,也就是电视剧中的沈珍珠。

在这三个女人中,沈氏是最先来到李豫身边的,当时的李适刚刚被封为广平郡王,742年夏天,沈氏就为李豫生下了长子李适。但是沈氏的出身一般,和李豫的感情也一般,以至于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在逃亡蜀地的时候,沈氏并未被要求同行,她一些出身同样不高的人都留在了长安。

长安被攻陷后,沈氏被叛军抓住,然后软禁于洛阳的掖庭,至于沈氏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被曾失身于人,就很难说了,总之,在757年李豫收复洛阳之前,沈氏便一直呆在掖庭。李豫收复洛阳之后,在掖庭中见到了沈氏,但奇怪的是,李豫并未将沈氏带在身边,而是将沈氏继续留在了洛阳。而李豫继续收复失地,然后收回了长安。

长安收回,在灵武继位的唐肃宗回到长安,然后准备迎回已经成为太上皇的李隆基,而李豫也成为大唐的太子,这个时候,李豫还是没有将沈氏迎回,而一年之后,史思明再次将成为空城的洛阳占领,沈氏人间蒸发,再也没有出现在世人面前。后来李豫称帝之后曾寻过沈氏,但没有结果,其子唐德宗李适也一直在寻找生母,但同样没有结果。

沈氏的失踪,其实对李豫来说并不怎么重要,他本来也没有多么喜欢沈氏,只不过沈氏为他生了长子李适。李适真正喜欢的是贵妃独孤氏。独孤氏应该是三人中最后来到李豫身边的,但却最受宠,《旧唐书》记载:?后以美丽入宫,嬖幸专房,故长秋虚位,诸姬罕所进御。?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豫极为喜欢独孤氏,爱屋及乌,连独孤氏所生的女儿华阳公主也极为宠爱,只不过华阳公主多病,很小就成了道士,但还是在十五岁那年夭折,李豫很悲痛,数日不上朝,后来在大臣的劝说下才开始上朝,而到了第二年,独孤氏也去世了,这带给李豫的是更大的悲痛,他追封独孤氏为皇后,然后?殡于内殿,累年不忍出宫。?

被追封为皇后,可见独孤氏在李豫心中的地位,要知道,即便是李豫的原配崔氏也没有这样的待遇。崔氏是746年被封为广平郡王妃的,她的母亲韩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大姐,因为杨贵妃的关系,杨家人在长安城可以横着走。李亨成为太子,李豫作为李亨的长子,其正妃只能是杨贵妃的亲戚,于是崔氏就成了李豫的正妃。

因着杨贵妃的关系,崔氏很是骄纵,善妒剽悍,但李豫不得不由着她如此,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亡时发生了马嵬坡之变,杨贵妃被逼杀,韩国夫人也被杀,而崔氏虽然跟着李豫到了灵武,但是崔氏的地位一落千丈,没有母族罩着,李豫已经不讲崔氏放在眼中,崔氏还没有来得及重回长安,就已经去世了。

崔氏的死并没有在皇宫引起任何的涟漪,或许独孤氏会有那么的一丝高兴,毕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能为难她了。独孤氏独得圣宠,但也仅仅是在死后才被追封为皇后,那么,李豫为何一生为立皇后呢?

这恐怕和李豫的嫡母有关系,李豫的生母吴氏并不是唐肃宗的皇后,而皇后另有其人,即张皇后,张皇后因为在灵武和肃宗患难与共,又能为肃宗分忧,所以很得肃宗的信任,这也为后来张皇后专政埋下了隐患。

后来张皇后和李辅国相互勾结,将肃宗哄骗在内宫不理朝政,而张皇后和李辅国联合起来排除异己,干涉朝政,但后来两人又因为利益问题相互排挤,张皇后自己没有儿子,但他并不喜欢李豫,因此一直想着改立太子,让李系做太子。

肃宗病危的时候,张皇后联合李系矫诏让太子李豫进宫,试图让李豫除掉李辅国等人,实际是要借机除掉李豫,而李辅国知道这件事后,派人将李豫保护起来,然后进宫逮捕了张皇后的同党,更将张皇后囚禁起来。肃宗因为这一出受了大惊,很快就死了,然后李豫继位。

张皇后的事情成为李豫心里的阴影,他不希望自己的皇后也干涉朝政,成为一个隐患,于是干脆就不立皇后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5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