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安禄山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史之乱总共持续了7年有余,这场反叛的最终领导者安禄山,如果能够从头到尾贯彻这场战乱,相信还是可以打到10年之久的。
当时仅仅在安史之乱发生没多久,安禄山就已经因为内斗撒手人寰,而且是死于自己的亲儿子之手,整个安史之乱的二头领史思明,最终也在安史之乱的倒数第2年,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害,群龙也不可无首,对于整体战略格局的掌控者安禄山一死,再加上史思明的死亡,这场起义最终的败局已定。
当然,在这里并非有否定史思明能力不行之意,实际上史思明的领兵作战能力远在安禄山之上
只不过他们二人术业有专攻,史思明掌握着用兵大权,而安禄山在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安抚君心,正是由于这样的天合之作,才为整个安史之乱的爆发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否则要在此前没有准备好之前,他们贸然行动,势必会提前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实际上这场安史之乱的平定,在安禄山死后,本来可以速战速决,轻松完胜
因为当时看见大势已去的史思明已经率部下8万余人投降,只有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还在孤军作战,但就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唐肃宗协调有误,并没有集中兵力将其一举歼灭,反而在那样的危急关头,怀疑衷心于自己的部下,甚至怀疑到了自己的儿子头上,所以进一步削弱了唐军战斗力,又是一盘散沙的唐军,也毫无疑问地被安庆绪打败了。
这下可好,本来当时已经投降的史思明,看到唐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此前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再次膨胀起来
所以当即决定再次反叛,杀唐军一个回马枪,何况当时由于消息传达并不及时,许多唐军都误认为史思明的部下就是自己人,正因为如此,也进一步加剧了唐军的溃败之势,最终死伤惨重。
老谋深算的史思明,最终成功诱杀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自己再一次成为叛军首领,通过称帝进一步彰显自身地位。明明知道是自己的过错,才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而当时的唐肃宗却似乎不敢承认是自己的过失,反而拉上无辜的将领当垫背的背锅侠。
“一失足成千古恨”,唐肃宗也就在一次次的作死过程当中,逐渐偏离正轨
不仅自己决断失误,反而一次次干扰当时的指挥官的视线,唐军优秀将领为了避嫌,都已经不愿意再拿出100%的实力为唐王朝效力,这才是最终延长战事的根本原因,就这样唐军在一次次迂回折返当中,也被搞得精疲力尽。当时的唐肃宗甚至怀疑到了世代忠将仆固怀恩家族的头上,最终又一次加剧了唐王朝的危机。
要不是在安史之乱第6年,史思明最终死于自己的儿子史朝义,这场战乱还会被无限期的延长下去,安禄山的叛军实力虽强,但却终究不得民心,尽管整个唐王朝的唐军,不能够齐心协力,但他们最终代表的也是正统皇家地位。
因为他想定都长安那里,而华清宫又建的不错是个好地方,毕竟杨贵妃以前在这里过。后来叛军内部发生了分歧,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背叛了他,不过后来他又反唐终究被灭,前后共历时八年。
平定的唐朝大将有郭子仪和李光弼,还有就是回鹘、吐蕃的联军十万大军一起平定的,因为当时的唐王朝已经没有能力自己平叛了。但是联军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安史之乱让唐朝失去了当年的盛世,从此一蹶不振。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点,这场持续了8年的空前浩劫,对唐朝的损伤极其严重。遇到这种规模的大战乱,一般来说一个王朝基本就完了。但唐朝居然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又横跨3个世纪存活了近150年(763-907)。
唐朝在平定叛乱之后,最高决策群体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准。唐德宗目睹天下凋弊,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了著名的两税法改革。核心思想就是,改变以往按人头征税的办法,按占有田地的数量征求地税,按财产多少征收户税。
这一政策极大抑止了土地兼并,减轻了老百姓负担。朝廷年收入从1200万贯增长到2000余万贯,户口也从120万户增长到385万户。钱多了,人多了,唐朝的控制力也就慢慢恢复了。
安史之乱又称天宝之乱,这场战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开始走向下坡路。可见,这次战乱影响之大。这场战役的发动者安禄山,明明在战争爆发一年后便死去了。那么,为何安禄山死后,唐王朝平定这场战乱却长达六年之久呢?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是封建社会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它即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同时也是统治阶级内部以及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安史之乱的爆发就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安史之乱其实也是可
安史之乱其实也是可以早早平息的。可惜,由于唐玄宗的怠政延误了最佳时机。唐玄宗在位期间,国家正处于开元之治末期,国家兴盛。唐玄宗安于现状,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导致国家贪污腐败,内部斗争严重。在战争爆发后,唐玄宗听信权臣谗言,排斥忠良,用人不当,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安禄山聪明过人,又能言善辩,伪装的比较深。在战争爆发前,李林甫以及杨国忠都曾向唐玄宗进言,要预防安禄山谋反。可是,唐玄宗对安禄山深信不疑,直到安禄山打了七天的仗,唐玄宗才意识到,安禄山是真的造反了。此时,最佳时机已经延误。安禄山虽然死了,但是他手下的士兵较多,能征善战,这让人才凋零的朝廷无法抵挡。所以,这场战争耗时较长。
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让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安禄山后面一度当上皇帝。仅仅过了八年,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而他率领军队起兵,自然离不开身边的谋臣辅佐。安史之乱除了安禄山之外,再一个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就是史思明。他的经历跟安禄山颇为相似,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二人是知音。除此之外,必然还有其他谋臣辅佐。毕竟起兵造反不是儿戏,有这些人的存在,才会鼓舞安禄山最后决定起兵谋反。
第一:安禄山身边最有名的武官就是史思明,这个人不简单,特别有心计1:杨国忠跟安禄山矛盾不断,皇帝想要跟安禄山一起泡温泉,此人心怀不轨
杨国忠专权后,跟边关大将安禄山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虽然二人曾经共同搬倒了李林甫,不代表二人的政治联盟非常牢固。他使出小人手段逼迫安禄山造反的时候,朝廷百官纷纷上书觉得安禄山心怀不轨。可是皇帝始终不相信,甚至将上疏者绑到安禄山面前,获取他的绝对信任。最后的结果是让忠臣都寒了心,心怀鬼胎的安禄山每当接到这一个消息,就像催命符一样逼迫他起兵造反。当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想要跟他一起泡温泉。
2:史思明是安禄山的心腹,后面安史之乱第三位登场的,各种经历跟安禄山异常相似
我们说到安史之乱的时候,往往会提及安禄山的名字,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就是史思明。在安史之乱过程中,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首先他们都是突厥的杂种胡人,性格非常急躁,跟安禄山不但是乡亲,而且还是同一天生的。等到安禄山发达了,自然不会忘记自己的好兄弟史思明。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后面史思明掌权后把安庆绪骗出城杀掉,算是帮安禄山报了仇。恰好史思明也是这样,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因果循环。
3:奚族人一度要杀掉史思明,被他化险为夷,传奇经历让他追随安禄山
史思明这个人长得非常瘦小,可是却很聪明,跟安禄山一样精通六国语言。更为有趣的是二人都有因祸得福的传奇经历,史思明据说因为欠了赌债,被迫跑到奚族去避难。唐朝和奚族是打仗的,因此当地首领就要砍杀他。没想到他在关键时刻竟然化险为夷,声称自己是大唐的和亲使者,要把公主嫁给他们的奚王。史思明这边说的天花乱坠,少数民族的首领都比较单纯。奚王信以为真,派出他们名将带着一百余人前往大唐。等到他们进旅馆的时候,除了大将之外,其余全部被斩杀。
第二:身边的两个谋臣登场,更像一个赌徒,纯粹为了一己私欲1:手下第一个登场的便是高尚,可是他不能人如其名,原名叫高不危
安禄山手下文臣第一个登场的便是高尚,可是他不能人如其名,行事作风一点也不高尚。原名叫高不危,家境非常贫寒,母亲都要乞讨。可是高尚这个人没有什么孝心,看着母亲乞讨却坐视不管。自己拼命读书,为了是日后能够飞黄腾达成就大业。读书也有好的坏的,高尚属于那种要从书里面明确读出自己的未来,学会阴谋拿到世上也有用处。这个时候恰好怀州刺史看上了他,于是举荐他到京城当官。最后推荐到安禄山,正因为一心一意为安禄山服务,统统支持他起兵谋反。
2:安禄山手下也有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比如说严庄
除了高尚这些人之外,在他军事里面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人物,比如说严庄。他起初得到了安禄山的重用,知道这个人非常有才华。他后面当上了太仆臣,可是不关心治国理念,反而热衷于对权术的渴望。安禄山正当自己得意的时候,严庄就以谶语的缘故劝谏安禄山起兵造反。这种人通常来讲就是文痞,有一点能力,可是在大唐内部混不成什么大官,只好全身心为藩镇割据势力效力。
3:安禄山的谋臣都是一帮赌徒,没有什么文化,这些人凑在一起成不了大事
我们知道一个人最后能够起兵造反成功,除了自己的因素之外,还有海纳百川能够识别人才的能力。很明显安禄山跟身边的谋臣缺乏这一点,一群蝼蚁自然掀不起什么大浪。总而言之就是水平不高,更像一帮赌徒,把百姓和国家的利益当成儿戏。这些人凑在一起,根本成不了什么大事。最后的失败也就理所应当,唐玄宗这边对安禄山过于看重,对他的信任都是无以复加。依然满足不了安禄山的野心,造就了安史之乱的历史悲剧。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一年之后,安禄山死,而安史之乱却遗祸六年之久的最主要原因是唐玄宗的昏庸,为何这么说呢?
谁都知道在叛乱发生的时候,刚刚开始的叛乱是最好剿灭的,也就是说当叛乱刚发生时是剿灭叛贼的最佳时机,而当时唐朝剿灭安禄山平息安史之乱的最佳时机其实应该是在安禄山攻打长安而被阻于潼关之后,在安禄山刚刚起兵造反的时候,因为东都洛阳是距离安禄山最近的一个大型城市,而且由于只是一陪都,所以没有像长安城那样有大量的军队和完善的防御体系。而且由于紧邻洛阳的缘故,安禄山应该早已经将洛阳渗透摸清楚了,在他起兵很短时间内就拿下了洛阳城。然后他就直接驱兵攻打长安,而当时由于交通条件限制,唐玄宗朝廷才刚刚接到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消息,于是紧急派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带着一群临时征召的军队前往迎击,而要知道安禄山的骑兵在当时可是数得着的,这群乌合之众自然被安禄山打的大败亏输,之后二人退守潼关,这个时候唐玄宗听信了宦官的谗言杀害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之后又派了大将哥舒翰前往潼关,然而当时哥舒翰因为长时间沉迷于美色身体早已经不行了,但是他谋划的很不错,然后唐玄宗又来指挥让哥舒翰冲阵击败安禄山,哥舒翰不敢抗命,最后被活捉,最后被叛军杀死。
而著名的郭子仪因为当时在安史之乱的外围动乱区,所以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所以被唐玄宗调来平定安史之乱,可是此时的叛贼已然做大,而且郭子仪却并不受唐玄宗的信任,屡次都因为唐玄宗的猜忌导致功败垂成,而且当时的郭子仪也只是被任命为了全国兵马副元帅而已。本来快要平定了又因为忽然起了大风导致兵马大乱,又错失了良机。郭子仪还屡次遭到了宦官的陷害,郭子仪的兵权屡次被夺。要不是因为叛军内乱,估计平定安史之乱需要的时间会更长。
所以由此可知安史之乱之所以持续如此长时间与历代唐皇的昏庸无能以及宦官的谗言是离不开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1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