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康熙为何被父亲的冷落

华里士 2023-07-20 01:37:09

父亲的不伦之恋

顺治皇帝是位感情至上的人,在他的意念之中,爱情第一,一切服从于感情。在他与董鄂妃对视的一瞬间,他就明白,他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为此,他勇往直前,对一切不管不顾,只想得到她。董鄂氏是满人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她美貌出众,性情温柔,最初嫁给了顺治皇帝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顺治十三年(1656),18岁的顺治皇帝举行大婚,董鄂氏作为陪娘,第一次闯入了顺治皇帝的生活——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爱河之中。

他们俩人从此真的相信:缘分是前世临终时感情的延续,缘分是此生轮回前不变的誓言,缘分是两人曾经说过的幸福约定,这份缘分必须及时抓住,否则就会稍纵即逝。于是,两人真的不管一切,勇敢跳进了爱河。襄亲王从妻子的眼睛中读懂了感情背叛,又不能责怪皇帝,只能严厉地斥责妻子。顺治皇帝福临知道之后怒不可遏,严辞呵斥了襄亲王。襄亲王进退维谷,无路可退,只好愤然自杀。

童年与父皇轰轰烈烈的爱情相始终

玄烨似乎真的有点生不逢时,他的童年与父皇的轰轰烈烈的爱情相始终;在父皇爱情之光的映照下,玄烨的童年显得越发暗淡苍白,没有生机和活力——顺治皇帝独特的爱情生活,决定了玄烨童年的不幸命运。始终处于热恋中的皇帝,根本没有心思和精力去顾及其他的后妃,更何况是小小的皇子?小玄烨就是在被忽视和冷落之中,度过了他的寂寞童年。

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玄烨2岁的时候,父皇与董鄂氏相爱,襄亲王自杀;他3岁时,董鄂氏入宫,被册封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4岁时,董鄂氏生下皇四子,顺治皇帝喜出望外,称皇四子为朕第一子,并举行隆重的庆祝盛典,以此表明,这位刚刚出生的皇子,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他5岁时,皇四子病逝,被破例追封为荣亲王,顺治皇帝与董鄂氏痛不欲生;他7岁时,董鄂氏病逝,哀莫大过心死,5个月后,顺治皇帝撒手西去。

愿意效法父皇

玄烨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6岁时,有一天,和兄弟们一起到父皇跟前问安。顺治皇帝问他们:将来有何志向?顺治皇帝看着皇二子,福全有点紧张地说:愿意做一个贤王。顺治皇帝看着皇三子,玄烨从容不迫地说:愿意效法父皇。顺治皇帝感到非常惊讶,但陷入爱河的年轻皇帝,并没有开始考虑江山社稷的继承人问题,也就没有再进一步地培养玄烨。这就是康熙一生六十年之中的抱恨之处。

怡亲王胤祥为何会从康熙极宠到打压,他做了什么,令康熙如此对他?

看了《雍正王朝》后,都会被?侠王?胤祥所吸引,历史上的他,生活经历是否也如剧中那样,前半生受到康熙宠爱,再到圈禁,最后在雍正朝地大放光彩。

无论康熙朝还是雍正朝,胤祥从来不是历史主角,但他都是这两个朝代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

最受父亲宠爱的儿子

康熙一生有35个儿子,太多的孩子,让康熙的父爱看起来很单薄,每个孩子能得到的爱,少的让人看起来像是怜悯,儿子们想得到父爱比后宫妃子争宠,更费心思。

胤祥是康熙的第13个儿子,出生于康熙25年(1686年)在众多的孩子中,他深爱康熙喜欢,13岁时,康熙便带他去盛京谒陵,在出巡途中他表现优秀。康熙41年(1701年),15岁的胤祥被康熙派去祭泰山。祭泰山象征着海内升平,国泰民安,是盛世的象征,而能代康熙祭泰山,说明胤祥在康熙心中地位十分重要,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子,那胤祥可能会是太子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胤祥为何会受到康熙这般宠爱呢?

第一:胤祥自小温文尔雅,是典型的儒家孝子

《钦定八旗通志》是这样记载的:?幼偕诸王侍圣祖于宫廷。尝随行,以稚弱未能前视,圣祖过,寻履迹伏地嗅之,其孺慕诚切如此?。

大意是:胤祥小时候个子矮小,几乎看不见被众人簇拥下一晃而过的父亲,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孝敬和仰慕,他就趴在地上,闻康熙踩过的脚印。当然,这种说法多少有点夸张的成分。

但从他后期的为人处事上看,他无论对父母、兄弟、臣民都非常符合儒家要求。

第二:胤祥才华横溢,书画俱佳,文武全才

胤祥从小就能文能诗,文武全才。康熙41年南巡,一天,康熙在行宫想考一下众皇子的文化课,谈起了自己练习书法的心得,兴致所至,还当场写了一副对联展示。随后,又邀请众人观赏胤禛和胤祥书写的对联,众人看了?无不欢跃钦服?,这一年胤祥才17岁。

如果康熙不是十分了解胤祥的功底,又如何会让他当场献技呢。

而且他也继承了满人的传统技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有一次出巡狩猎,一只猛虎突然出现,他面色淡然,手持利刃,直接上前毫无畏惧,看见他这一举动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

第三:爱屋及乌

胤祥的母亲章佳氏在康熙朝,一直没有任何封号,但却为康熙生了3个儿女,去世后,被康熙赐谥号为敏妃。在清朝后宫中,妃子赐谥号是非常少见。而且敏妃丧期不满百天,诚郡王允祉私自剃头,被康熙由郡王降为贝勒。由此也可以看出康熙对章佳氏非常喜受,所以对胤祥宠爱有加。

胤祥出生时,康熙依据《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给他取了?胤祥?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这样一个文武全才的儿子,作为父亲的康熙当然会非常喜欢。

从极宠到骤然失宠

如果没有康熙47年的废太子风波,胤祥可能会继续享受着康熙浓浓的父亲,被封为亲王,平安顺遂的度过一生,但是事情总不会如意,就像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怎能不经历风浪,就到达彼岸。

康熙47年,废黜皇太子胤礽,此事在清朝掀起了巨大风浪。皇长子胤禔因诅咒皇太子而被革爵圈禁,当时很多年长的皇子也被牵涉其中,这中间也包括胤祥。但是很快诸皇子都受到了康熙的宽恕,唯独胤祥一直没有得到康熙的原谅。

康熙48年,康熙众多成年的皇子开始得到封号,皇三子胤祉被封为和硕诚亲王,胤禛为和硕雍亲王,皇五子胤祺为和硕恒亲王,皇七子胤祜为淳郡王,皇十子胤被为敦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为固山贝子。

只有皇八子允禩没有进爵,但是也保留了他的多罗贝勒的爵位,而胤祥却什么封号也没有了,成了康熙众多皇子中唯一一个没有爵位的光头阿哥。

康熙49年,康熙在回复胤祥的请安折子上写道:?胤祥乃不大勤学忠孝之人。

从一个康熙的宠儿到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可见胤祥在康熙的心中一直没有被原谅。一个人被深深地疼爱过,甚至寄予厚望,一旦失望后,是最难被原谅的。


但胤祥的失宠肯定与废太子事件有关,但是《清史稿》对这次事件的描述非常简单,甚至都找不到胤祥在这期间都做了些什么事的记录。我个人猜测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胤祥在废除太子事件中表现积极,活动频繁,甚至觊觎储位。而康熙作为皇帝,是不会允许任何人觊觎储位,甚至威胁皇权的。

第二:因为废太子并不是偶然事件,而且觊觎储位的皇子也很多,胤祥也是康熙非常宠爱的儿子,他也是下一位太子的有力竞争者,所以容易受到陷害。

而且雍正继位后曾说:?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

所以胤祥被人陷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三:胤祥可能早知道有其他兄弟在废太子事件中,上下活动,而没有将这个信息告诉康熙,康熙将此视为对自己的不忠不孝,所以一直冷落胤祥14年之久。毕竟爱之深,责之切。

但是不论什么原因,胤祥在康熙47年失宠是事实。而在废太子事件中胤祥参与夺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从后期雍正对他重用就可以知道,雍正绝不会重用一个曾经觊觎皇位的人。

历史记载胤礽对父亲恭敬孝顺,为何后来被批无视亲情?

因为胤礽被废了啊,按照古代的价值观念,一个男人没有孝道是最令人不齿的事情。胤礽的母亲赫舍里皇后是康熙的助力和爱人,在嫡长子去世之后,康熙又一次迎来儿子的诞生,但是赫舍里皇后因此难产去世,康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立这个孩子为皇太子。当时一岁的胤礽是被奶娘抱着走完册封礼的,行完册封礼后,康熙为爱子设立了专门的办事处。

康熙亲自抚养这个孩子,而胤礽的表现也没有让他失望,康熙亲自教授胤礽读书,每天上朝之前都要听胤礽背一遍昨天的书,而胤礽看一篇文章只要五遍就能完全背诵。康熙亲自选定名师大儒为太子教习,而这些老师们称赞起太子来不遗余力,说他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并且尊师重道,是个完美的好太子。当时太子弱冠之龄便能监国,他长得也是赏心悦目,因此从里子面子,胤礽都是一个完美的好儿子,这一点让康熙尤其满意。

但是皇子们渐渐长大,他们开始觊觎太子的位置了,所有皇子的敌人都是胤礽,于是在一波接一波的攻击下,胤礽招架不住了。康熙四十七年,皇子们向康熙报告了胤礽的劣迹:他性情骄纵,随意打骂贝勒和官员,纵容亲信索取贿赂。康熙更加不满的是胤礽经常越过他办事,没有皇太子的本分。康熙出巡期间,十八阿哥出了天花,但是身为大哥的胤礽没有半点着急,康熙责骂他的时候还敢顶嘴。

回京的时候,康熙发现太子竟然从窗户缝里偷偷看他,这件事狠狠地打击了康熙身为父亲的心,他觉得自己被儿子背叛了,这么多年来对儿子的培养付诸东流,于是康熙决定废太子。

为什么康熙是个好皇帝却不是个好父亲?



纵观清朝历史,康熙帝开创的盛世康熙朝是清朝的巅峰时期之一。人们认出康熙美国在政策远见和领土开发方面的巨大成就。但康熙不是神人,他很难面面俱到。他在治理国家上投入了太多精力,这导致他对子女不忠的教育。康熙,一个普通的父亲,并不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说康熙是一个好皇帝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他在稳定政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处打仗,边开疆拓土边守边;致力于维护满汉关系,颁布惠民政策,缓解民怨;此外,他学识渊博,编著了许多对各行各业都有总结意义的书籍。他一生勤奋工作,热爱人民。在他的统治下,清朝风调雨顺,是一派难得的繁荣景象。


康熙也是一个多产的皇帝,他有很多孩子。优秀的基因和后天的有利条件,让他的所有孩子都变得敏捷聪明。但是因为孩子太多,他不能不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


康熙在选择接班人上失去了大胆的战略勇气,犹豫不决和利益带来了九子的冲击,导致了九子后世的篡权。可以说,龙椅引发的纠纷,拆散了这么一个大家庭的分支,兄弟就是兄弟姐妹。这一历史悲剧的发生与康熙的教育风格,康熙也有责任。


长子是皇帝的长子。他追随康熙他南征北战,深受康熙的欢迎。但由于岳母地位低下,对皇位的过分贪图,康熙对他的野心十分畏惧。二儿子出生时被封为皇帝的长子。康熙对他宠爱有加,以至于纵容了他的儿子他挥霍无度,忍受着自己的急躁和愤怒,但最终几次被废黜,与王位失之交臂。阴三治军在各项研究中成绩卓著,主持编纂了许多优秀的书籍和典籍。


第四个儿子胤_,也就是雍正帝,他自己的表现平平,但他是笑到最后的人。他的职位是由制度赢得的。没有他的深入改革,就没有康乾盛世的延续。巴音的最大优势s是他温文尔雅,德高望重,深受朝廷官员爱戴。九子十子聪明机警。从后世的记载可以看出,两人都是能人;十三四岁,虽然还年轻,也可以出类拔萃,是龙凤呈祥。


九子只是康熙的精华有许多孩子。没有康熙的精心培育,我恐怕这么多优秀的人才都不能不会产生。它只是康熙s的爱情教育还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甚至有时候热烈的亲情也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这是最无情的皇族。康熙想做一个慈爱的父亲,却只能屈服于现实,做一个不太合格的父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4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