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文武双全,也讨伐过董卓贼人,为何人们称其枭雄而不是英雄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曹操原名吉利,小名叫阿瞒。人们因为自己对曹操的主观感受,常称呼他小名,这是不恰当的。
曹操生在宦官家庭,他是位高权重的宦官曹腾的养孙。曹操的父亲是曹腾养子,个人品质也绝非等闲之辈可比。曹操在这种优异特别的家族里成长,大人们十分疼爱他。他自幼便机警敏锐,能够随机应变适应环境。但是因为不热心学业,不修品行而一直被许多人轻视。
少数称赞曹孟德的人中许劭对他评价最高,认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而南阳许劭以擅长看人出名。
曹操对军事存在极高的兴趣,长期钻研兵法抄写军事书籍,并练习武艺。作为东汉时期扬名天下的军事、书法和文学家,还是魏国的领导人,可以说曹操非常之优秀。
曹孟德死后追谥(shi)号魏武帝,他真的是否配得上"武"字?或者问,他是否应该被改称为英雄呢?
丑化是封建统治需要?
曹操因为自身能力和家族关系在汉朝廷任职效力,因为办事强硬不讲情面惹了小人,被罢职回乡。后又重新被任用。之前的时候,窦武将军和大臣陈蕃制裁宦官计划失败,反为宦官所害。曹操因不满直言上书为窦武等人说话。曹操说,窦武是正直的人,窦武被迫害,奸邪之徒踏破朝廷,忠良贤能避之蕉岭。
虽然上书言语诚挚动人却没有被采纳。过后,曹操又进谏好几次,但改变甚微,东汉一天比一天破败腐朽,曹孟德心中明白,汉室末路已然。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命汉朝丞相,时不时兼并讨伐。古代文人沿袭君臣伦理,所以不符合史学家的价值观,得不到认同就会被唾弃。同时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暗中将曹操塑造成一个枭雄的形象。反观一直举着兴复汉室大旗的刘备则被渲染为正义的化身。
原著不一定是史实。
曹操狡诈多疑的人设,和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紧密关联。
因为大多数人只是看过二次甚至三次艺术加工过滤的电视剧电影,就认定曹操的品行,再加上史学家一贯的评价,人们的观点得到了认同,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再把自己的片面思考教给下一代,如此循环。而且要知道,罗贯中写作时一方面有自己的个人情感在其中,另一方面又由于他的主要基于民间故事,所以原著本身就和真实的曹操有所出入。在创作背景的角度,古代文人著书大多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准时局含沙射影。
罗贯中起初是张士诚的手下,张士诚被朱元璋诛杀后,罗贯中也失意回乡隐居去了。罗贯中认为朱元璋即便贵为国君但狡猾狠毒,自己的领导张士诚虽官职和地位不高却待人很好,于是著作的人物暗喻,其中曹操等于自己瞧不起的朱元璋,刘备等于昔日的张士诚。
所以说,原著不一定是史实,甚至于和史实相距甚远,关联不大。
我们在判断一件事物的时候尽量要全面。知识有限就虚心学习不要妄自地进行评论。及时让错误的思想停止传播是一项伟大的工作。
曹操的为人也许的确存在不足,但是他的功绩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我们要以客观或者尽量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不要上来就先入为主,而要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思考的余地。
毫不犹豫地回答:英雄,真英雄!
为什么要这样认为呢,咱们来看一看曹操的生平和伟绩。
第一,匡扶汉室。
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以来,整个国家陷入混乱。群雄四起,挂羊头卖狗肉。打着为国平乱的旗号,抢占地盘,扩大割据势力。汉朝皇室已经失去了控制国家的权力,沦为傀儡。先是董卓、后又李傕、郭汜等挟持汉献帝。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到洛阳,重修宫殿,恢复皇权,才使汉献帝脱离流离失所被挟持的局面。尽管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起码恢复了皇室的尊严和表面上的权力。
第二,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强。
尽管历史上把这段历史笼统地叫三国,但是事实上在曹丕称帝之前,这段历史都属于东汉。曹操迎奉汉献帝之前,是兖州刺史,属于臣子,迎奉献帝之后受赐节钺,尽管权力遮天,但任然是臣。曹操的军队也就汉室的军队。后来的讨伐袁绍、张绣、刘表、刘备、孙权、马腾、张鲁等,都是在恢复汉室的领地和统治,是中央对割据的讨伐。
第三、加强统治,发展经济。
东汉末年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战争四起,瘟疫蔓延。人们流离失所,田地抛荒,哀鸿遍野。人口锐减,从五千多万人口,锐减到一千万左右。形成了“千里无鸡鸣”的悲惨荒凉的景象。曹操积极实行屯田制,发展恢复经济,恢复人口。制定了保护农田的制度。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使得在曹魏统治下的中原地区,成了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第四、大胆选拔人才,用人唯才是举。
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曹操到底是枭雄还是英雄?这是一个千古争论的话题。陈琳曾在讨伐曹操的檄文中称曹操是枭雄。
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
那何为枭雄何为英雄呢?这二者又有何区别呢?
枭,是一种凶猛的鸟,鸟是飞的,因而无道。枭雄一般是用来指骁悍的人,这种人有野心并且很强横,但其又是雄才。 英雄,指一个人不仅仅有雄才,同时他是一个讲道义的人,也就是说他具备高尚的品质。 那英雄和枭雄也何区别呢?其实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品质方面,顾名思义英雄的品质要求明显要高于枭雄,英雄更讲道义,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枭雄就不讲道义,只是枭雄不容易像英雄那样为道义所掣肘,不为道义所束缚,在某种程度上为了达到目的,而摒弃道义。
曹操年轻的时候为官,
整顿吏治,不畏权贵,刚正不阿,关爱百姓,
此时的曹操可以称得上是少年英雄。
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此时的曹操便有了点儿枭雄的意思,特别是徐州屠城一举确实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一直为人所诟病。抛开这些有污点的事不讲,曹操做的都是英雄事,统一北方,北击乌桓,唯才是举,奖励耕种。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大家都说
乱世出英雄,其实更多的是枭雄
,在尔虞我诈的乱世,又真的有几个人能做到讲道义。所以说,英雄也好枭雄也罢,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为一代豪杰就要多做利国利民的好事。
曹操之所以争议大,无非是争议他是正还是邪。有的人认为曹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是奸臣,有的人认为曹操乃当世英豪,人格魅力四射,是英雄。连莎士比亚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怎么说,曹操都是中国璀璨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人物。
曹操的枭雄形象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关键时期当在宋朝。
与曹操同时代的人,对其的评价还不错,连诸葛亮也称赞他“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许劭说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可能是《异同杂语》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句的最初版本。
也有骂曹操的,刘备就没少骂,但那是政敌,立场不同,刘备骂曹操是汉贼,无可厚非。
从《三国志》开始,曹操的形象一直很正面,《武帝纪》评曰:“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跟枭雄二字丝毫不沾边。其中零星写到曹操的心计和残忍,着墨不多。
当时有关魏国历史的史书有七部,均已亡佚,裴松之的注中引用了王沈《魏书》片段,可见对曹操的评价,说道:“故每战必克,军无幸胜”,高度评价了他的军事才能,也跟枭雄扯不上关系。
西晋陆机有《吊魏武帝文》,对曹操的褒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连曹操自己承认的“小忿怒,大过失”到了陆机那里都成了“达人之言”。
《后汉书》中没有曹操的传,原因是这是南朝宋追述前朝历史,南朝承晋,晋承曹魏,那么究竟是将曹操放在哪里呢?放在传里,不合适,毕竟是魏太祖武皇帝,放在纪里,他又不是后汉正朔,所以陈晔回避了这个问题。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搜集各类书籍二百一十余种,其中《异同杂语》、《汉晋春秋》等书对曹操评价不高,对其负面行为着墨较多,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魏书》、《魏略》等书对其是绝对正面评价。
张华、刘勰、钟嵘等文艺家对曹操在养生、技艺、才学等方面的评价也都很高。唐诗中偶有骂他的,无非好色、篡权、猜诈之类,还没定性为枭雄。
到这里,曹操的形象还基本正面。但宋朝开始就不一样了,根源在于王朝更替的合法性问题,也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德运论问题。
北宋初年,朝野中曾展开宋为水德还是火德的大讨论,最后火德论占了上风,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就是炎宋生于木德的后周,这样一直顺推上去,在晋朝就出现了问题。
晋奉曹魏为正朔,因为晋继承了曹魏的江山,是相生而非相克。若宋奉晋为正朔,那同样是火德的东汉就不是正朔了。
关于这个问题,朝野中又展开了讨论,最终决定将曹操定性为汉贼,否定晋,这样隋火生唐土,后梁继唐土,后晋、后汉、后周再一路相克,后周的木生宋朝的火,就说得通了。
当然也有不同意见,比如司马光就认为曹操是从群盗手中夺得江山,不是夺了汉室江山,所以不能算作汉贼。
但人物评价的大趋势已定,加上此时各类民间文艺作品的渲染,曹操的形象就越加负面,最终成了“一代枭雄。”
三国时期曹魏君主曹操被称为一代枭雄,那么“一代枭雄”这个称呼又是为什么而来?他体现了曹操什么特质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曹操的枭雄称号绝不算一个特别好的词语。如果我们称呼一个人非常英明神武的话,我们会尽量用一些正面的词来称呼他,而“枭雄”的话一方面又是说曹操非常有雄心壮志,另一方面就是说他为了达成这一些东西,可以牺牲很多。
曹操曾经说过“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要让天下人负我”就很好体现了他的性格特征。这一句话充分说明了曹操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手段的人。说好听一点是果敢,有勇有谋,说不好听一点,就是自私自利,只顾着自己的前途。所以曹操在成就他的霸业中,耍了非常多的手段,得罪了许多的人。
虽然也有非常许多人都是诚心诚意对待他,但是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一言不合就背叛了他曾经的朋友,曾经的上级领导。另一方面就是曹操为了立威,为了让自己更加安全,就编了一个“他晚上睡觉的时候喜欢杀人”的故事。用这个故事来恐吓那一些想要行刺他的刺客。
如果仅仅编一个故事还好,但是他不仅仅是编故事来恐吓那一些想要行刺他的刺客,他为了让这个故事更加的可信,竟活生生地杀死了他最亲密的一个警卫员。以此来让其他人相信他做梦的时候杀人这一件事是真的。由此可见,曹操真的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友情,不顾亲情的大枭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8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