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那些陪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有几个善终了

众妙之门 2023-06-23 21:25:41

那些陪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有几个善终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唯一一位贫民出身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通过农民起义走上帝位的皇帝。可以这么说,朱元璋是一位传奇皇帝。

但是,陪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34功臣中,到最后只有4人得以善终。

当朱元璋还没有称帝之前,他和他手下的那帮兄弟们,不分彼此,平起平坐,还时不时放下身份,向他们请教。可是当朱元璋称帝之后,他已经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不会再允许手下的文臣武将,再和他以兄弟相称。朱元璋想要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

并且,这些文臣武将,开国功臣们。他们自以为是皇帝的亲信,平时更是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另外,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他们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功勋。他们其中有些人私下购买大量的田宅,收取官员们的贿赂。

然而,这些朱元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功勋集团们与朱元璋的统治集团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尖锐冲突。表面上朱元璋杀掉几个贪污的功勋,其实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朱元璋杀的第一个功臣是廖永忠,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廖永忠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诛杀了宰相胡惟庸及其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胡惟庸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朱元璋通过胡惟庸之案,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所以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同时他也是最后一个敢于向皇权发起挑战的宰相。

蓝玉案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更是轰动一时。朱元璋还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之后又以此为缘由,朱元璋大肆诛杀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其中就有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

虽然说蓝玉案的起因是蓝玉欲图谋反,但这中间牵扯了太多的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前后历经十余年,屠杀了上万人。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他是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和朱元璋是同乡。但是在洪武18年,朱元璋明知徐达生背疽,最忌吃蒸鹅,偏偏赐蒸鹅给他,还逼着徐达当着使者之面吃下。不久后,徐达病重而死。

朱元璋杀来杀去,当初明朝建立时的34位功臣,最后只剩下了仅仅4位。

第一个人是沐英,他是朱元璋的养子。因为沐英常年驻守在云南,并未牵扯到京城,所以才躲过一劫。

第二个人是汤和,他和徐达都是朱元璋的同乡发小。汤河从不争功,淡泊名利。所以朱元璋,才放心得答应汤和,让他告老还乡。

第三个人是郭英,他同样也是朱元璋的同乡。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的是,郭英十分的聪明,能够揣测朱元璋的心思。当别人居功自傲时,他却是谨小慎微。就这样,郭英深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当然没有理由杀他。

第四个人是耿炳文,当朱元璋处置功臣的时候,他正在明朝的边疆,防止元朝剩余势力的突袭。耿炳文也是一个非常小心的人,从不贪功,做事十分低调。这样的人让朱元璋十分放心,所以也没有必要去杀他。

朱元璋手下有几个善终的

明朝建立后,与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大多数被朱元璋杀害,只有极少数的开国功臣得到善终,汤和就是其中一个。为何汤和可以善终呢?因为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汤和以君臣之礼追随,居功不自傲未受封也不报怨,主动交兵权辞宫回家。

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私交深厚

汤和与朱元璋不但是同乡,而且两人是发小,两家只隔了一条街,从小就一起长大,拥有深厚的情谊,私交深厚。因此,从情谊考虑,朱元璋不会杀了发小汤和。

汤和一直以君臣之礼对待,朱元璋很欣慰

汤和一直以君臣之礼追随朱元璋。年龄上,汤和比朱元璋还大,而且,汤和参加起义军比朱元璋早,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望。但是,朱元璋参加郭子兴起义军后,汤和就开始尊重并支持朱元璋。

在攻打滁州的时候,汤和便成了朱元璋部下。汤和更是尽心尽职,积极拥护朱元璋的领导,以君臣之礼追随朱元璋,并成为朱元璋的重要帮手。

据说,当时很多与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的人,看到朱元璋成了自己的领导,心中很不服气。此时,汤和主动站出来,不但,承认朱元璋为老大,而且认真听从朱元璋的指挥,做到了唯命是从,朱元璋对此很欣慰。

居功不自傲,不封也不报怨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朱元璋总共封了六位公爵,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

其实,汤和的战功一点也不会比六个公爵小,加上汤和资历长等因素,汤和也应被封为公爵。对此,汤和毫无怨言,依然谨言慎行。或许当时是朱元璋故意为之,来试探汤和反应,过了几年,朱元璋认同汤和后,才把汤和封为信国公。

领悟朱元璋的想法,主动交兵权辞宫回家

明朝稳定后,朱元璋开始准备收回兵权,又不直接对将领说,而是有意旁敲侧击。汤和敏锐捕捉到朱元璋的真正想法,于是,他找了一个适当机会,主动向朱元璋交出兵权,并辞宫回家。

朱元璋非常高兴,马上爽快答应,并在中都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同时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

汤和在老家,更加低调做人,从不把自己当做功臣,遵纪守法,决不授人以柄。

总而言之,汤和拥戴朱元璋,居功不自傲,主动交兵权,所有这些事都让朱元璋很放心,加上发小关系,朱元璋不杀汤和很正常。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杀了30人还剩下了4个,他们是谁?

“朱元璋”何许人也?此乃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是也。朱元璋出身贫农,曾做过乞丐,后来逐步入军发展,最终一朝“黄袍加身”。那些年,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30人历经了朱元璋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最后剩下的4人,他们是汤和、沐英、郭英、耿炳文!

要知道这34人可都有朱元璋御赐的“免死金牌”,可是为什么其他30人被杀了,剩下的这4人有什么能耐,能“躲过一劫”呢?

NO.1 汤和——何许人也?乃明朝开国名将,著名军事家!身为朱元璋老乡的他,芳年26加入郭子兴起义军,追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军功赫赫,官至统军元帅!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汤和又西征北战,屡建战功。

汤和是个越老越恭敬谨慎的人,还是个读过不少史书的人,在看过太多开国皇帝对开国功臣刀剑相向的故事后,就找了个机会直接找了朱元璋“告老还乡”,朱高兴极了,立即大肆赏赐。最终在洪武二十八年,汤和因病去世,终年七十,得以善终。

NO.2 沐英——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也是朱元璋的养子,八岁就被朱元璋收留。他年少从军,开国洪武三年,即被授予“镇国将军”,为了朱爸爸南征北战,最终平定云南并镇守云南,也因战果累累而常受朱元璋赏赐。

不得不说,沐英不辞辛劳、兢兢业业、重情重义,他的一生有两次大悲:一次是因为皇后亦养母马皇后病逝,因过渡悲伤而咯血;一次是因为皇太子朱标去世,悲痛欲绝,最后因病英年早逝,年仅48岁。所以,沐英没被杀一部分是朱元璋养子的关系,另一部分其实就是因为他自己死的早啊,没熬到被杀!

NO.3 郭英——人称“郭四”,也是朱元璋老乡,更是明朝功勋将领。郭英一生身经百战,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遍体鳞伤,但却不是因为患病而亡,不得不说也是位“战神”!

郭英为人忠诚朴实,在开国后,更是南征北战。在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后,郭英前往讨伐结果无功而返。在朱棣即位后,随即被罢官还乡。最终,郭英在永乐元年死于家中,享年六十七岁。

NO.4 耿炳文——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明朝开国功臣。早年承袭父职,曾任总兵都元帅,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在朱元璋去世后,耿炳文率兵讨伐起兵叛乱的燕王,最终兵败真定。有一说耿炳文当下就殉国了,又有一说是在朱棣即位后畏罪自杀了。

但为什么耿炳文躲过一劫呢?他其实仅仅是个将才,而非大帅之才,换言之,他并不会对皇位有什么威胁,所以没有被杀。但不管怎么说,耿炳文总算是熬死了朱元璋,但最终也未能善终,略为可惜。

所以,陪“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34大将,被他杀了30人,最终还剩汤和、沐英、郭英、耿炳文4人

不得不说,建国后的朱元璋就变了,变得和历史上的多数开国皇帝一样了,不仅不念兄弟们打江山时的抛头颅洒热血,还大肆杀戮功臣,将不少功臣满门抄斩,真是又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了一回!不得不说朱元璋就是现代版“渣男”的典型代表!

朱元璋如此残忍、冷血无情,无怪乎后世对他有着极大的负面评价,纵然他也有无数的丰功伟绩,但这就让他在历史洪流中留下了巨大污点。他本可名垂青史,但却成为具有极大争议的人物,实在是可惜!

所以,做人,还是不要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不然不仅会断了自己未来的路,甚至会给自己、给自己的后代带来很负面的评价!做人嘛,知恩图报、知足常乐就好,你们说是不是这样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2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