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周瑜正史中与诸葛亮齐名,他的能力到底如何

以史为鉴 2023-06-29 13:02:02

周瑜正史中与诸葛亮齐名,他的能力到底如何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周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应该听过一首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是周瑜献计,用假招亲的方式骗取刘备来江东娶亲,以此来换取荆州之地,不过这个计策被刘备的军师诸葛亮看破,同样用计保的刘备安全回到荆州之地。于是出现这个典故,演义中的周瑜是自负多才,心胸狭隘,嫉妒心极重的人,心中容不下他人。但是大家可不能被《演义》中的文字混淆视听,下面我们来讲讲历史中真实的周瑜。

第一点相当的慷慨,不一般的投资眼光周瑜的老爹是做过县令的,他的堂祖父和堂叔都是当过汉朝太尉的人,他们家族在当时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家族,周瑜长得英姿飒爽,爱好音乐,志向远大,同时喜欢交朋友,而且交朋友都是一些当时有名气的,比如说当时的孙策。周瑜和孙策一见如故,当时孙策还混的不是很好,周瑜把自己家的大宅院挪出来给孙策一大家子来住,当孙策开始攻打地盘缺少资金时,周瑜立马投资组建一支队伍来帮助孙策。尽管当时的周瑜不管是在能力和资金方面都超过孙策,但是其仍愿意追随在孙策的左右,可见他相当的识时务,不一般的投资眼光。

第二点目光长远,眼光独到懂得识人当时,袁术的堂弟袁胤取代周尚做丹阳太守,周瑜跟着周尚来到了寿春,袁术开始发现周瑜是个有大才的人,想把他招揽到麾下为自己效力,但是被周瑜婉言谢绝,在那个“兄弟如手足”的年代,孙策在他的心中的地位那是无可撼动的。这期间周瑜还发结识了鲁肃,当时周瑜营中缺少粮食,听说了鲁肃的名气之后,便带着身边的人来拜访他,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周瑜刚说出来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将一仓三千斛米给了周瑜,经历过这次事件之后,两个人结成了春秋时期公孙侨和季扎一样的生死兄弟一样的牢固的朋友关系。同时当周瑜和鲁肃一起去投靠孙策的时候,孙策亲自出门迎接,得到了这位东吴CEO的赏识,而且就在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刻,他和孙策同时娶了当地乔公的大乔、小乔。那个时候风光无限,此刻他才不过是26岁,人生像是开了挂一般的存在,达到别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地位。

第三点赤壁之战,建功立业孙策命短,被奸人陷害,权利又跑到了他的弟弟孙权的手里,当时孙权从他哥哥口中得到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断问张昭”的话语,可当时那个年代,谁掌握了兵权谁就是大哥,刚开始孙权也挺担心周瑜要废掉自己,于是便把周瑜召回来,表面上试探像让位于周瑜,可周公瑾不是一般人,他知道审时度势,迅速带领众人表明愿为臣子,同时也像孙权证明自己没有僭越的想法。

于是周瑜开始为孙权不断的扩大领土,终于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几乎众人皆知的赤壁大战,这场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年秋天曹操率军向南出征,占领荆州,逼近江东地界,此刻江东却出现了主和、主战两派,张昭和秦松都是主张投降,此时在外的周瑜被召回来,他据理力争,分析了当时天时、地利、人和的胜败关键和一些因素,也坚定了孙权的抗击曹操的决心,便命周瑜为主帅。当时的曹操的北方士兵刚来到南方感染瘟疫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输了,曹操便把军队屯靠在江北,孙刘联军驻扎在南岸,于是展开了后面的,周瑜打黄盖,假投降火攻曹操,火烧赤壁,重创曹操。

关于周瑜之死的说法,《三国演义》中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诸葛孔明三气周瑜,这只是演义中出现的,不过他真的是被气死的,不过并非是孔明,是被权力争斗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再加上本身就有金疮伤,对于周瑜的死历史上的记载是“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虽然用的词是“病卒”,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典型的暴亡。

谁都没想到这样的一个人物会在这个时间点离开人世,历史上的很多猜测和臆想都是关于这位名将的,但是编者想说的是,周瑜是一位拥有大才,内可为相、外可为将,是孔明所比不了的,是一位千古名将,有慧眼,有魄力、讲义气、有气度。一代名将的陨落,对于东吴是可惜的,但其名声永留史册。

周瑜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强啊,多个方面比较下

从历史上讲,周瑜比诸葛亮更完美。
先说史评。《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是,诸葛亮是治理国家的“良才”,仅次于管仲、萧何这样的人物(注意这两个人都是搞内政的,军事方面均不行),但是他(诸葛亮)连年动众征战,不能取得功绩,是因为将兵应变,不是他的长处啊!
同样是《三国志》,其对周瑜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意思说,周瑜雅量高致、心胸宽广,做事英明决断,与众不同,实在是“奇才”一个啊!
诸葛与周瑜,一个“良才”,一个“奇才”,高下立见。
再说心胸。说周瑜心胸狭窄的完全是被《三国演义》误导了。说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周瑜年纪轻轻就做了东吴大都督,以程普为代表的老将不服,甚至都督点将的时候并不亲自到场。但是后来,他们却成了好朋友。“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这是程普的原话。试问如果周瑜气量狭小的话,他怎么能容得下先前倨傲无比的程普呢?东吴的许多名臣,如鲁肃、诸葛瑾等都是周瑜推荐给孙氏的,临死,他还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大都督之位(鲁肃的史评也是“奇才”,不是演义里那个被诸葛亮耍得团团转的“老实人”哦!)他要是气量狭小,不怕这些人抢了他的风头么?
反观诸葛亮,把持蜀汉朝政多年,他一死,蜀国几乎无人可用。难道诺大个蜀汉只有诸葛亮一人堪用吗?他六出祁山,亲自挂帅均无功而返。事实上,他的身边明显的就有两个比他更会打仗的人:魏延和赵云(魏延的反骨是演义附会,至于赵云,自始至终他都只是个皇家护卫队长而已,蜀国根本没有“五虎上将”之说,有也只是“四虎”),可均得不到他的重用。自己明明不善将兵,还死把着军政大权,要么是他没有识人之明,要么就是他自信到了自负的地步。从这点上说,孔明不如公瑾。
战功就不用说了,周瑜平吴郡、镇丹阳、守柴桑,再加上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以及后来击败曹操的得力战将大将军曹仁,占领南郡,可以说,吴的地盘有一半是周瑜打下来的(打下另一半的是孙策),可谓战功赫赫。打下南郡后,周瑜提出先取蜀、再并张鲁、结援马超、北图曹操的战略方针并积极地付诸实施。可惜天妒英才,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于巴陵巴丘,年仅36岁。周瑜此前曾提醒孙权提防刘备,然而孙权不听,甚至借荆州给刘备。不难看到,刘备后来以荆州为跳板的扩张路线同周瑜的设想如出一辙,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吧。
而诸葛亮呢,刘备入蜀带的是庞统法正,征讨孙权带的是马谡,诸葛一直在后方,并未亲临前线。从这一点上,诸葛更像是曹操的荀彧,若不是此人的品行足够好、威望足够高、主君对此人绝对放心,是不能担此重任的。(在这里乱插一句,可不要小看荀彧,此人被评有“王佐之才”(何顒),而三国里另一个被称“王佐之资”的是周瑜(孙权)。不管你多么不服气,曹操言荀彧乃“吾之子房也”,孙权言“吾非周公瑾,不帝也”,可是刘备却没有任何一句相似的话称赞诸葛亮,最多也只是说“如鱼得水”罢了。“留香荀令”、“顾曲周郎”,在当时就是人尽皆知的美好镜像。和周瑜一样,荀彧推荐了大批优秀的人才给曹操(如郭嘉等),曾经有人戏言,若是三国只能选一个武将的话,必选荀彧,因为周瑜太短命,而荀彧可以帮你搞定你需要的任何一方面人才。。)
至于公瑾“曲有误,周郎顾”、“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美男儒将风采,毋庸复述
当然诸葛亮也不是一无是处,作为大权独揽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品行高洁、治国有方。贾诩、刘晔等人均言诸葛亮“善治国”。他在蜀国大力推广种桑养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蜀汉相对窘迫的经济状况。他开诚布公、赏罚分明、恪尽职守、事必躬亲,对刘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被后世所推崇。在这一点上,三国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同诸葛媲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不止对孔明,对公瑾也是一样。天妒英才,时不我与。不论他们有多优秀,毕竟历史是不能改变的,笑到最后的是“鹰顾狼视”的司马仲达。。

真正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谁的军事才能最厉害呢?

很多人从《三国演义》中知道三国志的历史。实际上《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人为的虚构作品。小说的虚构描写无限夸张。真实的三国历史和罗贯中的小说有很大的不同。

比较周瑜和诸葛亮两人。罗贯中的小说中。诸葛亮根本不是人。整个天文下知道地理什么都会的人。周瑜也被描绘为小腹鸡的将领。但是,在实际历史上,仅仅从军事力量来看,诸葛亮不如周瑜。

周瑜出生于官吏之家,聪明睿智。淮河一带很有名。早期的袁术很喜欢周瑜的能力。我想把周瑜用在自己身上。但是,周瑜看穿袁术不行,拒绝了。而且根据《江表传》的记录,曹操占领北方后有称霸天下之势,曹操非常爱,周瑜知道是难得的人才。所以曹操派了一个机灵的蒋干说周瑜投身曹操。但是,被周瑜用严词拒绝了。因为周瑜对孙子有足够的忠诚心。我不想成为脊梁骨者。

之后孙刘和曹操联手,主力是江东孙权即周瑜率领的大军。刘备人属于拍边刷经验。赤壁之战也是周瑜打的。完全没有诸葛亮的事。草船是根据箭和诸葛亮进行火攻的虚构故事。历史上的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毫无用处。周瑜打败了曹操的大军后,才开始争夺地盘。

而且,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受到吴将校的尊敬。周瑜年轻就担任大都督后,很多东吴老将都不服从周瑜。还有人想给周瑜看颜色。这些人以程普他们为首。然后周瑜的能力和狂妄的心彻底征服了他们。程普后来也说了。和周公瑾交往,如果喝纯发酵液,就会不由得醉。对周瑜的评价很高。陈寿对周瑜的评价是世界的奇才。原来的话是这样的:?曹公乘着汉相的资,威胁天子扫荡群群,新摇荆城,以威东夏为盾,时议者不疑二。周瑜,鲁肃建了独断专行的明,出了大家的表,真是奇才?。应该知道陈寿是编纂断时代史《三国志》的史官。他的评价很高。

陈寿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也很高,充分肯定了诸葛亮的内政能力。但是关于他的军事实力一般都会得到评价。诸葛亮为了爱国,为了抚摸百姓,都会显示仪轨,约定官职,服从权力制,诚心诚意地进行公正。尽忠时为仇必奖,失法者父母必罚,服罪者重则必释放。

内有咸畏之爱,刑政虽严却无怨者。可以说是知识治的管萧亚头。连续两年向大众活动也无法成功,遭受扭曲很简单,不就是所长吗?总之是后这两句话,不让诸葛亮的内政能力和管仲的萧何之辈多。但是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军事也不是诸葛亮的拿手好戏。

真实的历史中,周瑜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一些?或者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一点?

真实的历史中,三国前期,也就是东汉末年(广义上讲,189年黄巾之乱开始,就可以叫做三国时代),最厉害的莫过于曹操。后期诸葛亮独树一帜。
关于诸葛亮和周瑜,最主要的就是赤壁前后,三国演义有很多杜撰之处。实际上,赤壁之前,刘备在当阳大败,靠着张飞怒吼断桥争取了时间,才和刘备集团的十几名主要人物,从关羽抢先占据的江津渡口逃走。这时候,鲁肃来荆州探听情报,遇到了刘备,提出了孙刘联盟的计划。刘备当即赞同,并派诸葛亮出使东吴。虽然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没有提到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关系,对于孙刘联盟的作用,但是实际上鲁肃见到诸葛亮第一句话就是“子瑜,吾之友也”,可见无论是鲁肃还是刘备,都明白诸葛兄弟对于孙刘联盟的重要性。要不然刘备也不会三次造访一个20出头,名气不算太大的年轻小伙。鲁肃还告诉刘备,周瑜的军队就在江夏附近。我认为,如果刘备不同意联盟,周瑜很可能吃掉刘琦,实际上,周瑜已经把军队开到了江夏境内,只是还没有动武。而孙权此时也坐不住了,已经来到了离江夏不远的柴桑。诸葛亮和鲁肃见到了孙权,诸葛亮说服孙权出兵帮助刘备,孙权马上下命令,让周瑜的军队开进江夏,这样周瑜、刘备、刘琦的联军,出其不意,击败了曹操的先锋。曹操由于看到军队里生了瘟疫,就下令把军队都撤到北方,赤壁之战开始。
赤壁之战,主要靠着周瑜的3万军队,和黄盖的诈降取胜。刘备刘琦的不到2万军队当然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曹军虽然没有传说中的83万,但13-15万人还是有的,也是3倍于孙刘联军。如果孙刘联军像三国演义写得那样勾心斗角,那这个仗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实际上,孙刘联军精诚团结,击败了曹军,周瑜主导下,又拿下了南郡南部。周瑜把南郡靠近武陵的一小块地方叫做“公安”给了刘备,但是却丝毫没有归还原来是刘琦的江夏的意思。刘备靠着公安收复了四郡,实际上是三郡一国。孙权眼见曾经落魄不堪的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超过了自己,才开始和刘备搞摩擦。
而周瑜是病死的,据前些年考古发现,说周瑜死于突发性心脏病,待考。周瑜这个人肚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任何方面都比当时的诸葛亮强,没有理由嫉妒诸葛亮。
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各有千秋。胜负说明不了问题,司马懿的魏国是大国,兵多还是守势,打败了补充再打。而相对而言,诸葛亮则显得底气不足,且诸葛亮还要分心内政方面的事物。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带着10万大军吓得司马懿40万大军不敢应战,在满宠的劝说下,司马懿才勉强应战,结果一战即溃。这说明诸葛亮并非打不过司马懿。
可是诸葛亮也不是没有问题。我们看韩信北伐,其实说东征更准确。每战必用“奇”。而诸葛亮用兵,只知道用“正”,少奇谋。如果是40万打40万,诸葛亮步步推进的战略也许能成功,10万打40万,没点奇谋,即使赢1次,赢2次,也伤不了魏国的筋骨,想灭魏那更是痴心妄想了。有学者比较了魏延偷袭子午谷,和邓艾偷袭阴平的计划,显然后者更加困难,可是蜀汉就是因为邓艾偷袭阴平灭亡的。既然谁都知道这个仗打不赢,那有干吗不冒冒险呢?也许冒险就能有好的结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6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