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三河之战湘军有多惨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河之战是英王陈玉成的封王之战,年仅21岁的他打败了号称“湘军第一悍将”的李续宾,震动了清廷的满朝文武。战后太平军清理战场时,战场上到处都是清军官员遗落的顶戴花翎,最后统计,清军文武官员阵亡数目惊人,连远在北京城的咸丰都坐不住了!
三河之战湘军精锐此役使湘军精锐几乎打光,“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曾国藩六弟曾国华相继战死。那么,这场发生在1858年的三河之战,精锐几乎打光的湘军败得有多惨?首先、三河之战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杠引发“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层损失惨重,再加上翼王石达开带领太平军得精兵强将出走,让湘军抓住了反攻的机会。1858年,“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率部攻克太平军的军事重镇九江后,在三河镇集结大军,准备北上攻打庐州。然而,让李续宾意想不到的是,他在三河镇遇到了他人生的劲敌——陈玉成。三河之战打响后,李续宾指挥湘军以少胜多,打的太平军连连败退,但是最后遇到了太平天国后期一流战将陈玉成。
太平天国取得三河大捷以上就是三河之战的大体过程,在此我认为李续宾之所以败给陈玉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湘军兵力严重不足,湘军上下所有人都认为李续宾在收复九江后,会乘胜追击,谁想到孤军深入的李续宾被太平军合围。其二、李续宾号称“湘军第一悍将”,猎户出身的他,靠战功成为清廷大员,他认为“天京事变”后,太平军战斗力大打折扣,没想到陈玉成比石达开还猛,所以骄兵必败!其三、突如其来的大雾,李秀成自述中说过,如果没有那场大雾,李续宾绝对能冲垮陈玉成的大军,历史将会被改写。由此可见,失去天时地利人和的李续宾落得了个战死沙场的悲壮结局。
三河之战湘军惨败其次、湘军败得有多惨?太平天国的三河大捷,让好不容易重振旗鼓的湘军又一次遭遇惨败,历时四年练就的湘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更让曾国藩、胡林翼两位湘军大佬悲痛不已的是,“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也相继战死。然而,三河之战让湘军更加惨烈远远不止这些,太平军取得三河大捷后,在清理战场时,发现战场上到处都遗落着清军官员的红顶戴、蓝顶戴。太平军将捡到的这些清军的官帽,足足装了八箩筐。后来湘军经过统计,三河之战清军文武官员阵亡达数百人之多,如此数目惊人的阵亡数,连坐在北京城的咸丰皇帝都坐不住了!
1、三河大捷
三河之战,太平天国晚期继浦口之役之后又一次胜利之役,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徽三河镇(今属肥西县)激战。此役湘军战败,名将李续宾阵亡,清帝国安徽、江西战情全面吃紧。
而对太平天国来说,扭转了皖南被动的局面,太平天国安庆脱困,天京粮荒抒解,李秀成、陈玉成都封王,复苏了太平军后期军心、士气。
2、鹊岸之战
楚灵王三年,吴军一度攻入楚国棘(河南永城境)、栎(河南新蔡境)地区。楚为防御吴军,在钟离(安徽临淮关)、巢(安徽巢县东北)、州来(安徽凤台)等地筑城据守。楚灵王四年(前537)十月,楚灵王联合蔡、陈、许、顿、沈、徐、越等围攻吴。
在夏汭(安徽寿县北淮河湾曲处)、琐(安徽霍丘)与薳射及越大夫常寿过会师。听到吴军出动,楚薳启疆由巢率一部兵力迎战,因疏于戒备,进至鹊岸(安徽无为县境)被吴军击败。楚军主力在安清(安徽阜南)至州来淮水一带。
见吴军有备,无法进攻,乃留沈尹薳射于巢、薳启疆于雩娄(河南商城东)据守以防吴,灵王自率主力撤走。
扩展资料: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
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
三河古镇有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在境内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镇内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等历史遗迹,是庐剧的发源地,古镇有米饺、牛皮糖、酥糖、麦芽糖、茶干、米酒等特产。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三河大捷
百度百科-鹊岸之战
三河之战是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今属肥西县)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著名范例。
1856年9月,天京内讧,太平天国的革命形势开始急转直下。1857年5月,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离京出走,带走数万精兵良将,更使太平军元气大伤,整个战争形势也随 之急剧逆转。清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重整旗鼓,于1858年1月重新建立江南大营,包围天京。江西战场上,湘军由防御转为进攻,于1857年10月26日攻陷湖口和梅家洲。
1858年5月19日,新任浙江布政使、湘军悍将李续宾率部攻克军事重镇九江,驻守该地 区5年之久的太平军将领林启容以下1.7万名将士全部牺牲。李续宾在攻克九江后不久即率部渡江,回到湖北,准备乘胜东援安徽战场。
1858年5月,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看到湘军在江西战场上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便拟定东征计划,准备把李续宾部湘军投入安徽战场。当时,太平军在陈玉成、李秀成等率领下,在皖北战场屡挫清军,于8月23日占领庐州城。于是,官文便命令李 续宾迅速进兵,攻克太湖,然后乘势扫清桐城、舒城一路,疾趋庐州,企图收回庐州, 并堵住太平军北进之路。所以,当陈玉成、李秀成部挥师东向,进攻江北大营时,江宁 将军都兴阿和李续宾等即率兵勇万余人自湖北东犯安徽,9月22日克太湖,然后分兵为 二,都兴阿率副都统多隆阿和总兵鲍超所部进逼安庆,李续宾率所部湘军北指庐州。
李续宾部于9月23日陷潜山,10月13日陷桐城,24日陷舒城,接着指向舒城东面25 公里的三河镇,准备进犯庐州。
三河镇位于界河(今丰乐河)南岸,东濒巢湖,是庐州西南的重要屏障。该镇原无 城垣,太平军占领后,新筑了城墙,外添砖垒9座,凭河设险,广屯米粮军火,接济庐 州、天京,因而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居重要地位。当时太平军的守将是吴定规。
10月24日,陈玉成在江苏六合接到湘军大举东犯安徽的报告,毅然决定回兵救援, 并向洪秀全报告,要求调派李秀成部同往。
11月3日,李续宾率精兵6000进抵三河镇外围。11月7日,分兵三路向镇外9垒发起 进攻,义中等六营进攻河南大街及老鼠夹一带之垒;左仁等三营进攻迎水庵、水晶庵一 带之垒;副右等二营进攻储家越之垒。李续宾则亲率湘中等二营为各路后应。太平军依 托砖垒顽强抵抗,大量杀伤敌人。湘军攻垒愈急,太平军伤亡很大,便放弃镇外9垒, 退入镇内,坚守待援。
在湘军大举进攻三河镇外围的当天,陈玉成率大队赶到,驻扎在三河镇南金牛镇一 带。11月14日,李秀成也率部赶到,驻于白石山。至此,集结在三河镇周围的太平军众 达10余万人,和李续宾部湘军相比占绝对优势。
面对太平军援军的强大气势,李续宾的一些部将十分胆怯,建议退守桐城。骄悍的李续宾一意孤行,认为军事有进无退,只有死战,并于11月15日深夜派兵7营分左、右、 中三路偷袭金牛镇。16日黎明,当行至距三河镇7.5公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时,与陈玉 成军遭遇。陈玉成抓住敌人冒险出击的有利时机,以少部兵力正面迎敌,吸引敌人,另 以主力从湘军左侧抄其后路。正面迎敌之太平军且战且走,将敌人诱至设伏地域。当时, 大雾迷漫,咫尺莫辨,鼓角相闻,敌我难分。陈玉成主力迅速击溃了左路湘军,并乘胜 隔断中、右路之后路。湘军发现归路被断,仓皇后撤,在烟筒岗一带被太平军团团包围。
李续宾得知大队被围,急忙亲率4营前往救应,反复冲锋数十次,也未能突入重围。驻 扎于白石山的李秀成部,闻金牛镇炮声不绝,立即赶往参战;驻守三河镇的吴定规也率 部出镇合击湘军。李续宾见势不妙,逃回大营,并传令各部坚守待援。其实这时守垒的 湘军有的已经逃散,有的被太平军阻截在外,因而有7个营垒被太平军迅速攻破。接着, 李续宾的大营也被太平军包围。他督军往来冲突,终不得脱,当夜被太平军击毙(一说 自杀)。之后,太平军继续围攻负隅顽抗的残敌,至18日,全部肃清。这一仗,太平军 一举歼灭湘军精锐近6000人,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后期一次出色的歼灭战。
三河大捷后,太平军乘胜南进,连克舒城、桐城,围困安庆的湘军也闻讯后撤。 湘军三河镇之败,主要是孤军深入,犯险冒进。李续宾仅率数千人自湖北东犯,入 皖之后,连陷四城,处处分兵驻守,结果“兵以屡分而单,气以屡胜而泄”(《剿平粤 匪方略》卷二百一十,第26页)。进至三河镇后,仅剩6000人,当太平军大队赶到时, 已无阻援之兵可派。加之李续宾刚愎自用,拒不接受部将关于退守桐城的建议,终于全 军覆灭。对于湘军这次惨败,咸丰帝闻之“不觉陨涕”。曾国藩更是“哀恸慎膺,减食 数日”。胡林翼则哀叹说:“三河败后,军气已寒,非岁月之间所能复振。”又说: “三河溃败之后,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 士,亦凋丧殆尽。”(《胡文忠公全集》下册,第694页)可见此战对清廷和湘军的打 击是极为沉重的。
太平军之所以取得全歼李续宾部的胜利,主要由于决策正确果断,兵力集中,战术 灵活,指挥无误。当湘军进抵舒城、三河时,陈玉成果断决定兼程回援,并奏调李秀成 部同往,形成了兵力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在对敌发起进攻时,太平军采取正面迎战与伏 击、抄袭相结合的战法,各部之间又能密切协同,主动配合,迅速分割包围敌人,打得 湘军前后左右不能相救,以速决的方式迅速达成战役目的。
通过三河大捷,太平军粉碎了湘军东犯的企图,保卫了皖中根据地,对鼓舞士气,稳定江北战局,保证天京安全和物资供应,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三河之战中,陈玉成可谓耀武扬威,打败了湘军,歼杀了对方六千人,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湘军在二郎河之战、太湖之战中便能追着陈玉成,将其暴打一顿,这是因为三河大战之后,湘军并非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在稍加整顿之后,他们的作战水平很快就提高了,而太平军却来回奔波作战,士兵精疲力尽,士气也不高。再加上太平军内部的矛盾和分化,所以一个月后他们就溃败了。
在三河大战中,湘军虽然败了,但是损失远没有宣扬的那么大,曾国藩、胡林翼所谓的“元气大伤”名不符实,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说辞。只能说是湘军损失了部分,不能代表全部湘军。要知道,在次年和太平军作战时,湘军还吊打石达开,追杀翼王到广西。所以,三河之战虽然惨败,湘军却没有完全丧失战斗力,他们本来实力也不弱,吸取教训后再加以训练,很快就恢复了。在后来的二郎河一战中,湘军将领指导有方,配合得力,这些都帮助他们获得了战斗的胜利。
在三河战中,太平军确实战胜了,但是经过了一个月,各种变数都会出现。定都南京后,太平军也不太平,要不断地奔波多地作战,没有时间休息整顿,士兵体力跟不上,就算是再强劲的军队也不能时刻保持着好的作战状态。这样疲惫的军队,和湘军准备十足的军队作战,会失败也不足为奇了。
在三河之战后,太平天国内部就产生了矛盾,李秀成建议暂时休整,现在这样的状态不宜立刻开始下一战,可是陈玉成偏不听,他们之间便因为这个产生了分歧。在二郎河之战中,李秀成很不情愿作战,虽然也出兵了,但是完全没有用心去打。湘军实力很强,结果,太平军阵脚大乱,败给了湘军,全没一个月前的威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