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眼中,皇帝是天底下最大的,百姓都要听皇帝的,官员也要辅佐皇帝。但是皇帝也有一定的烦恼,就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争夺。丞相向来就有“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说法,他可是触碰权力顶端的人物,仅次于皇帝。而且自古以来宰相夺位的事情也常有发生,所以皇帝都会担心相权过大,依旧经常提防宰相。不仅如此,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想办法分割相权,如今宋太祖也不例外。
宋太祖的身份我们也比较清楚,所以他对于兵权和相权的人都十分在意,曾经的杯酒释兵权让很多人告老还乡,离开朝政,但是宰相的职位不能在通过喝酒解除了。
宋太祖当上皇帝后,首先考虑的事情就是宰相,因为不知道该用谁当宰相,宋太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选择用范质等人,他们都是北周的旧臣,因为有他们在,世人对新朝廷不会有抵触心理。
首先让三司掌管财政,随后又让赵普掌管军事,这样一来,相权就被分走一大半,范质等人的相权就这样被皇帝架空了。等到宋朝稳定了,不需要旧臣,于是宋太祖把范质等都换成自己的人,而最符合宰相的人选就是赵普。虽然是自己的人,但是皇帝还是很担心,于是借着担心赵普劳累过度的理由,有打算设立另一个官职,说是宰相的副手。
但是毕竟是个官职,总不能叫副手,所以宋太祖找到翰林学士陶毂,陶毂对于官职的了解也并不是十分精通,但是皇帝在前,总不能说自己不知道,于是陶毂临时想出来一个唐朝的官职,叫参知政事。
于是宋太祖就听从陶毂的意见,把宰相的副手叫来参知政事。不过陶毂是瞎蒙的,因为在唐朝的时候,有意分割相权,所以参知政事无论是权利还是地位,都比宰相高。却因为陶毂的言论,参知政事成为宰相的副手,不过参知政事后来的权利,也渐渐地高于宰相了。因为后来的事情和宋太祖想的一样,赵普也不靠谱,需要别人来制衡他。
赵普见状急忙跪下,表示自己没有打开过,并不知道里面是金子。不过赵匡胤并没有什么不满,说他收就收吧,毕竟国家大事又不是赵普做主。
虽然皇帝这么说,但是在朝廷官员眼中,赵普就是掌管国家大事,因为赵普当宰相以后,很多事都独断专权,导致朝廷官员都觉得赵普就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曾经负责分权的参知政事不敢发言,导致他的工作渐渐成为给赵普打杂的工作。
而且在宋朝,秦、陇的木材都很珍贵,但是赵普常常就能派人前去采买,渐渐地让皇帝开始疑心赵普,而这个时候别的官员也趁机说赵普的坏话,所以皇帝决定,应该分走赵普一半的权利。
因为三司本来就是掌管钱财的,分走相权的,但是如今三司的存在已经不能制衡相权,于是宋太祖决定再加一个官职制衡,思来想去,宋太祖就把目光放在了参知政事上,曾经本想着做副手,让宰相收敛一些。
如今只能提高参知政事的权利,能够分走相权。因为参知政事只是副手,所以他没有宰相的印信,于是宋太祖决定,让两个人轮流掌管,这样相权又一次地被分割。
参知政事在权利上和宰相的权利一样大,有利于宋朝掌管朝政,方便宋朝皇权的加固和稳定,也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0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宋朝文化与唐朝大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