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张颌被司马懿陷害之后,为什么他儿子不帮他报仇

众妙之门 2023-06-20 19:00:59

张颌被司马懿陷害之后,为什么他儿子不帮他报仇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张郃。

张颌是河北名将四庭栋中成就最高的。颜良、文丑死在关羽手上,高览死在赵云手上,张颌则在曹操这里一路顺风顺水,做到五子良将的位子。张辽镇守合肥、徐晃被赵云击败,牵制住,而老大于禁更牛直接投降关羽,李典直接病死,这让张颌在魏国地位超绝,因为夏侯氏、曹氏中可堪重用的人不多,曹仁镇守樊城、夏侯惇要镇压异族。

夏侯渊、曹洪等人更是不看重用,郭淮后起之秀。因此在当时张颌可以说是曹操唯一能够难得出手大将,在汉中之争上,张颌更是做先锋,虽说张颌是副将、夏侯渊是主帅,但军中实际指挥权在张颌手上。当粮草被烧,是夏侯渊而不是张颌救助,这就说明问题。

当夏侯渊死后,曹操只是伤心,但是这个时候战局并没有改变,如果曹操想要和刘备死磕到底,那还是有一线生机的,可关羽进攻樊城水淹于禁。

徐晃又被赵云打败,这样曹操才被迫离开汉中。刘备得以占领,关羽更是神勇魏国五位大将和东吴四位大将才得以消灭,可见关羽厉害,如果不是东吴背后下手,恐怕关羽还不会输。当三国割据已成,大将纷纷陨落,张颌却在魏国成为顶梁柱,诸葛亮北伐,张颌为副帅,宣王司马懿为主帅,但张颌的威望不是司马懿可比,为此司马懿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除掉张颌。

张颌要是在司马懿真的不能够篡位。而张颌死后四个儿子,没有一个为他报仇,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实权。司马懿封张颌几个儿子为侯,不给他们带兵打仗的机会。就连夏侯玄的征西将军手握十万军在曹氏一族灭门时也没有报仇,就可以知道张颌儿子为何不报仇。

请问历史上三国里张颌是怎么死了的啊呢?

在一部三国大历史中,英雄之死是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在三国中死得最扑朔迷离的无疑曹操的得力战将张郃。 张将军生前可谓文武双全,被曹操认为有韩信之才。陈寿曰其“以巧变为称”。这位伟大的将军却死得异常悲惨,本来已经看清了诸葛亮退军时的圈套,在司马懿“使郃追之”时明智地劝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哪知阴险的司马懿变脸了,拍案而起,大骂张郃“有谋反之心”(此为水间社撰,不过,当时的情况也差不多了。)总之,张郃无奈,只好追击。后来,就被诸葛亮射死。 司马懿为何逼迫张郃穷追不舍呢?水间以为有两种可能:其一,司马懿求胜心切,因而不听张郃之劝,张郃只好硬着头皮紧追。其二,司马懿因某种原因,想暗害张郃,所以借刀杀人。 以上二可能,又可排除其一,司马懿乃沙场老将,多次与诸葛亮交战,对诸葛亮了如指掌(比如从诸葛亮的起居饮食中就猜出他的身体好坏。)不可能不知诸葛亮的计策与埋伏。 那么,司马懿为什么设计害张郃?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与司马懿之间的关系,也未见两人有何正面冲突。两人无怨无仇,司马懿好端端的为什么谋害他?水间认为司马懿当时已有了夺权的念头,于是开始铲除朝廷重臣,倒霉的张郃自然成了司马懿的首选。照此,张郃可以说是政治与军事斗争的牺牲品。 最后,水间还想骂骂孔明,他对张郃之狠,实在令人恐怖,很可能是在为马谡报仇。他的箭极毒,张郃只是膝中一箭,便立即呜呼哀哉了(天!简直是见血即死)。有点蹊跷。其中的奥秘恐怕只有张郃知晓

历史上张颌是不是被司马懿给害死的?

大将张颌可能是被司马懿阴谋害死

张颌是魏军五虎将之一,在后曹操时代更是首屈一指的名将。他的主要职责是指挥一支5万人左右的精锐部队,作为魏国的战略预备队,在东线(魏吴)和西线(魏蜀)之间奔波,负责增援。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就是由于张颌迅速击破马谡,迫使兵力占优势的蜀军全面撤退。此后又在东线击破诸葛瑾部,立下打败吴军的头功。但是由于其职务的限制,使得张颌总是归于他人节制,没有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帅,限制了其才能的发挥,也导致他最终的悲剧

黄初五年,诸葛亮第四次出兵北伐。此时,曹真已经病死,司马懿接替了曹真的职位,负责西线防务。此时张郃受司马懿节制。由于两人品级本是相差不远,又皆是多谋善断,张郃不可避免的与司马懿发生了摩擦,而且还不止一次。

(一) 张颌与司马懿的第一次分歧

魏蜀双方最初的部署,《汉晋春秋》记载:“宣王使要(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余众悉出,西救祁山。”《晋书帝纪第一》:“张郃欲分军往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麋”。

这里的分岐是:司马懿欲以全部主力增援祁山前线,而张郃建议分出前后军以防诸葛亮来袭。结果,按照《汉晋春秋》的记载:“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得还”。《晋书帝纪第一》记载为:“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

两种记载的结果大不相同,但都提到,诸葛亮带兵袭击上邽。但是区别在于,费曜以及(郭淮 or 戴陵?)带兵4千镇守上邽,被诸葛亮击败,这个事实是否存在?从情理上分析,司马懿即然在上邽留兵4千,不击败守军,诸葛亮怎能安心芟麦?显然,《晋书》缺少的是守军被击败的记载,是为了给司马懿遮羞。

实际上,张颌的建议是对的。司马懿率全部主力增援祁山前线,但是实际上没有抓住蜀军的主力,反而要匆匆忙忙跑回来增援上圭。如果按照张颌的建议,分为前后军,后军迅速增援上圭守军,那么费曜的4千人也就不会被诸葛亮击败。可见,张颌对诸葛亮的行动,预测更准确。

从心理上分析,司马懿初次主持对蜀作战,过于小心。而张郃对蜀军多次作战获胜,有一定的心理优势,而且对诸葛亮的了解也比司马懿更深。所以从结果来看,张郃比司马懿更高明。

(二)张颌与司马懿的第二次分歧

诸葛亮自上邽退走,司马懿又尾随追击。此时张郃与他发生第二次分岐。《汉晋春秋》记载:“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坐失民望也。今亮悬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故寻亮。”

《晋书帝纪第一》记载:“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可见当时蜀军占据了地利优势。魏军正面进攻未必能占到便宜,在此情况下张郃之策有正有奇,不给蜀方以空隙,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相当高明。而司马懿对张郃的意见“不从,故寻亮”。可能是司马懿初战失利,急于找回面子。但是战况并不如人意。

《汉晋春秋》记载:“五月辛巳,(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驽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蜀书王平传》里也提到了:“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从这些记载看,王平率领最精锐的山地步兵“无当军”据险而守,张颌不能攻克。同时,司马懿自率主力向诸葛亮进军,被击败,损失3千人。司马懿退回了营垒中。张颌再一次显示了他比司马懿的高明之处。
(三)张颌之死

虽然蜀军此时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最终诸葛亮还是因为粮尽,无法继续作战,被迫撤退。《三国志张郃传》:“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膝,薨,谥曰壮侯。”这是较正式的说法,然而却是为司马懿隐讳了部分实情。《魏略》记载:“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也就是说,张郃与司马懿发生了最后一次争执,最终导致张郃丧失了性命。此时的蜀军统帅诸葛亮性格谨慎(有时甚至过于小心),很难想象在撤退中会露出破绽,甚至会设下圈套。张颌主张不追击,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司马懿不听,强迫张颌追击。

难道说司马懿是不知道诸葛亮的个性?还是被失败冲昏了头脑,结果在张颌面前显得有些歇斯底里的固执?这样的追击,实际上是将张郃置于必败之地,甚至是死地。张郃对此一定有所觉悟,然而主将有强令,他尽管“不得已”,还是得遵命,而这一次的情况,又被他自己料中了。

与同一个人发生这么多次争执,在司马懿一生中是仅见的,而几乎每一次都是被张郃所料中。自张郃一死,全魏就再未出现在智计上使司马懿处于劣势的人。陈寿对张郃的评价是:“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这样的智将,在朝野内外有着崇高声望,甚至为诸葛亮所深深忌惮。但同时也难免为猜忌多疑的司马仲达所忌。更明显的是,此战中张郃所料皆中,而司马懿先有上邽之失,后有祁山之败,一旦宣扬到朝廷上,势必会动摇他今后的地位。于是,在诸葛亮退兵,魏国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木门口追击战很可能是司马懿借刀杀人之计。

由于最终的胜利,魏明帝也不便对大将之死再追究责任。司马懿在此战中出现这么多失误,还丧了大将张郃,却依旧得到厚赏。可是,张郃之死令魏明帝悲痛不已。“帝惜郃,临朝而叹曰:‘蜀未平而郃死,将之若何!’司空陈群曰:“郃诚良将,国所依也”。由这段对话可见,张郃被明帝和重臣们视为国之支柱,他的死,是魏国重大的损失。

张郃是被司马懿给坑死的吗?

电视剧《三国》中,司马懿有一句台词,“ 我挥剑只有一次,可我磨剑磨了十几年呢。 ”

事发时间:公元231年

事发地点:祁山


请注意,此时的司马懿,已经官至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而张郃,是征西车骑将军。

论官位,张郃显然不如司马懿。那么论资历呢?23年前,曹操当上丞相之后,征召司马懿做文学掾,即文字秘书。而当时,张郃已经跟了曹操十几年,从最初的偏将军,慢慢干到平狄将军。当然,这个军职也不算什么,但总比你这个当文字秘书的地位高吧?

但是,随后张郃便发现,当官,还真是司马懿这路货厉害。12年前,司马懿从曹操身边的秘书,一转身做了太子中庶子,即曹丕身边的办公室主任。这下不得了,他一下子成了曹丕的红人,每次参与谋划,都有奇策。于是在11年前,司马懿一下子获得连续提拔,从尚书做到御史中丞、侍中、尚书右仆射,换句话说,他已经是部长级干部了。到7年前,又提拔为给事中、录尚书事,参与国家大事的处理了。5年前,更与曹真、陈群、曹休,一起担任辅政大臣,也就是总理级别。而这个时候,可怜的张郃,刚刚晋升为左将军,远在司马懿之下了——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司马懿提拔得快,所以显得张郃慢了。

但是,张郃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不但会做官,还擅长整人,而且整人的技术,比做官的技术还高。

231年,司马懿打算整张郃了。


为什么要整他?因为这人是挡在他面前的最大祸害。

为什么说张郃挡着司马懿了?因为之前在街亭搞定马谡的,正是张郃。你可以说是马谡不行,但反过来从曹魏这边看,马谡行不行咱不管,至少张郃是绝对有能力的。所以曹睿亲自下诏嘉奖:贼寇诸葛亮率领巴、蜀的乌合之众,遇上了猛虎一样的我军将士。将军您披肩甲、执利器,攻无不克,朕要嘉奖你的大功,增加你的食邑一千户,连同以前的赏赐共计四千三百户。”

如果说这是对手太差的缘故,那么对手是诸葛亮呢?第二次北伐之际,曹叡派驿马召张郃到京师,亲自设置酒宴为张郃送行。当时曹叡就问张郃:“等将军到了前线,诸葛亮会不会已经占领了陈仓?”张郃回答说:“估计臣还没到前线诸葛亮就已经撤走了。臣屈指计算,诸葛亮的粮草支撑不了十天。”

结果张郃到达南郑,诸葛亮果然撤退了——这,算不算料事如神?

这样一个人,摆在司马懿面前,当然是个问题,如果他当主帅,张郃当副帅,司马懿做出的决定,张郃反对,你让司马懿怎么想?

事实就是如此。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张郃便是阻击他的正副统帅,而在诸葛亮撤退之际,两人的意见果然发生了分歧。


关于这次分歧,有两个版本的说法。曹魏郎中鱼豢私撰的《魏略》说,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张郃说,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强行逼迫张郃追击,张郃没办法,只能冒险进军,结果果然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张郃被射中膝盖,并因此而死。而代表官方态度的《张郃传》却说,是司马懿不让追,而张郃非要硬追不可,于是司马懿只能让他追,结果中了诸葛亮埋伏,薨。

两个版本的区别,就在于这场失败的责任问题,究竟是张郃自己做死,还是司马懿逼他死?我认为是《魏略》比较可信,因为从之前的一系列记载看,张郃这个人,素来就是有勇有谋,绝对不是鲁莽之人。而且他能搞定马谡、巧算诸葛亮,说明智谋至少是上等水准,怎么会突然之间变成李逵一样货色。

那么为什么魏国的官方史书要造假呢?很简单,谁敢写司马懿的阴谋诡计!事实上,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司马懿希望自己成为曹魏唯一能搞定诸葛亮的人,也就是说,主角只有一个,你张郃要跟我抢戏份,好了,那就对不起你了。


于是,一代名将张郃,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5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