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袁绍没能夺得天下的主要失误在哪里,说破天就是年龄大了

众妙之门 2023-06-19 15:10:49

袁绍没能夺得天下的主要失误在哪里,说破天就是年龄大了

对袁绍的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袁绍是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他出身公族豪侠,是汝南袁氏的新一代领军人物。袁绍早年为大将军何进谋划,消灭了为祸天下的十常侍。董卓入京后,袁绍又当面反抗董卓暴政,敢和董卓拔刀相向。出为渤海太守后,袁绍成为关东联军盟主,一度控制青冀幽并四州,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集团隔黄河对峙。但袁绍在官渡之战败给了曹操,没能一统北方,此后又很快病逝。他死后,几个儿子争夺继承人的位置,最终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成功的笑到了最后,成为了丞相、魏王,加九锡。

那么,袁绍没能夺得天下的主要失误在哪里呢?其实,说破天,袁绍最大的失误竟然是他比曹操年龄大,死得早了。

袁绍虽然在官渡战败,但是根基并未动摇,尤其河北富饶,经济底蕴扎实。连曹操进邺城的时候,都大喜过望,觉得能进入邺城天下霸业可成。说官渡之战后曹操就能统一北方,不过是一种“后见之明”,在已知历史的情况下反推的。实际上,曹操一直到袁绍死,都没能渡过黄河半步。而袁绍集团的最终覆灭,还是袁绍二子争位,这才导致身死国灭。而且哪怕是袁绍死后,曹操打河北也是非常艰难的,一共用了七年才攻进邺城。曹操曾经在邺城外被袁尚打的惨败,一路溃退回了大本营许昌——是即使为尊者讳的陈寿也不能否让得大败。

操军进,尚逆击破操,操军还许

若非日后袁谭袁尚兄弟争位,内战不休,袁谭居然狗急跳墙地向曹操寻求帮助,引狼入室,恐怕曹操打河北会更加困难。更不要说,袁绍本人如果还活着,他的集团根本就不会分裂。

现在很多人根据历史的实际结果反推,总结出了袁绍的各种缺点,其实不过是成王败寇的诋毁而已。就像有人认为袁绍“虽亲贤下士,但不善用人”,可那边曹操呢?不但不亲贤下士,而且杀名士直接导致一州叛乱了。至于孙权,更是有名的轻慢士人。可能袁绍的个人魅力,比不过刘备,但不会比曹操差。还有人说袁绍是“外宽内忌”,可同样的词语也是用来描述司马懿的,同一个词一个褒义,一个贬义,大概就是因为司马懿确实比袁绍活的久吧!

还有人认为袁绍的失败,是因为官渡之战的时候不用田丰的计策,那田丰出了什么计策呢?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田丰让袁绍不要和曹操决战,分兵骚扰曹操,使他疲于奔命,然后两年之后,就能不战而胜。袁绍没有使用过这种作战方式吗?他先分兵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然后颜良被关羽刺于万军之中;然后袁绍又派文丑渡过黄河,结果又被曹军击破,文丑估计也是死于关羽之手。袁绍让刘备去曹操后方骚扰,结果刘备直接被曹操击溃,一路跑到荆州刘表那里去了。就算不说田丰这分批送人头,损兵折将,消耗自己实力的计策,能成功执行的概率极低。就算一切顺利,二年后袁绍本人也死了,还谈什么二年后不战而胜?

不管袁绍的谋士们给他出了什么主意,都无法回避的是,袁绍在平定公孙瓒后的三年就死了,仅仅三年时间袁绍是没有时间吞并消灭曹操的。如果把曹操和袁绍换个位置,曹操在202年就死了,而袁绍还能再活十多年,那么天下局势又如何呢?谁会继承原来曹操的位置?荀彧?夏侯惇?曹仁?总不能是还没成年的曹丕吧。到那个时候,就又该有人一本正经地分析出了曹操集团为什么会失败了。

袁绍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错失了良机吗?

曹操军中的诸多问题,尤其在他这支绝大部分由“杂牌军”组成的野战部队,在官渡决战形势愈发艰难的情况下,出现了史书中讳言的“众叛亲离”的窘境,真正忠贞不二的,只有他亲自统辖的1万兵马。

结果,袁绍还是输了,到底是输在哪儿了?



对于这个戏剧性的结局,《后汉书》、《三国志》,乃至于后来的小说《三国演义》,进行了一系列的情节铺陈,以证明一个很周折的结论,那就是曹操更善于用人,也更善于听取谋士们的意见,而袁绍则是郭嘉评价的八个字:

多端寡要,好谋无断。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中则借青梅煮酒之机,评价袁绍: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这一系列评价,几乎成为时下通俗说史之中,对袁绍认识的基准点,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三国志·郭嘉传》与《三国演义》的文辞并不一致。

相同者,在“好谋无断”四个字,不同者,在“多端寡要”和“色厉胆薄”的区别。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实际上是对前八个字的解释,概括下来,就是胆小而贪婪、愚蠢。

问题是,史书中可见,郭嘉、荀彧、贾诩这几位顶级谋士,对时人多有臧否,有没有提及袁绍胆小呢?

答案是否定的,正如之前的节目里所说的,袁绍此人处变不惊,迎敌而上,不但不是个胆小之人,甚至可以说是豪勇之辈。

而《三国演义》由此引申出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实则是宋明市井之徒对于袁绍的错误想象。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由宋元诸多评书、话本改编而成,其中虚构了诸多情节,以丰满三国人物的形象,比如,刘安杀妻割肉侍奉刘备,曹操为褒奖义举,还送上了黄金百两;比如,刘备摔阿斗,收买赵云之心;再比如,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这些故事,与史无据,所能代表的,只能是话本时代,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气概,在今人看来其中的价值观,已经非常别扭,要和下面要说的这本书比,可谓小巫见大巫。



这本书名为《花关索传》,1967年在上海嘉定县城东公社一处明代宣姓墓葬中出土,究其刻印时间,为明成化年间。

此书开篇也是“桃园三结义”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刘备作为大哥,对关羽、张飞提出,你二人都有妻小,恐有回心,干脆都杀了吧!

关、张二人觉得大哥说得太对了,只是自己杀自己老婆、孩子,有点下不去手,就约定,互杀全家,关二爷手狠,杀却张飞一家老小,而张飞到关公老家,杀了一十八口,却对已经怀孕的关羽之妻胡金定动了恻隐之心,这才生出了关索。

这样的故事,在今人看来,无疑是禽兽之行,但在宋明的游民文化之中,却是“大英雄”的勋章,英雄越大,越无视人伦底线,确切地说,在《三国演义》成书的年代,市井之徒眼中的大英雄,就是泯灭人性的亡命徒,所以,袁绍因为小儿患病为由,放弃攻打曹操的机会,又最终覆灭,纯属是心慈手软者的活该。

他不是英雄的终极原因,也在于此。

然而,郭嘉眼中的袁绍,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所谓“多端寡要”,翻译过来,就是在纷繁的事件信息中,抓不住重点,“好谋无断”,则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果,那就是想得多,定得少。

具体到事儿上,最令人诟病和争论的,就是袁绍为什么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个疑问,甚至还成为很多人眼中袁绍最大的战略失误,并洋洋洒洒数万言地讨论袁绍的心思,其实,面对一个问题,首要确认的是,有没有,而非,为什么。

有人或许会说了,《后汉书》和《三国志》的《袁绍传》里都提到了沮授劝谏袁绍迎献帝定都邺城,袁绍本要听从,却因为郭图、淳于琼的谗言而拒绝,最终没有成行,事实俱在。

问题是,在陈琳《讨曹操檄》中还有这样的词句:

后会銮驾东反,群虏乱政。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翼卫幼主。

翻译过来就是,汉献帝从关中离开,东返洛阳的时候,因为冀州北方发生战争,不能离开,所以,袁绍派出从事中郎徐勋安排曹操出兵,以整修都城、宗庙,保护皇帝。

从事中郎是东汉制度下大将军或车骑将军的属官,定员二人,为六百石官,在袁绍的车骑将军幕府中属于非常“清贵”的人物,以他为使者,派遣曹操出征,绝非拿汉献帝不当回事。

要知道,《讨曹操檄》,又称《为袁绍檄豫州文》,也称《檄州郡文》,这是公开的宣传材料,又是定向投放给左将军、豫州牧刘备及各郡国长吏的官方文书,少量的文学夸张可以容忍,如果大篇幅的胡说八道,肯定起不到拉拢盟友的作用。

毕竟都是千年的狐狸,跟谁玩《聊斋》啊。



而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已经说得非常清楚,重夺兖州前后,曹操一直是袁绍的下属,根本不是什么独立势力,所以,檄文中提到的,袁绍派曹操西进迎奉天子,很可能就是事实。

那么,为什么《后汉书》和《三国志》都显示袁绍拒绝了沮授或郭图的建议呢?

答案很简单,袁绍拒绝的是“迁都邺城”的建议,而并没有否定“迎奉天子”事业的重要性。

而天子至河东郡安邑的时间,也确实非常尴尬,正如檄文中所说的,“方有北鄙之警”,具体来说,就是鲜于辅、刘和等人聚兵10万,与袁绍联合围攻公孙瓒,爆发了鲍丘之战,此战中公孙瓒被斩首2万余,自此一蹶不振,退守易京。

在此条件下,袁绍虽然没有余力和意愿,将汉献帝接往邺城,却让自己的下属曹操迎接天子,即调和了沮授、郭图、淳于琼两方的建议。

迎天子以获其利,远根本以避其害。

袁绍的这种“调和”决策,恰恰说明了“多端寡要,好谋无断”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多方听取意见,以自身的立场,博采众家之长,寻求两全,甚至一举多得的“良策”,还要以独立思考的名义贯彻之。

现实是,在官渡之战的进程中,袁绍屡屡以这种决策方式行事,恰恰印证了郭嘉对他的判断,也就是说,袁绍对于谋士之言,向来是“言听计用”,只不过,全都听,却只用自己的方式“用”。

这到底是算是一种错误,还是领导艺术,恐怕只能见仁见智了。

而对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妙策的作用,恐怕也不宜无限拔高,至少它和官渡之战胜败的关联,绝没有过往想象中那么大,为什么呢?

强大的袁绍为什么在曹操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各路诸侯纷起。战争不断,百姓们民不聊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中国北方形成了袁绍和曹操两大割据势力。后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袁绍,并逐渐统一了北方。

那么,为什么强大的袁绍在与曹操的对抗中,会失败呢?

第一:袁绍居功自傲,有勇无谋。袁绍在与曹操决战之前,已经打败了董卓与公孙瓒。不仅得到了大面积的土地,还让当时的中国人民为之震惊。大家都觉得,此次官渡之战非袁绍胜利不可。而当曹操到达许昌后,自封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想挑衅袁绍中计。袁绍很生气,执意要主动进攻曹操。群臣劝他现在时机还没有到,不可轻举妄动。但袁绍心中的怒火大过了他的理智,没有听群臣的劝告。

这样就使许多袁绍的大臣在他这里看不到希望,转而投奔曹操,为曹操出谋划策。(许攸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降将们在官渡之战中,也为曹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我行我素,胡乱指挥,频繁中计,导致军队损失惨重。

第二:袁绍不听劝告。在官渡之战进行前,田丰就建议袁绍:趁曹操去攻打刘备时,袭击他的后方,必能取胜。但袁绍怀疑田丰是想和曹军里应外合,灭掉自己,就把田丰关进牢中。其他大臣觉得袁绍不可靠,便去投奔曹操。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些是本领很高强,非常善于谋略的。但袁绍却因为自己的固执己见,从而丧失了他们决胜千里的建议。

而袁绍做事也没有彻底做干净。他依然相信那些他没有关进牢中的大臣,但这些大臣有许多都趁袁绍不注意时去投奔曹操了,而剩下的人则向袁绍提出一些“袁绍认为比较好”的建议,(其实就是故意让袁绍去中曹操的计)使得袁绍屡战屡败,而那些之前为他“出谋划策”的人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从此,袁绍的脾气开始变得越来越暴躁,导致了袁军军心不稳,并逐渐丧失了斗志。(他们经常要面对袁绍的咆哮,非常害怕)

第三:汉献帝对袁绍印象不是很好。尽管曹操也“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汉献帝对袁绍的印象更差。在袁绍打败董卓之后,曾经想要废掉汉献帝,但他的计策没有得逞。从此,汉献帝就经常提防着袁绍,生怕他会篡位。汉献帝觉得,袁绍强大的军队会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威胁。虽然曹操对自己也是心怀不善,但毕竟现在他还是站在袁绍的对立面的。

从此,汉献帝便“配合”曹操的行动,把东汉首都迁至许昌。虽然汉献帝没有多少实权,但他对经常对袁绍的一些行动构成影响,(批示指令,不让袁绍干什么事等)激起了袁绍的愤怒。而袁绍如果推翻他,就会迎来百姓的谴责,对他自己更加不利。所以,袁绍只能暗中实行着一个又一个计划,(大部分都是利用汉献帝去阻挠曹操的行动,刺杀汉献帝等)但几乎全都失败了。(有些计划快要成功了,但却因为曹操的插手而夭折)每当袁绍失败的计划传到汉献帝的耳朵里时,他对袁绍的印象就会更差一些。

第四:来自百姓的厌恶。董卓擅自废立皇帝,激起了朝廷的不满。于是,各路诸侯共同推选袁绍为盟主,去讨伐董卓。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百姓,不管谁胜利了,他们都对战争的发起者感到厌恶。以董卓为首的关西军阀覆灭了,为什么天下还不能太平?百姓们通俗地认为:东汉现在变成了这么个样子,肯定都是袁绍的问题。当曹操要和袁绍打官渡之战时,他就向人民们宣称:要配合自己的行动,我讨伐袁绍,是为了天下的太平。百姓们被迷惑了,于是他们就站在曹操这一边,配合曹操的行动。(百姓们能配合什么行动呢,也就是为曹操保持军力,到战场上当个炮灰罢了)

袁绍被孤立了,他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却没有想到百姓们的劳苦。只想着军事,不想着政治、经济是绝对不行的。就算袁绍势力再强大,也打不过拥有强大后盾(百姓)的曹操。曹操拥有充足的兵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实力不差,袁绍为什么会败给了曹操?

一是因为许攸的投靠,让曹操获得妙计;二是因为袁绍集团内部斗争很复杂。

官渡之战,其实袁绍和曹操在对阵的时候,曹操是没有多少优势的。如果曹操全力对抗袁绍,那么就算之后没有许攸的献计也没有多大问题。可是袁绍这个人,我觉得可能是比较自负,在曹操偷袭刘备的时候,竟然没有听手下的建议去进攻许都。这也是造成袁绍之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操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说明的地方。我想说说袁绍,袁绍作为大世家的嫡子,首先手下的谋士那是相当的多,可是袁绍由于集团内部各个人士之间老是不断的内斗,所以很多时候会给袁绍造成一种误导。可以这么说,袁绍收到的谋略比其他人多很多,可是他自己做出的决策实在是太少了。

特别是袁绍集团内部的两大派系,颍川派系和河北派系,简直就是纠纠缠缠,谁也不服谁。如果他们愿意齐心协力的辅佐袁绍,袁绍不一定是这个下场。可惜,袁绍没有办法好好的控制他们,也不能完全听取好的有益处的意见。

只能说官渡之战,曹操果然是运气太好,没有许攸,曹操可能真的想不出来如何对抗袁绍。只能说,袁绍这次失败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就是曹操的运气问题了。袁绍的失败不能完全归咎于自己,也需要归咎到他手下的那群谋士身上。至于曹操,只能说运气好,天选之子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8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