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趣谈孝庄太后如何培养康熙的综合素质

话历史 2023-07-20 01:37:55

在康熙皇帝玄烨的生命之中,如果要列出与他感情最深、影响最大、令他又敬又爱、钦佩有加的人,大概他会毫不犹豫地写下:祖母孝庄文皇后。玄烨从小就饱受冷遇和不幸,是在祖母的呵护下,才得以顺利地长大成人;在他最受苦难的时候,是祖母给予他以温暖和关怀;在他仅仅8岁的时候,是祖母毅然决然地将江山社稷的重任放在他的肩上,并义无反顾地为他遮风挡雨,让他健康成长。康熙皇帝和他的祖母孝庄文皇后之间的身后感情,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皇室家庭中的祖孙关系之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顺治皇帝之母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她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与清初的满清皇室关系密切、世代联姻:清太祖努尔哈赤一后、清太宗皇太极一后四妃、清世祖福临二后、清圣祖玄烨一后等,都是出自博尔济吉特氏。天命十年(1625),她年方13岁,就嫁给能征善战的大汗皇太极为妻。11年后的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正式称帝,她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3年后,她生下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福临降生

孝庄姑侄3人之中,最聪明过人的是孝庄。她在婚后的第13年生下了福临,地位日隆以后,才干也逐步显示了出来;而是最受宠爱的却是孝庄的姐姐,可惜,天妒红颜,她不久即病逝,谥敏惠恭和元妃。耸立在4米高台上的城堡式建筑清宁宫(正宫,今沈阳故宫中路正中),见证了皇太极与孝庄的相知相爱的感情,这里是他们起居的寝宫,也是孝庄熟悉政务的重要地方。宫前两侧是东西配宫,顺治皇帝福临就降生在东部的永福宫内。

入主紫禁城

孝庄太后是位精明能干、具有远见卓识的女人。她的一生,是有着传奇色彩的一生。她的一些举动,影响了历史,也创造了历史。她辅助6岁的儿子福临登上皇帝宝座,走过一段刀光剑影的风雨历程,甚至下嫁权臣多尔衮,确保了皇位稳固,进而鼎定中原,稳稳地入主紫禁城;她力主让年仅8岁的皇孙玄烨继皇帝位,从而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圣明君主,并诞生了长达百年的前所未有的康乾盛世。

皇帝的启蒙

孝庄对儿子福临的关爱,远远不及对于孙子玄烨的关爱、教养和呵护。孝庄是位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女人,她拥有相当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嗜好图史,正是在她的影响和教导下,诱发和引导了幼年玄烨的读书兴趣。小玄烨从小就对看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形成嗜好,伴随他的一生。

一生都在矢志读书

玄烨一生都在矢志读书,他早晚诵读,寒暑从不间断,常常废寝忘食。小玄烨的保姆朴氏从没有见过像小玄烨这样酷爱读书的人,看他小小年纪,瘦瘦单单的,一拿起书就忘掉一切,担心他像这样读下去,会伤了身体,所以,总是及时劝他休息,多到外面活动活动。劝告不奏效,朴氏干脆时不时的将玄烨痴迷的书籍藏起来,每次都要等他急得团团转时再拿出来。索回了书籍的玄烨像换了一个人,立即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并沉醉其中。

坐有坐姿,站有站相,不喜饮酒,不好仙佛

孝庄不仅引导玄烨读书明理,更多的是非常注重他的全面发展,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心地仁厚、贤明正自、胸怀天下的人。她告诫他,一定要先学做人,做人要正直廉洁,要堂堂正正,要心胸开阔,要严于律己,因为只有修养了自己并身心健康的人,才能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玄烨在孝庄的严格要求下,一直严于律己,对读书一丝不苟,并不耻下问,虚心学习;在生活上也律己甚严,坐有坐姿,站有站相,不喜饮酒,不好仙佛。

知错就改,坚决戒烟

保姆好吸烟,好奇心重的小玄烨,看着保姆优美的吸烟姿势和袅袅升腾的烟雾,不禁有些着迷,也跟着吸了几口,并渐渐习惯了,并有点上瘾。孝庄知道了此事以后,严肃地告诉玄烨,吸烟有许多坏处,不要吸烟。玄烨明白过来之后,知错就改,非常坚决地戒了烟。从此以后,玄烨再也没有尝试吸烟,并严禁在朝堂上吸烟。不仅如此,他还一再劝解那些吸烟的大臣们,不要吸烟。

好华语、慕华制

当时朝廷中有一股极强的顽固旧势力,他们拒绝让玄烨过早地接触汉文化,防止玄烨走上他的父皇顺治皇帝

好华语、慕华制的老路,更不让汉官接近玄烨。孝庄太后力排朝廷中守旧势力的排汉、斥汉之风,毅然决然地延聘汉人老师,学习汉制,吸收汉文化。玄烨回忆他的早年学习经历时说: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其教书唯以经书为要,至于诗文,则在所后。

帝王完美形象

孝庄太后注重孙儿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培养,再加上玄烨的天赋和努力,使得玄烨成为一个心地仁厚、身体健康和知识广博得人,在言行举止、学识见解、个人气质和待人接物方面都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程度。人们从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皇帝在龙椅上俨然端坐、俯视众人的样子。其实,这俨然端坐的功夫是一个皇帝举止修养的基本功,是长期严格要求下培养出来的。孝庄曾一再告诫小玄烨:凡人行住坐卧,不可回顾斜视。此等处不但关乎德容,亦且有犯忌讳。

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清孝庄皇太后

清孝庄皇太后(1613-1688),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1636年,为清太宗皇太极之庄妃。1643年,顺治帝即位,尊孝庄为圣母皇太后;1622年,康熙帝即位,尊孝庄为太皇太后。
?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为了巩固和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关系,为自己的儿子皇太极聘娶了一位科尔沁显贵家族的女子——博尔济吉特氏。就这样,年仅13岁的孝庄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大草原,与一个素未谋面,长她21岁的男子成亲,成为了政治婚姻的牺牲品。侍奉皇太极10余年,她以自己的聪颖才干辅助皇太极开创了大清基业,并于崇德三年又为皇太极生下了第九子福临。

崇德八年,皇太极“端坐而崩”,没有留下任何遗嘱,也从未指定过其身后的继承人。此时,诸王贝勒中有可能继承帝位的主要有两个人——其弟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豪格。双方谁也不服谁,剑拔弩张,火并一触即发。最后由当时最年长的代善提议先立九王子福临为汗,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九王子长成后归政。
?顺治元年五月二日,多尔衮率领他的八旗士兵踏入北京的城门。十月初一,顺治帝于北京再次举行登基大典,真正踏上了君临天下的龙庭。入关后的多尔衮根本不把年幼的顺治帝放在眼里,打击异己,揽权擅政,出入称尊,形同皇帝,唯一所缺的便是“皇帝“的名号而已。所有这些,都使孝庄皇太后感到一种难言的不安。谙熟宫廷斗争的孝庄皇太后决心孤注一掷,用一个女人可以利用的一切手段,以屈尊下嫁多尔衮,作为保住母子地位的最后防线。于是,她又做了一次政治婚姻的牺牲品。顺治七年十一月,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外出打猎从马背上摔下来,诱发“风疾”,病死于塞外。很快在孝庄皇太后的支持下,福临开始亲政。清朝入关后,虽已开始逐步在中原站稳脚跟,但满汉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农民军余部起义从未停止过。面对内忧外患,孝庄深知“治国之道,莫先安民”。在她的影响下,顺治帝多次减免赋税,理顺紊乱的财政收入,逐步将国家财政体制系统化、明朗化。同时缓和阶级与民族矛盾,健全国家管理机制。为了镇压扛清力量和南明残余势力,她借鉴多尔衮“以汉治汉”的方针,极力拉拢汉族将领,比如将和硕公主下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为妻,收养平南王孔有德之女等。

顺治十八年(1661)四月二十六日,年仅8岁的玄烨在皇祖母孝庄皇太后的主持下,即皇帝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康熙大帝。此时的孝庄皇太后,历尽沧桑,立国安本,已成功整个清王朝封建统治集团中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人物,完全有资历“垂帘听政”。但她没有接受朝中大臣的建议,而是选了四个辅助大臣佐理政务。可见她并不是一个喜好专权擅政的女人,她只不过是被历史卷入了政治之中。康熙五年,为了拉拢两黄旗大臣,也为了打击其他三个辅助大臣,鳌拜挑起了“换地事件”,并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对付鳌拜,康熙以摔跤为名,挑选绝对可靠的少年侍卫,组成一支贴身卫队。一次康熙以有要事相商为由,将鳌拜召入内廷,忽然一声唿哨,十数个小童同时扑向鳌拜,七手八脚的将他捆了起来。整个过程,孝庄太后始终知情,事情的成功也离不开她的参预与谋划。智擒鳌拜之后,康熙又将目光移向第二个视点:藩镇分权。孝庄向皇太后所继承的“以汉治汉”的方针,为清朝初期的统一确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汉官汉将的增多、地位的提高,他们的权势也日重,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康熙当机立断,以“吴三桂蓄谋已久,养兵成患”为由,立令撤藩。在平定三番之乱中,孝庄皇太后一方面要求康熙皇帝沉着应战,一方面向康熙推荐才略出众的图海,让他前去镇压。对于皇孙的一统大业,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孝庄皇太后一生经历三朝政局变换,辅佐顺治康熙两个幼年皇帝,晚年又协助康熙完成统一大业,是清朝一位举足轻重的政治家和功绩赫然的开国元勋。雍正皇帝对他的太祖母的一生曾这样高度概括“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在中国古代史书上,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康熙时期孝庄人物赏析

 孝庄
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妻,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

她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较早就归附了后金,并与后金联姻,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关系。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也就是偏房。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婚后,布木布泰接连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

历史上的孝庄皇后 她的功绩可以是 历代任何一位皇后所不能及的她的,虽然她有能力作为中国第二个武则天,然而她没有,却是为了辅佐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而活,这是最让人敬佩的.这就是她的境界,她是不想被后人指责,不想乱了朝政,她一生的心头愿望就是为了大清朝,只要大清兴盛她什么都可以牺牲!如果爱情在她心中是第一位的话那么也许多尔衮早就能当皇上了,但孝庄皇后心中第一的是大清基业,她没有把爱情混为一谈!她一生辛劳的辅佐一代又一代皇帝,为了丈夫为了儿子付出那么多,且不说她的委屈有多少承受了多少常人没承受过的苦与累,她日积月累的辛劳就证明了她的伟大,一个女人这样是多么不容易,自古女人想撑起一切是谈何容易的啊,无数的阻力与背后的唾骂,她没有把功名看重只想做个无名功臣兴旺大清!所以我们后人还是理解到她的,为她的善良与英明一世而崇敬感动!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⑺持巍⒖滴跞?壑齄,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

1625年(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只有13岁,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亲姑父皇太极为侧福晋。9年后,布木布泰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可谓是姑侄三人同嫁皇太极。

皇太极猝死,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皇太极长子豪格,皇太极兄代善,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均紧张地四处活动,不惜兵戎相见。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

清初战乱频繁,国库空虚,兵饷不足。孝庄经常将后宫省下的钱物拿出来赈济兵民。她这种节省宫中开支赈济灾民的做法,一直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康熙8岁丧父,10岁丧母,幼年由孝庄抚养成长,又赖孝庄辅政。孝庄不过多出面参政,然而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后决。

康熙十一年,孝庄有病去赤城洗温泉,《清圣祖实录》中详细记载了一路之上,康熙对祖母扶前围后,体贴入微。在外期间,京师来报,康熙皇二子、4岁的承佑得急病死,康熙强忍悲痛不让孝庄知道。

75岁的孝庄病重,从当时记录康熙言行的《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实录》中,可以看到康熙这一段时间对祖母孝敬之心,真可谓千古罕见。

孝庄75岁崩于慈宁宫,留遗诏,写自己盛年丧夫,中年丧子之哀情,全靠康熙一片孝心。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康熙有赞语可作为略评:“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孝庄一生为开创清朝鼎盛之局面,呕心沥血,费尽心血,实属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蒙古族女政治家。如果用“国母”一词赋予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则此劳号非孝庄文皇后莫属。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生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妻。天聪三年生固伦雍穆公主雅图,六年生固伦淑慧公主阿图,七年生固伦端献公主淑哲。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临。福临即位后(年号顺治),尊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八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十三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死后,第三子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二十七年十月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三年葬河北清东陵之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生三女,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在康熙的一生,孝庄太后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那么孝庄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我认为,历史上的孝庄太后是任何一位太后比不上的,她这一生为了辅佐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而活着,她不想被后人指责,不想将朝政打乱,他为了大清朝什么都可以牺牲,孝庄皇后心中只有大清的基业,她这辅佐了一代又一代皇帝,承受了常人没承受过的苦和累,她的善良与英明值得我们尊重。

康熙在8岁时父亲和母亲就死了,从小由孝庄抚养成长,之后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再决定,孝庄一生为开创清朝鼎盛之局面,呕心沥血,费尽心血,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蒙古族女政治家。如果用国母一词赋予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则此劳号非孝庄文皇后莫属。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四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帝,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被世称之为清代国母,孝庄先后辅佐三代帝王,灭明和巩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康熙的眼中,他又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对手看来,她却是一位颇具心计,不可战胜的出色的女政治家。

所以,孝庄是公认的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历史名君,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在我自己看来,在从古至今的历代皇后中,我对孝庄特别尊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4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