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行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或听到“秋后问斩”这样的词语,这被称为“秋决”。“秋决”其实早在西周时期便已经开始出现,并最终于汉朝形成制度,除了罪大恶极者被可以立即处决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后冬至以前才能执行。那么,古代行刑为何要特意挑选在这个时间段呢?
原因之一:君权神授的象征,古人对上天的敬畏
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礼记·月令》便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而这种做法之所以得到沿用,并于汉朝形成制度,主要便是源于统治者出于统治需要,以及古人对上天的敬畏。
由于古代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古人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无法形成科学认知,因此产生了较为迷信的思想,认为各种大自然现象都是天神操作的结果。而统治者则借此提出,自己就是就是天的儿子,是代表上天统治天下的,这便是“天子”的由来。既然是代天统御天下,其所作所为自然要顺应天时,而百姓们出于对上天的敬畏,自然也就接受了这种思想。
到了汉朝,汉武帝时期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结合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创造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进一步明确了“天赋皇权”这个概念。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因此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因为秋冬之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
由于儒家思想自汉朝以后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历代皇帝、百姓对此已经普遍接受,因而皇帝和朝廷所有行动都要遵从天时这个思想,也就得到了长期贯彻。如东汉时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便再度重审,“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其定律:无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除谋反大逆等重犯“决不待时”之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
也正是自此之后,“秋冬行刑”开始被载入律令而得以制度化,例如唐、宋律例便规定,从立春到秋分,除犯恶逆以上,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十恶”重罪前四条)及部曲、奴婢杀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决死刑。清代也规定,经朝审应处决的犯人,需在秋季处决。
原因之二:符合古人作息,充分发挥警示作用
在古代,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王朝最为重要的活动,而农业生产的主要规律便是春夏农忙,秋冬农闲。
先秦时期,农业生产仍然具有一定的奴隶制色彩,而世卿世禄制之下,各级贵族即使土地的实际拥有者,同时又是管理百姓的官吏。而由于彼时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这些官吏平日里大多也要进行劳作,只有农闲时的秋冬季节才有空余时间来处理政务。
此外,古代行刑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警示其他人,这也是古代行刑选择菜市口等人流密集处的原因。同时,将行刑的日期定在秋季农闲时期,也是为了便于百姓们观刑,毕竟农忙时节大家没有那个闲时间,冬日又太过寒冷有人不愿意出门。
因此,将行刑日期定在秋天,是完全符合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人们的作息时间的,既有先秦时期官员们作息时间的限制,也是为了更好的起到警示作用。
原因之三:古代死刑复核,交通不便审核时间较长
汉朝以前,地方行政长官除非在遇到重大案件或犯罪者为两千石以上高级官员的案件,对于一般的案件是直接拥有杀人权的,而不必上报朝廷核准。但自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开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中央朝廷开始对死刑案件加强管理,所有死刑犯处决之前必须经过死刑复审和死刑复奏。
1、死刑复审。是指对拟定判处死刑的案件,在最终定判之前要上报朝廷,由朝廷进行最终审定,并报请皇帝核准同意,《魏书·刑罚志》对此有载“死者,部案奏闻。以死者不可复生,惧监官不能平,狱成皆呈,帝亲临问,无异词怨言,乃绝之。诸州国之大辟,皆先谳报,乃施行”。而从隋唐时期开始,死刑案件的终审权开始正式收归朝廷,不同之处在于各朝代负责复审的部门不同罢了,例如隋唐主要由大理寺审核,再报刑部进行复审;两宋则由提刑司复审;明朝则在前朝基础上增加了朝审制度,即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三品以上官员,在霜降后十日共同审核京畿附近的死刑案件;清朝则在明朝的基础上增加了秋审制度,即由各部长官在每年八月中旬对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进行复审。
2、死刑复奏。是指对已经判定的死刑案件,在行刑前奏请皇帝进行核准,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勾决,只有经过皇帝勾决的罪犯才可以处死。《魏书·刑罚志》对此有载,“诸州国之大辟,皆光谳报,乃施行”。隋朝更是规定死刑执行之前,需要奏请皇帝核准三次,这被称为“三复奏”;唐朝则在“三复奏”的基础上,要求对京师的死刑案件进行“五复奏”‘,只有谋反等大罪只需“一复奏”;宋朝曾短暂延续“三复奏”规定,但为了防止拖延行刑日期,于是只规定对京师地区死刑案件进行“一复奏”,各地死刑案件则不必复奏;明朝则规定不论地方和京师,均实行“三复奏”;清朝从顺治十年(1653年)规定凡是朝审的案件一律实行“三复奏”,秋审案件则不必执行,而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则规定秋审案件也需要进行“三复奏”,乾隆皇帝则因死刑复奏案件实在太多,于是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诏令对朝审案件实行三复奏,秋审案件一律改为“一复奏”。
由于古代交通较为落后,地方案件呈送朝廷,由朝廷审核和皇帝勾决后再发回地方,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秋决制度”则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地方官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也便于朝廷集中审核。
而除了“秋决制度”外,古代对于行刑还有一定的禁忌,随着南北朝以来佛教的广泛兴起,唐宋时期规定正月、五月、九月为断屠月,每月的十斋日则为禁杀日,这些日子是不允许行刑的,即使是谋反重罪也不可以。明朝同样规定十斋日禁止行刑,否则笞四十。国家进行的大的祭祀活动时也禁止行刑。
秋后问斩,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一条重要措施。从汉朝开始,除谋反等重罪须立即执行死刑之外,其余死刑均要在秋后进行,这也成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独特之处。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秋后问斩顺应天道
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尊重天道,尊重自然规律。尤其是帝王,身为天子,更要顺应天时天道去办事,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
如《春秋繁露》中讲: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故曰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可见,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天道与王道要吻合,才是符合规律的善政,帝王要追随天道为政,才是王政。所以,春天万物滋长,不宜动刀动枪,更不应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而秋天则万物肃杀,草木凋零,正好顺应天时,在秋后对犯人执行死刑。
第二,秋后问斩更有利于震慑百姓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大多数人都是种地的农民。农民平时忙于农活,春种秋收,哪儿有空关注犯人行刑。到了秋天终于收获,农民开始进入农闲时光。选择这时处决要犯,正好大家没啥事,就都去观斩,国家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震慑百姓,看的人越多,越容易形成轰动效应,相应地,震慑性也就越大。
第三,秋后问斩体现慎刑原则
慎刑就是用刑审慎,尤其是对于死刑,稍有不慎就会错杀好人。中国古代自汉朝开始形成慎刑的司法原则,所以汉朝时就将秋后问斩作为司法实践的重要措施。到了隋唐以后,全国所有的死刑都要上报中央复核,并由皇帝亲自勾决。明清两朝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死刑的分类处置,即把各地死刑案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祖四类。三法司会根据相应情形予以相应的特赦,免除死刑,在保证法律公正的前提下更强调人情。
总的来看,实行秋后问斩,可以给最后的复核和勾决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古代犯罪后一般都是在秋后问斩。这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秋分之后,天气越来越冷了,有一股肃杀之气,还有就是秋分过后,很多农民忙完地里的活,都有空去观看行刑,秋后问斩,看行刑的人多,能够起到震慑的作用。
我们从电视剧中看到,在古代的时候,执行死刑一般都会说?秋后问斩?,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为什么一定要秋后问斩,这里所说的秋后到底是什么时候。
第一,秋后问斩指的是秋分以后。
有些人以为秋后问斩就是秋天执行,或者是立秋以后执行,其实这里的秋后问斩指的就是秋分过后,因为古人们认为,秋分过后,天气渐渐的变得寒冷,老鹰在这个时候开始抓鸟,而人类这个时候也适合伸张正义,处决罪犯。春天夏天的时候,天气温暖,万物复苏,是生命的季节,所以古人认为,这个时候不适合做终止生命这样的事情,要不然的话就是违背了自然的规矩,而秋分以后,天会变得越来越短,天气也会越来越冷,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比如说庄家也长成了,停止了生命,树叶也会枯落,而且秋天充满了肃杀之气,这个时候适合执行死刑。
第二,?秋后问斩?是一种制度。
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关于?秋后问斩?的制度,它是被明确的当成了一种制度写入律令里边,而这个时候,是不能违背这条制度的,行刑只能在秋冬季节才可以执行,而立春以后就不能在有刑杀行为。并且还制定了固定的刑杀时间,比如说唐朝的时候,关于死刑的执行时间固定在十月到十二月之间,后来直到清朝,期间一直都执行的这个制度。
第三,除了秋后问斩还有斩立决。
并不是所有的死刑都会说秋后问斩,还有一种死刑叫做斩立决。任何事情都是有变数的,所以对于一些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就会判处斩立决,而其他的一般都是秋后问斩。
早在汉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 隋唐以后,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复审复核,死罪更要多次复奏后由皇帝亲笔勾决。 明清两代又引入了"秋审""和"朝审"制度。每年霜降后十日,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同三品以上高官会审京畿附近的死囚,称为"朝审";而每年八月中旬复审各省死刑案件则称为"秋审",朝审与秋审后把死刑案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祖四类,除情实类由皇帝勾决后执行死刑外,其他三类均可免除死刑。 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2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