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陈玄礼间接逼死了杨贵妃,为何自己却能全身而退呢

以史为鉴 2023-06-23 21:25:13

陈玄礼间接逼死了杨贵妃,为何自己却能全身而退呢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不得不说,陈玄礼就是那个逼死杨贵妃的人。至少在逼死杨贵妃这件事上,他有脱不掉的干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马嵬事变”中,六军不发。这六军不发,肯定是有组织者的。没有组织者,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个组织者是谁?史料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肯定与作为六军首领的陈玄礼有很大关系。

如果陈玄礼不答应,下面的士兵们敢随便行动吗?就算他们敢随便行动,陈玄礼作为军队统帅,军队出了这么一件大事,难道陈玄礼不应该追查那个组织者,并且处罚那个组织者吗?但是陈玄礼最终什么也没做。这足以说明,这件事肯定与他自己有关。只有他本人就是组织者,他才不会追究责任。

还有,当作为最大奸臣的杨国忠已经被士兵们杀掉以后,实际上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这件事已经结束了,完全可以继续前行了。但是有人却对唐玄宗提出,必须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作为皇帝,当时就明确说明了,奸臣的是杨国忠。杨贵妃身在后宫,又不干预朝政,并没有错,不应该杀她。但是士兵们却说,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如果杀了杨国忠而留着杨贵妃,士兵们此后将寝食难安。所以不能留着杨贵妃。

这样的话,普通士兵会说出来吗?就算普通士兵会说出来,陈玄礼不认可,这话能够传递到唐玄宗那里吗?分明是陈玄礼做了“亏心事”,害怕杨贵妃会秋后算账,因此才借士兵的口,对唐玄宗说这个话。

从这个角度来看。说陈玄礼是逼死杨贵妃的人,一点儿也不为过。

那么,陈玄礼逼死了皇帝的老婆,他逃脱惩罚了吗?答案是他逃脱了。

皇帝的老婆都敢逼死,陈玄礼为什么却还能逃脱处罚呢?

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因为后来唐玄宗已经不是皇帝了,没那个权力,鞭长莫及了,因此他想惩罚陈玄礼,也办不到了。

这个说法,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说有问题呢?

唐玄宗不是皇帝了,好歹他是太上皇,他想要杀一个大臣,难道还不能杀么?

再说了,这个大臣又不是唐肃宗的亲信,唐肃宗犯不着保护他。同时,从立场来说,唐肃宗也是应该会杀陈玄礼的。这样的人肯定留不得,留下这样的人,也就给后人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如果大家都跟着学,那可怎么办?

但结果是,无论是唐玄宗还是唐肃宗,都没有惩罚陈玄礼,陈玄礼得以善终。那么,陈玄礼为什么能够逃脱惩罚呢?我认为,这是陈玄礼非常巧妙地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及时收手,从重要岗位上退下来,消除唐肃宗的疑虑。

历史上的功臣们,之所以最终遭到皇帝的猜忌,乃至遭到皇帝的诛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建立功劳以后,有些居功自傲。同时一直把持在权力宝座上,不愿意从这个宝座上走下来。也就是说,这些人实际上是在和皇帝抢权。既然和皇帝抢权,皇帝怎么可能饶过这些大臣们呢?当然要打击他们了。既然皇帝连功臣都敢打击,对那些触碰过皇帝神经,同时又是老皇帝旧臣的大臣,皇帝当然不会饶过他们了。

陈玄礼非常明确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当他护送着唐玄宗从巴蜀回到长安,唐肃宗念他“保护太上皇”有功,封他为蔡国公后,他立刻宣布从禁卫军首领的重要岗位上退下来,不再参与朝廷的事情。而陈玄礼这样主动退居二线的做法,也让唐肃宗对他大为放心,因此就没有去找过他的麻烦。

第二件事,效忠旧主,一直担任唐玄宗宿卫,让唐玄宗依赖。唐玄宗对陈玄礼逼死杨贵妃这件事,心里当然是很不满的。

不过,当陈玄礼在此后一直表达着对唐玄宗的忠诚,一直把唐玄宗护送到四川,再护送回长安,而且从朝廷的重要岗位上退下来,自觉自愿地担任唐玄宗的宿卫的时候,虽然唐玄宗还是不满陈玄礼,还是对他杀杨贵妃的事耿耿于怀。但是毕竟当时就只有高力士和陈玄礼在唐玄宗身边了,离开了这两人,唐玄宗肯定会感到非常寂寞和无助。所以,唐玄宗是不会计较陈玄礼的。

可以说,陈玄礼对唐玄宗的心理和处境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才决定一直呆在唐玄宗身边。唐玄宗尽管有杀陈玄礼的心,但这时候唐玄宗却反而是一把保护伞。有了这把保护伞,陈玄礼就高枕无忧了。

陈玄礼参与马嵬坡兵变,逼死杨贵妃,事后唐玄宗为何没有怪罪他?

“马嵬坡兵变”中,饿兵哗变已经杀红了眼,要不是陈玄礼处置得当,唐玄宗恐怕也有性命危险。唐玄宗感激陈玄礼都来不及,怎么怪罪他。欲知细节如何,请看我为您分解: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安禄山叛军进攻潼关,在奸相杨国忠的鼓动下,唐玄宗强逼中风瘫痪的哥舒翰出关,与安禄山叛军决战。哥舒翰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潼关被攻破,长安东边门户大开。消息传到长安,引起朝野恐慌,很多官兵逃逸,唐玄宗上朝的时候,来上朝的官员居然不到两成。

唐玄宗一看形势不对,下诏说要“御驾亲征”,实际上却是忽悠王公贵族们。次日凌晨,唐玄宗就带着太子、杨贵妃姐妹和一些亲信,在禁军保护下向西逃走,目的地四川。来上朝的大臣们傻眼了,宫里一片混乱,皇帝都整丢了,大家也各找门道逃命去吧。掌管宫禁钥匙的边令诚,转身就把钥匙献给了安禄山。

玄宗西逃-剧照

那逃出去的唐玄宗一众人,贵妃、皇子皇孙们都是睡觉没床、吃饭没粮,全靠沿途老乡们接济。一杂人等人数还不少,就是吃糠咽菜也管不了饱,皇孙们饿的哇哇大哭。皇子皇孙们都这待遇,下面的禁军大头兵更惨。好容易挨到了马嵬坡驿站,驿站里面的官员差役,早就跑没影了,吃喝更没着落,饥渴难耐的大头兵们开始躁动起来,眼看着就要哗变。

要是乱兵闹腾起来,真能够“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陈玄礼一看苗头不对,就拿杨国忠顶锅,说杨国忠祸乱朝廷,引起这样的灾祸。一来,陈玄礼就是禁军的头领,大头兵们给面子,也能听得进去。二来,杨国忠奸臣弄权的恶名在外,很多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正好杨国忠骑马出来,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讨要吃的,士兵就有人大喊:“杨国忠与吐蕃人密谋造反”。

马嵬坡兵变-剧照

这一嗓子,大头兵们立马就火山爆发了,群情激昂下,将杨国忠射落马下、乱刀分尸。一不做二不休,杨国忠的儿子、杨贵妃的两个姐姐,统统砍死。这个时候,乱兵已经杀红了眼。魏方进(杨国忠的亲戚、御史大夫)还敢出来呵斥士兵,话没说完,也砍死。

唐玄宗要出去安抚乱兵,其实很尴尬也很危险,毕竟乱兵杀了他的大舅哥兼亲信重臣。严厉斥责、处罚行凶者?只能激怒乱兵,搞不好自己也被砍死。说软话安抚吧?死了大舅哥都不敢放个屁,搞得皇帝威信何在。陈玄礼出来一句话,就给唐玄宗送来一个台阶下:“杨国忠谋反,臣等先斩后奏,请陛下责罚。”唐玄宗也很聪明,马上就明白,陈玄礼帮自己找了杨国忠背黑锅。唐玄宗于是借坡下驴,大度表示不追究杀杨国忠的事,大家就退下吧。

陈玄礼-剧照

这事没法就这么揭过,皇帝这样表态也不靠谱。大家心不安——杨贵妃的俩姐姐、堂哥、堂侄子都被杀了。假如哪天杨贵妃秋后算账,大家伙谁受得了?得了吧,皇上您狠点心,把杨贵妃也让咱砍死算了。

唐玄宗与杨贵妃-剧照

唐玄宗很为难呀,好歹一日夫妻百日恩呐,于心不忍呐。包括陈玄礼在内,众位亲信大臣都认为,杨贵妃必须死。高力士跟唐玄宗就说了一句话,就坚定了唐玄宗让杨贵妃去死的决心:“将士安宁,陛下才能安全”。言下之意就是,众怒难犯、凶险难测,杨贵妃不死,您老就可能刀斧加身。于是乎,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唐玄宗为了自己的安危,只能让杨贵妃喋血马嵬坡。

“马嵬坡兵变”平息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收拢军队;唐玄宗南下成都,逃难避祸;陈玄礼则一路追随唐玄宗去了蜀地。安史之乱平定后,陈玄礼又陪着唐玄宗重归长安,回归不久后病死。当年,唐玄宗争夺皇位的“唐隆之变”诛杀韦皇后,陈玄礼在那个时候就开始追随他。陈玄礼忠心耿耿45年,不离不弃,一直是唐玄宗最信任的人之一。

杨贵妃被陈玄礼逼死,平定叛乱后李隆基为何没有处置他?

杨贵妃严格来说不是被陈玄礼逼死的,陈玄礼只是直接执行人,幕后的主谋应该是唐玄宗的儿子太子李亨。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破了潼关,打开了长安的东大门,离长安不远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少量朝臣、禁军一起向南逃往蜀地,同时唐玄宗将监国的权力交给了太子李亨。

唐玄宗等人是分两批出行的,第一批就是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宰相杨国起,陈玄礼,高力士等人,而第二批则是太子李亨率领的2000禁军,李亨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一直受到唐玄宗和宰相们的打压,受尽折磨与屈辱,先后两次离婚。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私下联络陈玄礼策划诛杀杨国忠,因为大家都把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怪到杨国忠头上,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因为杨贵妃的关系才当上宰相,安?山与史思明叛乱打的旗号就是“诛国忠、清君侧”,难免唐朝朝廷内部很多人把杨国忠作为安史之乱引发的原因,如同汉朝七国之乱时,吴楚七国以“清君侧、诛晁错”一样的道理。

当唐玄宗一行人到达马嵬驿时,陈玄礼发动兵变,诛杀了杨国忠,同时逼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唐玄宗在群情激愤之下,只能照做,陈玄礼兵变的主要目的就是诛杀杨国忠这个祸害唐朝的奸臣,并不是要背叛唐玄宗,相反,陈玄礼对唐玄宗非常忠心。

陈玄礼在公元710年的唐隆政变中就开始作为唐玄宗的亲信,跟随唐玄宗斥杀韦后与安乐公主,到756年马嵬驿之变时,跟随唐玄宗已经46年,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的,即使后来太子李亨即位当了皇帝,唐玄宗成为没有权力的太上皇时,陈玄礼仍然是跟随唐玄宗,可见陈玄礼的忠心。

唐玄宗成为太上皇后,实际上就失去权力,相当于被软禁,随后唐玄宗身边的亲信一个一个被清洗,陈玄礼不久就病逝,从陈玄礼的结局来看,他不是马嵬驿兵变的策划人,只是执行人。

唐玄宗是个聪明人,事后肯定也会知道马嵬驿之变的原因是什么,但由于自己已经成为太上皇,没有任何权力,而且处处受到唐肃宗手下宦官李辅国的压制,连自己的生命也难以保全,哪有能力还去处置他人。

为何陈玄礼逼死杨玉环之后,非但没有遭到唐玄宗的报复,反而得到了重用?

关于陈玄礼,可能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此人从小就是唐玄宗的心腹,当年在武则天时期,唐玄宗回到长安,选择一些“才勇之士”,将其派到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当时的陈玄礼就是其中之一。

我认为杨贵妃死的有点躺枪,我不从女人祸国这个角度来揣测大唐禁军逼死杨玉环的出发点,仅仅从禁军将士发动兵变,诛杀了当朝宰相杨国忠来说,杨国忠何许人也?贵妃的哥哥啊,到了成都,杀死贵妃哥哥的人不被杀给个交代,贵妃还叫贵妃吗?所以兵变者为了己身安全,必须杀死杨贵妃以绝报复的后患啊。陈玄礼,大唐名将,唐玄宗一生的成败和此人有着亲密的关联。陈玄礼逼死杨玉环之后,没有遭到唐玄宗的报复的原因是唐玄宗还需要陈玄礼保护自己,不会杀掉他呢,再说当时陈玄礼可是握有兵权的,玄宗动不了他。

而且那时陈玄礼和太子发动了第二次政变,这一次,被针对的人是唐玄宗。陈玄礼先杀了杨贵妃的哥哥,大唐的相国杨国忠,然后再请皇帝杀了杨贵妃,不然军队所有人都不服。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好命令杀死杨贵妃。再加上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根本失势了,把握实权的是他的儿子李亨,杨贵妃本来就是他的老婆,被唐玄宗抢了去,这关系线太乱了。李亨心里恐怕也不断视之为羞辱吧,所以出去杨贵妃这个人,正是他政治上需要的,他天然不会怪罪陈玄礼了。

安史之乱,为何力主杀掉杨贵妃的陈玄礼没有被赐死反而得到重用呢?

陈玄礼,大唐名将,唐玄宗一生的成败和此人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年少的时候,他和李隆基就是好兄弟,好哥们了,当时武则天把持朝政,他们一心想要夺回李唐天下,于是暗自结盟,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发动了政变,成功的恢复了李唐天下,并且,唐玄宗不负众望,励精图治,制造了一个安乐天平的开元盛世。



但是随着他老年的糊涂,宠信贵妃,信任佞臣,乱交兵权,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带着一家老小跑到了马嵬坡。在这里,陈玄礼和太子发动了第二次政变,这一次,被针对的人是唐玄宗。

陈玄礼先杀了杨贵妃的哥哥,大唐的相国杨国忠,然后再请皇帝杀了杨贵妃,不然军队所有人都不服。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杀死杨贵妃。按照古代的说法,杨贵妃在唐玄宗心里面是地位很重要,现在一个臣子都能逼迫皇帝把自己的妃子杀掉了。第一皇帝的面子不保了,皇权的威严不保了,第二,这是杀妻之恨啊,一个皇帝能咽得下这口气吗?



唐玄宗非但咽下了这口气,而且安全之后还重重赏赐了陈玄礼,陈玄礼一直到去世还是他的倚重之臣,并没有遭到皇帝事后的清算。那么问题来了,唐玄宗为何不处理陈玄礼呢?

原因可能是杨贵妃只是表面上被处死了,实际上根本没死,这只不过是上层官员为了稳定军心给全军上下演的一出戏而已,知情者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比如唐玄宗,陈玄礼等人,唐玄宗知道贵妃没死,所以自然不会迁怒陈玄礼,反而会因为这件事感激他,倚重他,这是最好的解释了。



再加上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基本失势了,掌握实权的是他的儿子李亨,杨贵妃原本就是他的老婆,被唐玄宗抢了去,这关系线太乱了。李亨心里恐怕也一直视之为耻辱吧,所以出去杨贵妃这个人,正是他政治上需要的,他自然不会怪罪陈玄礼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