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晚清为何能顶72年之久呢,主要的原因有一下三点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11:09:42

晚清为何能顶72年之久呢,主要的原因有一下三点

还不知道:晚清为何能顶72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而且距离现在的时间也不算长,可考的历史也比较清楚,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清朝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为开始,到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12年被迫退位,总共历经了10个皇帝,总时间历时276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不算短命王朝。今天小编要说的是,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已经让中国乃至世界看到了清朝政府的衰败无能,为什么还能苦苦支撑到1912年才亡国呢?小编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值得思考:

第一:清朝政府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前没有太多外患

其实,闭关锁国从雍正时期就已经展现苗头了,而到了乾隆皇帝的时候,闭关锁国政策既全面,又严格,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清政府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得意洋洋,从侧面来看,闭关锁国使得大清朝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之外,也免去了不少的外部争端,这一丁点好处,暂且可以自我安慰一下吧。因为闭关锁国,大清朝的骄傲从乾隆时期到道光时代,都一直存在,要不是道光皇帝下令林则徐虎门销烟,致使鸦片战争的产生,中国还不至于被迫打开国门。

从鸦片战争以来,清朝的软弱无能,以及衰败日益被人们所见,而且妥协作为唯一的处理方式,也让清朝政府得以缓一缓,又缓过了一些时日。如若不然,很可能就不会有后面的光绪,溥仪了。

第二:清朝内部相对团结,没有出现大的政变

这个“团结”是相对的哦,小编不是说清朝政府内部很团结,只是说相对历朝历代来讲,这种自始至终内部的情况,没有太多的兵变,政变,其实,封建社会发展到清朝这一代,很多东西都是历朝历代玩了又玩的,所以,也肯定是有所提防,到清朝时期也不会那么容易出现像汉朝时候的七国之乱,以及什么董卓篡权,西晋时代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也不会像唐朝那样有玄武门之变,大明时期的靖难之役等等。这种内部的相对团结,没有大臣和权臣的政变,也体现了清朝时期的政治状况。要不是外国船坚炮利,大清朝内部的生态平衡估计不会那么快被打破。而被打破之后,也还能够勉强继续维持。

从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来看,清朝还是可以在当时如此羸弱的情况下,将他们压制下去,若非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战争,清朝还是可以再撑多几年的了。

第三:清朝历代执政者都算称职

我们都觉得一个朝代的灭亡,皇帝首先是受到最大指责的,即使如明朝崇祯皇帝那般,也都会受到指责。但是清朝来看,整个朝代,要说出哪个皇帝特别荒淫无度,横征暴敛,昏庸无能,小编觉得是没有的,道光最后是忧心国家和外交病死的,而道光的爸爸嘉庆,即乾隆皇帝的儿子,也是励精图治,想办法禁止鸦片,因为从乾隆皇帝手中接过清朝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局势,嘉庆励精图治,实行各种变法,最后还是没能拖得住颓势,到了道光的时候,基本已经烂了。所以说,嘉庆和道光这两个皇帝的年号就看出来了,“嘉道”中落了。

但是从侧面来看,也正好是有这些在王朝末端还苦苦支持的勤奋执政者,才使得清朝一度可能出现复兴,才使得清朝在之后,还能够苦苦支撑几十年。如果清朝后期出现某个荒淫无度,横征暴敛,像周幽王或者商纣王之类的君主,那肯定是撑不到1912年的。

综上所述,清朝的政权在历代封建社会中还算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康乾盛世的强大,也是世人有目共睹,只不过时间不等人,闭关锁国终究只会导致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即使让清朝活到五百年,还是依旧改变不了这样的结局,所以,还是改革开放好,哈哈,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小编就讲到这里咯,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欢迎一起交流学习,也欢迎大家点赞,转发,评论,收藏哈,我们下期见。

晚清时期地方势力如此强大,为何没有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

晚清的时候,地方的势力非常的强大,但是为什么却没有形成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呢?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个原因,清朝时期的武将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将,这些武将们饱读诗书,是受过儒学教育的文化人。这些武将们虽然手握重重权,但是更为尊崇天子。第二个原因,清朝的时候,中央集权还是高度集中的,虽然地方势力的权力已经有所加强,但是清王朝更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所以地方势力更不容易形成割据的局面。

在唐朝的时候,藩王割据局面的形成有思想上的原因。唐朝非常重武,并且唐朝的思想控制并不是非常的集中。所以藩王们就是一些蛮干的武夫们,不讲究对中央的顺从,只追求自身势力的壮大,于是导致了唐朝的灭亡。但是清朝的情况完全相反,清朝重视儒学,将儒学作为在正统的思想。不管是文人还是武夫,在朝堂上做官的人都是受过程朱理学教育的人,谨遵三纲五常,有道德准则。因此清朝的地方势力虽然强大,但是还是尊崇天子,服从君王的统领。

清朝的时候,中央集权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表现在政治上,还表现在思想军事上。晚清时期,出现了很多手握重兵的大臣,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之流。这些人虽然看着有自己的军队,但是在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人是不可以随意调动军队的,一方面是中央监管的非常严格,另一方面是这些大臣们没有下达命令的权力。军队不会随意地接受大臣们的调遣,从这两个方面就可以决定藩王割据局面不可能形成。

晚清中央虽然式微,地方势力有所增强,但是依旧没有形成藩王割据的条件。

为什么晚清时的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

感谢大家于百忙之中,还来看小编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编都在辛勤劳作,只为等您到来!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分享各类穿衣搭配,观看辛苦了,谢谢,祝您阅读愉快,天天有个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欢小编的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关注小编吧

中国靠大,日本靠墙,泰国靠巧

/8435e5dde71190ef6d37c316c51b9d16fcfa602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近代以降,亚洲许多国家都沦为了西方的殖民地,唯有三个国家避免了被殖民的命运,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日本,另一个是泰国,关于这三个国家为什么能够避免被殖民,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靠大,日本靠墙,泰国靠巧”。

那么,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对近代中国有殖民野心的国家有很多,但是最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殖民中国。历史上,中国曾经很多次亡国,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如宋元易代,明清易代,但是那只是民族之间的政权轮替,与近代西方国家想要对中国实行的殖民不一样。自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就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先后与列强之间爆发过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等大规模冲突,虽然中国所遭受的损失一次比一次大,但是最终都没有使中国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e61190ef76c6a7efd3eaf9eff6faaf51f2de662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广大、均势、奋斗:

当然,首先就是因为中国足够大,无论哪个列强都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吞并中国,西方列强多是通过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地重要城市设立租界的方式来对中国的政府和社会施加影响,因为没有足够的实力,所以列强们都倾向于保留中国的中央政府,意图实行以华制华,但是实际上即便是中国的中央政府,包括清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0b55b319ebc4b745cd25e6dfc4fc1e178b82154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其次,西方列强乃至日本在中国形成的均势也是导致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原因。英法美日等国之间,在侵略中国的问题上,没有足够的实力独自占领中国,因而在中国形成了均势,每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另一个国家对中国的影响过大,这就很好的避免了中国被殖民的命运。

当然,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的奋斗与努力也是避免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一个重要。如果单纯够大,而内部一盘散沙,像印度那样,仍然不能避免被殖民的命运。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爱国志士,在抵抗侵略和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奋斗不息,中国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2cf5e0fe9925bc317791505155df8db1ca13702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世界步入大航海时代后,亚洲各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各国纷纷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7?不过呢,不也有六个国家未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分别是:中国、日本、泰国、伊朗、土耳其、阿富汗?7?

/c8ea15ce36d3d5395dc45e0a3187e950342ab07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一)、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牢固,依然无法被彻底解体,因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有着强大的抵抗力?7?

/c2fdfc039245d6888bcee36dafc27d1ed31b242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事实上,直到现在,自然经济(也就是农业)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依然占有很大的比重?7?

(二)、

文化上,虽然近代对外战争屡遭失败,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优越感并没有丧失,洋务运动讲“中体西用”,戊戌变法讲“托古改制”,都体现了这一点?7?

/8d5494eef01f3a290a2f84079225bc315d607c1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另外就是传统的“华夷之辨”,让我们对西方侵略者有着天然的排斥?7?

(三)、

具体来说,义和团运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7?

义和团运动展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国侵略时爆发出的强大力量,让西方殖民者意识到了“文明诸国皆无能力与脑力可统治此世界生灵之四分之一?7?所以,西方殖民者转变了侵略方式,改用扶植清政府作为他们的统治代理人?7?

/faedab64034f78f070c7cb3a72310a55b2191c2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列强为什么要有殖民地?

殖民地相对于列强来说,主要是什么情况呢?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全面落后的状态,西方列强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控制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殖民地能给列强提供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商品倾销市场,一个是廉价的资源。

对十九世纪前期的西方列强来说,主要缺乏的是廉价的资源,以此来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获取高额利润。而到了十九世纪晚期,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列强更需要的是市场,而不是资源。

也就是说,前半期是供应不足,需要从殖民地掠夺,后半期是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更需要开发新的市场。

所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列强对殖民地的需求情况是不同的。十九世纪上半期之前,列强对殖民地都是以低廉的成本进行控制,然后进行竭泽而渔的掠夺。而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大多数列强更需要能够商品倾销市场,而不是直接掠夺资源来进行生产。

/0823dd54564e9258e4ccd7279782d158cdbf4e7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当然,对于后发现代化的列强来说,他们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倾向于能够建立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例如德国和日本,意大利,他们都更希望得到更多殖民地。但这时候能够瓜分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已经被瓜分完了,没给他们留下多少。所以,他们需要发动战争,从帝国主义前辈手中夺取殖民地。

中国被打开国门的时候,与非洲或者拉美那种殖民地完全不同。虽然中国没有经历工业革命,经济上落后于西方列强,但是中国的政治并不能算是特别落后。中国有成熟而稳定的中央集权统治机器,有成熟发达的文官官僚体系,有自己的文化,而是以此为傲。

所以,对列强来说。要把中国变成一个完全的殖民地,就意味着要投入极高的成本,甚至会超过他们能够获得的利益。这对志在获取超额利润的帝国主义列强来说,是一个不划算的买卖。

相反,只要他们能够以武力威胁和敲诈清政府,迫使清政府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开放市场,并且维持基本的政治秩序,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所以,很多时候,列强虽然也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但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而不是彻底推翻清政府。甚至于在清政府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宁可帮助清政府继续维护统治。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我们如果看看晚清历次丧师失地的反侵略战争中列强投入的兵力,就会感到很屈辱,因为对方完全是用武器和军队之间的代差优势非常大,所以他们投入的兵力往往很少,也可以获得碾压式的胜利。

/d01373f082025aaf25d52f02f0edab64024f1a1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而且,在中国国门被打开的时候,列强之间的均势已经基本达成,谁也不愿意冒险投入巨额的成本来推翻清政府。只有临近中国而且是后发现代化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和俄国对中国有领土诉求和征服欲望。但这是不符合老牌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的,他们就会出面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三国干涉还辽。在英法俄三个列强的压力之下,已经通过战争占领并且得到清政府同意占领辽东半岛的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晚清时代的中国虽然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却没有变成完全的殖民地,至少统治中国的并不是列强派驻的总督之类,而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政权。

这种情况在二十世纪初期被打破了。尤其是再一战之后,列强实力受到严重损失,从而也失去了压制日本的扩张冲动的能力,所以日本成为了晚清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个试图全面征服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

第一点,中国足够大。

/54fbb2fb43166d2286bb445d4d2309f79152d22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大家都知道,清王朝巅峰时期,领土面积达到1300万多万平方公里。这种规模体量,在任何时代,世界上也拿不出一二个。想侵略中国的那些西方殖民者,本身体量人口就不多,想完全占有这些土地。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儿,当然了如果没人住那也是无用。别人甚至可以直接占领了。所以这就涉及到第二点。

第二点,中国人口足够多。

中国自古以来基本上人口在世界上的排名除了个别战乱年代之外。大都能稳居世界第一。在清末期的时候中国人口已经达到4亿以上了。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5%以上,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当时的世界超级大国英国人口直到清朝灭亡时也不过区区4000万。可以想象,在此规模下任何一个殖民者想单独吞下中国。都会犹如蛇吞大象,压根吞不进去,何况各殖民者之间本身在华利益各不相同,也是互相制衡的,谁都不希望另一方把中国这块大肥肉被别人独吞!当然,人口多,若分布均匀一点就更好了。当年外东北地区之所以能轻易的割让给沙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那里人口过于稀少。

可以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两方面来讲吧:

内部原因:

1.清政府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统治者,没有造成更大混乱的因素。

2.洋务运动强行续命,最成功的战绩是在缅甸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法国陆军。

3.文化体系不同,对洋人的认同感不高。

4.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外来基督思想并没有对人们造成多大的思想洗脑。

5.义和团,太平天国运动让洋人意识到中国跟印度非洲那些国家不同,中国政府虽然抵抗力不是特别高,但是民间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的。

6.清政府依然是世界上的一个强国。虽然跟欧洲那几个资本主义国家比差很远,但是清朝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只是跟拉美那些小国家相比。

7.中国人守旧,对于洋人更多的持有拒绝的态度。

8.国家领土太大,人口太多,不容易一下子全部占领和统治。

外部原因:

资本主义力量并不是特别强大,参见俄国日本的改革,都是比较晚的,甚至美国在没有完成南北战争之前,资本主义的力量都是比较弱的。

/d31b0ef41bd5ad6eba0135238acb39dbb7fd3c7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2.新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以美日德为主,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

3.中国市场太大,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不会容忍单独国家独享。参加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在华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4.并没有出现像核武器这样的碾压性的武器,中国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但是并没有到被碾压的地步。

5.旧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资本积累,更多在乎维持现有体系。参见一战前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更多的不是用于技术革新,而是贷款给日德等新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为什么二次科技革命是在美德等国家优先爆发的主要原因。

6.外国佬可能更多的想蚕食中国

第三点,清末中国国力尚可。

/b812c8fcc3cec3fda08ef6bcdd88d43f8694274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正所谓瘦死骆驼比马大。依托中国庞大的国土和人口。这么大的基数摆在那,中国再穷,只要不是作死瞎折腾,总体国力放在世界上仍然是可观的。就如现在的印度,基本上各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但总体国力放在世界上来说仍然不弱。所以清朝末期中国政府依托这种国力,哪怕科技等严重落后,他仍然可以通过金钱等手段得以维持一只可供使用的军队!假若不是慈禧老佛爷为首的满清贵族保守软弱,换做是一位有作为的铁腕统治者实行制度等变革的话,中国完全可能在清末实现中兴,彻底改变中国历史命运。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人的文化思想凝聚力足够强。

大家都知道印度,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印度那么广阔的面积和众多的人口却仍然被英国殖民了两三百年。为什么呢?别的原因我不多说,但众多史学家公认的一点就是,那时候的印度次大陆没有形成自己统一的思想文化,没有足够的民族凝聚力是造成印度被英国殖民那么久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在这点上却是完全不同的。

/a044ad345982b2b7d050680d3aadcbef77099b2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基本就是儒家思想统治史。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思想传了那么多年。在中国仍然掀不起多大波澜。可见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历史长时间在世界上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更是造就中国人无与伦比的民族自豪感,虽然清末的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认识到中国并非还是那个心中想象的天朝上国。但是每一个有自尊心的华夏儿女,无不希望中国能恢复祖先的荣光。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那一刻起,使每一个有民族认同,有自尊的中国人为中国强大,统一而前赴后继!其中义和团运动和后面一系列的革命之所以产生,不能不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跟这些有关。西方列强也是通过义和团等运动,认识到中国人这种潜在的又根深蒂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彻底放弃了完全殖民中国的想法,因为这样代价太大太大,得不偿失!后来的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就是明证!

/bf096b63f6246b60d5e9e3bde0f81a4c500fa21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当然,除了以上四点,还有很多的外在因素,比如当时的西方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之间战争也是不断,并不可能完全把心思放在中国,以及各西方殖民者离中国距离太过遥远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赋述了,如若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或意见,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1.国土面积太大,单一国没法一口吞并,多国又互相牵掣,就像毛子想独吞东北,很快来个“三国干涉还辽”,

2.华夏文明根深蒂固,基督教进步缓慢,传教士不成功,中国不像菲律宾墨西哥,居民多为当地土著,容易洗脑,想当初,满清入关,“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抵抗极其激烈,最后满清也是借汉奸做事,以汉制汉,才慢慢统一,况且满人汉人长相并无大异,如果像北美非洲那样列强派遣总督来中国管理,直接抵抗恐怕比当年满清剧烈百倍.

3.晚清虽腐败无能,国力尚在,约占世界四分之一多点,欧洲诸国重商主义立国,既然可做生意赚钱,干嘛刀兵相见,反过来,非洲南美土著未开化,资源丰富,选择殖民方式就更有利,1840一声炮响,鸦片战争也是为了做生意,打完签完合同走了,他们对推翻中国皇帝不感兴趣,成本太大,没有更好的选择之前,先彼此维持现状

4.中国在欧亚大陆版块,地理上资源不够丰富,既不像南非有钻石,墨西哥有黄金,甚至49后还被认为是贫油国,人多资源少,人还脑壳硬,适合做生意不适合殖民

5.反观华夏历史,经过三国五湖乱华南北朝以后,到了唐宋元明清,外族就很难统治汉人,元朝未融入华夏文化,一百年不到就被逼回草原放羊去了,满清拼了小命努力学习汉文化,维持的长一点,以满族消失为代价融入汉族,你在今天几乎看不到纯正满人,诸君,最后瓦解满清的还是中国人自己,你听,武昌起义,一声炮响

6.事后分析这种问题,可以找到一百条说的过去的理由都不难,难的是对当下是对民族未来的走向精准预测,我没有这种能力,不能妄言

清朝被列强打了72年,为何还能坚持到1912年呢?

说晚清被列强打了70年,未免太过夸张了。实际上,晚清的对外战争十分有限,其中还不全是吃败仗,统计如下: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败。

1858-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败。

1883-1885年,中法战争,平。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败。

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败。

换言之,在整个晚清七十年中,中国与外国发生了5次战争,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都是小规模战争,受影响的范围十分有限,仅仅限于边境地区。

至于八国联军之战,虽然京城被攻陷,但洋人之举实际上是为了解救外国公使,列强并没有做进一步的打算。

其中受创最大的两次,一次是英法联军之役,这次北京同样被攻陷,局势是十分危险的,不过,更大的危险并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内部。

如果说,清廷应该灭亡的话,这次是概率是最大的,因为1860年时,不但有英法联军攻陷京城, 其他地区也基本糜烂,包括南方的太平军,北方的捻军,还有陕甘之乱,另外在西域同样如此,正的四面楚歌,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

可以说,这是清朝建立之后,最为危急的时候。可是,清廷居然挺过来了!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由此清朝得以续命50年。

另外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甲午战争,当然,当时的小日本算不上什么列强,这次的战争实际上也是中国的洋务新政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大考验。

结果,小日本胜利了,老大中国败了。

从影响上和对国人的冲击来说,甲午战争的惨败远远胜过之前的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有中法之战,因为之前败给的都是西方列强,而这次却是一向被看不起的小日本!

由此,一些国人激动了,激动完了就开始乱来,这就有了之后的戊戌变法乱搞一气,结果又引发了两年后的庚子劫难。

所幸的是,在庚子年后,慈禧太后毅然改弦更张,推行清末新政,老大的中国重新焕发新的生机,清末十年生机勃勃,是二十世纪中国中最后的十年之一(另一个是八十年代)。

可惜的是,势头良好的清末新政,最终被日本人豢养的士官系和革命党给摧毁了,最终,中国再次进入分裂与混乱,由此进入了最可怕越来越黑暗的几十年。

相比民国后的几十年,晚清时期还算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晚清的国际社会确实十分恶劣,简直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国际社会没有公正强大的霸权,弱小国家十分不幸。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便是野心勃勃的强国也吃了大亏,国际社会才有所改变,那种弱肉强食的规则虽然没有改变,但毕竟要有规矩多了。

由此,很多国家包括战败国日本也得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最近的四十年也受益这一波全球化,由此成为国际社会上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8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