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皇帝批阅奏折都会写什么,他们写的都是一样的吗

以史为鉴 2023-07-02 12:22:29

古代皇帝批阅奏折都会写什么,他们写的都是一样的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奏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我国汗青上,关于皇帝来讲,批阅奏折是每天的例行之事,那皇帝通俗都邑在奏折上写些甚么呢?南京一个博物馆晒出了一组康熙皇帝批阅过的奏折,人们看了以后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一句句朱批“知道了”确切就像全能词,非论是哪个大年夜大年夜臣,非论甚么事宜,都十分合用。

展出的奏折上,都邑康熙皇帝的亲笔批复,而写了“知道了”这三个字的奏折占了很大年夜大年夜一局部。比如,有一次科举查验时,江南考场产生了严重的作弊案,担负人曹寅便将他知道的状况向康熙皇帝做了具体陈述请示,一共写了6封奏折。不过康熙除在第5封奏折上作了较长批复外,其他都是很繁复的答复,有两封仅写着“知道了”。

细数一下,博物馆展出的31件奏折中,有15件奏折的批复是“知道了”,占了近折半。那如此简单的批复可否注解康熙皇帝对政事不担负呢?

其实不然,专家诠释说:皇帝批阅奏折时写“知道了”一点也不奇特,因为这类白话化的说法很早就有了,很多人都觉得“知道了”是此刻的措辞,但其其实现代,步履措辞交换有很多都跟此刻是一样的。

除“知道了”,康熙还有更繁复的批复,像姑苏织造李煦递下去的一封折子,康熙的批复就只要一个字,“是”。

除康熙皇帝,雍正帝也曾批复“知道了”,在《真迹选》中收录的69件雍正朱批中,“知道了”的批复就呈现过8次,乾隆皇帝的朱批中也多次呈现“知道了”。

有汗青专家就说,每个皇帝批复奏折都不合,除与内容相干外,还跟皇帝的文明程度与小我经历有关。康熙好学,很多轨制都是他阿谁期间拟定的,事前也没有端方说要若何批复奏折,康熙对比聪明,就构成了本身的一套干事编制,因为需要措置的任务多,所以奏折上的批复就会简单一些。

古代臣子上奏折通常为黑色字体,为什么皇帝批回复用朱批?

古代臣子有事情给帝王汇报,他们就会写一封奏折给帝王请示,然后帝王会用朱批回复。之所以帝王要用朱批,这主要是为了让批示更加醒目,也是为了显示帝王地位的尊贵性。



相传,帝王用朱批批阅臣子的奏章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日理万机,地方上报的奏折一下就增多了。秦始皇发现用黑笔批阅大臣们的奏折,自己的批复和大臣们写的情况容易混淆,还有可能造成漏批的问题。所以,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用红笔在奏章上面写批示,这样一来,就不容易出错了,也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用朱批也被后面的君主沿用,可见秦始皇制定的东西上到国家制度,下到简单的批示技巧都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现在,老师改学生作业的时候,也是用的红笔修改,我想也是受到古时候帝王使用朱批的影响吧!

帝王自古就讲究一个独一无二,他们有很多专用的东西,比如他们可以自称“朕”,穿龙袍,而别的人就不行,谁僭越了谁就可能被杀头。大臣们上书都是用的黑笔书写,如果帝王批复也是用的黑笔批复,那么不容易区分两者的区别。因此,帝王们选择用朱批,这样君臣之间的区别一下就区分开来了。

总之,帝王用朱批,最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让批复更容易被大臣们看到,也有点显示自己地位的作用。

康熙和雍正批阅奏折内容完整版 皇帝和大臣对话微信版

前段时间网上传出了几张康熙和雍正皇帝批阅过的奏折,没想到内容竟然这么有意思,还在网上引起了很多网友们的关注和吐槽。原本以为皇帝批阅的奏折都会是什么国家大事,没想到有些奏折的内容竟然就像现代普通人用微信聊天一样,问些家长里短。也会苦了康熙和雍正每天回复大臣们的留言要回复的这么晚。下面就为大家准备了这次批阅奏折的完整版,还有网友专门制作的微信版,感觉都非常的有意思,赶快来看一看吧。

近日有网友整理出了康熙和雍正批阅过的奏折,看完后简直爆笑!终于知道为什么电视剧里的他们批阅奏折到半夜了。有人说,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像皇帝批阅奏折一样,看朋友圈、刷微信、审阅天下大事、感觉不错的留几处言,告诉文武大臣,朕知道了……

那你知道真正的皇帝

每天批奏折是什么感觉吗?

下面是台湾网友整理的

部分清代皇帝奏折和回复

大家感受下:

闽浙总督:这是台湾的土产——芒果,献给皇上您享用!

康熙:知道了,这东西没什么用,不要再送了!

然而过了一个月......

闽浙总督:这是台湾的土特产芒果,献给皇上您享用!

康熙:知道了,之前没见过芒果,本来想看看,看完觉得也是没什么用,不要再给朕送了!(让你别送了,你把朕的话当耳旁风是不是?)

“知道了”

是康熙常用的朱批用语,

儿子雍正,以及最崇拜他的孙子乾隆,

也有样学样,

喜欢在朱批上写“知道了”

当然有时候奏折太多

对于一些“没营养”的奏折

“知道了”都懒得写

就写一个字:“览”

福建水师提督:启禀皇上,台湾有个夫人拾金不昧!

雍正:已读(这点破事儿也发奏折?这是你一个“南海舰队司令员”该关注的事儿么?)

杭州织造:禀告皇上,朱一贵聚众起兵了!

康熙:你说话没头没尾的,什么鬼

其实皇帝这么回复已经很客气,因为这个杭州织造报告的消息,其实是个旧闻,早在之前两个月就有人报告过。

闽浙总督:禀告皇上,台湾有奸民聚众起事了!

康熙:这件事有点大,正在写招抚谕旨

按照历史记载,朱一贵当年4月底起事,闽浙总督5月初上报,6月中旬清军登录,6月底局面平息。然而这个杭州织造孙文成却在7月跟皇帝说“台湾有人聚众起兵啦”..

可以想象皇帝看到当时的心情...

杭州织造:法雨寺住持圆寂,还有个叫仇兆鳌的文人前段时间也死了

康熙:你把向朕请安的褶子和这个奏折放在同一个封套里面,欠收拾吗?

这位官封杭州织造的孙文成不仅糊涂,

还特别喜欢向皇帝请安,

下面是他给雍正写的请安奏折: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又胖了一点

(杭州织造:千万不能让皇上把我忘了)

(雍正:你够了!)

可能是因为孙文成的请安奏折太多,

皇帝都被搞糊涂了,

比如下面这样

杭州织造:这是天气和粮食价格报告,请皇上过目

雍正:朕很好

这个直隶总督也很莫名其妙,

已经上奏过的内容,

翻来覆去地发

直隶总督:这是顺天府保定府等地6月初下雨的情况

康熙:到处都下雨,报告雨晴的奏折太多了,而且京城和京北的情况我早就知道了

直隶总督:这是顺天府保定府等地6月初下雨的情况

康熙:已经回复过了啊

直隶总督:这是顺天府保定府等地6月初下雨的情况

康熙:已经回复过了啊

直隶总督:这是顺天府保定府等地6月初下雨的情况

康熙:京城和京北12日又下了大雨我已经听说了,不必再报告了

直隶总督:这是顺天府保定府等地6月中旬下雨的情况,河道状况安好没有蝗灾

康熙:(尼玛....)27日的雨我知道了,不要再继续报了(啊啊啊)

本来以为终于消停了,

第二年又来了!

直隶总督:这是顺天府永平府等地下雨充足的情况

康熙:雨水早就充足了,你的报雨奏折也太密集了(你他妈是在刷屏吗?)

这还是那位直隶总督(当时是巡抚)

直隶巡抚:我可以回京城给皇上过生日吗?

康熙:不必上本

直隶巡抚:3月13日那天我来给皇上庆生?

康熙:不准来!

果然当皇帝有当皇帝的苦啊!

作为一个勤政的皇帝

每天要批阅的奏折辣么多

有时候从早批到晚都批不完

还有这么些个垃圾奏折混杂其中

真的是要气到昏古七了

不过皇帝在遇到一些有才干的大臣,

朱批回复可是一点都不像上面那样冷酷无情,

比如四爷雍正,

回复起奏折起来时而霸气时而暖心!

雍正曾在奏折里写:

“朕甚之想卿”

“朕就是个小气鬼”

“真实在不知怎么疼你”

“朕亦甚想你”

然而最广为人知的是雍正

在回复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奏折上批的: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就是这样的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

尔等大臣若不负朕,

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真想知道田文镜在奏折上写了点啥)

年羹尧为了皇上封妹妹为贵妃

特地上奏谢恩

雍正回:

知道了。一切总仗不得。

大丈夫汉,自己挣出来的,

方是真体面。勉之。

很有老大的气势啊~~~

有一次在年羹尧上奏

雍正批:

知道了,此事与你何干?

况又不是你任上的事?粗率不明之至。

(一天天的,朕还能不能相信你了,昂?

能不能管好自己该管的事?)

作为一个赏罚分明的皇帝

在批复“年希尧奏拿究广东积贼折”

是这样说的:

你若做的不好,指望朕姑容你,莫想!

(想象下四爷一口京片子,说:

指望朕包庇你,甭想!)

四爷有时候批奏折也是相当严格

马喀率子恭请主子万福万安

雍正批:

尔子如何到得请安?胡说之极!

(你儿子哪够级别来给朕请安!)

还帮忙修改病句

奴才→臣

主子万福万安→皇上圣躬万安

(还能不能行了?啊?请安格式都写不对?)

作为一位公认的勤政皇帝,

他在位的13年里,

公批阅奏折将近20万件,

批语超过1000万字,

有时候朱批也是相当暖心。

比如这个:

领导回的邮件脏了,你怕不怕?

然而雍正暖心地附了一句:

此朕几案上所污,恐汝恐惧,特谕 。

(这个奏折是在朕桌子上弄脏的,

怕你惶恐,告知你一下。)

天天被大臣请安

有时候也会问候一下大臣:

朕躬甚安,不必为朕过虑,你好么?

这位大臣看到这句估计受宠若惊了

不过四爷下一句真相了:

好生爱惜着,多为朕效几年力。

看到这儿总算明白

皇帝为何点灯加班批奏折了

当然,皇帝除了批奏折

回到后宫还要安抚佳丽三

今天这个吵架,明天那个又哭了
皇帝大臣对话微信版
做皇帝,实在不是一件轻松事,每天要批的奏折,就不止好几斤,更别提那种不阅不放心、阅后更糟心的神奇奏折。

这种下属,实在是令朕不知该如何疼你。

像这位总督对芒果的执着,着实令康熙皇帝不知所措。

还有这位缺心眼儿的孙大人。

以及出场自带雨声BGM的赵大人。

雍正皇帝的奏折批阅,到底有多有趣?

雍正皇帝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 ,是康乾盛世局面的重要一环。在大多数人眼中,雍正是一位手腕铁硬,严肃端方的君主。但是近年来故宫学者对清朝皇帝回复过的奏折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朱批。这更加让人们意识到,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再严肃的君主,也有着幽默风趣的一面。

?你好么??雍正二年时,江南提督高其位已经七十多岁,他给雍正帝上了一道问安折子,雍正大概是为他高龄而仍惦念着自己而感动,便回复?朕躬甚安,不必为朕过虑,你好么?好生爱惜着,多为朕效几年力。?这大臣看了岂不欣喜若狂而感恩戴德?皇帝陛下居然如此惦念自己。

?朕躬甚安好,又胖了些。?大臣孙文成很喜欢上呈问安奏折,常常在奏折中问候雍正的身体状况,雍正均一一回复?朕安。?可能是时间长了形成习惯,有一次孙文成将当地天气和粮食价格写进奏折给雍正看,结果雍正回复依然是?朕安?。大概是每次都回复同样的?朕安?反而会令雍正很不安,于是雍正有一次在孙文成的批复中,写道?朕躬甚安好,又胖了些。?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雍正二年,江南收成不好,需要从北方运粮,来防止南方粮食缺少而粮商抬高粮价,百姓买不起粮食,吃不上饭。田文镜大臣主张运小麦,山东巡抚主张运小米,但是结果小米到了江南地区,销售情况并不乐观。于是雍正很生气,但是唯独表扬了田文镜,并在奏折里写下?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 等颇有意气的言语。

君王是怎么批阅奏折的呢,真的经常批阅到深夜吗?

在我们的印象中皇帝不是在上朝就是在批阅奏折,批阅奏折是皇帝比较重要的工作,经常要一个人批阅到三更半夜,虽然非常疲惫但是却不得不做,由此也可见上报的奏折之多。

?

在清朝的时候,这些奏折不仅仅是关于国家方面的,还有一些是给皇帝请安的,在清朝是很讲究尊卑的,身份低微的人需要给高贵的人请安,所以皇帝手下的官员每天都要给自己请安,但有些官员有时候不太方便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们会写一份坐在这代替自己去给皇上请安,有些官员得到皇上的嘉奖,也会写奏折以表示感谢。

?

到了康熙时期,官员们开始将遇到的事情逐渐写进走这里让皇上批阅,因此奏折的内容也慢慢的丰富了起来,后来康熙觉得奏折形式沟通很方便,但是夹杂着请安奏折比较混乱,很多有用着急的信息通过层层筛选到了皇上手里已经过期了,于是康熙将奏折氛围两类,一种是专门请安的、不着急的奏折,还有一种是加急的奏折,部分官员可以独立提交奏折给康熙。

?

到了雍正年间,才将请安的奏折与叙事奏折区分开来。因为这种形式的奏折只有皇上和自己知道,所以很多官员奏折开始变得比较随意,不再被条条框框束缚,在用词方面再也不用绞尽脑汁,当然你写的东西越多越好,无论是鸡毛蒜皮还是国家大事,都可以写进去,皇帝很愿意去了解百姓身边以及市井中发生的事情,这样有利于治理国家,官员不要怕写的太多皇帝会烦,最应该怕的是没有事情可以写,在历史上只有内容单调被批评,从来没有因为叙事多被批评,这样写奏折会让皇帝觉得你有想法、有责任心,愿意为国家效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8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