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是很古老的一种刑罚,先秦时代就已有之。那时候最著名的流放,是商朝权臣伊尹把国君太甲给流放了,让其闭门思过,史上称“伊尹放太甲”。流放最初只是针对权贵阶层的,被流放的大部分是政治犯,后来才开始针对普通民众。到了唐朝,流放成为“笞、杖、徒、流、死”五刑之一,一直沿用到清朝。
在古代,流放是很重的罪,仅次于死刑。今天的人可能不理解,以为流放没什么可怕的,不过是换个地方生活。古代可并不是这样,安土重迁的古人,即使到朝廷当了大官,退休后都要回到原籍养老,对背井离乡是非常不能接受的。而且古代流放地点的选择,是罪行越重流放越远,一般都是流放到偏远落后的苦寒之地或烟瘴暑热的偏僻海岛。流放地经济落后,医疗匮乏,环境恶劣,生存条件非常差。赶往流放地的路途艰难又坎坷,很多人在路上就病死了。重刑犯到了流放地,要么做苦役,要么充军。罪行轻一点的,或被贬官的政治犯,到了流放地可以自由生活,但也极其艰辛。
古代的流放地主要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介绍几个古代的流放“圣地”。
房陵,现为湖北十堰市所辖地区。被流放到这个地方的,大多数是权贵阶层。比如秦灭赵时就曾把赵王流放到这里,汉朝时犯罪的皇亲国戚也被流放到这里,唐中宗李显也被母亲武则天流放到这里。历史上房陵被流放的君主就有16位,显贵更是不计其数。
岭南,就是今天的两广和海南。别看这个地方现在经济发达,在古代可是落后的“蛮荒之地”。韩愈当时就被流放到岭南的潮州,一到潮州就被当地的食物给吓蒙了——天啊,这吃的都是什么妖魔鬼怪?不行,我要回去!然后他就给皇帝写了悔过书,不久就被皇帝特赦回去了。其实吓蒙韩愈的菜就是生蚝,今天是美味佳肴,但在韩愈那个时代却是大多数人未见过的怪物。宋朝有祖训“不杀文臣士大夫”,所以犯罪的文官大多都流放了,他们的主要流放地是岭南的海南岛,苏轼就是其中的代表。海南有个流放“圣地”叫崖州,就在今天三亚市的崖州区,距离三亚市区四五十公里,是三亚的“源头”。我去三亚的时候还特意去了趟崖州古城,感受下古人的“流放”。今天三亚可是国人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但在古代却是犯人的流放地。不知道古代被流放到这里的文人会不会感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东北在明清时叫满洲。清朝政府比较喜欢将犯人流放到满洲,因为这里是满族人的“龙兴之地”,属于军事禁区,比较安全。另外,满洲人烟稀少,想跑都跑不了。东北最有名的流放“圣地”莫过于今天黑龙江海林和宁安一带的宁古塔了。看清宫戏,经常会听到官员犯罪了被判“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如果再加一句“永世不得入关”,那基本上就等于判死刑了。那地方冬天太冷了。另外,给“披甲人为奴”就是给当地的军人做奴仆,天天做苦役,可能两三年就被折磨死了。还有很多人在去宁古塔的路上就已经死了,清代文人中就流传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古代流放到四川、贵州、新疆、蒙古、河北沧州的犯人也不少,去的都是偏远落后之地。很多人会疑惑:被流放的犯人为啥不逃跑呢?一是跑不出去,流放地偏远,周围渺无人烟,跑的路上都有可能被饿死。另外,重刑犯流放前还会在脸上刺字,跑到哪儿都会被认出来。一般左脸刺罪名,右脸刺流放地名。最倒霉的是清朝,要刺满汉两种文字,那画面,想想都脸疼。如果流放地的名字比较长,那就悲剧了,比如说流放到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有没有感觉到“脸疼”?
你这个问题问的是有些幼稚的,有些时候被发配的话,其实算是比较轻的罪行了。如果一旦你在发配的途中不接受调遣的话或者随便的逃跑那你的罪可就大了去了。
而且我觉得你所说的这个逃跑,相对而言有些不切实际啊。你都已经被五花大绑了,起码你的两个手和两个脚,都是被限制住的,你想逃你怎么逃?有两个大汉押送着你时时刻刻睡觉走路吃饭拉屎都和你在一起,你怎么跑?所以说你就乖乖的听他们两个的话,在临走之前留着一些盘缠,半路上好给那两个大汉,让他们给你吃好喝好,不要太让你受罪,到了发配的那个地方好好的待那么几年就好了。
而且发配这个刑法来说的话,还不是特别严重的罪行。基本上都是发配到边疆地区,让你去帮助当地开发,就像当时知青下乡,西部大开发差不多吧。根据你犯的错误的大小,选择你发配的地区,基本上是你刚开始犯的罪行比较小,发配的地方相对而言还近一点,你犯的罪越大,如果被发配的话,发配的地方越远,环境越差而且也越艰辛。
我们经常看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水浒传中有很多的人都是有过被发配的经历的。如果真的诚心,人想要搞你的话,可能在半路上就把你给杀掉,然后随便找一个理由就交差了,但是如果你能够找到人的话,也有可能你犯了很大的罪,最后只把你发配到边疆地区,这样的话你还可能给那些押送你的人一些盘缠,让他们半路出去给你放掉。所以说有关这个发配边疆还是有潜规则的,你只要有钱你就是爸爸,你就可以受的罪少一点,没有钱你就是弟弟,押送你的那两个人脾气好的话你还好,脾气不好的话想怎么揍你怎么揍你,看你不爽还能把你给干掉。
通过历史,我们都可以了解到,有很多的官员犯了大罪被抄家后,他们的家人不会被处死,而是处以流放之刑,实际上这种流放,并不是所有人都到了流放之地,有很多人在流放的路上就已经死了。
流放是一种将犯人放逐到一些边缘的地区的一种刑罚,主要的目的是将犯罪的人押解到荒僻的地方进行惩治,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和谐。流放是一种极为不幸的惩罚,很多的犯人宁愿死也不愿意被流放。
大部分被流放的犯人,在流放的途中都会被官员戴上脚链,头铐。并且流放之地的路途非常遥远,有很多的人在路途中,禁受不起过度的劳累就已经死了,而且在途中,还经常会面临一些官员的打压,经受不起这样的压迫也会死亡。 最后到达了流放之地的犯人也会因为长期的过度劳累而死。
而流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极南或极北之地,都是一些偏远、环境恶劣的地方。但有的朝代也会将犯人流放到海岛。海南岛和沙门岛就是宋朝时期,流放重刑犯的流放地。在元朝时期,政府也会将官员发配到东北这块地方,而东北至今都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地方,在当时的环境也更加恶劣。清朝的时候,流放之地变为了宁古塔,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流放之地。
到了流放之地的犯人都是要靠自己劳动生活,而没有什么奴隶和下人,比如工作或者狩猎。甚至还有很多人会卖给别人为奴,它的主人也有权处死这些为奴的犯人。
流放的生活对于养尊处优的官员来说是非常艰苦的,所以大多数在到达流放之地以前就已经被饿死或者累死。总之,被除以流放之刑的人几乎都没有好的下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