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隋朝名臣李纲的运气到底有多不好,辅佐的三个太子没一个能当皇帝的

众妙之门 2023-06-19 15:49:54

隋朝名臣李纲的运气到底有多不好,辅佐的三个太子没一个能当皇帝的

对隋朝名臣李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作为文臣,最高的荣耀莫过于教导太子了,能够成为太子的老师是十分荣耀的事情。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教导了三位太子,却没能辅佐出一位帝王。

不知道是这三位太子自身能力不足,还是摊上了这么一位倒霉老师,最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太子之位被废黜。这位老师也因此出名了,更是被后世之人戏称为“太子杀手”。

这三位倒霉的太子分别是隋朝杨坚之子杨勇、唐朝李渊之子李建成以及唐朝李世民之子李承乾。这位老师则是隋唐名臣:李纲。

花费一生精力辅导却没有一位太子顺利毕业,那他到底是怎样教导太子的呢?

图片:太子的老师剧照

我们先来看李纲教导的第一位太子,杨勇。

此人生母是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很受杨坚宠爱,所以杨勇自然也很受宠。在隋文帝杨坚继位后,便将杨勇封为了太子。为了锻炼太子的理政能力,杨坚还让他参与重要政务的决断。

本来,杨勇若是勤政一些,表现好一点,可能还稳坐太子之位。但是杨勇却不务正业,喜好女色,常与妾室淫乱。这引起了他母亲的不满,心中对他厌烦不已。

有一次冬至,百官前来朝见杨勇,而杨勇也高兴的接受了群臣的祝贺。但是这却引起了隋文帝的反感,因为此时杨勇只是太子身份,又如何能接受百官朝见?这违反了礼制。

所以,隋文帝也慢慢对杨勇失去了好感。

图片:太子杨勇剧照

还有一次,杨勇设宴款待东宫臣子。当时,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以助兴。太子洗马李纲认为这不符合规矩,于是就规劝太子杨勇:“唐令则是辅佐太子的大臣,却没一个臣子的样子,将自己当做歌姬,惑乱太子。倘若皇帝知道了此事,恐怕会责怪下来,到时候还会牵连到你。”

但是杨勇却不理睬,只是说是他自己想听音乐。对于李纲的规劝,太子杨勇很少有采纳的时候。长久以来,这样的习性自然失去了众人的拥戴。

而且独孤伽罗不也断向隋文帝进言,说杨勇的坏话,并且称赞二儿子杨广的德行。最终,隋文帝废了杨勇的太子位,将他贬为了庶人。当时,隋文帝对杨勇很失望,并且还言辞严厉的呵斥了东宫辅佐太子的官吏。

图片:杨勇想听音乐剧照

当时,这些东宫官吏都低头不吭声,听着隋文帝的训斥。只有李纲站了出来,他说:“平日里都是陛下不加管教,才导致了今天这个地步。其实太子的天资与常人无异,若是让贤良的人来教导他,那必然会从善。若是让不正当的人教导他,那太子便会从恶,为何只责怪太子一人呢?”

隋文帝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觉得他自己也有错。所以还提拔了李纲,而许多东宫官吏都受到了处罚。后来杨广登基伪造诏书,将杨勇给赐死了。

图片:杨广登基剧照

李纲辅佐的第二位太子则是李建成。

乃是唐朝开创者李渊之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之后,常帮助李渊处理朝政。李纲也被李渊封为太子詹士,负责教导太子。

当时新朝初建,需要巩固。因为李建成已经当上了太子,所以对外征战的事情就落到了秦王李世民的手上。在起兵之初,李世民就屡立战功,对于唐朝的开创也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

此外,李世民有着很大的野心,他不满足于当前,想要取代李建成,自己当太子。在公元624年间,秦王府诬陷太子有造反之心,不过事件并没有闹大,最后只是以兄弟不和睦为由,流放了几位大臣。

此后,李建成的东宫与李世民的秦王府摩擦不断,矛盾加深。

图片:李渊剧照

公元626年时,李世民下定决心要尽快除掉李建成。这年的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最终太子李建成丧命。此外,李建成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斩杀,没有一个活口。

对此,李渊除了接受没有任何办法,不久便退位了。李纲在辅佐李建成期间,其实并不得志。他曾多次劝谏李建成,也是不被采纳。当然,李建成最终也是倒下了。

难道是不听李纲教导的都没有好下场?最终都无法顺利登基称帝?其实这么说也不对,因为下一位太子李承乾就很听教导,但还是下场凄惨。

图片:太子李建成剧照

李纲辅佐的第三位太子李承乾

贞观四年时,李纲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为太子少师,再一次担起辅佐太子的责任。李承乾与前两位太子不同,对李纲毕恭毕敬。

李承乾知道李纲的腿脚不好,还亲自将他引领入殿,并且谦虚的听从他的教导,还常常向他讨教。但是这样的日子也只持续了一年。

贞观五年李纲因病去世,太子李承乾的处境也没好到哪去,大臣们对他非议颇多,并且要求很高。太子只不过是建一座房子,便遭到大臣上书批评,说太过奢侈。

在诸多批评之下,唐太宗李世民也渐渐对太子产生了不好的看法。此外,李承乾的腿脚不便,本就有些自卑。现在大臣跟皇帝对他不满,引来众皇子都想夺取他的皇位。

图片:李世民任命李纲为太子少师剧照

于是,太子李承乾便一直考虑要怎样保住自己的太子位。最终,在贞观十六年时他起兵叛变。随后,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平叛,李承乾自然不是对手。

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李世民没有直接下令处死他,而是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并且流放到黔州去了。就这样,李承乾与皇位失去了交集,李纲的第三任太子还是倒下了。

图片:李承乾起兵叛变剧照

要知道,李纲并不是奸佞之臣。相反,他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大臣。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隋唐两朝的三位皇帝,才会如此放心的把太子交给他教导。

没想到,在他的教导之下,三位太子都没有成功毕业晋升为帝王,而是被各种原因给废黜了。

其实严格来说,这三位太子被废与他这位老师没有什么关联。只是他运气有些差而已,教过的三位太子没有一位成功称帝。

正是因为这样的巧合,所以李纲才被后世之人称之为“太子杀手”,这样的名声听起来有些戏谑之意,真是太冤枉他了。

古代贤臣向皇帝进谏的例子有哪些

成功: 1李斯《谏逐客书》
2 触龙《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伍举 有名的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
4诸葛亮 进谏刘备联吴
5赵普 宋太祖时宰相,进谏太祖削将之兵权。
6耶律齐 进谏成吉思汗采纳汉文化。
失败:1 关龙逢 夏末忠臣
2 比干 商末忠臣被纣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吴国大臣,被吴王夫差所杀。
4诸葛亮,赵云 进谏刘备不要攻打吴国,失败。
5 李纲 进谏宋钦宗抗金勿和,遭贬
6韩愈 劝皇帝不要迎所谓的佛骨,被贬

详细的:

敢于进谏的魏征

在中国历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为什么唐太宗会把魏征当作自己的镜子呢?这是有原因的。

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士。他喜欢读书,用心钻研古籍,学识非常丰富。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后来,他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来,唐高祖的二儿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

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从心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唐太宗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有一次,唐太宗违犯他制定的18岁成年男子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军。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力反对,唐太宗十分生气,派人把他叫来,大加训斥。

魏征毫不畏惧,他十分严肃地进谏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田由谁来种?工由谁来做?您常常讲,我当国君,首先要讲信用,可是国家的法律明明规定,男丁中的强壮者才需要服兵役,您为什么不遵守呢?您这样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吗?”

魏征的这一番话,把唐太宗一肚子的火气浇灭了。他心悦诚服地对魏征说:“先生真是我和国家的一面镜子啊!我原先以为你太固执,不通情理,现在听了你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政令前后不一,百姓不知所措,国家是无法治理得好的。”于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征召中男服役,还奖赏了魏征。

敢于直言劝谏的魏征不仅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成了以后历朝官员效法的楷模

伍子胥

有其父必有其子”,伍子胥的结局竟与其父如此相似。辗转几回终于立足于吴国的伍子胥,同样因自己的直谏而最终被诛。

据《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先吴未发。。。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於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即将束手就擒的越王勾践,采用范蠡之计,遣大夫种为使,赴吴国假投降,在“吴王将许之”之时,“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子胥的一番慷慨陈词与远见卓识换来的是——“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如果说这一次伍子胥只是自己进谏未被采纳的话,及至而来围绕越国的屡次进谏则是其耿直性格再鲜活不过的表现了。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越王勾践从会稽回国七年后,又“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疭也。愿王释齐先越’”,对伍子胥的再次进谏,吴王夫差,仍旧“弗听,遂伐齐”。

在吴王出兵齐国,“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之时,伍子胥的回答更是直言不讳。对吴王的这次胜利,“子胥曰:王毋喜!”,结果,“王怒”。此后,“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伍子胥的自杀虽没成,但吴王夫差由此却对伍子胥生出了嫌怨之心。对此仍不加小心提防的伍员,等到越国通过“贷粟”一举而进一步试探吴国对越国的警惕性时,终于引来了杀身之祸。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越大夫种对勾践说,“‘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

发生在伍奢身上因直谏而遭诛杀的悲剧,再次在其子伍子胥身上重演了。“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白公归楚三年而吴诛子胥”(《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杨修

,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出生于公元175年,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后被曹操杀害,死于公元219年,卒时方44岁。杨氏家世为汉名门,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声名显赫。

杨修九岁时,有一个叫孔君平的人来拜见杨彪,杨修因父亲不在家中,忙砌茶让座,并端出水果招待子孔君平。孔君平拿起一颗杨梅玩笑地说:“杨梅,杨梅,名副其实的杨家果。”杨修立即问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吗?”孔君平为杨修敏捷的才思目瞪口呆。

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忙惊动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杨修的才华。

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是受的意思,为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杨修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已,今见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45岁。

你们有是隋文帝后裔子孙的吗?

隋文帝杨坚一生共育有五儿五女:“五女”分别是长女乐平公主杨丽华、次女襄国公主、三女广平公主、四女(事迹不祥)和五女兰陵公主杨阿五;“五子”分别是房陵王杨勇、炀帝杨广、秦孝王杨俊、庶人秀和庶人谅。

虽然贵为“皇子皇女”,但杨坚的这些后代们大多命运悲惨,令人唏嘘。

(由于牵扯人物众多,笔者接下来按照先女后男,先简后杂的顺序给大家捋一捋。)

杨坚的女儿们。

乐平公主杨丽华是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的长女,自小便深受宠爱。杨丽华十三岁时,隋国公杨坚便将其许配给了其时的太子宇文赟。

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宇文赟嗣位登基,是为周宣帝,同时立杨丽华为后,其父“大司马隋公杨坚为大后承”——比较奇葩的是,宇文赟除了立杨丽华为后外,又另立了四位皇后,可能在宇文赟眼里这样才比较“有趣”吧?由于杨坚位高权重,杨丽华属于是“正宫皇太后”,是这五个太后中的“老大”。

杨丽华“性柔婉,不妒忌,四皇后及嫔、御等,咸爱而仰之”,是个好女人,但宇文赟却不懂珍惜,“暴滋甚,喜怒乖度”,经常责怪她。

有一次,宇文赟竟然大发雷霆要赐死杨丽华。母亲独孤伽罗听说后,不顾体面,跑到皇宫里“叩头流血”请罪,这才获得了宇文赟的赦免。

除对杨丽华不满外,杨坚由于“位望隆重”也受到了宇文赟的“忿忌”,以至于其经常对杨丽华说:“必族灭尔家!”

如果你是杨坚你怎么办?两条路:要么自己外调他处,远离祸患;要么希望宇文赟快点死!

果然,杨坚很快便寻了个扬州总管的差事,可还没等赴任,宇文赟就真的死了(580年),这可真是天爱杨坚啊!

那宇文赟死后,谁来继位呢?

杨丽华嫁给宇文赟以后仅育有一女——宇文娥英。显然,宇文娥英是女儿身,是无法继承北周国祚的。因此,宇文赟和一个名叫“朱满月”的宫女的“私生子”宇文阐竟成为了最佳人选。

正如上边所说,杨丽华就是后宫之主,其他的几个皇后,包括身份卑微的朱满月都得听她的。于是,为了确保自己未来的“位置”,杨丽华早早地将宇文阐收为了“义子”。

北周的勋臣们考虑到杨坚的权势,便让宇文阐继承大统,是为周静帝。他也是北周最后一位皇帝。

宇文阐登基后,杨丽华被立为“皇太后”,身份不可谓不高贵。

然而,此时的杨坚却不再安于做什么“国公”了,对于皇权的渴望充斥着他的内心。

终于,公元581年,杨坚废黜静帝宇文阐,“篡周建隋”——是年(581年)夏,宇文阐被杨坚“潜害……葬于恭陵”,时年不过十岁左右。

杨丽华对此颇为不满,“意颇不平,形于言色,及禅位,愤惋逾甚”。

或许是她对宇文赟感情深厚,或许是她迷恋“太后”之位……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她都要面对现实,不接受也得接受。

杨坚也觉得愧对女儿:反正我已经当皇帝了,就封你个公主当当吧,遂封杨丽华为“乐平公主”。

不仅如此,见女儿依然年轻,杨坚还鼓励她改嫁,但被其拒绝,“誓不许,乃止”。

时光荏苒,女儿宇文娥英也在慢慢长大,到了婚配的年龄。

杨丽华选来选去,将其许配给了幽州总管李崇之子李敏——李敏身处的明公李穆家族,亦是隋朝时期的名门望族。

女儿已嫁,心愿已了,杨丽华自然是开开心心的渡过人生里的每一天,于大业五年(609年)跟随炀帝杨广巡幸张掖时,病逝于河西,时年四十九岁,陪葬于定陵。

还没完!

虽然杨丽华得以善终,但她的女儿宇文娥英就没有那么好的命了!

大业十一年(615年),右骁卫大将军郕公李浑因其“门族强盛”而被杨广“忌之”,进而被控“谋反”之罪,连带其“从子”、宇文娥英夫李敏一同被抓。

这个案件跟隋末的谶语“隋氏将亡、李氏将兴”有关。于是,隋炀帝杨广便在朝中寻找“权贵”的李氏宗族下手,这才怀疑到了李浑家族身上。

当然,哪有什么谋反,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残杀大臣”的行为,因为你已经让杨广感受到威胁了,至少他心理上是这么想的。

最终,此案被定性为“谋反”,“(李)浑、(李)敏……及宗族三十人”被杀,宇文娥英也在数月之后被赐死。

至此,杨坚长女杨丽华一脉彻底没落!

接下来,我们再看杨坚次女襄阳公主:

襄国公主亦为独孤伽罗皇后所生,但史书对其生卒年月,何时被立为公主等信息均无记载。

襄国公主下嫁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的孙子河阳郡公、河州刺史李长雅——李长雅后来在任上病逝,他是李密的堂叔。

李长雅,李纶子,辽东襄平人也。尚高祖女襄国公主,袭父纶爵,为河阳郡公。开皇初,拜将军、散骑常侍,历内史侍郎、河州刺史、检校秦州总管——《隋书·李长雅传》

关于襄国公主的子嗣情况,亦无史载。

不过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大业九年(613年),李密因参与民部尚书杨玄感叛乱而受到隋庭通缉。理论上讲,他将享受“夷三族”的命运,而这正好轮到堂叔李长雅和襄国公主一脉。至于襄国公主子女是否受此牵连,由于史书并无记载,我们也不好妄自揣测。

若果如是,这襄国公主也是挺倒霉的吧?

说完襄国公主,我们再来看其杨坚三女广平公主:

广平公主下嫁汝南郡公宇文庆之子宇文静礼。

宇文庆是北周大将军,早年在跟随周武帝灭齐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勋”,“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于时,宇文庆与隋国公杨坚“有旧”,算得上是老朋友了。杨坚建隋后遂拜宇文庆“左武卫将军进位上柱国”。因此,广平公主的这段婚姻即可延续朋友之谊,又可笼络朝臣。

宇文静礼起初为太子杨勇的“千牛备身”,在娶了公主以后被“授仪同,安德县公,邑千五百户,后为雄州刺史”——这待遇都快赶上他爹了。

广平公主和宇文静礼育有两个儿子:长子宇文协和次子宇文皛——也有“三子”一说,笔者难证其真伪——这两个儿子后来均殁于武德元年(618年)的宇文化及之乱,算是给隋炀帝杨广“殉葬”了。

关于这个幼子宇文皛,也是有些趣闻的:

宇文皛自幼养在宫中,“后为千牛左右,炀帝亲昵之”。受宠到什么程度呢?后来发展到其“伺察六宫,往来不限门禁”,甚至于“与宫人淫乱,至于妃嫔公主,亦有丑声”。

萧皇后看不下去,就把这事说给杨广听。哥哥宇文协知道弟弟闯祸了,赶紧向杨广求情:

“皛今已壮,不可在宫掖。”

杨广说:“皛安在?”

宇文协说:“在朝堂。”

可最终,杨广也没治宇文皛的罪,反而“因召入,待之如初”,这杨广的心胸也是“够宽广”。

面对舅舅的怜爱,宇文皛这小子还算有“良心”。宇文化及“弑逆之际”,宇文皛正在玄览门,特地跑去给杨广报信,结果却被“守卫”挡在了门口,终未成行,后和哥哥一起被杀于是乱。

至此,杨坚三女广平公主一脉也彻底没落!

由于杨坚四女无史料可查,到底有没有这个人也不得而知,因此,这里我们一笔带过。

最后,我们来看杨坚五女兰陵公主杨阿五。

兰陵公主杨阿五“美姿仪,性婉顺,好读书”,深得父亲杨坚钟爱。

杨坚最初将其许配给郢国公之子王奉孝,可没过多久,王奉孝竟然病死了,而其时兰陵公主尚不满18岁。于是,公公王谊就自作主张向杨坚上表,“言公主少,请除服”——大概率,王谊觉得把一个“守寡”的公主留在家里,太过麻烦了吧?

隋唐年间,士族皇家家中服丧一般都要“三年”之久,这三年里要始终身着“丧服”。因此,王谊这里说“除服”,实际上是让兰陵公主尽快改嫁,不必再给儿子“服丧”了。

如果杨坚赞成这个意见,兰陵公主立刻就可以改嫁了。

然而,越国公杨素却站出来指责王谊说有违风俗,怎么能够随便改呢?甚至要就此治王谊的罪。杨坚一琢磨,杨素虽然说得有理,但也不必“小题大做”,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很快,王谊便因“谋反”被诛,这下兰陵公主想不改嫁都不行了。

这一次,杨坚将兰陵公主许配给了冀州刺史鲁公柳机之子柳述。兰陵公主之所以“相中”柳述,大约是因为柳述当时正任“太子亲卫”一职,经常出入皇宫,两人或有“私会”,感情甚笃,不然很难解释兰陵公主为什么后来会和柳述的感情至真至诚。

兰陵公主嫁给柳述时刚满18岁,还是个青春少女,却能够“折节尊于妇道,事舅姑甚谨,遇有疾病,必亲奉汤药”。

杨坚听说以后“大悦”,一高兴,就把女婿的官职一升再升直至仁寿年间(600~604)担任兵部尚书一职。

可惜,天不怜爱,一场大难正向兰陵公主夫妇袭来……

仁寿四年(604年),文帝杨坚病危,诏太子杨广、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侍疾”。

然而,值此期间,太子杨广却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把同样来“恃疾”的杨坚宠妃宣华夫人给“性侵”了,搞到宣华夫人跑到杨坚哪里告状:

“太子无礼!”

杨坚大怒,“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

于是,杨坚赶紧招呼柳述、元岩把太子叫来,怕他们叫错又补充了一句:

“勇也!”

原来杨坚的意思是把“废太子”杨勇请来,具体什么意思一目了然。于是,二人赶紧出去写敕书,准备征召杨勇。

杨素听说后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杨广,并且“矫诏执(柳)述、(元)岩”,柳述就这样被抓了起来。

没几天功夫,杨坚病逝,杨广嗣位登基。

杨广登基以后遂“

赐故太子勇死,缢杀之……追封勇为房陵王。

”,并且将“柳述、元岩“并除名,(柳)述徙龙川,(元)岩徙南海”。

接下来,杨广令妹妹兰陵公主与柳述“离绝”,并且想让她再次改嫁——起初,杨广就曾建议将妹妹改嫁萧后之弟萧砀,只是被文帝否决嫁给了柳述而已。这一次,杨广是不是要将妹妹再嫁萧砀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此时的兰陵公主已经32岁“高龄”了。

兰陵公主“不从”,并且上表“请免主号,与述同徙”,这惹得杨广大怒:

“天下岂无男子,欲与述同徙耶?”

天底下的男人都死光了吗?你抱着柳述不放?可兰陵公主仍然坚持:

“先帝以妾适于柳家,今其有罪,妾当从坐,不愿陛下屈法申恩。”

可最终杨广也没同意,兰陵公主竟然因此“忧愤而卒,时年三十二”。

临终之前,兰陵公主曾上表请求与柳述葬在一起,可杨广依然没同意,将其葬于“洪渡川”,“资送甚薄,朝野伤之。”

至于兰陵公主的子嗣情况,史书没有记载,但案兰陵公主的年龄,她应该是育有子女的。考虑到柳述只是流放,且杨广令其改嫁的情况看,兰陵公主的子嗣应该未受太多连累而继续绵延下去吧?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看出,除了四女无史可查以外,杨坚的余下四个女儿及其他们的子孙大多命运多劫,并不圆满,能够绵延子嗣甚至都成了奢望。当然,这跟她们那个荒淫无道的兄弟杨广有很大关系,对她们而言,活在大隋朝真心不容易。

以上是杨坚女儿们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杨坚的儿子们。

杨坚的儿子们。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大隋,不久,嫡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

杨坚原本对杨勇给予厚望,早早安排他“参决军国政事”,以锻炼自己的才能。即便“时有损益,上(杨坚)皆纳之”。

杨勇这个人“性宽厚,率意任性,无矫饰之行。”

如果一切顺利,杨勇继承大统只是个时间问题。直到杨勇的太子妃元氏去世,事情才慢慢起了变化。

杨勇身为太子,“多内宠”。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太子妃元氏自打嫁给他以后,就不受他的宠爱!

有一天,元妃突然遭遇“心疾,二日而薨”。独孤皇后觉得这个女孩实在是可怜,怎么那么快就离世了呢?难不成是杨勇“下毒毒死的”?是以,独孤皇后对杨勇的“心狠手辣”非常不满!

再加之,杨勇独宠云昭训(妃子等级的一种),“终日酣宴,疏于政事”,也令父亲杨坚极为不满!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恰此时,晋王杨广就比较能“装”,“弥自矫饰,唯与萧妃居处,后庭有子皆不育,后由是数称广贤。大臣用事者,广皆倾心与交。”

杨坚和皇后的使臣到了晋王府上,杨广夫妇不分贵贱,一定会出门迎接;杨坚和独孤皇后到杨广府上,他的侍女也都是一些“老丑者”。这使得杨坚觉得自己的二儿子“不好声色”,“意甚喜”……就这样,杨坚对他这个二儿子喜欢的不行。

杨广和安州总管宇文述交好,为了拉拢这个人,他向皇上进奏章“言其功”,于是,隋文帝将其封为寿州刺史。当时的朝中大臣能“移上意者”只有杨素,而杨素行事前都要与他的弟弟、大理少卿杨约商议,而宇文述又和杨约交好。于是,杨广催促宇文述,“多赍金宝”进京师与杨约“交通”。

很快,在“金钱器玩”面前,杨约败下阵来,他说服了哥哥杨素“共谋大事”!

于是,这些人聚在一起准备把杨勇“拉下马”!

杨勇也不是傻子,杨素一干人的小九九,他还是能看出来!然而,他“计无所出,使新丰人王辅贤造诸厌胜;又于后园作庶人村,室屋卑陋,勇时于中寝息,布衣草褥,冀以当之。”

杨坚知道杨勇“心不自安”,便派杨素暗地里观察,看看杨勇是不是有“谋反”之相?

由于杨素早就投靠了杨广,于是,他故意造出事端,惹怒杨勇。然后,在杨坚面前说他的坏话:

“杨勇确实是有怨气啊,皇上!害怕他起事的话,我们得早做准备!”

听杨素这么一说,杨坚非常生气,背地里把东宫的宿卫管辖权交到“卫府”,见到“勇健者”就一律撤销,太子左卫率苏孝慈被任命为淅洲刺史外调。

还不放心!

杨坚又密令在玄武门至至德门之间安插眼线,观察动静……杨勇还没等到“起事”,就已经被完全架空了……

最终,杨坚下定决心,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月,下诏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

……废勇及其男、女为王、公主者——《资治通鉴·隋纪三》

杨勇呢?还行,知道谢恩:

“臣当伏尸都市,为将来鉴戒;幸蒙哀怜,得全性命!”

就这样当了近20年太子的杨勇被彻底废黜!

杨勇被废是文帝年间的大事件!

说起来,杨勇自身确实是有问题,比如隋文帝给他安排的左庶子唐令则,就没有尽到辅助太子的义务,反而“

自比倡优,进淫声,秽视听。

”——后来,他受到了太子洗马李纲的严肃批评。除唐令则外,还有一些。但总起来看,并不是特别的严重。

杨坚夫妇对杨勇的态度发生变化,就是在太子妃元氏死后,怀疑他毒死了元氏。

除却以上两项,硬要说杨勇谋反,多少有点牵强。

说实话,整个废立的过程,有点让人看不懂!

杨勇被废以后仍被“囚”于东宫,是月后(600年11月),晋王杨广被正式立为太子,且掌管了东宫的门禁——可想而知,杨广会怎么对付他哥哥,这也是为什么其后的四年里杨勇始终没能见到杨坚的原因所在。

不过,就在杨广被立为太子后不久,“天下地震”!

这当然不是一个好兆头……

果然,四年后(604年),杨坚一死,杨广登基便立即“缢杀”了杨勇(具体细节在讲兰陵公主时已有赘述,在此不再多言)。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死的仅仅是杨勇一人,杨广并未往下深究他的子嗣。

据史书记载,隋“隐太子”杨勇至少有10个儿子。除了正妻元氏“无后”以外,其余的妃子都育有子嗣。

自是云昭训专内政,生长宁王俨,平原王裕,安成王筠;高良娣生安平王嶷,襄城王恪;王良媛生高阳王该,建安王韶;成姬生颎川王煚;后宫生孝实、孝范——《资治通鉴·隋纪三》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杨勇的子嗣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很快,新的祸患便迫近了……

杨勇被废时,其宠妃云昭训的父亲云定兴,也因为“坐媚事太子勇,与妻子皆没官为奴婢”。不过,隋炀帝杨广继位以后,听说云定兴这个人“有巧思”,就“招之,使典其事”。

云定兴得以“复出”。

云定兴是个会“来事”的人。很快,他就巴结上了杨广身边的“红人”、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以明珠络账赂述,并以奇服新声求媚于述”。

宇文述高兴坏了,竟然“兄事之”。不久,杨广准备对“四夷”采取行动,“大作兵器”,遂依从宇文述的建议,令云定兴负责监造。

过了些时日后,宇文述就对云定兴讲:

“兄弟,你做得‘器仗’,皇上都很满意。之所以没有给你加官进爵,是因为长宁兄弟几个还没死的缘故。”

长宁王杨俨是杨勇宠妃云昭训的亲儿子,是嫡长子,更是云定兴的亲外孙。宇文述可能就是随口一说,他可能暂时忘记了云定兴和他们之间的亲人关系。没想到这个云定兴“狼心狗肺”,他竟然对宇文述说:

“这些没用的东西,为什么不劝皇上杀了他们呢?”——看来,这云定兴为了加官进爵是“六亲不认”了啊!

宇文述见他这样讲,就立即向杨广上奏,说与其留着他们,不如杀了以免后患!杨广杀他哥哥都很痛快,更何况这些晚辈呢?于是,杨广欣然应允了!

很快,长宁王杨俨被“鸩杀”,他的七个弟弟被“流放”岭南。可杨广还不放心,“又遣使于路尽杀之”。是年为大业三年公元607年。

至此,杨坚长子杨勇一脉彻底没落。

当然,隋炀帝杨广也没得善终,于武德元年(618年)被宇文化及弑于江都,也算是得了报应(由于杨广之死大家比较熟悉,笔者也不再赘述。)

说完了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我们再看三子秦孝王杨俊。

杨俊开皇元年(581年)被立为秦王。

杨俊这个人“仁恕慈爱,崇敬佛教”,曾经请求出家为僧,但被杨坚拒绝。后来,杨俊参与灭陈之战,“以为山南道行军总管”。因为治军有方,“颇有令问”而受到杨坚的嘉奖。

然而,陈国覆灭,战事结束,杨俊竟“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这令到以节俭著称的父亲杨坚大为不满。

除此以外,杨俊还好“内”,他的妃子崔氏“性妬,甚不平之,遂于瓜中进毒”。杨俊因为中毒而生病,被“征还京师”养病。杨坚趁此机会将其一撸到底,“免官,以王就第”。

未成想,杨俊这一病就再没有缓过来,终于开皇二十年(600)六月,“薨于秦邸”。杨俊死了,崔妃难辞其咎,“被赐死於其家”。

杨俊死后有两个子嗣健在:长子杨浩(为崔氏所生),以及庶子杨湛。

杨广继位以后,立杨浩为秦王,以嗣爵杨俊;杨湛则被封为济北候。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江都弑隋炀帝后,原准备立杨浩为王,但不久便“败于黎阳,北走魏县,自僭伪号,因而害之”。

其时担任荥阳太守的弟弟杨湛,也受哥哥连累而被宇文化及所杀。

至此,杨坚三子杨俊一脉彻底没落。

聊完杨俊,我们再看杨坚四子庶人秀:

杨秀开皇元年被立为越王,后来“徙封于蜀”,是为蜀王。

杨秀这个人“有胆识,容貌环伟,美须髯,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惮”,就连父亲杨坚都讲:

“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

看来,杨坚对于自己儿子的前途命运甚为忧虑。

果然,杨秀被封蜀王后“渐奢侈,违犯制度,车马被服,拟于天子”,这分明就是找死的节奏,跟他三哥杨俊有一拼。

开皇二十年(600年),大哥杨勇被废以后,杨秀对此“意甚不平”,新立太子杨广担心杨秀“终为后变”,便密令杨素“求其罪而僭之”。

仁寿二年(602年),杨秀应诏入京,杨坚见了儿子杨秀以后却一句话都没跟他讲。第二天,杨坚竟然派遣使臣去责备他,杨秀谢罪:

“忝荷国恩,出临藩岳,不能奉法,罪当万死。”

杨秀具体犯了什么罪,史书上没有明讲,可即便杨秀犯有“僭越”之罪,父亲杨坚批评两句不就完了吗?可事情没那么简单!杨坚就批评儿子:

“顷者,秦王(即三子杨俊)糜费财物,我以父道训之。今秀蠹害生民当以君道绳之。”

于是,杨秀就这样被“付执法者”,“令杨素、苏威、牛弘、柳述、赵绰等推治之”。

杨秀被“问罪”,这是多好的机会啊!于是,为了陷害杨秀,太子杨广出了个“妖着”:

太子阴做偶人,书上及汉王(五子杨谅封爵)姓字,缚手钉心,令人埋之华山下,令杨素发之。又作檄文曰:“逆臣好贼子,专弄威柄,陛下唯守虚器,一无所知。”——《隋书·杨秀传》

其时,五子杨谅正受杨坚宠爱。如果你是杨坚,发现这么个事还不得气死?杨坚果然大怒:“天下宁有是耶!”天底下怎么能有这种事!

于是,蜀王杨秀被“废为庶人,幽内侍府,不得与妻子相见”,被软禁了起来。

可谁成想,杨秀这一次被“软禁”,竟再没能出来。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江都弑隋炀帝以后原本准备把杨秀放出来,立为天子,不料“群议不许。于是害之,并其诸子”。

到此,杨坚四子杨秀一脉彻底殒没。

最后,我们来看杨坚五子庶人谅。

杨谅也是在开皇元年被立为汉王。

要说勋功,杨谅应该说是杨坚这五个儿子里最有能力的,无论是南下灭陈,还是北战突厥都立有赫赫战功,以至于其鼎盛时期,“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据黄河,五十二州尽隶焉”。如果没有能力,杨坚也不会把如此大的地方交给他去管理。

而且,杨坚还对其“甚宠爱之”。

太子杨勇被废,对于杨谅的影响也很大,他就琢磨凭什么让二哥杨广“储位”,自己要军功有军功,要宠爱有宠爱,怎么就不是我呢?因此手握陕晋“天下精兵”的杨谅,“居常泱泱,阴有异图”。

说干就干!

仁寿四年(604年),杨广继位登基以后,汉王杨谅随即造反,但最终被杨广的“铁粉”杨素率兵镇压。

最终,杨谅请降被缚,百官上奏杨谅“罪当死”。

当此时,杨广的兄弟里面除了杨秀被软禁以外,就剩下这一个弟弟在世了。因此面对百官的奏请,杨广网开一面:

“朕终鲜兄弟,情不忍言,欲屈法恕谅一死。”

就这样,杨凉被“除名为民,绝其属籍,竟以幽死”——其子杨颢被一并“禁锢”,宇文化及弑隋炀帝时将其杀害。

至此,杨坚五子杨谅一脉陨落。

综上,除了三子杨俊“病死”以外,杨坚的其余四子(包括其子嗣)皆不得善终:杨勇被缢杀;杨广、杨秀被宇文化及杀害;杨凉死于软禁。

参考:《资治通鉴》、《隋书》

(网图、侵删)

李纲简介(李纲是哪个)哪里人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李纲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纲是哪个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宋代著名词人李纲的简介
李纲(547年——631年)字文纪,初名李瑗,隋唐时名臣,观州_(今河北景县)人。祖父李元则,为北魏清河太守。父李制,为北周车骑大将军。北周时,李纲为齐王宇文宪参军,拒绝北周宣帝宇文_诬陷宇文宪的命令,并为宇文宪收尸。隋朝时,李纲为太子洗马,屡次规谏杨勇。杨素弄权时,李纲不肯逢迎,屡遭陷害,后隐居。隋末,遇李渊,被重用授丞相府司录,封新昌县公,专掌选。唐高祖李渊登基后,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典选如故。李纲屡次规谏太子李建成。后以建成愈骄纵,辞职。贞观五年逝世,有子李少植,孙李安仁。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的意思是什么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的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出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意思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出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解释:祖先们打下来的江山,应当拼死保卫,哪怕是一尺一寸的土地也不能让给他人。这是李纲听到对金朝割地求和的奏议后奏言宋钦宗的三句话。
总结:三句话表现了李纲对祖国山河的深挚的热爱和可贵的民族气节。
李纲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宋史》简介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南宋李纲简介
李纲,字伯纪,别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祖
籍福建邵武,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生于无锡。父李夔,官至
中大夫、右文殿修撰。大观二年(l108年),李纲参加贡生考试,
名列榜首,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法参军。政和二年(ll12年)
中进士,任镇江府学教授。3年后升为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
史。因得罪权贵被降职为员外郎。政和八年四月起用为太常少
卿、国史编修。宣和元年(1119年)开封大水成灾,他上书徽宗
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拯救灾民,同时鉴于北方女真族势力深入
国土,建议整修军备,防止外患。徽宗不纳忠柬,将其贬滴到
边远的南剑州(今福建)沙县充当一名监税小官。李纲痛感皇帝
昏庸、国事日非,顿萌退志,遂在无锡梁溪河畔营造庭院,以
备归隐。宣和三年闰五月,其父病故,葬于无锡惠山北面的湛
岘山麓。在庐墓3年期间,他亲手种植了大量松柏,故后人将
湛岘山称为大松坡。
宣和六年,李纲被任为秀州知州。第二年复被任命为太常
少卿。这年冬,金兵大举南侵。他冒死上血书,请宋徽宗赵佶
禅让帝位,使太子赵桓能以皇帝名义号令军队,得到宋徽宗的
同意。宋钦宗赵桓即位后,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兼亲征行营使,
委以防卫京都的重任。他发动军民严密布防,于靖康元年(1126
年)正月打退金兵对京城的围攻。二月,因其反对议和被免职。
陈东等于余名太学生上书,京都数万军民集会要求李纲复职,
宋钦宗被迫复用李纲,封为开国伯,赐无锡惠山寺作为他奉把
父母的功德院。后将他调出京城,任河北宣抚使,旋以“专主
战议,丧师费财”之罪,贬为毫州明道宫提举。是年秋,金兵
又大举南下,宋钦宗急忙下诏起用李纲。他奉诏立即率军北上
勤王,但京城已经沦陷。次年五月,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商
丘)即位,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为相后,积极
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军备战,宋朝国力为之一振。由于其
主张北伐、坚决反对迁都江南,触犯了一心偏安的宋高宗,在
相位77天就被免职。以后李纲屡遭诬陷,自南宋建炎元年(l127
年)起,先后被放逐到鄂州(今武昌)、万安军(今广东万宁)等
地。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再次起用李纲,先后任命他为
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潭州(今长沙)知州、江西南路安抚制置大
使兼隆兴(今南昌)知府等职。在任期间,他积极招抚流亡,安
定社会,发展生产,整饬军政,募匠建造战舰数十艘以巩固江
防,又一再上书要求宋高宗反省得失,待机北伐,但不为宋高
宗接受。绍兴九年李纲愤而辞职。绍兴十年正月十五日病逝,
终年57岁,葬于福州怀安桐口大家山。赠少师,溢忠定。
南宋四名臣之李纲简介李纲怎么死的
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他和赵鼎、李光、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李刚画像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击退金兵。不久遭主和派所斥。宋室南渡以后,建炎元年五月甲午(五日)宋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相。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宋朝李纲,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此书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原文为:李邺使金议割地,纲奏:“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作者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
宋朝大臣李刚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
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扩展资料:
北宋后期,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国,攻灭契丹族建立的辽国,随即举兵南侵,腐朽的宋朝统治者节节败退,人民惨遭蹂躏。
北宋朝廷中主降派虽多,但广大汉族人民却纷纷举起抗金大旗,展开了英勇壮烈的反侵略斗争。
面临着国破家亡的险恶局面,宋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官员激于民族义愤与爱国之情,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行列中。李纲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钦宗继位时,宋朝的形势危在旦夕,一方面是金兵已攻取汤阴、_州,前锋直抵宋朝都城东京(今开封)。
另一方面是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指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_为六贼,要求“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为了缓和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靖康元年正月,钦宗下诏亲征,命兵部侍郎李纲兼任行营参谋官。
李纲早就怀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决心,当他获悉钦宗与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等准备弃城逃跑的消息时,上殿劝说钦宗应该固守。
当钦宗问他谁可以带兵时,他回答说:白时中、李邦彦。
但是,钦宗与白时中、李邦彦等仍然准备弃城出逃。正当他们率领禁卫六军即将离城时,李纲赶来了,他声色俱厉地对禁卫军士说:“你们愿意以死守城吗”。
军士们为李纲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异口同声地回答:“愿以死守!”于是,李纲入见钦宗,劝说道:六军的父母妻子都在都城,愿以死守。
万一中途散归,谁能保护陛下?再说敌兵已逼近,他们知道你们乘舆未远,如以快马急追,又将如何抵御呢?李纲的一番话说得钦宗无言以对,不得不暂时留下。
这时,李纲就传旨:“上意已定,敢复有言去者斩。”禁卫六军闻讯欢欣鼓舞。
李纲受命后,积极进行京师的防卫迎敌工作。每面城墙上布置守兵一万二千人,另外又设前后左右军四万人,中军八千人,分置将官统领;并备有火炮、弩、砖石、擂木、火油等各种防守器械。
三天之内,战守设施基本准备完毕。这时,金将完颜宗望已兵临城下,李纲便亲自登城指挥作战,斩金兵小头目十余人,杀金兵数千人。
宗望见京城有备,便引兵退去。李纲和坚持抗金的军民保卫了京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纲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文言文答案

1. 李刚,字伯纪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执曰:“策将安出?”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

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 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 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

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纲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求遣大臣至军中议和,纲请行。上遣李梲。金人须金币以千万计,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以亲王、宰相为质。梲受事,自不措一辞,还报。纲谓:“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上慰谕曰:“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纲退,则誓书已行,所求皆与之,以皇弟康王、少宰张邦昌为质。

时朝廷日输金币,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四方勤王之师渐有至者,种师道、姚平仲亦以泾原、秦凤兵至。纲奏言:“金人贪婪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师不可。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夜半,中使传旨论纲曰:“姚平仲已举事,卿速援之。”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金使来,宰相李邦彦语之曰:“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意。”遂罢纲,以蔡懋代之。

(《宋史·李纲传》,有删节)

2. 《文言文阅读(19分)“李纲,字文纪”附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 作者:文言文阅读(19分)李纲,字文纪。

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

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 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

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

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 ”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

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 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

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贞观四年,复为少师。

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谦让 B。陛下功成,厚自伐 伐,夸耀C。

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幸好 D 。毅然不可夺 夺,夺取5。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①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②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③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④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⑤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⑥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②⑤⑥ D。

①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做官。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辅佐过多位太子。

B。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元吉没有听从宇文歆的建议,弃城逃回京师,致使太原沦陷。

C。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

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D。

唐太宗非常器重李纲,每次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和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生病,皇帝还派房玄龄去慰问。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2)歆事王浅,有阙必诤。 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参考答案:4。

B 5。C 6。

B参考译文:李纲,字文纪。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

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 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

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 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曲》。

李纲说:“唐令则甚微 *** 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

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

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书郎、太子詹事。

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

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

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太子为他立碑。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B小题2:B小题3:C小题4:(1)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看见子楚而怜惜他,说“这真是稀罕的宝货,可以存积着卖大价钱”。

(2)吕不韦因为秦国强大,却在这方面不如他们而感到羞耻,所以也招徕士人,给予优厚待遇,门下食客达到三千来人。 小题1:送给,给予(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小题2:“车乘进用不饶”表现的是子楚的生活状态,不是表现吕不韦的行为。

“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表现吕不韦对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高度重视与自信,不是利用机会谋取私利的投机行为。小题3:秦昭王在位时间并不短,在位时间极短的是安国君和庄襄王。

小题4:【参考译文】 子楚是秦国公室庶出别支的孙子,作为人质在诸侯国家,所以车辆马匹、费用开销都不富裕,居所处境相当窘困,很不得志。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看见子楚而怜惜他,说“这真是稀罕的宝货,可以存积着卖大价钱”。

于是前往会见子楚,说道:“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得机会立为太子。鄙人听说安国君宠幸喜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但能够决定选立谁为嫡子继承人的只有华阳夫人。

如今您兄弟二十多人,您又排行居中,不太受宠爱,所以长时间当人质住在诸侯国家。一旦大王去世,安国君继立为王,您就没有机会能够跟长子及其余儿子早晚在父王面前争夺当太子了。”

子楚说:“是这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办?”吕不韦说:”您资财贫乏,客居在此,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奉献给双亲和结交宾客。

我吕不韦虽然也资财贫乏,但请让我用千金作资本为您西游秦国,孝敬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促成他们立您为嫡子继承人。”子楚立即叩头而拜说:“您的计策果真如愿,就请让我与您共同分享秦国。”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给子楚。作为开销费用,去结交宾客;同时又拿出五百金购置珍奇宝物、玩赏佳品,自已带着西进游说秦国,把他带来的物品全部进献给华阳夫人。

借机称说子楚贤能聪明,结交诸侯宾客遍布天下,还常常念叨“我子楚把华阳夫人当作自己的天,日夜悲泣思念着太子安国君和夫人。”华阳夫人极为高兴,刻玉石符节为信物,相约以子楚作嫡子继承人。

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就备了厚礼送给子楚,同时请吕不韦辅助他。子楚的名望声誉因此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商量,送黄金六百斤给看守的官吏,于是得到机会返回祖国。秦昭王五十六年,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即位为王,子楚立为太子。

秦王在位一年去世,太子子楚继代即位,这就是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庄襄王即位三年去世,太子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在这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都礼贤下士喜好招募宾客来互相夸耀倾轧。

吕不韦因为秦国强大,却在这方面不如他们而感到羞耻,所以也招徕士人,给予优厚待遇,门下食客达到三千来人。这时诸侯各国有许多工辞善辩的文人学士,如荀卿一类人,著书立说传布天下。

吕不韦便让他的门客各人著录所见所闻,辑集纂论编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有二十多万字。吕不韦认为其中详尽论述了天上地下世间万物从古至今的事情,称之为《吕氏春秋》。

公布在咸阳市朝的大门,并悬挂千金在上面,聘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如有能够增添减少一个字的就赏给千金。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D “蜂虿”指有毒的虫子,作“有”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C;“诸军”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2)C句译为:那些妖人冒犯纲纪. 干:冒犯.(3)B “一律推辞,拒不接受”错,原文“景文固让,不许,乃受五百户”.(4)①翦除:铲除;引:招揽;望:名望,这里是指有名望的人.句子翻译为:太宗铲除暴虐的君主,又平定了四方,想要招揽朝中有名声(的大臣)来辅佐大业.②精检:精心核查;便宜:应该;肆: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句子翻译为:我只请求态度公平地精心核查,假如这些话并非虚假,就应该把我陈尸市朝,来使风气变得端正. 答案:(1)D(2)C(3)B(4)①太宗铲除暴虐的君主,又平定了四方,想要招揽朝中有名声(的大臣)来辅佐大业.②我只请求态度公平地精心核查,假如这些话并非虚假,就应该把我陈尸市朝,来使风气变得端正.。

5.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6.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译文 全文赏析 译文:老渔翁独自在冰天雪地中垂钓,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若是把这幅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天色已晚,渔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烟中。小岛上的竹篱茅舍就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原文: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赏析: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首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中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仅化句,更是化意,柳宗元诗中所塑造的独立不迁的渔翁形象自然地转移到了本词中,本词正是以此为基点,作进一步的渲染和深化。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为染,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出渔翁形象。“箬笠”、“蓑衣”是渔翁的必备行头,渔翁成了诗人们的一种自由人格的象征。

“但闻”,只听到,以动衬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样,写出环境之沉寂;“冰散响”点明声音的来处,散同霰,冰霰即小雪粒,“冰散响”即小雪粒打在箬笠上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响,间接地写出渔翁宁静如水的内心世界。

“图画若为工”,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若为,怎么能。李纲并非真的想成为一个渔翁,而是欣赏渔翁独立自在的人格,诗人们通过诗词来表现渔翁形象,也并非如画工一样逼真地描绘渔翁的外形,而是要遗貌取神。

从而摄取渔翁的精神人格,进而陶冶自我,达到渔翁一样遗世独立的人生境界,过一种自在自为的生活。因此无论多么高超的画技,如果只追求画面的工整,是无法将渔翁的真精神传达出来的。如果要给这幅图画命名的话,我们可以叫做“雪江独钓图”。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云水”、“远烟”营造出渔翁日暮归去时苍远迷茫的环境。这句反用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意,但并不是因为忍受不了寂寞,要回到尘世的喧嚣之中,这渔翁要归于何处呢?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屿,小岛。鳊,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

缩鳊,缩着项的鳊鱼。李纲画笔一转,从烟水苍茫的雪江之上转换到了让人备感温暖的竹篱茅舍,渔翁的家临水而筑依岛而建,不仅自己,就连整个家都远离了尘嚣,真是一个清静自在的世界!

“缩鳊”、“圆鲫”,还有其他种种美味的鱼,一条条被顺次放入轻笼之中,渔翁收获的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自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欢笑有儿童。”儿童的欢笑,一是因见到许多稀奇古怪的鱼而感到惊喜,一是因为可以饱餐这些美味而欢喜,看到儿童们手舞足蹈的快乐劲儿,渔翁心里如何呢?

这里写儿童的快乐,其实是为了衬托渔翁的快乐,因为这快乐是渔翁带给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足以抵偿寒江垂钓的寒冷与寂寥,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既点出渔翁的快乐,也交代了上一首渔翁寒江独钓的原因。 如果我们也将词的下片概括一下的话,应该叫“茅舍欢乐图”。

这一幅图与上一幅图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互为因果,就像电影的两个特写镜头一样,将它们组接到一块,产生了丰富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是超出渔翁本身的,这种组接是李纲的匠心安排,体现的当然是李纲的内心世界。

李纲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怎会有如此闲情逸致呢?其实如岳飞一样,在屡经主和派的排挤之后,收复旧山河的雄心壮志早已消磨殆尽,留下的只有一点遗世独立的自守精神和安享天伦的 *** 心理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作者李纲又名李伯纪,宋朝人,是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组织过东京保卫战,抗击过金兵。进士出身,宋徽宗时期任兵部侍郎,因议论朝政被贬。京师出现水灾,李纲上疏提出要注意内忧外患,惹徽宗不高兴,又被降职。宋高宗初期曾任宰相,仅七十七天就被罢免。

宣和七年,李纲被召回朝。金人逼到开封,徽宗应李纲所说传位给钦宗,号召军民抗金。钦宗即位,李纲位至尚书。他率领全城军民完成防御部署,后击退金兵。李纲坚决反对求和,被徽宗罢官。军民愤怒,钦宗应民声起用李纲,开封得以保全。金兵离开后,李纲遭到投降派的迫害,再次被徽宗赶出朝廷。

《望江南》即写于李纲不得志的时候,表现了李纲对简朴自在生活的向往。但是当时的他正处在北宋末那战争频发的时候,保卫国家才是重中之重,这安逸闲适的生活只能成为李纲的心中寄托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8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