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都城洛阳里,一些文艺青年聚拢在皇亲国戚贾谧身边,形成了一个很著名的俱乐部——金谷二十四友,其中不乏大咖VIP,诸如潘岳、陆机、左思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如雷贯耳的人物。他们每日出入豪华的“金谷别馆”写诗作赋(当然也包括石崇斗富),谄媚于贾谧。说实在的,这个俱乐部的名声并不太好,但里面却有一个成员,不仅同样善文学、精音律,还怀有一腔热血和豪迈情怀,如一股清流,在二十四友中脱颖而出,他就是爱国英雄刘琨!
刘琨是中山(今河北无极)人,与刘备同宗,都是西汉中山靖王之后,不过相比于刘备沦落至“织席贩履”,刘琨的家境要好很多,父亲曾官至光禄大夫。出身士族并没有使刘琨成长为沉湎享乐、醉生梦死的纨绔子弟,相反,在西晋末年的纷乱中,他磨练地愈加洒脱、豪壮,成为坚守在北方,于“五胡乱华”爆发之际,拯救华夏的第一英雄!
一:闻鸡起舞
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国势衰微,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渐强,起兵反抗、抢掠之事频发,局面就是一个大写的“乱”字!身在中原的刘琨从未忘记与好友一起立下的志向。早些年,他与祖逖同任司州主簿时,常常一起憧憬着为国建功立业,复兴晋朝。两人志同道合,相互砥砺,每日闻鸡起舞,一腔热血如道道剑影,在黎明前的暗色里闪烁。后来,当他听说祖逖被起用时,激动地给亲人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铆足了劲要一展抱负。
二:出任并州
光熙元年(306年),身不由己地卷入诸王多年混战的刘琨,终于被派往北方,出任并州(今山西)刺史,加振威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带领一千余人向并州进发,由此走上了奋勇救国的道路。
因为战乱,并州境内的汉人大多迁徙南下,胡人比例大大提高,非常难以管理。而到达首府晋阳(今太原)时,眼前景象更让刘琨心痛不已。这里常年战乱,房屋残破,尸体遍地,百姓亡的亡,逃的逃,幸存的人们在废墟中艰难求生,缺衣少食,“饥羸无复人色”,晋阳城内死气腾腾。
刘琨到任后,四处走访,安抚流民,收葬骸骨;派人将府衙、房屋建造起来,指挥生产,整顿防务。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晋阳终于恢复一丝生气以及抵抗能力,不仅秩序好转,流民也渐渐回归,刘琨声名大振。
初步工作完成后,刘琨将目光放在平定北方,恢复祖国统一的大业上来。晋阳周围都是胡人势力,匈奴、鲜卑、羯族等等,哪一股力量都比刘琨强大。面对强敌,刘琨恨不能一并消灭,无奈势单力薄,只得采取争取一部分、打击一部分的策略,对来侵犯的胡人绝不妥协,战斗时有发生,有时,刘琨和晋阳居民甚至陷入困境。
有一次,匈奴兵5万围困晋阳,而当时刘琨的兵力只有几千,虽然严密防守,但毕竟悬殊过大,被攻陷似乎已成定局。如果敌军进城,城中的百姓将会面临怎样的劫难?刘琨站在城楼上忧心如焚。他望着城外绵延不绝的敌营,对这些犯我中华的胡人恨得咬牙切齿,突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刘琨想起了古时“四面楚歌”的故事,何不试他一试?他下令让会吹胡笳的兵士全部前来报到,临时组成一个胡笳乐队,精通音律的刘琨亲自培训,很快,乐队就学会吹曲子《胡笳五弄》。在北方多年,思乡爱国的情怀愈来愈浓,刘琨在传统的琴曲中加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音调,创作出《胡笳五弄》,曲调哀婉凄凉,闻之落泪。
在一个落日西沉的傍晚,晋阳城楼上胡笳声起,声声凄婉,一种哀伤的情绪在晚风中弥漫;至夜半时分,《胡笳五弄》再次响起,低迷的音调在夜色中更平添幽怨,搅得匈奴将士夜不能寐,思乡情起不禁泪如雨下,最后因为军心涣散,战斗力消逝殆尽,匈奴不得不撤退。
刘琨坚决抗击胡人的气慨,吸引了很多有志之士前来投奔,一时之间,晋阳城成了北方对抗五胡侵华的战斗第一线!
三:多难兴邦
316年,晋阳经历短暂的春天后,最终因力量悬殊而被石勒攻陷,刘琨多方营救失败,无奈逃离并州,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同年,西晋灭亡,而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已经站稳脚根。远离朝廷千里的刘琨闻听后连忙派温峤到南方,向司马睿劝进,分手时对温峤说:“我当建功河朔,使卿延誉江南”。
“我当建功河朔”六个字,道出了刘琨一心坚守北方抗击胡人的决心,正如他在《劝进表》中所言:“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国家这么多的危难,反倒激励我们团结起来,保家为国。司马睿非常看重刘琨,称帝后加封刘琨为侍中、太尉,然而,英雄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抱负,便默然离去。
四:英雄末路
刘琨投靠段匹磾后,仍然坚决讨伐胡人,然而段匹磾的堂弟暗中受石勒贿赂,俘虏了刘琨的儿子,并写密信给刘琨,邀他共击段匹磾。不料这封密信被段匹磾截获,虽然刘琨对此一无所知,却还是被投入监牢。
爱国英雄刘琨一向受人敬重,如今莫名被捕,激起人们的愤慨,他手下的部将想方设法营救,都被发现而告失败,这时东晋的权臣王敦暗示段匹磾杀掉刘琨。刘琨自知命不久矣,仰天长叹:“死生有命,但恨仇耻不雪,无以下见二亲耳”,不禁泪如雨下。英雄悲歌,竟至于此!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一生如百炼钢铁,最终却无奈地成为指上缠绕的柔丝任人宰割,刘琨写下的这流传千载的名句,是他壮志未酬的苦痛,字字饱含血泪。318年5月初八,在北方坚守10年的刘琨同子侄共四人同时被杀,那一年,他48岁。诗人陆游曾写诗纪念:“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这是对英雄的高度赞扬,更是对刘琨壮志未酬的叹息。
刘琨之死,意味着东晋失去了一股坚守在北方的顽强抵抗力量,北方大部逐渐被胡人控制,华夏历史悲惨进入了长达一百余年“五胡乱华”的黑暗时代。
第一位:李靖
所属:大唐
大唐王朝第一名将
骑兵战天才
史载保持全胜的武将,更难得的还是许多战阵的对手都是彪悍生猛的游牧民族。
平生多次轻骑奇袭,上演出其不意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南平萧铣,北灭突厥,西逐吐谷浑,无往不利,开创了大唐王朝近300年的不世基业,界定了中国历史上最广阔的 *** 帝国疆域,为大唐解决了最大的外患,为中原的长治久安持续繁荣奠定基础。
可惜出场太晚,而且是官宦子弟,要不然演义评书里哪能到处都是秦二爷的戏份!
第二位:白起
所属:诸侯国秦
中国历史上破城最多的将军(120余座.才看完《墨攻》,看到那个青铜时代的攻城战,拔城120余座,有多少将士为他死在云梯上,城垣下…...更是深解一将功成万古!)。
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将军(这个变态对别国的打击政策就是让那个国家失去生育能力,在那个年代动辄坑杀数万青壮兵士对计划生育有多大贡献啊,他杀掉了那个时代10%的人口和50%的可战斗力量。
最恐怖的一次是活埋赵兵40万)。
在白起的时代跟秦王朝接壤简直是个噩梦!没事儿的时候就把韩魏揪出来打顿个鼻青脸肿;楚国迁都,屈原哀郢;赵国 *** 稀缺,从此失去战斗力成为残废。
白起更难能可贵的是不恃武而骄,能正确分析国际形式!为保全不败名声,老板数次请他出战他都装病,但是做事精明,做人却很不聪明,老板做错事了,他嘲笑老板,终落得自刎下场。
不知道死后他如何面对死在他屠刀下的200万战国亡魂!
第三位:卫青
所属:大汉
骑兵战超级天才
卫青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告诉了我炎黄子孙,打游牧铁骑还是有可能完胜的!天朝国土的安宁不用再建立在天朝女人的背井离乡上。
自卫大将军始,异族的王庭被中原天降神兵奇袭成为家常便饭,单于、可汗们的枕头再也放不安稳。
汉武的荣光,中国历史上第二伟大的朝代和第二辉煌的时代从此有了建立根基。
第四位:冉闵
所属:冉魏
恐怖的灭胡令的颁布者。
五胡乱华时代的实际终结!
当东晋王朝正偏安于江南一隅时,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华夏疆域五胡肆虐, *** 过着奴隶不如的生活,冉帝蛰伏异族营内20余载!终于建立了可以让 *** 活得象个人的冉魏政权。
冉公虽一心要做晋臣却得不到东晋汉王朝的理解和支援,从此开始了带领1W *** 步卒对400余万胡人铁骑的反屠杀战争!如果没有冉帝和他的帝国,中国的国土面积至少将缩水一半,我们今天要看黄河可能要办N个出入境手续。
河北或者叫XX伐克共和国,山西或者叫XXX斯坦......冉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人们称冉帝霸王转世,带给他们希望。
我觉得冉帝更胜霸王,冉帝死后,其朝中文武大臣悉数自杀殉国,20万受其保护的臣民在南渡东晋的时候也被胡军截杀怠尽。
第五位:成吉思汗
所属:蒙古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辽阔的国家。
他的军队是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孤军深入攻略四方。
成吉思汗一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普天之下,莫不敬铁木真威风。
莱茵河畔,莫斯科城,印度洋旁,那个时代的世界上没有数千蒙古铁骑不能踏平的城池。
全球大陆,都是蒙古战马的草原。
非要说天可汗的武功是弯弓射雕,那只能说是他独占那个时代的领空权。
第六位:项羽
所属:西楚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神的人。
猛将成才的代表(绝版)!
战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运筹帷幄,一种是神勇无匹,袁崇焕属于前者,西楚霸王属于后者。
霸王以超人的武勇弥补了他智力缺陷,率8千江东子弟渡江,竞扫平华夏,演绎了冷兵器时代武力在战争中的极限统治力。
一代名将韩信以5倍兵力围之,亦无胆与战。
霸王四面楚歌之时,也得从容进退。
若非将军刚毅,岂有刘氏汉室?天不杀将军,世间英雄谁敌手?
第七位:袁崇焕
所属:大明
中国历史上最坚固的长城(可惜还是被敌人绕过了)。
在随着弓箭射程的不断提升和火器被用于战争,个体在战争中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
袁公一类的善于调配战争资源的文将在战争中的作用得到凸现。
袁公在国内政治腐败混乱不堪的时候,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冠绝一时的关宁铁骑。
屹立边陲,外寇莫敢觊觎华夏寸土,为立志中兴却又刚愎多疑的崇祯争取了不少证明自己的时间。
袁公在时,毙努尔哈赤,伤皇太极,即使死后,他的关宁铁骑也决定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关宁铁骑永远是八旗子弟未能突破的屏藩。
吴三桂降清后,率领十万不到的关宁铁骑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战线最长的一次长征,从辽东杀到云南,一路势如破竹,可怜竟是手足相残!
第八位:岳飞
所属:南宋
他的军队是第一只被冠以“X家军”称号的国家军队。
他的军队让阳痿的南宋终于挺了起来(虽然因为杀了岳而没有挺多久)。
南宋对金军的战斗一直被赋以“抗”字,岳飞只一战:八百破十万,就走出了"抗"的被动局面,接着展开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直捣黄龙。
金军在节节败退的时候终于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无奈能耐太大,竟然能直破敌穴,一雪国耻,解救二帝,岳将军当然不知道解救二帝只是赵构的口号,军事天才多是政治 *** ,终于打了个大大的政治败仗,赔了性命。
呜呼,恐怕古将军最大的感慨都是:李世民几世得出一个啊?
第九位:郭子仪
所属:大唐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84岁始卸甲,为将60余年,常不战而屈人之兵.唐江山得享数十年安宁.
若非郭子仪力挽狂澜,唐王朝可能仅仅是昙花一现。
当唐王被撵得鸡飞狗跳,东逃西窜的时候。
郭将军正组织着唐军对全国3/4失地的收复。
也只有伟大的王朝才配有这样伟大的军队,也只有伟大的王朝才可有这样伟大的将军。
郭将军不爱杀人,不好屠城,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出奇制胜,兵不血刃。
复国的速度一方面显示了唐王朝对人民的号召力,另一方面把至上的功勋送给了这位神奇的将军!纪念这位将军,更纪念这个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
第十位:林彪
所属:中华人民共和国
阵地对攻战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平型关战役指挥官。
三大战役中其中两个的实际指挥官。
林彪是个绝对的实战派和急性子,若非主席坐镇,他早在反围剿战争中就和 *** 军队血拼起来了。
主席对战争的理解和指导为他建立了最好的表演舞台。
从普通士兵一步步做到将军,林彪有着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最辉煌的战绩。
特别是伟大的平型关战役,小鬼子在中国的蜜月从此结束,以林彪为代表的一批红军的指挥官开始了对鬼子伪军的全面反攻!
书接上回。
接着聊。
西晋时第三个实现大一统的朝代,为什么在 历史 中的笔墨并不多见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存在时期太短,西晋时期的大一统只存在了50年。而是因为西晋时期的皇帝不够给力,没能表现突出,自然就没有什么值得后世学习借鉴的,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写太多这个时期的事了。
西晋能够存在50年不是已经很不错了吗?秦朝也只存在了15年而已。
主要是西晋存在的那50年里,朝代并不安稳,司马炎称帝之后,又在灭孙吴,刚过几年安稳日子,又开始了八王之乱,表面上看着是实现大一统了,但是本身就不够稳定,自然就不能够给百姓带来福祉了。
西晋还是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被外族击破的王朝。
西晋灭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集权不够,二是皇帝的能力太弱。
外族消灭西晋王朝的原因是什么?
是西晋时期各个地方的藩王之间起了内讧,本来是想着找外族的增加军事实力,结果引狼入室,就有了后来的五胡进中原。
从五胡乱华开始,中华文明漂泊了将近三百年。
这样子算的话,司马懿可以理解为是中华文明 历史 的罪人了,毕竟八王之乱是他的儿孙辈主演的。
就连电视剧也很少有介绍或者是翻拍西晋时期的作品。主要是因为西晋这段时期算是中华文明 历史 上的辱华史,没办法拍。
就算是将这段 历史 翻拍成电视剧,也是需要核心人物的,西晋史上,最核心的也就是司马炎了,怎么说好歹也是西晋时期的皇帝呢!但是好巧不巧的是,司马炎本身就没什么名气,更别说他的哪些个儿孙们了。贾南风的作用也不大,八王之乱还是她死后才开始的。这个时期的另一个女主角可以考虑一下羊皇后。羊皇后经历了前后5次被废。
羊皇后最后的结果如何?
在羊皇后第六次当皇后之前,匈奴就攻进了长安,接着当了匈奴的皇后。
西晋政权之所以不稳是不是因为国家实力太弱了?
这么说也有一定的道理。三国时期战乱几十年,西晋的建立又是在消灭蜀国和吴国的基础上的。兵荒马乱那么多年,不仅导致了国库亏空,还忙于内战,最后无暇攘外,到后面周围外族势力不断壮大。主要就是因为当时的内忧外患。
历史 上怎么分的西晋和东晋?
主要是西晋和东晋的首都的位置不一样,西晋首都在洛阳,在西边。东晋首都在南京,在南边。
既然西晋建都洛阳,那为什么在陕西建都的朝代里会有西晋呢?
那是因为西晋建都洛阳时匈奴杀进洛阳,杀了晋怀帝,后期司马邺跑到了长安称帝,直到316年匈奴再次杀进长安,西晋才完全消失,多以在山西的建都朝代里才会出现西晋。
东晋时期建都南京的原因是什么呢?
南京是以前孙吴的根据地,也是南方最大的城市!
最后汉人被胡人撵到了长江以南,实施划江而治,军事处于下风,那为什么从东晋到南朝时期还一直在北伐呢?
因为那是刻在汉人心目中的基因,认为黄河流域是自家地盘,怎能让外人一直住在自己家里面呢?这就是为什么一直在北伐的原因了。
祖逖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原因是什么呢?
能被称为民族英雄有三个原因:对抗外族,结局够悲惨第三、朝廷的不作为。祖逖到是想把胡人从中原赶出去,但是他并没有得到东晋王朝的支持,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吧!
祖逖有想要抗击匈奴的心,为什么东晋王朝会不支持他呢?
东晋当时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本来就才建立没多久,经历战争后,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财政和兵力支持祖逖讨伐匈奴。东晋能够把他的江山守住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何评价祖逖?
祖逖能够在 历史 上留下名字,原因有二:一是民族英雄,足够悲剧。二是与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这两个成语有关。祖逖属于 历史 书中偏少的中立描写人物。
祖逖既然是民族英雄,那他有什么经典战役吗?
抗击匈奴,没有得到东晋王朝的支持,他注定是会失败的,所以在战役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祖逖还是在没有东晋王朝的支持下将战线推进到了黄河流域,还成功守住了,皇室开始警惕祖逖的势力发展了。
闻鸡起舞讲的是两个人的故事,刘琨和祖逖,后人之所以只记住了祖逖,一是因为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祖逖传》,这就给这个成语加上了祖逖的烙印,而是祖逖和刘琨政见不一,刘琨效力的都是一些不为后人所宣传的人,从而导致刘琨也不受待见。
刘琨最后不是也成了民族英雄吗?
这时候刘琨的思想改变是由外力来完成的。老巢被胡人占领后,祖逖和刘琨都突然醒悟了,祖逖守中原,刘琨独守并州,成为晋室在边塞的孤臣。
可以说晋朝是让人感到耻辱的朝代。祖逖也算是生不逢时吧,即便他的个人能力强,却也撼动不了胡人。
乱世会不会给人一种,人人都可以称帝的错觉呢?
的确会有这样的错觉。祖逖、刘琨最初也是有这样的想法。祖逖死后,他弟弟祖约接下了祖逖的担子,祖约没有继续北渡的初心,只是想争夺点权力,但是并未如愿,最后不仅身败名裂,连族也被灭了。
西晋和东晋时期动荡不安,会不会导致人文 科技 停滞?
那倒不会,人文 科技 的进步,主要的是靠历朝历代的积累。
竹林七贤就是成名于魏晋时期。从整体上来说,虽然两晋时期的文人比如三国时期的多,但是突出的还是很优秀的。朝代的更迭和 社会 的动荡,才会让文人有想要报复以及抒发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这样的文化也算是这个时期所独有的了。
东晋是汉人南下建立的,那匈奴占了我们的地盘,我们南下会不会也占了其他民族的地盘导致他们无家可归呢?
在那个时期来说,是这样的。但是从现在长远来看,也算得上是民族的一次大融合,为后面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说不定。汉人南下的同时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去了,在一定程度上将汉文化进行了外扩。
晋惠帝司马衷去世后,八王之乱进入末期,西晋的国力在混战中消耗殆尽,周边的少数民族逐渐崛起,建立了各自的政权。这些政权打着各种旗号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势力,野心勃勃的为入侵中原做准备,于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华拉开了序幕。
在乱华的少数民族中最先对西晋发动进攻的是匈奴,他们以首领刘渊为核心建立前赵政权,并派出大军攻打西晋,一直杀到了洛阳城下。
当时西晋掌权的司马越面对前赵大军节节败退,被刘渊的儿子刘聪打得不敢冒头。这种情况下并州刺史刘琨请求率军南下救援,却遭到了司马越的拒绝。
经过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西晋军队在混战中消耗殆尽,国力也大幅度衰退,也就失去了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控制。
原本依附于西晋的匈奴、鲜卑、羯、氐等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组建军队,开始了入侵中原的活动。
面对这些外来的威胁,以司马越为首的西晋朝廷也曾出兵围剿,但收效甚微,多处情况以惨败而告终。
再加上内部天灾人祸,各种流民起义军武装遍地,于是让西晋进入了风雨飘摇的内忧外患之中。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西晋国祚已经走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特别是洛阳遭到刘聪大军的围攻,距离灭国只有一步之遥。
按照常理,这样的情况需要召集四方的军队进京勤王,组成联军与少数民族的军队作战了。
然而当时掌控朝廷的东海王司马越并没有第一时间这样做,而是采取了死守洛阳的做法。这种做法让前赵刘聪的大军肆无忌惮,将洛阳围得水泄不通,也将西晋推到了灭国的悬崖边。
而与此同时并州刺史刘琨对并州的治理却初见成效,他击败刘渊派出的军队占领了要地晋阳,联合鲜卑拓跋氏和段氏,收拢当地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初步将并州的局势稳定下来。
刘琨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也连战连捷,击败刘渊手下大将刘景、石勒等人,成为西晋少有能与匈奴对抗的将领。
那就是冉闵了,因为当时基本上是属于汉族百姓最黑暗的时期了,汉族百姓就如同牲畜般被随意屠杀,每攻陷一城就被屠杀殆尽,甚至有些胡人还以汉族少女为食,因而当时汉人还被称作是?两脚羊?,可以说地位就如同奴隶般,也恰恰是这个时候民族英雄冉闵横空出世,在当时发布了杀胡令,而且也用胡人对待汉人的方式去对待他们,那就是屠城,可以说当时是杀得胡人闻风丧胆,也恰恰是有冉闵这样的民族英雄,不然汉人的凄惨命运不知还要维持多久。
汉人最黑暗的时刻无非是在于五胡乱华时期,当时本来是有着一个统一的政权西晋的,但因为统治者的不作为,权贵们基本上是只顾着自己享乐,甚至还争权夺利,因此也是发生了?八王之乱?,在当时百姓们可以说是饱受战乱之苦,也恰恰是因为这样从而给了胡人们可乘之机,胡人看到中原大地纷争不断,因而纷纷南下入侵,可以说每到一个地方就烧杀抢掠,甚至有些胡人还以杀汉人为取乐,甚至还发动了多次屠城事件,在这个时期当时死的汉人数量可以说非常多,甚至汉人在当时还被冠以?两脚羊?的称号,有些胡人还以汉人少女作为食物,可以说是残忍至极。
因为统治者的无能,使得百姓们遭受战乱之苦,甚至还被当做牲畜般随意宰割,在当时整个华夏大地就犹如地狱一般,这段时期持续的时间多达几十年,可以说一时之间汉人的人口数量骤降,基本上是十室九空,这时候如果没有人出来抵抗的话,我想汉人因此而被灭族也是很有可能的,但幸好这时候有位民族英雄横空出世,拯救汉人于水火之中,那就是冉闵了。
冉闵本是羯胡的奴隶,但因为在当时被羯胡的统治者石虎所看重,可以说在羯胡所建立的后赵政权里开始积累实力,最后一举夺权后就发布了屠胡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以说冉闵的这道屠胡令发布出去后,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几十万胡人就被杀了,甚至冉闵之后还亲自反攻胡人,基本上是到一城就屠,杀得胡人是闻风丧胆,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冉闵无疑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1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吕光:中国史上第一个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