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无能的谋士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东吴在我看来最厉害的一位主公就是孙策了,他能征善战,威武霸气不逊于曹操,可惜被刺客偷袭而死,英年而亡!在他死前曾托孤于三位武将大臣,其一是周瑜、其二是张昭、其三那就是鲁肃,正所谓“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难断询周瑜”。但显然大家看完了三国史就会发现,张昭这个人是不称职的,更配不上托孤大臣这个身份,为何呢?
赤壁劝孙权投降
曹操征讨袁绍结束后,中原九州之地已尽入其手,霸业将成、就差东吴六郡了,在荆州水军的协助下,曹操携百万军南下、兵锋所向难以匹敌。这时诸葛亮作为刘皇叔的说客来访东吴,希望孙权能与自家主公联手抗敌,在这种背景下,东吴内部文臣武将产生了极大争议。
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文臣希望投降,以周瑜为代表的武将派却觉得能力战;
张昭主降他是觉得反正也打不过,不如投降了求个周全,东吴还能避免灾祸。但他忽视了一个问题,曹操这个人他是杀降的,前有徐州、后有柳城,曹操都是为了报仇把整个城的人杀了干净,会因为你东吴投降就一定放过你吗?
其二、张昭降了但凭借他在江南地区的威望,当个地方官还是不成问题,但孙权呢?还能让他安稳继续当诸侯嘛?这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在孙权看来张昭主张投降就无疑于二五仔的行为,只是事后打了胜仗懒得计较罢了。
夷陵劝孙权投降
又是孙权挨揍,又是东吴大军临境,张昭在刘皇叔伐吴后再次选择了投降;
这次他的说法是,刘备既然因为关张之死迁怒于我们,为避免灾祸,我们就交出罪魁祸首,实在不行,我们就把荆州也给还回去,只要建业无碍,江东就能一直昌盛下去。可问题是,人家吕蒙累死累活地打下来的荆州地盘,被你当筹码般一文不值地还给了刘备,不战而降,这样好嘛?
好在最后孙权又没有听从他的说法,让陆逊出任大都督,在夷陵大败了蜀军,又一次地保全了东吴的基业。(张昭作为内政之臣,分析三国局势是他应该做好的,可对比鲁肃实在是太差劲了。)
孙权登基后
在孙权打败刘备登基称帝后,曾在大殿上开了一场庆功宴,席间孙权嘲讽张昭“当年赤壁我若是听了你的,现在早就在曹丕手下乞食了!”吓得张昭俯身在地,不敢动弹。其实我们从当年孙策托孤于他这点上来看,张昭这个人未必有多坏,至少一定是比较忠诚的,但实在是能力不行,多次提出错误的决定,要不是孙权精明,换个刘禅来当东吴主公那早就亡国了。
罗贯中老先生,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虽然非常尊重历史,却高举着“拥刘反曹”的大旗,于是在小说仅有的三分假中,为刘备及其麾下的文臣武将大开光环,而在文臣中,光环最大的人,则要当属诸葛亮。因此,在很多人心目中,诸葛亮是演义中最牛的谋士。但是,如果我们细读演义,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有一个谋士,不但曾吓坏过诸葛亮,还曾坑过曹操,逗过鲁肃,怼过刘备,这个人是谁呢?
他不是别人,正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庞士元,庞统号凤雏,是荆州名士之一,在演义中是水镜先生的得意弟子。虽然他的结局并不好,在雒城一战中,被乱箭射杀,但是他的确有上面提到的“光辉事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一、坑苦曹操
在小说中,他虽然在刘备寄居荆州的时候,就已经被提及,正式出场的时候,却已经到了赤壁之战——当时他在江东,为周瑜效力,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的计策之后,诸葛亮负责借东风,周瑜则负责让曹操把船只连在一起,而替周瑜执行这个任务的人,正是庞统。虽然设计让蒋干把他带去江北的人,是周瑜,教他该如何行事的人,也是周瑜,但的确是他亲手坑了曹操,为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奠定了基础,从而导致曹操大军烧溺死者不计其数,无奈败走华容,差点被擒杀。
二、吓坏诸葛亮
火烧赤壁后不久,孙刘联军便开始内斗——诸葛亮三气周公瑾,不但占足了便宜,还气死了江东大都督。更过分的是,气死周瑜之后,诸葛亮还不肯安分,亲自跑去江东吊祭,并哭的“情真意切”,让江东不好发作。可是,当他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一个人突然抓住他的袖子,叫道: “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 诸葛亮大惊失色,“急视其人”,原来识破诸葛亮用心的,不是别人,正是庞统。
三、逗过鲁肃
从前面两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庞统智计超群,不愧是能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但是他不仅有才,却还非常有恶趣味,这是怎么回事呢?细读小说,我们就会发现,不同于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庞统相貌非常丑陋,而江东这主孙权,却是个颜控,又嫌弃庞统狂傲,于是一直不肯重用他。这个时候,庞统已经萌生了,转投刘备的想法,而鲁肃也不忍心这样的大才被埋没,于是问庞统有什么打算,庞统却回答说,自己想要北投曹操。
鲁肃当然不肯同意,于是劝说道:“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见鲁肃这么一本正经的劝说,他才说出,自己本来就打算投奔刘备,刚才只是开了个玩笑。不知道这个时候,鲁肃内心更想暴揍庞统一顿呢,还是更庆幸他并非铁心投奔曹操呢?
四、怼过刘备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庞统是一个真正的狂士,这也是除了貌丑之外,孙权不肯重用他的另外一个原因,不过,不仅孙权感受过他的狂傲,刘备也未能幸免——入川之战时,刘备拿下了涪关,大摆庆功宴,并道“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作为主张伐蜀,且为刘备献计之人,却在此人浇了刘备一头冷水,道:“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要知道,刘备一直在努力营造仁义的人设,庞统这句话,相当于撕开了他虚伪的面具,于是刘备恼羞成怒,直接与庞统翻脸。在演义中能把刘备气成这个样子的,又有几人呢?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庞统在演义中,算是一个昙花一现的谋士,并没有献出太多奇谋,但他的确是其中最牛的谋士,毕竟他的很多“成就”,就连光环最大的诸葛亮,都没能“达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8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