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光征西域
苻坚在长安天天被动挨打、穷途末路的时候,他的一个爱将却扫平了整个大西北,纵横无敌。览尽了无限风光之后,他踏上归途,然而故乡再不是原来的故乡。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他发现已经回不去了。非常意外的,他“随波逐流”创立一个新国家。他叫吕光。
22岁时一战成名
吕光这一族有个名人,就是刘邦的皇后吕雉。当年吕雉死后,吕氏一族遭到屠杀,吕光的先人吕文在混乱中逃走,一直跑到略阳(今甘肃天水)。为了隐秘行踪,世代和氐族人混居,渐渐成了当地的大族。他的父亲叫吕婆楼,是苻坚登上王位的大功臣,官到太尉。
传说吕光出生的夜晚,一束神奇的光照到他的家中,父亲非常惊奇,取名叫“光”。他10岁时,和小孩子们一起游戏,模仿战场布阵,同伴们都推举他为主将。吕光分派得有板有眼,儿童们都服他。
他从小不喜欢读书,喜欢飞鹰跑马,像个街头混混。但他长大以后,成了标准的“高富帅”。他有个异于常人的特征: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古人认为有“重瞳”的一般都是“伟人”,现代医学认为是早期白内障的症状。
在中国历史上,有8个名人是“重瞳”:1、仓颉,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2、舜,三皇五帝之一;3、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4、项羽,“西楚霸王”;5、高洋,北齐的建立者;6、鱼俱罗,隋朝名将,传说他用拖刀计杀死了李元霸,后来因为重瞳有帝王之相,被隋炀帝下诏斩首;7、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
还有一个就是吕光。
他性格刚毅,喜怒不形于色。平时沉默寡言,周围人都觉得他只是路边的甲乙丙丁而已,只有王猛认定他是个“牛人”,推荐给了苻坚。
吕光从基层干部做起,名气越来越大,由于他能打仗,不久转为军职。在22岁时一战成名。
苻坚亲征并州的张平,在汾水对峙。张平有个养子叫张蚝,自认为天下无敌,单枪匹马闯入秦军阵地,如赵子龙反复冲杀,无人可挡。
苻坚站在高处连连赞赏,说:谁能抓住他有重赏。
话音刚落,身后的吕光冲了出去,风驰电掣,瞬间到了张蚝眼前,将其一枪刺于马下,随后邓羌冲上去活捉了他。吕光就成了关羽一样的大名人。
建立凉国割据一方
苻坚平定整个中原之后,胃口越来越大,决定把整个西北都吃下来。于是派吕光为统帅,率领10万人(一说7万)征讨西域。383年正月,他从长安出征,苻坚的太子苻宏拉着他的手说:你的相貌不同寻常,必定有大福,愿你保重。
苻坚攻打东晋时,吕光走到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前面是茫茫戈壁和沙漠,整个大军走了300多里,没有发现水草,将士们在恐惧中越来越绝望。
吕光说:我听说汉朝的大将李广利西征的时候,以精诚感动天地,大地涌出飞泉,我们难道就不能感动天地吗!上天一定会帮助我们的,不用担心。
不久天降大雨,连日不停。吕光随后平定了沿途各国,只有龟兹王帛纯不投降。
西汉宣帝的时候,汉朝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下辖西域36个国家,其中就有龟兹国。班超平定西域后,就居住在龟兹。以后几百年,龟兹一直是西域的“老大哥”。最强盛的时候,辖境相当于今天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
此时周围的几十个小国家联合起来救援龟兹,“联合国军队”达70万人。
吕光命令部将每隔五里设立一个营寨,挖战壕、筑高垒,用木头做成人形,给它们穿上铠甲。一眼望去,似乎几百里都是秦军,有千军万马。救援的人都吓了一跳。双方在龟兹都城屈茨(今新疆库车东)西部展开决战,吕光军大获全胜,斩杀一万多人。帛纯当天收拾珍宝出城逃跑。
吕光进城后,发现这里的人生活太安逸了,几乎每家都储藏葡萄酒,有的达到上千斛,有的还标上了年份,在10年以上。中原的人从来没有喝过这样的美酒,士兵们狂喜,个个捧着拼命喝,不少人喝死了,还有人掉在酒窖里面淹死了。
西域各国见吕光太厉害,纷纷表示效忠。吕光为了安抚龟兹,立帛纯的弟弟帛震为龟兹王。
他看到这里太富有,想留在这里不走了。385年3月,他开会讨论,大家都想回到故乡,于是吕光起程班师,用两万多头骆驼运回了大量珍宝,并带有1000多种珍禽异兽,1万多匹骏马。
途中,吕光得到了苻坚兵败的消息,派人去长安向苻坚汇报。苻坚也想他回来救援,但诏书都出不了长安了。
史上第一个“太上皇”
北方大乱,各种割据势力脱离先秦,独霸一方。吕光到达姑臧(今甘肃武威)时,自任凉州刺史。苻坚被杀的消息传来后,他下令三军缟素服丧。同时,自称大将军、凉州牧等,建年号为太安,开始了他的割据政权。
396年6月,他即天王位,国号大凉,史称“后凉”。
399年12月,吕光病重,传位太子吕绍,自称“太上皇”。
“太上皇”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发明者是秦始皇,他统一全国时,先是发明了“皇帝”这个词,觉得不过瘾,又追尊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但实际上庄襄王去世很久了,享受不到这份荣耀。但“太上皇”这个名称留了下来。
到了刘邦称帝时,他的父亲刘太公还活着。刘邦每次回家,看到父亲要下拜,大家也习惯了。但刘太公的管家觉得不妥,对太公说:天无二日,您虽然贵为皇帝之父,但还是人臣,不能让皇帝对您下拜啊。
太公一惊,想想有道理。等到刘邦再来的时候,就拿着扫帚在门口恭恭敬敬地相迎,刘邦很吃惊,问怎么回事。太公把管家讲的道理重复了一遍。刘邦相当高兴,重赏了管家。但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有个大臣建议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刘邦听从了他的建议,从此,对他可以正常行礼。就这样,刘太公成了在世时被尊为太上皇的第一人。为什么不称“太上皇帝”呢?表示他不是天子,不干预朝政。
后来晋惠帝也成了太上皇,但是被司马伦篡位以后囚禁起来的,实际是个囚犯。
皇上活的时候一般都不愿意当太上皇,因为害怕自己被儿子架空。吕光为什么这么做呢?他觉得儿子吕绍软弱,自己身体又不好,担心有变,所以提前传位。扶上马,送一程。他是在世时主动传位的,同时,还参与朝政,也就是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吕光传位后,同年去世,活了63岁。
苻坚让他征讨西域,不仅是扩大疆域,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人,这是一个奇人。
甘肃,是中华和华夏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伏羲故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等等人物据说源于甘肃这块宝地。后来更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曾经,这里是中国最繁华、最富裕的地区。后因地处偏远的西北,无法像东南沿海那么迅猛的发展,逐渐开始凋零落寞,以至于成为了现在最穷的省,令人唏嘘! 但是甘肃在古代那可是璀璨无比,更是著名的皇帝之乡,千百年来走出过十位开国皇帝,让其他省只能望其项背。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从甘肃走出了哪些开国皇帝! 前凉开国皇帝张寔 张寔,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前凉的开国皇帝。。《晋书》评价他为"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他共在位7年,后为部下刘弘等人所刺杀,终年五十。 前秦开国皇帝苻坚 如果说大家对上一位皇帝还不是很熟悉的话,那么对这位一定不会陌生,大家应该都知道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淝水之战”,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他就是主角之一,前秦当时的皇帝。 苻坚并非汉族而是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 *** 王猛,推行「 ”休养生息,加强生产”政策,使得国家强盛,并接连消灭多个政权,统一了北方。可惜在「 ”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东晋谢安、谢玄率领的北府兵,导致强盛一时的前秦土崩瓦解。 后秦开国皇帝姚苌 前文说道符坚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之后,原本就一直蛰伏的慕容一族以及羌族立刻活跃起来,苻坚为慕容冲所逼,逃出长安。之前为符坚得力干将的羌族首领姚苌顺势派兵围擒苻坚,缢杀于新平,之后他自己自立为帝,成为后秦开国皇帝。姚苌是南安郡赤亭县(今甘肃陇西县首阳镇梁家营村红崖山)人。 西秦开国皇帝乞伏国仁 乞伏国仁是鲜卑乞伏部落人,甘肃陇西人,和姚苌一样也曾是前秦战将,符坚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后,乞伏国仁叛变,建立了西秦政权。 乞伏国仁建国后为国富兵强,称霸一方,采取选贤任能、礼贤纳士的政策。文武百官,各得其所,新旧臣宦,咸服宾礼。乞伏国仁还大力振兴农牧事业,积极发展生产,尤其注重教育文化的发展,培养选拔治国人才。乞伏国仁在位时期,西秦国泰民安,盛极一时。最盛时期,西秦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 后凉开国皇帝吕光 与前文一样,吕光本也是前秦大将。符坚死后,他在凉州创建了后凉政权。 吕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初为前秦将领,勇力过人,曾刺伤「 ”万人敌”张蚝,22岁就一战成名,扬威西域。他称帝后,由于病重,将皇位传于太子吕绍,自称太上皇,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 南凉开国皇帝秃发乌孤 别笑!秃发乌孤,这就是他的本名,来自于鲜卑族秃发部落,甘肃天水人。他们原属后凉,后来秃发乌孤自恃羽翼丰满,于是叛出后凉,自建南凉政权。 后来因酒后坠马伤及肋骨,回宫后不久病情加重,不治而亡,其弟秃发利鹿孤继立。 北凉开国皇帝沮渠蒙逊 沮渠蒙逊,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属于匈奴族。虽为游牧民族,少年时期却广泛涉猎史书,对天文颇为通晓,他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为人滑稽,而且善于权变,引得后凉皇帝吕光所忌惮,后来其经常游猎饮酒,为了藏拙,就和当初曹操手下的司马懿一样。 因伯父沮渠罗仇被后凉吕光所杀,于是叛出后凉,创建了北凉政权,在位长达32年,在十六国时期,皇权更替如此迅速的时代,他可以说是当时的一朵「 ”奇葩”。 西凉开国皇帝李暠 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后来更是被唐朝皇室李氏更是尊其为先祖,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李暠所建立的西凉政权,疆域最广时达到185万平方公里。李暠性情沉静聪慧,宽厚谦和,器度优雅,通读经史,特别擅长文辞。他统治下的西凉非常繁荣安定。 胡夏开国皇帝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属南匈奴后裔,甘肃人。与刘渊是同族,本叫刘勃勃,后来赫连勃勃称王后改姓为赫连氏。 赫连勃勃称帝,成为胡夏开国皇帝后,变得更加残暴,杀人成性,嗜血成瘾。他时常拿着弓箭站在统万城上观察路上的行人,看到谁不顺眼,拉弓就射。如果哪个大臣露出不恭敬的眼神,就下令挖出那个大臣的眼睛;如果大臣笑他,就让人撕裂大臣的嘴唇;如果大臣劝谏他,他就以诽谤罪割掉大臣的舌头,然后残忍地将其杀害。这种野蛮血腥统治,致使「 ”夷夏嚣然,人无生赖”,叫苦连天,怨声载道。机警、奸诈、凶残、狡黠、嗜血,赫连勃勃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狼性的皇帝。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 提起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我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我这里就做个简单的介绍。 李渊,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建立大唐,开启了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玄武门之变后,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之后就传位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PS: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丨Lance岚 图丨网络 编辑丨沫宇柒 Lance岚 出品丨优乐视界
中国共有二十五位太上皇,第一位是战国赵武灵王自动退位禅让赵文惠王自称主父。第二位没有当过皇帝被儿子汉高祖刘邦敬为太上皇的刘太公,第三被自己叔爷爷发动政变被逼退位 ,自己叔祖父赵王司马伦自己称帝,结果是爷爷敬自己孙子晋惠帝为太上皇,第四位西凉开国皇帝吕光主动退位禅让儿子为帝,自称太上皇。第五位是北魏献文帝被太后逼下台,被逼退位禅让儿子为帝,自称太上皇。第六位北齐武成帝禅让儿子北齐末帝高纬,第七北齐末帝在北齐快灭亡时主动禅让儿子高恒自称太上皇帝,第八位是北周宣帝宇文赞。第九位是隋炀帝被李渊遥敬为太上皇,因为李渊立自己孙子为傀儡皇帝。第十位唐高祖李渊。第十一位武则天在神龙政变中被逼下台,被儿子李显中宗敬为则天大圣皇帝。第十二位为唐睿宗李旦,第十三位为唐顺宗李诵第十四位唐昭宗。第十五位宋徽宗,第十六位宋高宗,第十七位为宋孝宗,第十八位为宋光宗,第十九位夏神宗,第二十位西辽皇帝禅让女婿为帝,自称为太上皇。还有大理有三位皇帝主动退位让给儿子或者弟弟,自称太上法皇仿效日本退位为僧。第二十四位明英宗,第二十五位清高宗乾隆。是不是这么多。
九个,
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李渊。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把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杀掉。其时,唐高祖李渊正在皇宫的内湖上泛舟嬉戏,突然一群兵士拥至跟前,声称奉秦王之命为皇父护驾。李渊得知两子被杀,惊慌莫名。他深知朝廷局势已为次子李世民控制,迫不得已,这位坐了九年皇位的唐朝开国皇帝只好下诏退位,宣布由李世民承继大统。李世民既想做皇帝,又不愿背上逼宫篡位的千古恶名,于是他的谋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尊奉皇父为“太上皇”,以保全皇父的体面。就这样,李渊做了10年太上皇,于公元635年抑郁而逝。
第二位太上皇是李旦。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杀掉毒死唐中宗李显的韦后,拥立父亲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睿宗知道皇位是儿子为自己争得的,三年后便知趣地传位于儿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李旦做了5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
第三位太上皇是李隆基。李隆基让父亲做了太上皇,他儿子李亨如法炮制,也让他做了6年太上皇。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叛军逼近国都长安,已做了45年皇帝的71岁高龄的李隆基在仓皇之中西逃成都,但他仍舍不得放弃帝位。当时承担抗击叛军重任的太子李亨在距长安千里之外的肃州灵武宣布即位,同时根据祖宗先例,遥尊远在成都的李隆基为太上皇。安史之乱平定后,李隆基回到长安,不得不承认这个既成事实。
第四位太上皇是赵佶。公元1125年,金兵借口宋朝君臣背盟毁约大举南下,对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围之势。兵临城下,朝内一些当权大臣以皇上不退休不足以平金人之怒为由,逼迫宋徽宗赵佶传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赵佶则成了太上皇。但金朝并不因此罢兵,公元1127年,太上皇赵佶与钦宗赵桓双双被金兵俘虏,史称“靖康之耻”。父子二人先后客死他乡。
第五位太上皇是赵构。南宋时期的宋高宗赵构没有亲生儿子,立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为太子。由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将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因此开国200余年他的嫡系子孙一直没有人做过皇帝,为此朝野中常常有各种议论。尤其是金兵压境、局势危急之时,满朝文武大臣越来越倾向于尽快让赵匡胤的后裔担负护国重任,坐了35年皇位的赵构在各方压力下不得已宣布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孝宗。
第六位太上皇是赵昚。宋孝宗赵昚做了27年皇帝后,在内忧外患中将位传于赵惇(宋光宗),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成为宋朝历史上第三位太上皇。
第七位太上皇是赵惇。宋光宗赵惇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据笔者考证,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宋宁宗),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安享太上皇的日子。
第八位太上皇是朱祁镇。公元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进犯明朝北部边疆,前锋很快逼近大同。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瓦剌。明军由于指挥不灵,行动迟缓,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被瓦剌军包围,明英宗被俘。留在都城的兵部尚书于谦等拥立朱祁钰为帝(明代宗),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也因之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一年后双方议和,明英宗被送还北京。明英宗做了7年太上皇后,于公元1457年乘代宗病重在“夺门之变”中复辟,重登大位。
第九位太上皇是弘历(即乾隆)。弘历25岁登基时,曾经烧香祷告上天,自己如果能做60年皇帝,就把皇位自动禅让给儿子。可能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长寿。到1796年,乾隆已坐够了60年皇位,再不兑现诺言,实在无法向上天和臣民交代。于是他宣布禅位给太子(即嘉庆),但他同时又宣布自己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仍要过问军国大事,指导新皇施政。乾隆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
在这九位太上皇中,宋高宗赵构做了26年太上皇,是在此位上坐得最长的太上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1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