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宋朝的称呼方式

话历史 2023-07-19 19:10:51

如果你穿越到宋朝,大街上见到老人、大姑娘、男子、富户、市井百工,应该怎么称呼才准确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宋朝对不同人的称呼吧!

1、宋朝对老人的称呼

对平民中的老年男子,也可以尊称为“丈人”。例子:《录田父语》:先生乃揖田父,进而劳之曰:“丈人甚苦暴露,勤且至矣。”这是宋朝一位官员对老农的称呼。不过,现在对老人家都不要随便称“丈人”了,他会以为你想当他女婿。

2、宋朝对女子的称呼

宋人见到年轻女子,不管认识与否,均可称她为“娘子”或“小娘子”。例子:《宣和遗事》:师师出见徽宗,施礼毕,道:“寒门寂寞,过辱临顾;无名妓者,何幸遭逢!”徽宗道:“谨谢娘子,不弃卑末,知感无限!”宋话本《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这卖水的道:“告小娘子!小人怎敢暗算!”女孩儿道:“如何不是暗算我?盏子里有条草。”

请注意,如果你穿越到宋朝,见到陌生女子,切不可叫她“小姐”,因为在宋朝,只有那些地位下贱的女性如“三陪女郎”,才称“小姐”。

3、宋朝对男子的称呼

对年轻男子,则一般可称之为“官人”、“小官人”。例子:宋话本《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那老儿听了,籁地两行泪下:“复官人,老汉姓卢名荣。官人见那量酒的就是老拙女儿,小名爱爱。”宋话本《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作别,方欲起身,九妈又道:“秦小官人,老身还有句话。你下次若来讨信,不要早了,约莫申牌时分,有客没客,老身把个实信与你。倒是越晏些越好,这是老身的妙用,你休错怪。”

4、宋朝对市井富户的称呼

宋代已经流行称富户为“员外”,宋人方回《续古今考》载:“南渡前,开封富人皆称员外。”其实开封府之外的富人,也有称“员外”的。例子:宋话本《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这富家姓张名实,家住东京开封府,积祖开质库,有名唤做张员外。”宋话本《山亭儿》:“这襄阳府城中,一个员外,姓万,人叫做万员外。”《清明上河图》上也有一个广告招牌,上书“久住王员外家”,那是一家王姓富户开设的民宿。

5、宋朝对市井百工的称呼

对医生,可称为“大夫”或“郎中”,例子:《夷坚志?杜郎中驴》:杜泾郎中,河府荥河县上原村人也。世为医,赀业稍给。《清明上河图》中也有一间“杨大夫”医药铺;《东京梦华录》则载有一家“银孩儿栢郎中家医小儿”医馆。

对手工艺人,可称为“待诏”,例子:宋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这女娘子的父亲,姓张字元善。母王氏。夫妻二人,无一男半女。原是襄阳人氏,家传做花为生,流寓在湖南潭州,开个花铺”,人称“张待诏”。宋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这清一遂浼人说议亲事,将红莲女嫁与一个做扇子的刘待诏为妻。”

对酒店服务生,可称为“博士”,例子:《东京梦华录》:“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宋话本《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女孩儿迤逦走到樊楼酒店,见酒博士在门前招呼。”话本《山亭儿》:“家里一个茶博士,姓陶,小名叫做铁僧。”

对青楼鸨母,娼家姑娘一般称其为“妈妈”、“娘”,而其他人包括嫖客,可以叫她“某(姓)妈妈”。例子:宋话本《卖油郎独占花魁》:捱到天明,爬起来,就装了油担,煮早饭吃了,匆匆挑了油担子,一径走到王九妈(鸨母)家去。进了门,却不敢直入,舒着头,往里面张望。王九妈恰才起床,还蓬着头,正分付保儿买饭菜。秦重认得声音,叫声:“王妈妈!”九妈往外一张,见是秦卖油,笑道:“好忠厚人!果然不失信。”

在《水浒传》中,宋朝称呼别人的叫法是什么,是正确的吗?

我们小时候对宋朝的认识许多都始于《水浒传》,在痴迷于收集英雄卡片的同时,幼年的我们大概都想象过那么一群洒脱的豪杰,惩奸除恶替天行道,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

即便这些梁山好汉曾有过一些人生污点,也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掉。长大之后再看水浒以及一些相关的品读文章,才知道在那些快意恩仇的外表之下,同样隐藏着权力的争夺、利益的纠纷,就像晁天王中箭的那个“曾头市”,凭空虚构这样一座城镇,其名字也的确起得意味深长。

深究起来,《水浒传》成书于明初,其中人物环境情节的刻画不可避免会带有明朝的痕迹。书中所写的民俗更倾向于明代风俗,市井的繁华也是明朝小资本手工作坊兴起所带来的城市景象。

例如,北京城在北宋尚且属于不大重要的小城镇,但在宋江带兵攻打大名府一节,这里已经成了“市井闹热,人烟辏集,车马奔驰,一百二十行经商买卖,诸物行货都有,端的整齐”的大都市,显然是与真实历史不相符的。

那么假如真的穿越到了宋朝,抛却其他风俗不谈,你单凭着熟读《水浒传》的“功底”,能不能正确称呼别人呢?

“官人”一词在水浒中可谓是高频词汇了,不过你首先由此想到的可能是西门庆同志。实际上“官人”一词在宋朝有至少三种意思,在书中都有体现。

唐宋时,本是对有官职的人称“官人”。《梦粱录》中曾提到“吏部掌天官,依唐制,以文武有官人,分左右铨选名之。”神行太保戴宗在劝说石秀投靠梁山时曾言道,“(梁山)如今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便是在描绘招安做官的宏伟蓝图。

此外,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杭州话本小说中常出现以“官人”称呼自己或他人丈夫的词句,金老向鲁智深介绍赵员外时就说“这个便是我儿的官人”。至于“西门大官人”,其实也源自南宋杭州市民的口语,用于尊称身份高的男子,或者郑屠户、西门庆这样有特殊身份的大商人。可见在宋朝到处用“官人”虽然不算错,但是要注意地域和方言问题。

与“官人”相对的便是“娘子”,水浒中女性角色众多,如林冲夫人一样的贞洁烈妇有之,如潘金莲一样给丈夫戴绿巾的亦有之,她们通通被冠以“娘子”的称号。

在宋代杭州等地的口语中,“娘子”乃是普通人对自己妻子的尊称。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临行前曾对妻子说“娘子,小人有句话说,……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

一段话中三个“娘子”,可见林冲夫妻二人平日里相敬如宾,和和美美,更显出此时离别之痛。

此外,与“官人”类似,“娘子”也从对妻子的尊称发展成对年轻女子的称呼,除了王婆和西门庆称呼潘金莲“娘子”这样的典型例子外,宋朝话本《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也有:这卖水的道:‘告小娘子!小人怎敢暗算’;《北宋宣和遗事》李师师见宋徽宗,徽宗言道:“谨谢娘子,不弃卑末,知感无限”。

需要注意的是,与今天不同,“小姐”在宋代都是称呼婢女、侍妾、女艺人、妓女等地位低下的女子,随意称呼一个陌生女子为“小姐”的话,恐怕是要挨打的。

除了夫妻、男女称谓之外,水浒传中的谦称和敬称也是不胜枚举。

“太公”一词在汉朝尊称父亲或他人之父,例如刘邦的父亲就被叫做“刘太公”,《史记》中也记载,“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宋代这一称呼演化为孙辈称呼祖父,也可用来尊称老年男性,因此书中写到宋江之父,都记作“宋太公”,是没错的。

“伯伯”可以尊称父辈男子,也可以尊称与丈夫年龄相仿的男性。宋江到清风寨避难,小李广花荣就唤出妻子崔氏见宋江“来拜伯伯”。

不过,梁山好汉们见到宋江,一口一个“公明哥哥”,就不符合宋人的语言风格了。须知“哥哥”作为对年龄相近的男子尊称,起始于金代,北宋中原的诸好汉们总不可能跑到东北去学习女真人的风俗,再用来称兄道弟。

水浒中对于一些特定社会阶层或职业者的称谓颇为复杂,是否符合时人的用语习惯还需仔细甄别。

例如插翅虎雷横抓了刘唐,对吴用说:“教授不知,这厮夜来赤条条地睡在灵官殿里,被我们拿了这厮……”,称呼吴用为“教授”,是因为吴用是私塾先生。

而宋朝的“先生”则是对道士的称呼,或者是对卜卦、占星、行医等行当人的尊称。智取生辰纲前夜,六位好汉在晁盖家后堂饮酒,庄客来报告“门前有个先生要见保正化斋粮”,指的便是入云龙公孙胜。

“上下”一词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敬称父母,到了宋朝则敬称官府衙役,林冲被刺配沧州,走到野猪林时,董超和薛霸说要绑了林冲防止他逃跑,林冲只能无奈地说,“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

“相公”一词作为对丈夫的称呼始于明清,而在宋代尚属于对长官的敬称。拳打镇关西之后,府尹向上头禀报时曾说:“好教相公得知,府中提辖鲁达,无故用拳打死市上郑屠……”。

招安之后,宋江接到旨意,“饮酒中间,天使又将出太医院奏准,为上皇乍感小疾,索取神医安道全回京……”。这里上皇指代皇帝的用法,实则始于元明时期。金老称呼鲁智深为恩人,同样在元朝之前是没有记载的。

凡此种种,还有衙内、恩相、主人家等等名词,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列举,只是这些五花八门的称谓,穿越者使用之前,需要特别留神。

水浒中还有一个独特而有趣称谓系统,便是每个人的绰号。好汉们的绰号多是江湖人们所起,一般是为了吹捧这位爷如何牛掰。

“大刀”“双鞭”“小李广”这样的绰号当然是夸赞武将们对应的武功如何出神入化,“黑旋风”“霹雳火”“急先锋”刻画更多的则是人物性情,“双尾蝎”“白花蛇”“锦毛虎”等将好汉比作猛兽,无非也是突出他们的勇武过人。

网上对于“旱地忽律”“没面目”“短命二郎”这样不太好理解的绰号的解释已经颇为充分,此处不再赘述。单说一个绰号诨名中经常有的“病”字,例如“病关索”“病大虫”“病尉迟”等。

有人解释说意思是这个人的勇猛达到了让关索、大虫、尉迟恭生病的程度,笔者个人认为有些牵强。实际上“病”应同“并”,也就是齐头之意,例如病大虫薛永,应理解为薛永的勇猛就跟老虎一样。只是一说,有待商榷。

这么看来,仅仅凭一部小说,对一个历史时代也只能管中窥豹,甚至产生许多误读。无论汉唐宋元明清,还是如五代六朝那样的乱世,历朝历代既各有千秋,又一脉相承,不能割裂更不可混淆。细细探寻五千年每个角落的传奇,国学和史学的奥妙就在其中。

宋朝人称老师为夫子还是先生?

例1:
公输盘
曰:“夫子何命焉为?”——《
墨子·公输


2: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可见宋朝也是称老师为夫子。

宋朝怎么称呼朋友的母亲和父亲

安人:封建时代命妇的一种封号。宋代自朝奉郎以上其妻封安人。明清时六品官之妻封安人。如系封与其母或祖母则称太安人。

宋代的称谓习俗中,流行以贤否为标准再准而不再以贵贱尊卑为标准的称谓习俗,对尊贵者称为“公”,对贤者称为“君”,对老人或者父辈称为“公”、“丈”表示尊敬,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为“尊甫(父)”、“令尊”、“令堂”、“北堂”、“高堂”等,书信往来中常使用“尊履”来称谓对方。对家庭成员的称谓上,宋代称祖父为“祖翁”,祖母为“婆婆”,称父亲为“父翁”,叔父为“叔翁”。岳父为“妇翁”、称庶母为“叔婆”,称父妾为“妾母”、“少母”,称妻子为“内馈”、“儿母”,称妾为“小妇”、“次妻”、“小妻”等,称子侄、婿为“郎”,称女儿、侄女为“姐”、“娘”,称长女为“大娘”、“大姐”。

再补充一些:

古代社会对他人的代称,一般包括对家人、亲属、朋友的称谓以及其他称谓。对亲属的称呼,尊称自己的父母为“家严”、“慈母”、“堂上”、“膝下”等。若是姻亲关系则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若有世谊关系的加一“世”字,如“世伯”、“世兄”等。若是姻世关系的加“姻世”二字,如“姻世伯”。对家人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夫君”、“良人”、“相公”、“官人”、“外子”等,丈夫称妻子为“荆人”、“贱荆”、“拙荆”、“糟糠”、“中馈”、“大嫂”、“大姐”等。

对别人的晚辈称“令郎”、“令嗣”、“令爱”、“令婿”等,对自己的晚辈称“弱息”、“犬子”、“小犬”、“息子”、“息女”、“息妇”、“东床”等。对朋友的称呼,一般的互称则加一个“仁”字,如“仁兄”。根据具体的关系不同,又划分为同学、同事等。同学之间的称谓为“同窗”、“同科”、“窗友”、“砚友”等,同事之间的称谓为“同仁”、“同察”、“同人”、“同僚”、“同年”、“同寅”等。

宋朝为什么叫大宋

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

以发迹之地定国号

赵宋

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之前,是后周政权的殿前都检点兼任归德军节度使,这好像与“宋”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实际上,归德军因为治所在宋州(今商丘市南),所以归德军也曾经被简称为宋州,因而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选择了“宋”作为新朝的国号。

宋朝为何称[宋]

而且在古代有一个迷信的说法,叫做“龙兴之地”,一是指王朝政权的起源地;二指开国君主的出生之地;三指开国君主最初控制的区域,而赵匡胤的宋则符合第三种情况,喻比王朝万世不竭,扎根宋州,布德威于四方。故而取名为“宋”。

2、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王纣子武庚于商旧都(今河南商丘)。成王时,武庚叛乱,被杀,又以其地与纣的庶兄微子启,号宋公,为宋国(前11世纪中叶—前286)。战国初年曾迁都彭城(今徐州)。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商丘由此被誉为“中国圣人文化圈”。而且商人为主体的宋国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周朝分封的宋国(商朝后裔)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兼顾成汤、微子之名,以仁德治理天下,希望大宋可以像微子建立的宋国一样路不拾遗,国泰民安,井井有条,海晏河清。

3、后周太祖郭威据说是周朝虢叔的后人,大宋继承后周政治遗产,称宋也有向前朝“后周”致敬之意,脱胎于后周。严格来说应该称之为“后宋”。

4、此前另一个宋朝就是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所建立的南朝宋(420—479)。为了区别这两个宋朝,按照每个王朝对应的德运称呼刘宋为“水宋”(刘宋王朝对应的德运是水德),称呼赵宋为“炎宋”(赵宋对应的德运是火德),按照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正是应天顺命,继往开来,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宋朝,这就是宋朝国号的来源。

大宋通宝

5、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宋州升为应天府,后又升为南京,作为宋朝陪都,也是北宋四大京府之一。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东京,北宋亡。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继承皇位,改元建炎,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赵构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绍兴八年(1138年),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为行都,称为行在。

有宋一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其中北宋存在167年,南宋存在152年,共享国319年。

宋朝的成就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0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